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经常听到某某人情绪稳定这样的说法。
在我的阅读记忆中,对几百年前荷兰的一场“郁金香风暴”感到震撼。
从1634年开始,荷兰这个国家百业荒废,做什么都不赚钱,于是有人嗅到了机会,炒作郁金香。开始时,这些人赚得盆满钵满。于是其他一些人看着赚钱这么容易,还做什么实业啊,真傻,赶快也来炒一把。他们也赚到了钱。于是, 这些第一、第二梯队作为成功的示范,使得后知后觉者也发现自己不能傻了,也加入了进来。全国上下于是为之疯狂。
不仅仅是荷兰人,欧洲其他国家的人也纷纷云集荷兰推波助澜。为了方便郁金香交易,人们干脆在阿姆斯特丹的证券交易所内开设了固定的交易市场。随后,在鹿特丹、莱顿等城市也开设了固定的郁金香交易场所。
关于这个疯狂,苏格兰历史学家查尔斯·麦凯给我们作了精彩的介绍。
从公式中可以看到,原来,保持情绪稳定,就是要么压抑你的心理能量,要么抹去你心理能量的内容,要么消除你心理能量的方向!
当我在思考情绪到底是怎么来的时,突然想到了研究“乌合之众”的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一段话:
“群体表现出来的情感不管是好是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极为简单而夸张。在这方面,就像许多其他方面一样,群体中的个人类似于原始人,因为他不能作出细致的区别,他把事情视为一个整体,看不到它们的中间过渡状态。群体情绪的夸张也受到另一个事实的强化,即不管什么情感,一旦它表现出来,通过暗示和传染过程而非常迅速地传播,它所明确赞扬的目标就会力量大增。”
根据情绪的公式,有特定内容的一股心理能量,憋在心里多难受啊,肯定要找一个方向倾泄出去。在这个过程中,它肯定追求自己爽,而越简单越夸张,越爽。想想,当我们冲某一个人发火的时候,是不是挺爽的?
情绪只是找方向排泄心理能量,它又不是头脑,当然不能去区分事物。如果用头脑去干这件事,事实上,我们已经是在用头脑控制情绪了。
情绪,说穿了,就是我们把一股有心理内容的心理能量给排泄出去,让自己爽;或者,方向不是对准别人,对准这个抽象的世界,而是对准自己,心理能量不是排泄出去,而恰恰是杀向我们的心理结构,那就是让自己不爽。愤怒是排向别人,而郁闷则是排向自己,焦虑呢?没什么地方排了,只是像水一样,没方向排出去,反过来淹没自己。
情绪的来源
现在,我发现了情绪到底是怎么来的。
第一个来源,是性格。
在萨特、卡夫卡、马尔克斯等大咖的描述中,充满了大量对人的性格、情感情绪的描写。我相信他们对人物的观察非常仔细,而且知道情绪是因为性格被激活导致的。
我们也发现,表演型的李敖喜欢骂人,情绪比较多,而他的前妻,胡茵梦女士,作为温和型的优秀代表,看上去温和得像一朵花。刘强东作为有能力的自卑型 表演型的代表,有强烈的价值观念,而且有时会以情绪表现出来,但马化腾,作为自卑型 温和型的杰出楷模,给人的感觉就是不会发脾气。 第二个来源是心理倾向。当我们玩固执时,玩自恋时,优柔寡断时,好胜心强时,显然都有情绪流露出来。
情绪的第三个来源,在心理保护那儿。心理保护作为一架抽能量的永动机,一启动,必然抽出来无数心理能量,必然表现为情感情绪。
写有《人类简史》这本书的尤瓦尔·赫拉利讲过一个故事。
欧洲中世纪时代。我们知道,那个时候,教会一统江湖,而且,还有贵族、骑士之类。骑士还挺喜欢决斗。
赫拉利兄说,那个时候的贵族既信奉天主教,又要遵守骑士精神。可是,天主教不鼓吹私人之间为了面子打打杀杀吧?
于是肯定有内心冲突。
好,现在一个贵族一天的故事如下:
早上,他上教堂,听着神父滔滔不绝地讲圣人一生的故事。神父会说:“虚荣,虚荣,一切都是虚荣。财富、色欲和荣誉都是极危险的引诱,你绝不可同流合污,而是要跟随耶稣的脚步。要像他一样谦和,要避免暴力和奢侈,而且如果有人打你的右脸,你就把左脸也转过去。”
这番布道,让贵族精神上受到了神圣的洗礼,赶快忏悔自己的“原罪”,所以在他从教堂里回家的时候,还充满内疚和谦和。
但一回到家,他就换上了最好的丝质衣服,前往领主的城堡里参加宴会。城堡里觥筹交错,饮酒如流水,游吟诗人歌咏着中世纪的爱情故事,而宾客聊着下流的笑话和血淋淋的战争情节。
嗯,说好的不要财富、色欲,说好的避免暴力和奢侈呢?
