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几点做法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jiang_doc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解决问题的学习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然而当前小学生对解决问题具有严重的恐惧心理和厌恶心理,有些教师也为了应付考试,在知识讲解中也只有简单地套用“公式”解题,缺乏对数学问题里面的数量关系的分析及对解题策略的传授,导致忽略了对学生优良思维品质的培养,因此导致错误率极高、数学应用意识淡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的现状。
  关键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由浅入深,有迹可循;联系生活,理解运用
  数学《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数学解决问题的学习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然而当前小学生对解决问题具有严重的恐惧心理和厌恶心理,有些教师也为了应付考试,在知识讲解中也只有简单地套用“公式”解题,缺乏对数学问题里面的数量关系的分析及对解题策略的传授,导致忽略了对学生优良思维品质的培养,因此导致错误率极高、数学应用意识淡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的现状。那如何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养成优秀的思维品质,提高解题正确率呢?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对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些做法,就教同行。
  一、 創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即情景、境地。在数学讲授实践中,创设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创设情景,能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感受问题,发现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问题,十分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更是学生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联系教学,让数学问题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并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例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的钱守旺老师在执教《分数混合运算二》时,在聊天导入时,与学生交流对整体的认识时谈道:“如果老师的身高用‘1’表示,那么老师的头大约是身高的几分之几呢?”接着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进行估测,教师课件演示用头长大约是身高的几分之几?如果老师的身高是178cm,那么怎么求老师的头长呢?顿时,孩子们马上投入到激烈的讨论当中,课堂教学也自然充满了欢快、自由的气氛。巧妙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体验的热情,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研究。
  二、 由浅入深,有迹可循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由教师来阐明,并和学生一起讨论,再进行有意义的非机械的练习。他认为恰当地运用非常规的问题才能改进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能够解决基本的、简单的数学问题,然后鼓励学生解决开放题等有挑战性的高难度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寻解法。例如我在讲解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合格率》这一课时,我先准备两个雪糕筒和十个乒乓球,导入新课后,我便和学生玩起了游戏,选好六个学生,两人一组,让一个学生扔乒乓球,另一个学生在隔三米远小圆圈范围内的地方进行接球,总共扔十个。第一轮的两个学生总共扔进了7个,我趁机问道:“A同学扔进了几个?”“七个。”“扔进去的球数占总数的百分之几,我们把它叫做命中率,那A同学的命中率是?”“70%。”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回答道。接着再进行接下来几组的学生,孩子们也很快地说出了正确的答案。时机成熟了,于是我话锋一转,趁热打铁:“同学们,刚才的问题同学们完成得很顺利,接下来我要加点难度了,想不想挑战?”“想!”“嗯,士气很旺盛!题目是这样的:一(3)班有40个人,在上一单元的考试中,他们班有30个人及格,那他们班的合格率是多少呢?”学生也很快地算出了一(3)班的合格率是75%。后面我再继续加大难度:“我们班现在有46个人,上一单元我们班有35个人及格,大家能算出我们班的及格率吗?保留三位小数。”结果是“76.1%”。之后我再拓展了优秀率、成活率等知识,因为有了前面知识的铺垫,学生都能很快地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其实解决数学问题,并不是猛虎野兽,只要我们老师静下心来,肯下功夫吃透教材,准备充分,善于引导,一定能够让学生在我们的启发中思路大开,有迹可循。
  三、 联系生活,理解运用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更多的是被动的参与其中,没有太多主动思考的机会和习惯。在新课改背景下,要形成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就要改变传授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模式。数学课堂作为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特别注重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积极鼓励全体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问题。而解决问题教学更要将知识传授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利用教学资源,捕捉教育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要让学生把自己平时好看、好玩、好吃的东西通过亲身实践、自主探究、交流汇报,参与到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充分理解掌握知识,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如在讲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计算时,刚好这段时间学校新建了几个圆形花池,正打算铺上草坪,趁这一契机我便带着学生在课堂外讲授这一课。我先提出问题:“学校要给这几个花池铺上草坪,那我们如何算出这几个环形花池的面积呢?”然后将学生分好组,分好事先准备好卷尺等测量工具,让学生合作完成。接着学生们便根据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很迅速地算出了几个花池的面积。这样的课堂,减少了老师的满堂灌,套公式,创造了给学生自己的操作实践机会,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标背景下,对数学教师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更要以新观念、新思想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优秀的数学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M].
  [2]杜强.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关于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几点思考[M].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
  [3]张庆芳.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M].吉林省:延边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邹红燕,广东省河源市,广东河源东源县崇文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我国的高职院校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入手;再细致阐述我国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学改革具体措施,包括结合社会实践的专业美术设置、确定美育目标的同时制定清晰教学思路、加强美术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以及将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空间进一步扩大五个部分。以期使得更多的相关人士认识到高职院校美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教学;改革;发展  目前在我们国家
班主任可以说是最小的主任,然而它却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是一个班级的灵魂。班主任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班主任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永恒探索的主题。以下是我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的一些探索,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建设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学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很多教师开始改进教学方法,探究新的教学途径。语法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环节,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突破口。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教学实践出发,从激发兴趣、引入情境、整合资源三个方面入手,探索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语法教学;激发兴趣;引入情境;整合资源  当前,我国教育思想不断变革,创新教育理念不断出现,使教育事业获
总结43例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肺吹气治疗颈髓损伤肺不张患者的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交待治疗过程中需要配合的内容及注意事项;做好体位护理,有效的颈部制动;灌洗过程中密切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