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有一位画师,他让学生在纸上画骆驼,要求学生用最简便的方法画出最多的骆驼。其中一个学生是这样画的:先在纸上勾画出两座山峰,又画了一只从山谷中走出来的骆驼和一只刚走出半截身子的骆驼。画师看后赞叹不已。原因何在呢?因为山高峡深,还会有很多的骆驼不断地走出来。这幅画巧妙地化实为虚,引起人的无尽遐想,明显技高一筹。
绘画如此,写作亦然。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即是生活。”写作要从实际生活出发,通过真实的人、事、物、景来表现真情实感。但是,如果要使作文达到出神入化的绝妙佳境,除了具有扎扎实实的记叙、描写、说明的能力外,还要善于虚写。所谓虚写,就是通过议论、抒情、想像等方式,从“虚”的方面来表现“实”的一种写作技巧。
那么,在写作中我们该如何恰到好处地虚写呢?
一、议论抒情法
在记叙性作文中,为了表达作者受人、事、物、景等外物触动而生的主观情感和想法,就要借助议论和抒情了。记叙性文章中最常用的虚写方法,就是巧妙穿插议论和抒情。但是,无论是议论还是抒情,都要水到渠成,贴切生动,做到感悟独特,情真意切,切忌无病呻吟,空洞说教。
在记叙性文章中穿插的议论,就是在记叙、描写、说明的过程中,插入作者的认识评价,对形象的特征和事件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或开篇明旨,或承转过渡,或前后照应,或卒章显志。
文中插入议论的方式一般有3种: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如有位考生写《尝试》一文时,开头写尝试养花,中间写尝试过程,结尾写道:“尝试失败了,心里顿时产生一种失落感,我后悔莫及。可事后又想,我本非养花专家,况且茶花本就娇贵,一次失败,应在情理之中,何苦自寻烦恼,耿耿于怀?尝试本来有得有失,有成功有失败,这次失败了,还有下一次。人生如养花,尝试何其多。倘无失败之苦涩,哪来成功之甘果?”这段议论就是先叙后议,可谓一箭双雕,既照应了开头,又升华了主题。
写作中的抒情,有时是直抒胸臆,有时是间接抒情。直抒胸臆,就是直接抒发主观感受和想法;间接抒情则是将主观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之中,使写人、叙事、状物带上鲜明的感情色彩。无论是直抒胸臆还是间接抒情,如能借助反复、排比、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则可以加浓抒情色彩,增强艺术感染力。
写作中议论方法运用较多的是寓情于理的写法。寓情于理,就是将感情融合在议论中,构成一种富有情感色彩的议论,既从情感上打动读者,又在内容上深化主旨。这种议论抒情法启人心智,耐人寻味,能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如鲁迅《故乡》一文的结尾:优美的景色、充沛的感情、富有哲理的启示,议论抒情水到渠成,主题思想跃然纸上。
二、移情想像法
高尔基说:“联想和想像是创造文字形象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联想和想像也是写作中一种重要的虚写手段。大胆合理的移情想像,会使文章陡然生姿。
所谓移情想像,就是充分调动联想、想像和生活积累,把主观感情、想法等移到客观外物上,通过其他人或物来表现自己的情意,从而达到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的目的。如寓言故事《一只木船》,文中将船拟人化,作者把自己的情感、想法等转移到船的身上,借船因为追求不受约束的自由而最终受挫的经历,联想到人类生活也是如此,感悟独到新颖。这实际上是作者的移情想像,也是写作中相关角度的相似想像的巧妙运用。又如《我的欢乐》一文,作者运用变换角度的求异想像,从“物”的角度,虚拟“我是一只鸽,一只传递快乐的和平鸽”。文章想像奇特,巧借和平鸽写出了祖国的变化,诠释了文章的崇高内涵。
文章中插入的梦境,以及人在特定情境中的幻觉,也是一种巧妙的移情想像。不过,幻化的形象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服从中心的需要,要水到渠成而又富有感情。如杨朔《荔枝蜜》一文的结尾:“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这个梦富于想像,移情巧妙,极具画龙点睛之妙。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写小姑娘擦亮一根火柴,眼前就出现一种美妙的幻觉: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鸭、慈祥的奶奶……如此虚写,对比鲜明,主旨突出,强化了作品的感染力。
三、运实入虚法
为了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文章在构思和表达上往往采取化实为虚的艺术表现手法。这种运实入虚的手法,就是不直接描写要着力突出之处,而是通过间接衬托来传情达意,使描绘对象更加鲜明,主旨意图更为突出,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美感。如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其中有一段写茶花女登台演出的情景:“当她出现的时候,一个个脑袋彼此起伏,连舞台上的演员也对着她望,她仅仅一露面,就使观众这样骚动。”作者的本意是要写茶花女惊人的外在美,但他却没有直接描绘,而是通过台上演员和台下观众的情绪反映,侧面表现了她的美。这样虚写茶花女,作者不言其美,却能让人想像到茶花女令人倾倒的美貌,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此外,文章中栩栩如生的比喻、真切细腻的心理描写、绿叶扶红花式的环境描写等,都属于写作中的虚写。虚写是相对实写而言的,写作时要把握好虚实分寸,做到虚实相生,相映成趣,从而增添作品的艺术魅力。
绘画如此,写作亦然。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即是生活。”写作要从实际生活出发,通过真实的人、事、物、景来表现真情实感。但是,如果要使作文达到出神入化的绝妙佳境,除了具有扎扎实实的记叙、描写、说明的能力外,还要善于虚写。所谓虚写,就是通过议论、抒情、想像等方式,从“虚”的方面来表现“实”的一种写作技巧。
那么,在写作中我们该如何恰到好处地虚写呢?
