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慧点科技总裁姜晓丹称自己的公司是特立独行的——成立10年,坚持1个业务方向,却做了4次不同的定位。——这与姜晓丹的“随大流反潮流”的思想相关。“随大流”是向市场妥协的结果,但正是这种妥协使慧点做到了2亿元的收入,500多人的规模。而“反潮流”的结果是,慧点始终游离在软件行业的主流与非主流之间,似乎难以归类。直到GRC的出现,才使得姜晓丹给慧点的现在和将来找到了最准确的表达。但GRC是什么?
在慧点公司,专门有一面墙来做“GRC考试金榜题名”。第一批金榜题名名单中,状元的考分是95分,而在第二批名单中,来自战略营销中心的一位员工以99分的成绩高中状元,两位副总裁李庆和袁双均以94分的成绩成为“探花”。
在2008年慧点公司把GRC(GovernanceRiskCompliance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法规遵从)作为公司新的战略目标之后,姜晓丹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学习的革命”,人人学习,个个考试。考试之后,还写“GRC之我见”,大家从各自的岗位出发,谈所思所想。
谁都看得出姜晓丹的苦心。——GRC实在是一个太新的概念,以至于业界各厂商在定义、规范、标准等方面都莫衷一是。那么慧点的战略规划如何落实?方案部门如何做出适销对路的解决方案?技术支持部门如何面对新的技术难题?销售部门如何去卖这个比ERP更复杂和生涩的概念?
为了布道GRC,姜晓丹专门在慧点内网上开了博客,写扁鹊的医术、谈中医西医,旁征博引、借古讽今,但最后落脚点都是那三个英文单词——“GRC”。
很显然,对于慧点公司来说,GRC是蓝海,也是风险。但是,对于所有欲在GRC市场抢跑的企业来说何尝不是如此?
GRC将大行其道
“纵观企业,亦是如此,企业风险埋于事前,隐于事中,发于事后。如人身之病,初觉微寒,以为着凉,不着为意……待自惊觉不好时,七魄已去其五,回天无力!” ——《扁鹊的医术》
2008年10月,荣智健领导下的中信泰富因两名高层炒外汇造成147亿元损失,荣智健不得不辞职以“谢罪”。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中信泰富监管不力、内控不到位、不明察带来的后果。2008年9月,因雷曼兄弟倒闭,导致美国最老牌的货币基金Reserve Primary Fund清盘,而中国投资集团是其最大持有者,由此造成的损失高达54亿美元。
而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几乎给中国奶制品产业带来灭顶之灾,更是让全社会都来拷问和反思企业监管和内控的缺失,以及在法律遵从上不作为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实际上,关于食品安全有很多法规要求企业去遵从,但是这些企业只是表面上遵从了,没有在生产过程中去遵从,终于酿成大祸。
众所周知,2001年因全球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安然的轰然倒闭,使得美国国会和政府立即公布了《萨班斯法案》(Sarbanes-Oxley Act,简称SOX法案)。从2002年到2006年的四五年间,萨班斯法案引发的内控和监管风潮席卷了西方世界,也使GRC成了西方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在IT投资中的硬约束。
从GRC产业来看,可以说萨班斯法案促进了国外GRC市场的快速扩张,刺激了国外提供GRC相关服务和产品的供应商对于全面GRC服务及技术产品的研发, GRC的产业链也开始出现雏形。因为市场需求急剧升温,使得包括SAP、Oracle 、CA等在内的GRC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包括德勤、普华永道等在内的咨询公司都开始积极布局这一市场。
各咨询公司发布的GRC报告,也在为GRC的热炒推波助澜。在2008年初的时候,Gartner发布了一份报告,在其调查的美国用户中,75%的企业表示对GRC系统有需求,为了凸显GRC的火热程度,Gartner的这份报告甚至将2009年直接命名为“IT风险管理年”。另据Gartner预测,到2009年,GRC方面总的软件消费规模将达到140亿美元;比去年提高51%(2008年为93亿美元)。
