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分析厦门市居民膳食消费现状及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塑化剂含量,评估厦门市居民食品塑化剂暴露风险。
方法于2010年9–10月,在厦门市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按行政区划,以居委会为抽样点,抽取6个抽样点,再分别从每个抽样点抽取25户家庭,共150户,以每户家庭中6岁以上的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共495名。采用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个人信息、体力活动水平,以及调查对象的谷薯类、豆类、蔬菜类、菌藻类、水果类、乳类、肉类、水产品、蛋类、零食、饮料、烹调油、调味品,共13类33种食品的单位时间进食次数和平均每次食用量,测量其身高和体重,计算调查对象平均每人每日膳食摄入量。在厦门地区超市采集所调查的13类33种食品,每种食品选取超市年度销售量排在前3~5位的不同品牌,对其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其中2~3个品牌的食品进行采样,每个品牌取同一批次3个完整独立包装样品,共计243份样品。固体样品采集100~500 g,液体样品采集100~500 ml。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食品中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的含量,以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采用点评估法计算PAEs暴露量、贡献率及风险指数,分析不同种类食品间PAEs的含量差异。
结果13类食品中,厦门市居民膳食平均摄入量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谷薯类(337.16 g/d,18.21%)、蔬菜类(309.12 g/d,16.69%)和水果类(213.20 g/d,11.51%)。不同类别食品间DEP、DBP、DEHP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8.05、50.19、102.10,P值均<0.01),水产品含DEP最多,为0.090(0.000~0.324)mg/kg;烹调油含DBP、DEHP最多,分别为0.700(0.000~2.980)、5.115 (0.000~24.160)mg/kg。厦门市居民食品DEP、DBP、DEHP暴露量(0.19、4.20、18.10 μg·kg–1·d–1)均小于美国环境保护署提出的经口摄入参考剂量(RfD)(800、100、20 μg·kg–1·d–1),风险指数分别为0.02%、4.20%、90.50%。水产品为DEP膳食暴露的首要来源,暴露量和贡献率分别为0.18 μg·kg–1·d–1、94.74%。蔬菜类为DBP和DEHP的主要暴露来源,暴露量和贡献率分别为1.48 μg·kg–1·d–1、35.24%和6.07 μg·kg–1·d–1、33.54%。
结论厦门市居民膳食整体处于安全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DEHP暴露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