【摘 要】
: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及不孕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随着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方面的独特优势逐渐被挖掘,无论基础研究还是临床研究均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中医内治法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包括辨证分型治疗、专方专药治疗、分期论治等。未来,应更加深入地探索研究中医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其治疗优势及临床疗效。
【机 构】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科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0411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以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及不孕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随着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方面的独特优势逐渐被挖掘,无论基础研究还是临床研究均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中医内治法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包括辨证分型治疗、专方专药治疗、分期论治等。未来,应更加深入地探索研究中医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其治疗优势及临床疗效。
其他文献
高钾血症是临床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尤其多见于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是CKD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随着CKD患病率的升高,高钾血症的有效防治越来越重要。目前治疗高钾血症的药物多用于急性高钾血症的短期控制,不适用于长期维持治疗,而新型降钾药物(如环硅酸锆钠)可以安全有效地防治高钾血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对心、肾均有有益作用,但常因导致高钾血症而停用,与新型降钾药物联用可减少高钾血症发生。新型降钾药物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在CKD患者中继续应用提供了可能。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放疗后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9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瘤科接受治疗的204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宫颈癌治疗后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状况及其与患者年龄、疾病分期、治疗方式和治疗后时间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患者放疗后放射性膀胱炎的总发生率为32.4%(66/204),其中Ⅰ~Ⅱ度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为31.4%(64/204),Ⅲ度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为1.0%(2/2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疾病分期是宫
骨髓抑制是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减少。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化疗后出现的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但rhG-CSF以肾脏代谢为主,药物半衰期短,需每日皮下注射。而聚乙二醇与rhG-CSF结合形成的聚乙二醇化rhG-CSF(PEG-rhG-CSF)可改善药物的清除方法,降低清除率。与rhG-CSF相比,PEG-rhG-CSF具有注射次数少、注射剂量小、患者依从性高等优点,可显著减少化疗患者注射次数和门诊就诊次数,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具有更
富血小板血浆(PRP)是一种自体血液制品。PRP富含生长因子,可促进肌腱、韧带、肌肉和骨骼的愈合。目前尚缺乏肩袖损伤的有效治疗措施,而PRP是目前研究最多的用于肩袖损伤治疗的佐剂之一。PRP可促进肌腱细胞增殖,但其临床疗效并不确切,可能与非血小板细胞成分对血小板正常功能的影响有关,特别是白细胞含量的差异。制备PRP的方法很多,而制备的PRP中白细胞的含量可影响其疗效。因此,在PRP治疗肩袖损伤的研究中应注意白细胞含量的差异。另外,同种异体PRP的制备流程和最终成分可控,未来有可能成为PRP标准化制备的关键
后路手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与前路手术相比,后路手术不仅可以显著降低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种植体失败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以在尽可能地保留颈椎活动度的同时,有效地对受压的脊髓及神经根进行减压。该术式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目前,颈后路手术方式主要分为椎板成形术、椎板切除术及显微内镜技术三大类,每种术式均有优点与不足,因此外科医师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手术方式。随着各种改良技术及固定方式的发展,有更多、更有效的手术方式被人们发现。
胸腔积液为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少见并发症,临床医师往往重视程度不足,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9月该院收治的2例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生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分析探讨经皮肾镜术后胸腔积液产生原因并总结防范措施。
Hippo信号通路是一种级联放大信号通路,在调控细胞生长、器官发育及肿瘤形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大肿瘤抑癌基因1(LATS1)是抑制肿瘤生长的基因,通过Hippo信号通路激活LATS1可负向调控肿瘤细胞的生长、凋亡及转移,同时也可影响肿瘤细胞的干性及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虽然目前针对LATS1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关于Hippo信号通路中LATS1的调控机制及其下游靶点的研究较少。未来深入研究LATS1的表达调控可为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和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逐年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但目前其确切病因尚未明确。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子宫内膜过度暴露于雌激素有关,包括初潮早、绝经晚、他莫昔芬治疗、不孕以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同时,子宫内膜癌是一种与代谢疾病相关的肿瘤,阐明子宫内膜癌相关流行病学高危因素的特定作用和机制可以为子宫内膜癌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因此,充分认识流行病学高危因素,对不同人群提供个体化的指导,可有效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
目的探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本科生神经病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该校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08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94名作为观察组,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基础理论知识测试、临床病例分析能力测验和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2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临床病例分析能力测试成绩,以及教学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对神经病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教学满意度,显示出较好的教学效果。
氯硝柳胺是一种可杀灭钉螺的常用药物,也可作为肠道驱虫药,用于治疗肠道绦虫感染。氯硝柳胺口服耐受性较好,具有较强的抗增殖、促进凋亡、抗炎、抗细胞迁移、促进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诱导自噬、改变细胞物质能量代谢等药理学活性,且对体内多种信号通路有调节作用。氯硝柳胺在治疗肿瘤、细菌病毒感染、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效果,但氯硝柳胺在体内作用的确切靶点目前尚不明确,其治疗多种疾病的临床疗效仍需进一步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