即使是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2009年各企业对于GRC相关的投资的势头并没有削减,相反却有所增加。据市场研究公司AMR Research对420名企业和IT官员进行的调查显示,65%的人表示今年将提高GRC预算,26%的人表示今年的GRC开支不变。
慧点科技是中国第一家高调亮出GRC概念,并专注于GRC产品、技术、解决方案的公司。“我们其实关注GRC很久了。” 姜晓丹说:“到2008年我们明确定位于GRC解决方案提供商,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实际上,直到GRC在欧美的大热,姜晓丹才真正找到了一个完全契合慧点业务的名词。姜晓丹称,慧点10年来坚持一个稳定的业务方向,那就是希望帮助企业解决决策、管控效率的问题。但是无论是之前定位的办公自动化软件,还是管理自动化软件,都是向市场妥协的一种权宜之计。
这种妥协或者说随波逐流让慧点科技有生意可做,但是始终让姜晓丹心里不爽。“办公自动化是不能完全代表我们软件的价值和意义的”,姜晓丹说,“我们一直想找一个更准确的名词给我们的软件命名,现在终于找到了,GRC恰好能够表达我们的意愿。”
在慧点看来,在GRC涉及的几个关键点,慧点都有相关的产品和方案。“G”(企业管控)方面,慧点已经有针对中国500强企业所做的产品和方案;在“R”(风险管理)方面,慧点做得不多,是需要补的一个短板;在“C”方面(法规遵从),慧点已经有包括华能、中国人寿等萨班斯法遵从的成功案例,形成了一整套的解决方案。
因此姜晓丹自信地对记者说:“GRC这词能够非常好地覆盖我们帮客户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现在敢明确地说,我们的目标就是做GRC解决方案提供商。”
谁会需要GRC
“要具备很强的自我预防的风险意识,要具有很严密的内审管理机制,要在取经路上处处讲诚信,讲规则……。只有这样,才能够在风险中求生存……”——《唐僧演说之GRC》
2008年9月,慧点科技成功签约中国移动内控与内审管理平台一期工程项目,这个项目覆盖了中国移动集团旗下所有子公司,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内控内审平台项目,其规模和复杂性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的。
这个项目的特别之处还在于,这是国内第一个完整的GRC咨询和规划的项目,由普华永道做GRC整体的咨询和规划。(在此之前,普华永道曾为中国建设银行提供风险管理实施方案。)根据规划,中国移动将从内控、内审平台实施开始,逐步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和法规遵从。如果计划实施确定,中国移动将是国内第一个全面实施GRC的企业。
事实上,国内一些知名企业在管控和风险管理方面非常重视。在海尔,平衡风险的关系与平衡股东、平衡经营的关系同等重要。海尔集团公司副总裁苏效玺表示,有很多风险可以规避,很多风险可以转嫁,很多风险要去承受。海尔实现了风险的全面管控,就是使得海尔能知道有风险,但这些风险造成的损失绝对不会是一个无底洞。
据介绍,在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海尔及时做出了各类风险对策,比如海尔在全国取消仓库,按单生产,像冰箱一年几千万的产量,库存几乎为零,这样一下子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减小了风险。
青岛啤酒股份公司总裁孙明波同样认为,风险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底线,无论怎么强调也不过分。而内控的目的不是消除风险,也不是降低风险,而是将其控制在企业可承担的风险范围内,为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国内企业之所以对实施GRC变得热衷,一方面是迫于“合规”的压力。比如中海油、东方航空、中国人寿、中国移动等在海外上市的公司,为了通过萨班斯法案都已建立相应的企业内控体系。另一方面是自身的发展需要。现在企业发展越来越离不开资本市场,越来越离不开投资者,可以说,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好与坏,不仅直接关系到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更关系到企业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