在高潮之际,贵族大声说:“一旦受辱,宁死不屈!如果有人竟敢质疑你的荣誉,就只有血能洗净这种侮辱。人生至乐,岂不是要让敌人闻风窜逃,让他们美丽的女儿在你脚下颤抖?”
不是被人打了右脸,也把左脸伸过去么?不是要跟随耶稣的脚步么?还把让敌人闻风窜逃,让他们美丽的女儿在自己脚下颤抖当成人生至乐了!
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内心的冲突有多强烈—其实已经强烈到人格分裂的地步了。
也可以看出,贵族先生们情绪多么激动。
这正是心理保护带来的。
听神圣的传教,他们压抑了自己内心的欲望,回家,露出了本来面目,但不符合宗教精神,会遭到谴责,心理上无法生存。于是,必须玩一个心理保护,证明自己这样是对的。具体的办法,就是产生强烈的情绪,支撑自己要打打杀杀,要侮辱人家美丽女儿的那些宣言。越是情绪激动,越显得自己这样有力量,从而有理,也越能逃掉宗教精神的压力。
我发现,不仅中世纪的欧洲人,古代社会中很多地方的人,包括很多原始部落,还有中世纪及近现代的日本人,有时候也很情绪激动,动不动就把别人对自己的一点冒犯,视为奇耻大辱,上纲上线,一定要通过生死决斗来解决。心理保护真强。
我反反复复地想了很久,最终确定,情绪还有一个来源,而且是重要的来源,就是情感。
没错,我们在表现出某种情感时,也伴随着情绪。
事实上,情绪是用来增强情感的强度的。情感越强烈,情绪肯定也越强烈。
情绪相当于是情感外面的一层武装保护皮,又像是情感表现出来的一团火。它给予情感一种力量。关于这点,我不多说了。
情绪管理大师苏格拉底
大概了解了情绪的原理后,好像是有办法让情绪稳定的。比如苏格拉底老师在这方面就是一个表率,值得深入学习。
根据各种传说,苏师母脾气很暴,泼辣,当然也无知,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真不知道头脑、四肢都发达的苏老师是怎么找这样的人做老婆的。一点都不像现在的人,肯定要找一个“共同语言”的啊。差距太大怎么会有“共同语言”呢?
当然啦,“共同语言”背后也有一个意思:无论大家有没有相似的家庭背景,起码以后有相似的發展前景,属于向前看的门当户对。
我猜苏师因为思想太厉害,可能认为找博士和文盲都没太大的区别,都可以有共同语言或没有共同语言。所以找一个不跟自己天天谈哲学的,而是顾家的,让自己一天到晚可以在大街上和人辩论,岂不是更好?
但一个男人不管家里,即使不被认为是渣男,女人也会有意见。
有一天,苏老师刚一进家门,就被苏师母一顿唠叨。他没有显示不舒服,而是继续做自己的事情。苏师母看他把自己当空气,一顿破口大骂。苏老师于是坐在一边抽起烟来。他老婆更加感觉这简直是在挑衅嘛,气不打一处来,端起一盆子水就是迎头一泼。
旁边有个邻居见了,挺不解,便问他:“刚才你老婆骂你,为何不还口了?”苏老师不紧不慢的说:“我知道,一阵雷电之后就会有一场倾盆大雨的。”
这句话,被很多人说成是苏老师很幽默。其实,这句话就像凡高老师的画一样,只是戏耍“蠢货”的随口一扯,发泄心理能量而已啦。苏老师在这里,实际上已经透露出了保持情绪稳定的具体方法。
我们已经揭示过,有三种方法:
一种是转移心理能量;
一种是修改心理内容;
还有一种,是改变情绪的方向。
当然,视具体的情况,也可以把这几种结合起综合运用。
明显可以看出,苏老师控制自己的情绪,采用的不是压抑心理能量的方法。他并没有压抑自己,而是转移了心理能量,他不去理睬老婆,而是去做别的事或抽烟,把心理能量往这些事上转移了。
不仅如此,他在转移心理能量后,也有修改心理内容和改变方向这样的辅助性动作。把老婆的发火“幽默”地解读为是“一阵雷电之后就会有一场倾盆大雨”,就是在修改心理内容了,心里因此就不会体验到是被老婆这样虐。而做别的事或抽烟,在转移、转换心理能量时,也改变了情绪的方向。
苏老师确实不仅是哲学家,也是一个情绪管理大师。他能够教我们,启发我们的,真的远远比柏拉图、色诺芬两位告诉我们的要多。
在我的阅读记忆中,对几百年前荷兰的一场“郁金香风暴”感到震撼。
从1634年开始,荷兰这个国家百业荒废,做什么都不赚钱,于是有人嗅到了机会,炒作郁金香。开始时,这些人赚得盆满钵满。于是其他一些人看着赚钱这么容易,还做什么实业啊,真傻,赶快也来炒一把。他们也赚到了钱。于是, 这些第一、第二梯队作为成功的示范,使得后知后觉者也发现自己不能傻了,也加入了进来。全国上下于是为之疯狂。
不仅仅是荷兰人,欧洲其他国家的人也纷纷云集荷兰推波助澜。为了方便郁金香交易,人们干脆在阿姆斯特丹的证券交易所内开设了固定的交易市场。随后,在鹿特丹、莱顿等城市也开设了固定的郁金香交易场所。
关于这个疯狂,苏格兰历史学家查尔斯·麦凯给我们作了精彩的介绍。
从公式中可以看到,原来,保持情绪稳定,就是要么压抑你的心理能量,要么抹去你心理能量的内容,要么消除你心理能量的方向!
