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致力于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灵活思维和团结协作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从而促进了小学教育的德育渗透。小学的德育教育是小学生的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健康培养的唯一途径,由于小学生自身思维丰富、多动的特点,德育教育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所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有效的,本文针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德育渗透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实践活动;德育渗透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生长发育、个人品质等多方面培养的初级阶段,同时小学生又是处于思想、活动较为不受控制的时期,所以这一时期的德育教育是非常困难的很难调动其积极性。针对这一特殊性,只有通过其他方面来加强小学的德育教育力度。在传统中国式教育方法中,需要每一个学生端坐在椅子上听老师讲课,但是小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处于生长阶段,思想和行为不受控制很难保证注意力集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希望以一个更加灵活、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记住更多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加入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接下来将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说明。
1 德育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的必要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德育的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1 德育题材的广泛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德育素材十分广泛,大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关心社会;小到教育学生厉行节约,勤奋学习,规范行为,这些都可以成为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题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德育资源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其一,社会资源。如通过“家乡民俗有哪些”“养殖与环保的探讨”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融入社会,深入所在社区,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品质。其二,自然资源。如通过“亲近校园植物”“河水变臭的原因”等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投入自然,亲近自然,探索自然,以此培养小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1.2 德育形式的多样性
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新的概念,其中包括信息科学、研究活动、社会活动以及劳动教育等多个方面,因为综合实践课的多个方面这就可以促使德育教育从各个方面很好的融入综合实践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生活实例,让每一个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德育知识,促使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牢记德育知识,还可以通过以后的生活当中更好的熟记,并且加以应用。也可以通过现代信息网络,在网上下载关于德育教育的视频或者案例,让学生们进行小组沟通探讨。或者通过综合实践课上组织编排关于德育教育相关的小品、演讲、歌曲在学生们在欣赏节目的同时学习到更多的德育教育知识。最后学校组织大型的宣传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集体活动当中,组织游行活动让学生派发关于正面的德育教育知识,在宣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亲身去宣传了解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
1.3 德育过程的实践性
传统课堂的教育方式显然难以控制现在小学生天马行空的思想和灵活多动的状态,小学的德育教育之所以将其融入到综合实践课程当中,是因为德育教育本身就是与每一个人生活的环境的国家密不可分的,德育教育不是一种凌驾于现实主义之上的空想教育。德育教育主张每一个学生在本质上得到好的思想教育,并在学习生活和工作当中得到应用。例如小学生从小就应该培养乐于助人的精神,不是说在老师面前或课堂上表现得状态,而是在生活当中真正的做到帮助别人。
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德育渗透方法
2.1 精选德育课题,營造德育环境
一方面,要收到好的德育效果必须有好的德育课题。好的德育课题有两个方面的特征与要求:其一,要有思想性和启发性,即所选课题要反映时代精神,具有较大的教育意义,这是德育课程的基本属性和要求;其二,要具有贴合性,即所选课题不能离学生生活太远,这样无法获得学生的情感共鸣,也就达不到好的德育效果。比如,在教育学生珍惜粮食时,如果仅仅用书本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样的材料,显然是无法让物质条件优越的学生感同身受的。在组织学生开展“粮食的研究”时,可以让学生深入农村,向农民伯伯调查和体验劳动,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或者通过新闻然学生了解到非洲一些国家孩子吃不上饭的状况。
另一方面,要收到好的德育效果离不开良好的德育环境。环境所具有的育人功能是显而易见的,作为学校,应该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顺利开展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因此,我在本学期实施了以“爱我校园,净我校园”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打扫学校公共卫生,修缮花坛,张贴名人画像和宣传标语,随时随地提醒孩子们要爱护花草、保护公物、珍惜时间、节约粮食、团结同学学校走廊、橱窗、板报、墙壁都充分利用起来,充分发挥学校环境的德育渗透作用。
2.2 分工合作,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性很强,经常需要学生进行调查、访问、考察、总结等,这些活动对于实践能力相对欠缺的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往往以合作探究为主要开展方式。在进行某个主题的实践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以4~6人为一个兴趣小组,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实践能力的不同进行分工合作,学生在综合实践课中,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进一步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如在《保护环境,关爱我们的家园》综合实践活动中,将本班学生分成八个学习小组。让其中一组的五名学生分别调查自己所在社区的居民生活垃圾的种类、数量以及处理方式,学生通过采访、调查,将调查的结果进行汇总,交由组长写出调查报告。其他组的学生有的调查水污染,有的调查废气污染,有的调查绿化情况,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锻炼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3 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关心他人品质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主要内容就是,利用新型的课程形式授课,目的就是以一种类似于课堂又区别于课堂环境的教育方式,通过对于生活中小事的关注和讨论,从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积极性、主动性、逻辑思维能力和责任感。在通过灵活的课堂方式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生活中的小事或者是老师列举的案例,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及思想道德建设,从小就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用水、勤俭节约、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的优良品质。
结束语
结合以上叙述,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是一种利用与学校课程方式相近却又相较于普通课堂环境较为灵活轻松的一种课程方式,将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灵活轻松地在课堂之中学习到德育知识,让学生的德、育、体、美全面发展,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品质与学习能同步发展,进而培养学生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魏凤英.小学要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J].宁夏教育,2010.