姜晓丹认为,目前中国企业中普遍存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机制不健全,风险意识和管理薄弱;企业疲于应付多种法规和行业监管要求,合规风险问题突出(上市法规压力、行业法规压力、国外法规压力、行业标准压力)等现象,但是即使是中国上市公司100强的企业,也少有做GRC整体规划的,离全面实施GRC更是相当遥远。
也有业内人士建议,不同企业在应用GRC框架的时候需要因地制宜,考虑自身的业务需求、企业的GRC发展程度以及高层的态度。在开始的时候,企业可以先从一两个重点风险入手,开展针对具体业务的、或者是以项目的形式实施GRC应用。初期的成功可以提升综合GRC战略的价值,为将来的治理、风险和合规管理提供可以重复使用的、可持续的模式。
北京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崔自力认为,目前有三类企业应该特别关注风险管理。首先是面临战略转型和产业转型的企业;其次是自身业务结构存在重大缺陷或者资源与能力存在重大劣势的企业;最后是深受经济周期影响的企业。
实际上,在中国的金融行业,GRC中的“R”,即风险控制却得到了较普遍的关注,CRO(首席风险官)变得吃香起来就是证明。2006年9月,中国工商银行任命信贷管理部原总经理魏国雄为该行首任CRO(首席风险官)。在此之前,率先改革的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已经分别任命了其首席风险官。记者还注意到,各类CRO的培训班的费用竞高达10万元。
如何去赢
中医不同于西医的地方在于:以中药为引,煎汤调理合理用药,从而让身体的各个机能达到平衡。而他与企业伙伴依据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所研究的GRC技术的核心,正是让企业能够达到中正、平衡。——《GRC之于ERP,中医之于西医》
虽然,欧美GRC市场已经热得发烫,但是必须承认,GRC理论框架仍然在成熟的过程之中,尤其是在内控及风险管理领域更是如此,市场上对相关细分市场的划分和界定仍然处于争议阶段,标准也尚未统一。
据记者了解,欧美在GRC问题上有两派看法:一派是大GRC,另一派是小GRC。大GRC是从公司战略定位开始,自上而下的一整套的IT系统,与自下而上的ERP对接,形成完整的企业信息化系统。而小GRC则只是单点地谈企业管控、风险管理和法规遵从。
“慧点的目标是大GRC。”姜晓丹对记者表示,慧点公司专门设立了相关的三个事业部,分别是协同与流程管理事业部、门户与绩效管理事业部和风险管理与控制事业部。“慧点已经有大GRC的架构视图,这些业务相互之间在底层架构之间有着紧密联系,未来将组合成完整的大GRC解决方案。”
其实早在2006年萨班斯法案生效之前,就有不少管理软件厂商推出了自己的GRC管理产品。但是由于GRC概念本身算不上十分成熟,市面上的GRC产品很杂,而且大多是以具体业务为对象的单一软件,因此很少有从战略层面形成的架构完整的GRC集成产品。
在全球市场,SAP和Oracle是两大主力厂商。SAP不仅推出了整体的企业治理、风险管理和合规审查(GRC)端对端解决方案,而且专门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负责这条产品线,并声称要取代市场上各自为战的GRC方案。而Oracle首先面向金融服务市场(银行、保险、资本市场)推出了GRC整体解决方案,之后又推出了面向更广泛市场的新版本。另外,IBM、CA、微软都推出了各自的GRC产品和解决方案。
在国内,包括用友、金蝶、浪潮为代表的ERP厂商表现活跃。因为企业在实施ERP之后,必然会将信息系统向上延伸至管理和决策层面,ERP厂商自下而上延伸至企业管控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另一股势力是以中科软(保险行业)、东南融通(银行、保险)等为代表行业软件和解决方案商,他们在金融行业的风险控制方面非常专业,产品已经比较成熟,而且已有一些的成功的实施案例。
慧点和他们有什么不同?姜晓丹认为,首先,慧点是从GRC整体视图出发为用户提供全面的绩效管理、企业内控和风险管理的厂商,比国内外的GRC厂商的单一定位更有优势。其次,慧点更懂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的管理,所以慧点为中国企业管理提供的是“中医式”的GRC方案,让企业能够达到中正和平衡。而最可能接受“中医式”GRC方案,一定是中国的本土企业,因此慧点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中国前300强企业。