当我在思考情绪到底是怎么来的时,突然想到了研究“乌合之众”的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一段话:
“群体表现出来的情感不管是好是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极为简单而夸张。在这方面,就像许多其他方面一样,群体中的个人类似于原始人,因为他不能作出细致的区别,他把事情视为一个整体,看不到它们的中间过渡状态。群体情绪的夸张也受到另一个事实的强化,即不管什么情感,一旦它表现出来,通过暗示和传染过程而非常迅速地传播,它所明确赞扬的目标就会力量大增。”
根据情绪的公式,有特定内容的一股心理能量,憋在心里多难受啊,肯定要找一个方向倾泄出去。在这个过程中,它肯定追求自己爽,而越简单越夸张,越爽。想想,当我们冲某一个人发火的时候,是不是挺爽的?
情绪只是找方向排泄心理能量,它又不是头脑,当然不能去区分事物。如果用头脑去干这件事,事实上,我们已经是在用头脑控制情绪了。
情绪,说穿了,就是我们把一股有心理内容的心理能量给排泄出去,让自己爽;或者,方向不是对准别人,对准这个抽象的世界,而是对准自己,心理能量不是排泄出去,而恰恰是杀向我们的心理结构,那就是让自己不爽。愤怒是排向别人,而郁闷则是排向自己,焦虑呢?没什么地方排了,只是像水一样,没方向排出去,反过来淹没自己。
情绪的来源
现在,我发现了情绪到底是怎么来的。
第一个来源,是性格。
在萨特、卡夫卡、马尔克斯等大咖的描述中,充满了大量对人的性格、情感情绪的描写。我相信他们对人物的观察非常仔细,而且知道情绪是因为性格被激活导致的。
我们也发现,表演型的李敖喜欢骂人,情绪比较多,而他的前妻,胡茵梦女士,作为温和型的优秀代表,看上去温和得像一朵花。刘强东作为有能力的自卑型 表演型的代表,有强烈的价值观念,而且有时会以情绪表现出来,但马化腾,作为自卑型 温和型的杰出楷模,给人的感觉就是不会发脾气。 第二个来源是心理倾向。当我们玩固执时,玩自恋时,优柔寡断时,好胜心强时,显然都有情绪流露出来。
情绪的第三个来源,在心理保护那儿。心理保护作为一架抽能量的永动机,一启动,必然抽出来无数心理能量,必然表现为情感情绪。
写有《人类简史》这本书的尤瓦尔·赫拉利讲过一个故事。
欧洲中世纪时代。我们知道,那个时候,教会一统江湖,而且,还有贵族、骑士之类。骑士还挺喜欢决斗。
赫拉利兄说,那个时候的贵族既信奉天主教,又要遵守骑士精神。可是,天主教不鼓吹私人之间为了面子打打杀杀吧?
于是肯定有内心冲突。
好,现在一个贵族一天的故事如下:
早上,他上教堂,听着神父滔滔不绝地讲圣人一生的故事。神父会说:“虚荣,虚荣,一切都是虚荣。财富、色欲和荣誉都是极危险的引诱,你绝不可同流合污,而是要跟随耶稣的脚步。要像他一样谦和,要避免暴力和奢侈,而且如果有人打你的右脸,你就把左脸也转过去。”
这番布道,让贵族精神上受到了神圣的洗礼,赶快忏悔自己的“原罪”,所以在他从教堂里回家的时候,还充满内疚和谦和。
但一回到家,他就换上了最好的丝质衣服,前往领主的城堡里参加宴会。城堡里觥筹交错,饮酒如流水,游吟诗人歌咏着中世纪的爱情故事,而宾客聊着下流的笑话和血淋淋的战争情节。
嗯,说好的不要财富、色欲,说好的避免暴力和奢侈呢?
