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依据现代教学理念,积极推进体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在乒乓球选项课教学运用 “导学——学导”教学模式新的实践活动,旨在有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和自我锻炼能力及习惯,实现《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所要求的课程目标。
关键词:乒乓球 教学 导学 学导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2012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计划。课题名称《高校体育课中运用“导学——学导”教学法的研究》。项目编号:1252403
1、引言: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即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要使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成为学生牢固掌握的知识系统和熟练技能的手段,就要靠科学的、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来达到。
2、乒乓球“导学——学导”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笔者通过结合多年来的乒乓球课教学实践,对“导学”式和“学导”式两种教学法的结合,取所长补短,研究制定了该教法模式,并应用于乒乓球实验班教学。
2、2 乒乓球“导学——学导”教学法的结构
乒乓球“导学——学导”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的是对传统教学法的优点与现代教学成果的综合利用。它是在传授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创新动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自学自练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今后的自我锻炼打下基础。
A.导学阶段:
导学包括:“课前导学”、“课中导学”。
课前导学:实验班采取第一周宣布本学期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考试项目和标准。着重介绍自主学习法。发给学生根据教学进度编写的提纲,其内容有乒乓球学习目的、要求、方法、进度安排、建议等。
课中导学:教师导入新课内容时,讲明教学要求,学习方法及应该注意的事项等指导意见,让学生了解并明确教学目标及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去学习。可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看录像、幻灯片等,也可展示技术动作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对较难的动作进行示范,但不作系统讲解。
B.自学自练阶段
学生在看了图解、动作分解简说、教师示范后进行练习。先自己学习,回忆动作,然后小组同学对面进行模仿、探讨切磋,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技术动作掌握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在学生“卡壳”时给予启发点拔。而学生通过第一阶段的“导学”,在自练、互练中根据图解和动作分解简说进行比较练习,并分析动作存在差异的原因,练中有想,想练结合,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促进对乒乓球正手击球的学习与初步掌握。
C.学导阶段
在练习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讨论、比较、对比,各组可派出代表质疑、解疑,学生之间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发表对学习中正手击球动作存在问题的看法。以激发学习兴趣,开拓思维,提高表达能力。教师在这一阶段中根据发现的共性问题及学生的质疑进行示范讲解。这阶段的示范面应该根据具体动作来确定,目的是使全体学生都能看清楚,可采用背面、侧面、慢动作示范,并配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感觉注意,使每一个学生的各种感觉都能积极地参与乒乓球活动。尤其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在此基础上指导下一阶段的练习,提示有关的练习方法,提出相应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习后的“导”中加深对正确技术的认识,并顺利地投入下一练习阶段中。
D.实践阶段
教师在解决了疑难问题之后,做精炼完整的讲解示范,使学生在明确技术的难点和关键基础上形成整体的动作概念。在学用环节中,可以通过正手动作的对打练习,提高学生对正手动作的进一步理解,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一阶段可以单独练习也可以小组的形式对正手击球动作边练习边议,边改进提高。
E.巩固提高阶段
当学生通过以上阶段学习对各个动作基本掌握后,在挥拍练习时,教师则采用口令引导示范和选派动作做得较正确的学生在队伍四周做领做员,使学生在口令指挥下能基本上完成了解动作要领练习,巩固与提高乒乓球动作的连续性。然后让学生单独演练,提高自练能力。
F.评价总结
评价包括“课前评价”、“课后评价”和“阶段性评价”。
“课前检测”:在课上没有进行新课前进行检测,以师评为主,用来检测学生在课外的自学情况。
“课后检测”:在课上巩固提高阶段后对学生进行考评,包括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
“阶段性评价”:包括期中评价、期末评价等。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体育课程评价标准进行三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
在互评中包括小组评价。小组评价: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各组间的评价。组间评价是指每次课中进行的小组比赛成绩加到每名組员成绩中。
参考文献
[1] 尹明石,导学一学导教学法在速滑教学中的试验研究[J]2004(6)22-24
[2] 吴元,科学方法论基础 [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3]李实.“导学—学导”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26一28
[4]姜丽.试论体育学导式教学法运用与研究.黑龙江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2002(2):31一33
[5]刘舒生,教学法大全.北京:经济日报出版,1990
作者简介:
孟光(1962-),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农业大学体育部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体育教育 。
