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伯康说唱养生“三坚持”

来源 :上海采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_2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著名说唱表演艺术家、上海说唱“非遗”市级传承人龚伯康,于20世纪50年代中学毕业考进由姚慕双、周柏春任主考官的上海蜜蜂滑稽剧团(后为上海滑稽剧团),直接进入上海戏校曲艺班学艺。
  双字辈领军人物童双春任戏校班主任,负责曲艺练功、形体强身、文化学习等。著名表演艺术家袁一灵、杨华生、吴双艺等前辈经常授课、排练。
  1961年,在时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黄佐临主持下,姚慕双、周伯春等艺术大师见证下,龚伯康叩拜说唱大师——《金陵塔》“塔王”袁一灵。不久,师徒俩曾有一次秉烛长谈,恩师袁一灵语重心长地对龚伯康说:“上海说唱是一个人的世界,说唱演员独步舞台,饰演各种人物,不仅要有一整套好演技,更要有好身骨好体魄,才能胜任单打独斗满台生辉的剧场‘笑’(效)果。你龚伯康今后的说唱、养生要两不误哦。”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龚伯康从艺60多年,他始终践行着不忘初心说唱、养生、顾家“三坚持”。
  一、坚持说唱舞台“编导演”全面发展
  戏校毕业不久,在前辈特别是袁一灵恩师传帮带下,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执笔创作排练了好几部上海说唱的本子。在创作内容上丰富多彩百花齐放,在表演形式上古今中外不拘一格。经内部考核全票通过,即随团对外公演,广受欢迎,素有“小袁一灵”之称。代表作有:龚派《金陵塔》及《小范相亲》《东方明珠塔》《一百零八将》《照镜子》《平语新歌》《三天》等。
  媒体好评如潮:“龚伯康专攻说唱,嗓音刚柔交融、唱腔流畅动听。创作丰厚获奖无数,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上海说唱演员……”曾任剧团艺委会主任的姚慕双欣喜地说:“小龚是我们剧团自编自导自演的一线演员。”
  二、坚持科学练功“精气神”全面养生
  “说唱须养生,养生为说唱”。这是龚伯康的口头禅。戏校教授的形体练功和健康养生法,他沿用至今。他把生活养生、舞台养生巧妙结合。平时,一有演出,便早早入睡。他烟酒不沾,一日三餐荤素合理,一天动静张弛有度,始终保持着演员“精气神”的风貌。
  同时,他还根据自身条件创作了在舞台上和观众互动的上海说唱《拍手歌》《长寿诗》等,每次演唱让观众有节奏地拍拍手、吟吟诗。一曲唱完,观众既聆听说唱艺术,又学习拍手穴位。台上台下共同体验“精气神”的养生乐趣,深受广大中老年戏迷朋友欢迎。
  三、坚持家庭事務“买汏烧”全面承包
  龚伯康在剧团里,台上台下为演出忙碌着;在家庭里,屋里屋外为买、汏、烧忙碌着。
  龚伯康的妻子缪吟秋深情地说:“我们自从有了一双女儿,伯康更是家务事全包,他是个顾家的好丈夫、好父亲。”
  长大后的龚伯康女儿龚超、龚伟异口同声点赞:“这是我们父亲文化底蕴、艺术境界的升华。他把家里当作特殊的‘舞台’,坚持里里外外操劳家务是对我们母女三人的关爱,坚持全天候忙进忙出的‘买、汏、烧’是为了扎根大众土壤和百姓融合一片,更是为了时时汲取生活素材,日日捕捉创作灵感啊。”
  如今,龚伯康的退休生活依旧“三坚持”。他一面演出,继续为上海群众艺术馆及上海虹口实验学校、嘉定疁城学校、宝山小学等教授上海说唱,一面潜心撰写《关于“上海说唱”的表演艺术》等著作。
  “上海说唱是中华曲苑中一朵奇葩,作为传承人,我要倍加呵护、发扬光大,使之永远盛开在新时代的大道上!”龚伯康在一次海派说唱交流会上感慨地说。
其他文献
北外滩,上海新地标.新外滩花苑高层陈贤德的寓所,面朝黄浦江开阔的大阳台,站着就像登上万吨海轮的驾驶台,江水滔滔,浦江两岸外滩和陆家嘴壮丽风景一览无余.二十年前陈贤德乔
期刊
薛老今年九十,挥墨自如,看他作画的过程简直是另一种艺术:一双苍老的手,握住毛笔的手指却灵活流畅、翻转自如,柔软的笔尖仿佛有灵魂一般,落在纸上时粗时细,或虚或实,线条宛若天生天长。聊天中,薛老更显耳聪目明,对自己过去的作品如数家珍、“指挥”女儿翻找画作时精准无比,对自己在绘画上的体会与追求既清晰又清醒。看到这样的薛老,就仿佛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和从心所欲不逾矩都集于一身,运筹帷幄而又烂漫不羁,让
我的父亲rn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一股机油味儿袭来,我就几乎被拽回到童年.rn我的父亲是上海解放后的第一代工人,在一个规模不算小的老国营工厂工作,是个先进工作者,经常加班,
期刊
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有16位东华非遗学员,布依族居多.我们回访小组抵达州府兴义市时,市非遗科的两位女领导很激动也很惊喜,说是第一次看到研培高校老师千里迢迢专门赶
期刊
那一晚,我们这些小师弟们相约去观摩焦晃老师主演的话剧《钦差大臣》.因为印象深刻,所以虽已过去了八九年,夸张一点说,依然觉得事情似乎就发生在昨天.rn焦晃大师哥演话剧,演
期刊
兰亭奖评选结果公布后,手机一阵子少有的热闹。许多朋友发来微信、短信还有电话,表示祝贺,不少称许、过誉还有早了迟了之类的话让我汗颜。我感谢师长、同道和朋友们的真诚关心和长期以来的扶助,也感谢上海书协的竭诚鼓励并帮助整理资料,这些都比获奖让我更为感动。没有后者,几十年来乐于待在书房里总有做不完事的我,一直觉得没有参与工作以外任何“附加题”的余勇,何况这样一个书法圈内众人瞩目的奖项。咱年将古稀的一位中国
“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老底子常常要进行回忆对比.爹爹讲起自己的家史来,开头几乎千篇一律:“我8岁死娘, 10岁死爷,13岁从宁波到上海来学生意……”rn下面我就来讲讲“
期刊
读白字这桩事体其实是蛮扎劲的。  先说著名的读白字事件:2018年北京大学120年校庆,林校长上台发表演讲,当他训导学生一定要“立鸿鹄志”时,读成“立鸿浩志”,台下立刻有学生掩鼻而笑,中学老师就教过这个字的读音了。  倘若你是一个导游,你把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说成“张赛”,赛就赛吧,游客不会跟你计较,或许这个张謇真当过运动员。倘若你是刘晓庆,把栩栩如生读成“羽羽如生”,也不搭界,她小辰光就当红卫兵
期刊
人生无常,既无法定制,也不能复制,没辙没辕,东拐西弯.尤其在社会嬗变的时代,不啻一道沟坎断了你的前程;同样一个机遇,也能成全你一生都难以忘却的经历.细想想,我能与上海电影
期刊
评弹是一门古老、优美的汉族说唱艺术.rn听说书先生“说”,吴侬软语、娓娓动听;听说书先生“唱”,弦索叮咚、轻柔委婉.讲者抑扬顿挫,听者分外悦耳.几百年来,经过历代艺人的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