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统计,互联网内容管理工具(Content Management Tools)市场在1999年是8亿美元,2004年将达到100亿美元。DotCom成为过去,电子商务“第二篇章”成为主流,主题是企业跟互联网技术全面整合和社会网络化基础建设,首要的事情就是建立内容管理系统。在这种情形下,内容管理技术和工具,自然成为当前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重点。
今年4月30日到5月3日,2001年企业内容管理展览会在纽约举行,大约350个专业厂商参展,多数来自美国,其次是来自西欧和日本。这次展览会非常鲜明地展示了当前互联网内容管理技术发展的特点:电子商务不是开一个网站和建立交易平台所能奏效的,更不是门户网站所能代表的,而是需要从数据结构化开始到整个企业过程管理的计算机网络化的一整套系统建设。正如美国许多业内媒体所说,今后几年的电子商务发展,主要动力来自内容管理,特别是来自数据共享管理和企业知识开放所驱动的技术需要和技术发展。
电子商务转化五阶段
为了衡量各类工业实行电子商务的进程,美国制造业全国协会和专业咨询机构一道,今年春天完成了“电子商务转化五阶段”的调查统计,发现结果是:
说明:
(0) 地零阶段:Ground Zero,没有开展电子商务的想法或计划。
(1) 第一阶段:电子化资料库,面向顾客、员工和供应商的单向信息资料。
(2) 第二阶段:制造商之间和他们的组成部分之间的电子化互动信息资料库。
(3) 第三阶段:电子交易,买卖和支付等活动的整个过程跟电子化手段和互联网整合。
(4) 第四阶段:电子化公司、企业管理和生产过程以及产品服务等跟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整合,通过计算机虚拟技术实现企业过程和企业管理。
(5) 第五阶段:电子化经济,企业作为一个微观经济单位,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市场运作,彼此分享数据和服务。
这个统计表表明,经过数年努力到现在,美国制造业企业多数处在第二阶段,即厂商之间和他们的组成部分之间的电子化互动信息资料库建设;有四分之一强的企业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即电子交易的买卖和支付等活动的整个过程跟电子化手段和互联网整合。只有百分之一的企业成为电子网络化的企业,还没有一个企业实现电子网络化经济企业。这说明,DotCom的冷却,并不是互联网的冷却,相反,互联网技术正在跟企业全面整合、它的真正威力刚刚开始发挥作用,整个互联网的发展是方兴未艾,把DotCom的冷却看作是互联网发展冷却,只能说明迷失了发展方向。
电子商务内容管理的新分野
从去年后半年开始,美国电子商务发展出现了新的分野,典型代表是IBM等公司和微软公司的内容管理发展思路,具体表现为厂商提供的技术产品和管理概念是否鼓励企业知识分享和开放。
IBM等公司认为,内容管理是电子商务的基础建设,跟电子商务一样,内容管理不是简单地建立一个网站、把网下的数据资料罗列到网站上,而是技术、产品、数据结构化跟网络结构配合、企业过程管理和市场运作的电子网络化,是一整套东西,其最主要内容包括:整个企业的数据工程(Engineering Data Across the Enterprise),信息管理和储存与共享技术。为此,从硬件和软件操作系统开始到应用,都要体现知识共享开放的特征。为此,合作者和竞争者必须有共同遵循的标准。出于这个基本考虑,IBM拨出相当于本公司R&D经费的资金,跟其他公司和竞争者合作,准备在数年内把Linux发展为全球电子商务的一个基本操作系统。与此同时,IBM扩展了软件队伍建设,大力发展Linux通用应用软件和专业应用软件,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来开放和分享软件工程和管理过程。
IBM等公司的内容管理发展思路的另一个特点,是特别强调计算机网络公司的核心业务。从去年秋天开始,这些公司就明确提出,计算机网络公司不能什么都做,而要特别注重自己的特长,集中资金和人力,在特定领域为特定客户群提供高水平的技术服务。为此,IBM和GE等公司在R&D拨款中增加了风险投资,专门用来支持特定的或非常专门的技术公司的发展,而不是在门户网站等定向不清或定向不稳的公司上投入风险资金。实际上,这次参展的公司,从数据工程、信息管理到储存传递等等,绝大多数都是专攻一个特别领域的技术产品。领域外的,则采用其他公司的技术,各专业公司技术合在一起,是一个网络内容管理系统的整体,网络上的任何一部分都能分享其他部分的技术知识。
微软公司的做法,基本上是把单机软件放到网上,让用户在网上做网下就可以做的事情,换句话说,微软公司还在做数年前流行的网络ASP(应用软件服务提供商)的事情,基本方向是保护该公司的版权(例如,在线无法盗版拷贝)。对此,美国的市场反应不佳,例如,据Jupiter Research的统计,只有20%左右的在线用户使用微软公司的产品,一半以上的用户决定不使用在线个人财务管理软件。
中国电子商务,走到哪一步了?