迟明莉(1974-),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农业大学体育部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关键词:乒乓球 教学 导学 学导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2012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计划。课题名称《高校体育课中运用“导学——学导”教学法的研究》。项目编号:1252403
1、引言: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即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要使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成为学生牢固掌握的知识系统和熟练技能的手段,就要靠科学的、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来达到。
2、乒乓球“导学——学导”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笔者通过结合多年来的乒乓球课教学实践,对“导学”式和“学导”式两种教学法的结合,取所长补短,研究制定了该教法模式,并应用于乒乓球实验班教学。
2、2 乒乓球“导学——学导”教学法的结构
乒乓球“导学——学导”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的是对传统教学法的优点与现代教学成果的综合利用。它是在传授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创新动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自学自练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今后的自我锻炼打下基础。
A.导学阶段:
导学包括:“课前导学”、“课中导学”。
课前导学:实验班采取第一周宣布本学期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考试项目和标准。着重介绍自主学习法。发给学生根据教学进度编写的提纲,其内容有乒乓球学习目的、要求、方法、进度安排、建议等。
课中导学:教师导入新课内容时,讲明教学要求,学习方法及应该注意的事项等指导意见,让学生了解并明确教学目标及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去学习。可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看录像、幻灯片等,也可展示技术动作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对较难的动作进行示范,但不作系统讲解。
B.自学自练阶段
学生在看了图解、动作分解简说、教师示范后进行练习。先自己学习,回忆动作,然后小组同学对面进行模仿、探讨切磋,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技术动作掌握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在学生“卡壳”时给予启发点拔。而学生通过第一阶段的“导学”,在自练、互练中根据图解和动作分解简说进行比较练习,并分析动作存在差异的原因,练中有想,想练结合,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促进对乒乓球正手击球的学习与初步掌握。
C.学导阶段
在练习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讨论、比较、对比,各组可派出代表质疑、解疑,学生之间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发表对学习中正手击球动作存在问题的看法。以激发学习兴趣,开拓思维,提高表达能力。教师在这一阶段中根据发现的共性问题及学生的质疑进行示范讲解。这阶段的示范面应该根据具体动作来确定,目的是使全体学生都能看清楚,可采用背面、侧面、慢动作示范,并配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感觉注意,使每一个学生的各种感觉都能积极地参与乒乓球活动。尤其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在此基础上指导下一阶段的练习,提示有关的练习方法,提出相应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习后的“导”中加深对正确技术的认识,并顺利地投入下一练习阶段中。
D.实践阶段
教师在解决了疑难问题之后,做精炼完整的讲解示范,使学生在明确技术的难点和关键基础上形成整体的动作概念。在学用环节中,可以通过正手动作的对打练习,提高学生对正手动作的进一步理解,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一阶段可以单独练习也可以小组的形式对正手击球动作边练习边议,边改进提高。
E.巩固提高阶段
当学生通过以上阶段学习对各个动作基本掌握后,在挥拍练习时,教师则采用口令引导示范和选派动作做得较正确的学生在队伍四周做领做员,使学生在口令指挥下能基本上完成了解动作要领练习,巩固与提高乒乓球动作的连续性。然后让学生单独演练,提高自练能力。
F.评价总结
评价包括“课前评价”、“课后评价”和“阶段性评价”。
“课前检测”:在课上没有进行新课前进行检测,以师评为主,用来检测学生在课外的自学情况。
“课后检测”:在课上巩固提高阶段后对学生进行考评,包括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
“阶段性评价”:包括期中评价、期末评价等。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体育课程评价标准进行三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
在互评中包括小组评价。小组评价: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各组间的评价。组间评价是指每次课中进行的小组比赛成绩加到每名組员成绩中。
参考文献
[1] 尹明石,导学一学导教学法在速滑教学中的试验研究[J]2004(6)22-24
[2] 吴元,科学方法论基础 [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3]李实.“导学—学导”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26一28
[4]姜丽.试论体育学导式教学法运用与研究.黑龙江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2002(2):31一33
[5]刘舒生,教学法大全.北京:经济日报出版,1990
作者简介:
孟光(1962-),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农业大学体育部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体育教育 。
迟明莉(1974-),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农业大学体育部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