但是在中国,GRC概念要被大家广泛接受,肯定需要一定的过程。就好比ERP引入中国20多年后,才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同一样。所以,对慧点来说,竖起GRC这面大旗不难,难的是如何让用户接受它并愿意为它掏钱。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GRC市场来说,任何孤注一掷的举动注定都是自取灭亡,所以姜晓丹再次选择了妥协和折衷。
“慧点的策略是,我们会跟客户勾画大GRC的远景。但是我们以小GRC落地,我们落在协同管理上,或者落在战略绩效上,我们的生存还是要靠小GRC。”姜晓丹说:“这就好比ERP的普及应用过程,有的企业一开始并没有全面实施ERP,可能是从财务管理或者是进销存模块开始实施,但是最终的目标是一整套的ERP系统。GRC的实施过程也将是如此。”
记者在慧点“GRC之我见”宣传栏上看到北方营销中心副总监陈科的一段话,“在产品推介过程中,也应注意根据用户的特点进行有针对的产品推介,比如对大型企业、央企集团,重点介绍集团管控体系的门户产品;针对金融行业,可以推荐合规、风险和内控产品;针对高危险行业如核电等,可推荐风险和合规方案。”——慧点GRC战略如何落实的,由此可见一斑。
冠军观点
大理想 做大事
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实是挺悲哀的,都是在创立之后的10-15年才敢去想怎么和资本市场去结合。但是在欧美,一个创立15年的公司已经开始全球扩张了。所以,中国的高科技企业比欧美企业往往要慢一个节拍,他们在全国发展的时候,我们是在区域发展;他们在全球发展的时候,我们是在全国发展;他们在全球确立地位的时候,我们刚刚开始走出国门。
与硅谷的企业相比,中国的软件企业为什么难以做到上百亿规模?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和硅谷拥有不一样的企业家文化。硅谷企业家文化第一点就是做大事,哪怕这个公司就一两个人,还在车库里面,他所想的是怎么去做全球市场,这就是有大理想。
第二条是共享文化,因为所有人都不认为,靠一两个人是不可能把这个大理想实现,所以提倡建设一种共享文化,用分散的股权制度激励所有人去贡献知识和智慧,一块去实现这个理想。但很多中国的创业者无论企业做到多大规模,始终不愿意与同甘共苦的“兄弟们”分享企业红利,致使兄弟反目,企业走向分裂。
慧点是有大理想的公司。我们定位于GRC,它使得我们能够在中国的高端客户市场与国际厂商去竞争,或者去共享高端客户市场的机会。我们的远景是,“中国管理软件推动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我们这个愿景的潜台词就是,在推动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使得我们逐渐成长为世界级的管理软件企业。
冠军档案
成立日期:1998年成立于北京
公司定位:具有GRC领先管理理念的高端管理软件厂商
营收规模:约2亿元
员工数量:约500人
客户群体:中国企业500强
优势领域:能源电力、石油石化、钢铁冶金、金融保险、制造业、机场交通等
发展目标:成为中国GRC领域的领导者和中国管理软件市场的领导品牌。
在慧点公司,专门有一面墙来做“GRC考试金榜题名”。第一批金榜题名名单中,状元的考分是95分,而在第二批名单中,来自战略营销中心的一位员工以99分的成绩高中状元,两位副总裁李庆和袁双均以94分的成绩成为“探花”。
在2008年慧点公司把GRC(GovernanceRiskCompliance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法规遵从)作为公司新的战略目标之后,姜晓丹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学习的革命”,人人学习,个个考试。考试之后,还写“GRC之我见”,大家从各自的岗位出发,谈所思所想。
谁都看得出姜晓丹的苦心。——GRC实在是一个太新的概念,以至于业界各厂商在定义、规范、标准等方面都莫衷一是。那么慧点的战略规划如何落实?方案部门如何做出适销对路的解决方案?技术支持部门如何面对新的技术难题?销售部门如何去卖这个比ERP更复杂和生涩的概念?
为了布道GRC,姜晓丹专门在慧点内网上开了博客,写扁鹊的医术、谈中医西医,旁征博引、借古讽今,但最后落脚点都是那三个英文单词——“GRC”。
很显然,对于慧点公司来说,GRC是蓝海,也是风险。但是,对于所有欲在GRC市场抢跑的企业来说何尝不是如此?