作者简介:王月君,身份证号:230710199007170825。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实践活动;德育渗透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生长发育、个人品质等多方面培养的初级阶段,同时小学生又是处于思想、活动较为不受控制的时期,所以这一时期的德育教育是非常困难的很难调动其积极性。针对这一特殊性,只有通过其他方面来加强小学的德育教育力度。在传统中国式教育方法中,需要每一个学生端坐在椅子上听老师讲课,但是小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处于生长阶段,思想和行为不受控制很难保证注意力集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希望以一个更加灵活、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记住更多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加入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接下来将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行说明。
1 德育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的必要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德育的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1 德育题材的广泛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德育素材十分广泛,大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关心社会;小到教育学生厉行节约,勤奋学习,规范行为,这些都可以成为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题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德育资源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其一,社会资源。如通过“家乡民俗有哪些”“养殖与环保的探讨”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融入社会,深入所在社区,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品质。其二,自然资源。如通过“亲近校园植物”“河水变臭的原因”等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投入自然,亲近自然,探索自然,以此培养小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1.2 德育形式的多样性
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新的概念,其中包括信息科学、研究活动、社会活动以及劳动教育等多个方面,因为综合实践课的多个方面这就可以促使德育教育从各个方面很好的融入综合实践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生活实例,让每一个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德育知识,促使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牢记德育知识,还可以通过以后的生活当中更好的熟记,并且加以应用。也可以通过现代信息网络,在网上下载关于德育教育的视频或者案例,让学生们进行小组沟通探讨。或者通过综合实践课上组织编排关于德育教育相关的小品、演讲、歌曲在学生们在欣赏节目的同时学习到更多的德育教育知识。最后学校组织大型的宣传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集体活动当中,组织游行活动让学生派发关于正面的德育教育知识,在宣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亲身去宣传了解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
1.3 德育过程的实践性
传统课堂的教育方式显然难以控制现在小学生天马行空的思想和灵活多动的状态,小学的德育教育之所以将其融入到综合实践课程当中,是因为德育教育本身就是与每一个人生活的环境的国家密不可分的,德育教育不是一种凌驾于现实主义之上的空想教育。德育教育主张每一个学生在本质上得到好的思想教育,并在学习生活和工作当中得到应用。例如小学生从小就应该培养乐于助人的精神,不是说在老师面前或课堂上表现得状态,而是在生活当中真正的做到帮助别人。
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德育渗透方法
2.1 精选德育课题,營造德育环境
一方面,要收到好的德育效果必须有好的德育课题。好的德育课题有两个方面的特征与要求:其一,要有思想性和启发性,即所选课题要反映时代精神,具有较大的教育意义,这是德育课程的基本属性和要求;其二,要具有贴合性,即所选课题不能离学生生活太远,这样无法获得学生的情感共鸣,也就达不到好的德育效果。比如,在教育学生珍惜粮食时,如果仅仅用书本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样的材料,显然是无法让物质条件优越的学生感同身受的。在组织学生开展“粮食的研究”时,可以让学生深入农村,向农民伯伯调查和体验劳动,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或者通过新闻然学生了解到非洲一些国家孩子吃不上饭的状况。
另一方面,要收到好的德育效果离不开良好的德育环境。环境所具有的育人功能是显而易见的,作为学校,应该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顺利开展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因此,我在本学期实施了以“爱我校园,净我校园”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打扫学校公共卫生,修缮花坛,张贴名人画像和宣传标语,随时随地提醒孩子们要爱护花草、保护公物、珍惜时间、节约粮食、团结同学学校走廊、橱窗、板报、墙壁都充分利用起来,充分发挥学校环境的德育渗透作用。
2.2 分工合作,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性很强,经常需要学生进行调查、访问、考察、总结等,这些活动对于实践能力相对欠缺的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往往以合作探究为主要开展方式。在进行某个主题的实践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以4~6人为一个兴趣小组,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实践能力的不同进行分工合作,学生在综合实践课中,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进一步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如在《保护环境,关爱我们的家园》综合实践活动中,将本班学生分成八个学习小组。让其中一组的五名学生分别调查自己所在社区的居民生活垃圾的种类、数量以及处理方式,学生通过采访、调查,将调查的结果进行汇总,交由组长写出调查报告。其他组的学生有的调查水污染,有的调查废气污染,有的调查绿化情况,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锻炼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3 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关心他人品质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主要内容就是,利用新型的课程形式授课,目的就是以一种类似于课堂又区别于课堂环境的教育方式,通过对于生活中小事的关注和讨论,从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积极性、主动性、逻辑思维能力和责任感。在通过灵活的课堂方式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生活中的小事或者是老师列举的案例,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及思想道德建设,从小就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用水、勤俭节约、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的优良品质。
结束语
结合以上叙述,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是一种利用与学校课程方式相近却又相较于普通课堂环境较为灵活轻松的一种课程方式,将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灵活轻松地在课堂之中学习到德育知识,让学生的德、育、体、美全面发展,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品质与学习能同步发展,进而培养学生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魏凤英.小学要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J].宁夏教育,2010.
作者简介:王月君,身份证号:23071019900717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