一、议论抒情法
在记叙性作文中,为了表达作者受人、事、物、景等外物触动而生的主观情感和想法,就要借助议论和抒情了。记叙性文章中最常用的虚写方法,就是巧妙穿插议论和抒情。但是,无论是议论还是抒情,都要水到渠成,贴切生动,做到感悟独特,情真意切,切忌无病呻吟,空洞说教。
在记叙性文章中穿插的议论,就是在记叙、描写、说明的过程中,插入作者的认识评价,对形象的特征和事件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或开篇明旨,或承转过渡,或前后照应,或卒章显志。
文中插入议论的方式一般有3种: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如有位考生写《尝试》一文时,开头写尝试养花,中间写尝试过程,结尾写道:“尝试失败了,心里顿时产生一种失落感,我后悔莫及。可事后又想,我本非养花专家,况且茶花本就娇贵,一次失败,应在情理之中,何苦自寻烦恼,耿耿于怀?尝试本来有得有失,有成功有失败,这次失败了,还有下一次。人生如养花,尝试何其多。倘无失败之苦涩,哪来成功之甘果?”这段议论就是先叙后议,可谓一箭双雕,既照应了开头,又升华了主题。
写作中的抒情,有时是直抒胸臆,有时是间接抒情。直抒胸臆,就是直接抒发主观感受和想法;间接抒情则是将主观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之中,使写人、叙事、状物带上鲜明的感情色彩。无论是直抒胸臆还是间接抒情,如能借助反复、排比、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则可以加浓抒情色彩,增强艺术感染力。
写作中议论方法运用较多的是寓情于理的写法。寓情于理,就是将感情融合在议论中,构成一种富有情感色彩的议论,既从情感上打动读者,又在内容上深化主旨。这种议论抒情法启人心智,耐人寻味,能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如鲁迅《故乡》一文的结尾:优美的景色、充沛的感情、富有哲理的启示,议论抒情水到渠成,主题思想跃然纸上。
二、移情想像法
高尔基说:“联想和想像是创造文字形象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联想和想像也是写作中一种重要的虚写手段。大胆合理的移情想像,会使文章陡然生姿。
所谓移情想像,就是充分调动联想、想像和生活积累,把主观感情、想法等移到客观外物上,通过其他人或物来表现自己的情意,从而达到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的目的。如寓言故事《一只木船》,文中将船拟人化,作者把自己的情感、想法等转移到船的身上,借船因为追求不受约束的自由而最终受挫的经历,联想到人类生活也是如此,感悟独到新颖。这实际上是作者的移情想像,也是写作中相关角度的相似想像的巧妙运用。又如《我的欢乐》一文,作者运用变换角度的求异想像,从“物”的角度,虚拟“我是一只鸽,一只传递快乐的和平鸽”。文章想像奇特,巧借和平鸽写出了祖国的变化,诠释了文章的崇高内涵。
文章中插入的梦境,以及人在特定情境中的幻觉,也是一种巧妙的移情想像。不过,幻化的形象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服从中心的需要,要水到渠成而又富有感情。如杨朔《荔枝蜜》一文的结尾:“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这个梦富于想像,移情巧妙,极具画龙点睛之妙。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写小姑娘擦亮一根火柴,眼前就出现一种美妙的幻觉: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鸭、慈祥的奶奶……如此虚写,对比鲜明,主旨突出,强化了作品的感染力。
三、运实入虚法
为了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文章在构思和表达上往往采取化实为虚的艺术表现手法。这种运实入虚的手法,就是不直接描写要着力突出之处,而是通过间接衬托来传情达意,使描绘对象更加鲜明,主旨意图更为突出,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美感。如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其中有一段写茶花女登台演出的情景:“当她出现的时候,一个个脑袋彼此起伏,连舞台上的演员也对着她望,她仅仅一露面,就使观众这样骚动。”作者的本意是要写茶花女惊人的外在美,但他却没有直接描绘,而是通过台上演员和台下观众的情绪反映,侧面表现了她的美。这样虚写茶花女,作者不言其美,却能让人想像到茶花女令人倾倒的美貌,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此外,文章中栩栩如生的比喻、真切细腻的心理描写、绿叶扶红花式的环境描写等,都属于写作中的虚写。虚写是相对实写而言的,写作时要把握好虚实分寸,做到虚实相生,相映成趣,从而增添作品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