GRC将大行其道
“纵观企业,亦是如此,企业风险埋于事前,隐于事中,发于事后。如人身之病,初觉微寒,以为着凉,不着为意……待自惊觉不好时,七魄已去其五,回天无力!” ——《扁鹊的医术》
2008年10月,荣智健领导下的中信泰富因两名高层炒外汇造成147亿元损失,荣智健不得不辞职以“谢罪”。分析人士认为,这是中信泰富监管不力、内控不到位、不明察带来的后果。2008年9月,因雷曼兄弟倒闭,导致美国最老牌的货币基金Reserve Primary Fund清盘,而中国投资集团是其最大持有者,由此造成的损失高达54亿美元。
而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几乎给中国奶制品产业带来灭顶之灾,更是让全社会都来拷问和反思企业监管和内控的缺失,以及在法律遵从上不作为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实际上,关于食品安全有很多法规要求企业去遵从,但是这些企业只是表面上遵从了,没有在生产过程中去遵从,终于酿成大祸。
众所周知,2001年因全球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安然的轰然倒闭,使得美国国会和政府立即公布了《萨班斯法案》(Sarbanes-Oxley Act,简称SOX法案)。从2002年到2006年的四五年间,萨班斯法案引发的内控和监管风潮席卷了西方世界,也使GRC成了西方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在IT投资中的硬约束。
从GRC产业来看,可以说萨班斯法案促进了国外GRC市场的快速扩张,刺激了国外提供GRC相关服务和产品的供应商对于全面GRC服务及技术产品的研发, GRC的产业链也开始出现雏形。因为市场需求急剧升温,使得包括SAP、Oracle 、CA等在内的GRC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包括德勤、普华永道等在内的咨询公司都开始积极布局这一市场。
各咨询公司发布的GRC报告,也在为GRC的热炒推波助澜。在2008年初的时候,Gartner发布了一份报告,在其调查的美国用户中,75%的企业表示对GRC系统有需求,为了凸显GRC的火热程度,Gartner的这份报告甚至将2009年直接命名为“IT风险管理年”。另据Gartner预测,到2009年,GRC方面总的软件消费规模将达到140亿美元;比去年提高51%(2008年为93亿美元)。
即使是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2009年各企业对于GRC相关的投资的势头并没有削减,相反却有所增加。据市场研究公司AMR Research对420名企业和IT官员进行的调查显示,65%的人表示今年将提高GRC预算,26%的人表示今年的GRC开支不变。
慧点科技是中国第一家高调亮出GRC概念,并专注于GRC产品、技术、解决方案的公司。“我们其实关注GRC很久了。” 姜晓丹说:“到2008年我们明确定位于GRC解决方案提供商,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实际上,直到GRC在欧美的大热,姜晓丹才真正找到了一个完全契合慧点业务的名词。姜晓丹称,慧点10年来坚持一个稳定的业务方向,那就是希望帮助企业解决决策、管控效率的问题。但是无论是之前定位的办公自动化软件,还是管理自动化软件,都是向市场妥协的一种权宜之计。
这种妥协或者说随波逐流让慧点科技有生意可做,但是始终让姜晓丹心里不爽。“办公自动化是不能完全代表我们软件的价值和意义的”,姜晓丹说,“我们一直想找一个更准确的名词给我们的软件命名,现在终于找到了,GRC恰好能够表达我们的意愿。”
在慧点看来,在GRC涉及的几个关键点,慧点都有相关的产品和方案。“G”(企业管控)方面,慧点已经有针对中国500强企业所做的产品和方案;在“R”(风险管理)方面,慧点做得不多,是需要补的一个短板;在“C”方面(法规遵从),慧点已经有包括华能、中国人寿等萨班斯法遵从的成功案例,形成了一整套的解决方案。
因此姜晓丹自信地对记者说:“GRC这词能够非常好地覆盖我们帮客户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现在敢明确地说,我们的目标就是做GRC解决方案提供商。”
谁会需要GRC
“要具备很强的自我预防的风险意识,要具有很严密的内审管理机制,要在取经路上处处讲诚信,讲规则……。只有这样,才能够在风险中求生存……”——《唐僧演说之GRC》
2008年9月,慧点科技成功签约中国移动内控与内审管理平台一期工程项目,这个项目覆盖了中国移动集团旗下所有子公司,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内控内审平台项目,其规模和复杂性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的。