在高潮之际,贵族大声说:“一旦受辱,宁死不屈!如果有人竟敢质疑你的荣誉,就只有血能洗净这种侮辱。人生至乐,岂不是要让敌人闻风窜逃,让他们美丽的女儿在你脚下颤抖?”
不是被人打了右脸,也把左脸伸过去么?不是要跟随耶稣的脚步么?还把让敌人闻风窜逃,让他们美丽的女儿在自己脚下颤抖当成人生至乐了!
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内心的冲突有多强烈—其实已经强烈到人格分裂的地步了。
也可以看出,贵族先生们情绪多么激动。
这正是心理保护带来的。
听神圣的传教,他们压抑了自己内心的欲望,回家,露出了本来面目,但不符合宗教精神,会遭到谴责,心理上无法生存。于是,必须玩一个心理保护,证明自己这样是对的。具体的办法,就是产生强烈的情绪,支撑自己要打打杀杀,要侮辱人家美丽女儿的那些宣言。越是情绪激动,越显得自己这样有力量,从而有理,也越能逃掉宗教精神的压力。
我发现,不仅中世纪的欧洲人,古代社会中很多地方的人,包括很多原始部落,还有中世纪及近现代的日本人,有时候也很情绪激动,动不动就把别人对自己的一点冒犯,视为奇耻大辱,上纲上线,一定要通过生死决斗来解决。心理保护真强。
我反反复复地想了很久,最终确定,情绪还有一个来源,而且是重要的来源,就是情感。
没错,我们在表现出某种情感时,也伴随着情绪。
事实上,情绪是用来增强情感的强度的。情感越强烈,情绪肯定也越强烈。
情绪相当于是情感外面的一层武装保护皮,又像是情感表现出来的一团火。它给予情感一种力量。关于这点,我不多说了。
情绪管理大师苏格拉底
大概了解了情绪的原理后,好像是有办法让情绪稳定的。比如苏格拉底老师在这方面就是一个表率,值得深入学习。
根据各种传说,苏师母脾气很暴,泼辣,当然也无知,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真不知道头脑、四肢都发达的苏老师是怎么找这样的人做老婆的。一点都不像现在的人,肯定要找一个“共同语言”的啊。差距太大怎么会有“共同语言”呢?
当然啦,“共同语言”背后也有一个意思:无论大家有没有相似的家庭背景,起码以后有相似的發展前景,属于向前看的门当户对。
我猜苏师因为思想太厉害,可能认为找博士和文盲都没太大的区别,都可以有共同语言或没有共同语言。所以找一个不跟自己天天谈哲学的,而是顾家的,让自己一天到晚可以在大街上和人辩论,岂不是更好?
但一个男人不管家里,即使不被认为是渣男,女人也会有意见。
有一天,苏老师刚一进家门,就被苏师母一顿唠叨。他没有显示不舒服,而是继续做自己的事情。苏师母看他把自己当空气,一顿破口大骂。苏老师于是坐在一边抽起烟来。他老婆更加感觉这简直是在挑衅嘛,气不打一处来,端起一盆子水就是迎头一泼。
旁边有个邻居见了,挺不解,便问他:“刚才你老婆骂你,为何不还口了?”苏老师不紧不慢的说:“我知道,一阵雷电之后就会有一场倾盆大雨的。”
这句话,被很多人说成是苏老师很幽默。其实,这句话就像凡高老师的画一样,只是戏耍“蠢货”的随口一扯,发泄心理能量而已啦。苏老师在这里,实际上已经透露出了保持情绪稳定的具体方法。
我们已经揭示过,有三种方法:
一种是转移心理能量;
一种是修改心理内容;
还有一种,是改变情绪的方向。
当然,视具体的情况,也可以把这几种结合起综合运用。
明显可以看出,苏老师控制自己的情绪,采用的不是压抑心理能量的方法。他并没有压抑自己,而是转移了心理能量,他不去理睬老婆,而是去做别的事或抽烟,把心理能量往这些事上转移了。
不仅如此,他在转移心理能量后,也有修改心理内容和改变方向这样的辅助性动作。把老婆的发火“幽默”地解读为是“一阵雷电之后就会有一场倾盆大雨”,就是在修改心理内容了,心里因此就不会体验到是被老婆这样虐。而做别的事或抽烟,在转移、转换心理能量时,也改变了情绪的方向。
苏老师确实不仅是哲学家,也是一个情绪管理大师。他能够教我们,启发我们的,真的远远比柏拉图、色诺芬两位告诉我们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