这个项目的特别之处还在于,这是国内第一个完整的GRC咨询和规划的项目,由普华永道做GRC整体的咨询和规划。(在此之前,普华永道曾为中国建设银行提供风险管理实施方案。)根据规划,中国移动将从内控、内审平台实施开始,逐步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和法规遵从。如果计划实施确定,中国移动将是国内第一个全面实施GRC的企业。
事实上,国内一些知名企业在管控和风险管理方面非常重视。在海尔,平衡风险的关系与平衡股东、平衡经营的关系同等重要。海尔集团公司副总裁苏效玺表示,有很多风险可以规避,很多风险可以转嫁,很多风险要去承受。海尔实现了风险的全面管控,就是使得海尔能知道有风险,但这些风险造成的损失绝对不会是一个无底洞。
据介绍,在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海尔及时做出了各类风险对策,比如海尔在全国取消仓库,按单生产,像冰箱一年几千万的产量,库存几乎为零,这样一下子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减小了风险。
青岛啤酒股份公司总裁孙明波同样认为,风险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底线,无论怎么强调也不过分。而内控的目的不是消除风险,也不是降低风险,而是将其控制在企业可承担的风险范围内,为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国内企业之所以对实施GRC变得热衷,一方面是迫于“合规”的压力。比如中海油、东方航空、中国人寿、中国移动等在海外上市的公司,为了通过萨班斯法案都已建立相应的企业内控体系。另一方面是自身的发展需要。现在企业发展越来越离不开资本市场,越来越离不开投资者,可以说,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好与坏,不仅直接关系到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更关系到企业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
姜晓丹认为,目前中国企业中普遍存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机制不健全,风险意识和管理薄弱;企业疲于应付多种法规和行业监管要求,合规风险问题突出(上市法规压力、行业法规压力、国外法规压力、行业标准压力)等现象,但是即使是中国上市公司100强的企业,也少有做GRC整体规划的,离全面实施GRC更是相当遥远。
也有业内人士建议,不同企业在应用GRC框架的时候需要因地制宜,考虑自身的业务需求、企业的GRC发展程度以及高层的态度。在开始的时候,企业可以先从一两个重点风险入手,开展针对具体业务的、或者是以项目的形式实施GRC应用。初期的成功可以提升综合GRC战略的价值,为将来的治理、风险和合规管理提供可以重复使用的、可持续的模式。
北京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崔自力认为,目前有三类企业应该特别关注风险管理。首先是面临战略转型和产业转型的企业;其次是自身业务结构存在重大缺陷或者资源与能力存在重大劣势的企业;最后是深受经济周期影响的企业。
实际上,在中国的金融行业,GRC中的“R”,即风险控制却得到了较普遍的关注,CRO(首席风险官)变得吃香起来就是证明。2006年9月,中国工商银行任命信贷管理部原总经理魏国雄为该行首任CRO(首席风险官)。在此之前,率先改革的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已经分别任命了其首席风险官。记者还注意到,各类CRO的培训班的费用竞高达10万元。
如何去赢
中医不同于西医的地方在于:以中药为引,煎汤调理合理用药,从而让身体的各个机能达到平衡。而他与企业伙伴依据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所研究的GRC技术的核心,正是让企业能够达到中正、平衡。——《GRC之于ERP,中医之于西医》
虽然,欧美GRC市场已经热得发烫,但是必须承认,GRC理论框架仍然在成熟的过程之中,尤其是在内控及风险管理领域更是如此,市场上对相关细分市场的划分和界定仍然处于争议阶段,标准也尚未统一。
据记者了解,欧美在GRC问题上有两派看法:一派是大GRC,另一派是小GRC。大GRC是从公司战略定位开始,自上而下的一整套的IT系统,与自下而上的ERP对接,形成完整的企业信息化系统。而小GRC则只是单点地谈企业管控、风险管理和法规遵从。
“慧点的目标是大GRC。”姜晓丹对记者表示,慧点公司专门设立了相关的三个事业部,分别是协同与流程管理事业部、门户与绩效管理事业部和风险管理与控制事业部。“慧点已经有大GRC的架构视图,这些业务相互之间在底层架构之间有着紧密联系,未来将组合成完整的大GRC解决方案。”
其实早在2006年萨班斯法案生效之前,就有不少管理软件厂商推出了自己的GRC管理产品。但是由于GRC概念本身算不上十分成熟,市面上的GRC产品很杂,而且大多是以具体业务为对象的单一软件,因此很少有从战略层面形成的架构完整的GRC集成产品。
在全球市场,SAP和Oracle是两大主力厂商。SAP不仅推出了整体的企业治理、风险管理和合规审查(GRC)端对端解决方案,而且专门成立了一个新的部门负责这条产品线,并声称要取代市场上各自为战的GRC方案。而Oracle首先面向金融服务市场(银行、保险、资本市场)推出了GRC整体解决方案,之后又推出了面向更广泛市场的新版本。另外,IBM、CA、微软都推出了各自的GRC产品和解决方案。
在国内,包括用友、金蝶、浪潮为代表的ERP厂商表现活跃。因为企业在实施ERP之后,必然会将信息系统向上延伸至管理和决策层面,ERP厂商自下而上延伸至企业管控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另一股势力是以中科软(保险行业)、东南融通(银行、保险)等为代表行业软件和解决方案商,他们在金融行业的风险控制方面非常专业,产品已经比较成熟,而且已有一些的成功的实施案例。
慧点和他们有什么不同?姜晓丹认为,首先,慧点是从GRC整体视图出发为用户提供全面的绩效管理、企业内控和风险管理的厂商,比国内外的GRC厂商的单一定位更有优势。其次,慧点更懂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的管理,所以慧点为中国企业管理提供的是“中医式”的GRC方案,让企业能够达到中正和平衡。而最可能接受“中医式”GRC方案,一定是中国的本土企业,因此慧点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中国前300强企业。
但是在中国,GRC概念要被大家广泛接受,肯定需要一定的过程。就好比ERP引入中国20多年后,才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同一样。所以,对慧点来说,竖起GRC这面大旗不难,难的是如何让用户接受它并愿意为它掏钱。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GRC市场来说,任何孤注一掷的举动注定都是自取灭亡,所以姜晓丹再次选择了妥协和折衷。
“慧点的策略是,我们会跟客户勾画大GRC的远景。但是我们以小GRC落地,我们落在协同管理上,或者落在战略绩效上,我们的生存还是要靠小GRC。”姜晓丹说:“这就好比ERP的普及应用过程,有的企业一开始并没有全面实施ERP,可能是从财务管理或者是进销存模块开始实施,但是最终的目标是一整套的ERP系统。GRC的实施过程也将是如此。”
记者在慧点“GRC之我见”宣传栏上看到北方营销中心副总监陈科的一段话,“在产品推介过程中,也应注意根据用户的特点进行有针对的产品推介,比如对大型企业、央企集团,重点介绍集团管控体系的门户产品;针对金融行业,可以推荐合规、风险和内控产品;针对高危险行业如核电等,可推荐风险和合规方案。”——慧点GRC战略如何落实的,由此可见一斑。
冠军观点
大理想 做大事
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实是挺悲哀的,都是在创立之后的10-15年才敢去想怎么和资本市场去结合。但是在欧美,一个创立15年的公司已经开始全球扩张了。所以,中国的高科技企业比欧美企业往往要慢一个节拍,他们在全国发展的时候,我们是在区域发展;他们在全球发展的时候,我们是在全国发展;他们在全球确立地位的时候,我们刚刚开始走出国门。
与硅谷的企业相比,中国的软件企业为什么难以做到上百亿规模?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和硅谷拥有不一样的企业家文化。硅谷企业家文化第一点就是做大事,哪怕这个公司就一两个人,还在车库里面,他所想的是怎么去做全球市场,这就是有大理想。
第二条是共享文化,因为所有人都不认为,靠一两个人是不可能把这个大理想实现,所以提倡建设一种共享文化,用分散的股权制度激励所有人去贡献知识和智慧,一块去实现这个理想。但很多中国的创业者无论企业做到多大规模,始终不愿意与同甘共苦的“兄弟们”分享企业红利,致使兄弟反目,企业走向分裂。
慧点是有大理想的公司。我们定位于GRC,它使得我们能够在中国的高端客户市场与国际厂商去竞争,或者去共享高端客户市场的机会。我们的远景是,“中国管理软件推动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我们这个愿景的潜台词就是,在推动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使得我们逐渐成长为世界级的管理软件企业。
冠军档案
成立日期:1998年成立于北京
公司定位:具有GRC领先管理理念的高端管理软件厂商
营收规模:约2亿元
员工数量:约500人
客户群体:中国企业500强
优势领域:能源电力、石油石化、钢铁冶金、金融保险、制造业、机场交通等
发展目标:成为中国GRC领域的领导者和中国管理软件市场的领导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