全世界都知道,用不了几年,中国将是网络用户数量最大的国家,可是,用户多是一回事,企业和国家的互联网技术实力的强弱是另一回事。换句话说,一个国家的买主多少,不等于它的企业和它的整体的技术实力强弱。中国企业的整体情况跟美国不一样,也许不能完全照搬美国的“电子商务转化五阶段”,然而,有一点大概是共同的,那就是前述所说:电子商务不是门户网站所能代表的、也不是开一个网站和建立交易平台的事情,而是企业和互联网技术全面整合、是社会网络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的革新。
在内容管理技术方面,中国不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而且也有不少相当成熟的学术成就。例如,企业作业流程(workflow)是内容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早在1960年代,数学家华罗庚等中国科学家就提出了一整套统筹优化理论和方法,比当时美国海军和宇航部门采用的PERT(计划协调技术)要先进得多。如果把微软公司的Project软件拿来,跟华罗庚等人的著作比较,就能看出,直到现在,微软公司的流程技术并没有超过中国科学家的水平。可是,由于知识封闭和企业封闭,中国科学家发明的这套先进技术没有在国内得到有效发展,却被日本等国家拿去大享其成。现在,作业流程的计算机网络硬软件技术发展在西方国家蒸蒸日上,可中国却要“出口转内销”,进口自己发明的技术。知识封闭和企业封闭给中国造成的被动和损失,是不言而喻的。
网络化内容管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数据全面管理,是从合理的字符编码与输入输出到关系结构数据的一整套基础科学技术和工业标准。目前,中文数据管理作业还比不上英文作业,这不是因为英文或汉字哪种文字优劣,而是因为中文信息技术还没有用信息学基本原理实现有关作业条件、还没有建立中文数据全面管理的一整套理论方法和工业标准。英文数据管理作业竞争力强,是因为有将近三十年的基础建设,用信息学基本原理实现了有关作业条件,例如合理的编码和输入输出系统、计算语言(特别是算法和计算语法)的建立、结构关系数据整套理论方法和工业标准的建立,等等。这个基础建设从1940年代后期开始,到1970年代末才基本完成,至今还在完善和扩展之中。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建设,那么,英文数据管理就不会有今天遍布全球信息产业的强大竞争力。
可是,从二十多年前的DOS系统到1990年代的微软公司窗口系统、又到现在的Linux系统,中文数据管理技术大体上一直在“汉化”的圈子里打转,一些媒体把汉化的外来产品称作“自主产权”技术产品,好象翻译了《罗米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莎士比亚就成了中国戏剧家了。从1989年开始,“汉字优越”论等谬论在全国泛滥成灾,在这种文化封闭意识的严重干扰影响下,中文数据管理在“汉化”的圈子里越陷越深,以至于中文计算语言、中文结构关系数据的整套理论方法和工业标准的建立等等工作,基本上全面停止,长达十年之久。结果,中文数据管理技术至今没有实质突破,只好继续用英文管理中文数据,以至于一些官方媒体主张,像印度那样用英文从事中文的软件和数据管理等信息作业。这是从“汉字优越”论的极端走向了“放弃中文”的另一个极端,在本质上,它们都是文化封闭。在这种文化封闭意识影响下,中文数据管理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大局,自然总是被人牵着鼻子走。
知识封闭、企业封闭、乃至文化封闭,是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拦路虎。这是技术问题,更是意识问题。从前些年开始的“知本家”发财梦的狂热到最近的互联网发展冷却说,表明的是一些旧意识的人的投机失败,面对炒作破灭和互联网在电子商务“第二篇章”的深入发展,他们迷失了方向,因而,他们把DotCom的冷却说成是互联网发展的冷却,没有看到互联网技术对企业和社会革新改造的本质、也没有看到电子商务技术发展本身的巨大经济效益。
今年4月30日到5月3日,2001年企业内容管理展览会在纽约举行,大约350个专业厂商参展,多数来自美国,其次是来自西欧和日本。这次展览会非常鲜明地展示了当前互联网内容管理技术发展的特点:电子商务不是开一个网站和建立交易平台所能奏效的,更不是门户网站所能代表的,而是需要从数据结构化开始到整个企业过程管理的计算机网络化的一整套系统建设。正如美国许多业内媒体所说,今后几年的电子商务发展,主要动力来自内容管理,特别是来自数据共享管理和企业知识开放所驱动的技术需要和技术发展。
电子商务转化五阶段
为了衡量各类工业实行电子商务的进程,美国制造业全国协会和专业咨询机构一道,今年春天完成了“电子商务转化五阶段”的调查统计,发现结果是:
说明:
(0) 地零阶段:Ground Zero,没有开展电子商务的想法或计划。
(1) 第一阶段:电子化资料库,面向顾客、员工和供应商的单向信息资料。
(2) 第二阶段:制造商之间和他们的组成部分之间的电子化互动信息资料库。
(3) 第三阶段:电子交易,买卖和支付等活动的整个过程跟电子化手段和互联网整合。
(4) 第四阶段:电子化公司、企业管理和生产过程以及产品服务等跟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整合,通过计算机虚拟技术实现企业过程和企业管理。
(5) 第五阶段:电子化经济,企业作为一个微观经济单位,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市场运作,彼此分享数据和服务。
这个统计表表明,经过数年努力到现在,美国制造业企业多数处在第二阶段,即厂商之间和他们的组成部分之间的电子化互动信息资料库建设;有四分之一强的企业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即电子交易的买卖和支付等活动的整个过程跟电子化手段和互联网整合。只有百分之一的企业成为电子网络化的企业,还没有一个企业实现电子网络化经济企业。这说明,DotCom的冷却,并不是互联网的冷却,相反,互联网技术正在跟企业全面整合、它的真正威力刚刚开始发挥作用,整个互联网的发展是方兴未艾,把DotCom的冷却看作是互联网发展冷却,只能说明迷失了发展方向。
电子商务内容管理的新分野
从去年后半年开始,美国电子商务发展出现了新的分野,典型代表是IBM等公司和微软公司的内容管理发展思路,具体表现为厂商提供的技术产品和管理概念是否鼓励企业知识分享和开放。
IBM等公司认为,内容管理是电子商务的基础建设,跟电子商务一样,内容管理不是简单地建立一个网站、把网下的数据资料罗列到网站上,而是技术、产品、数据结构化跟网络结构配合、企业过程管理和市场运作的电子网络化,是一整套东西,其最主要内容包括:整个企业的数据工程(Engineering Data Across the Enterprise),信息管理和储存与共享技术。为此,从硬件和软件操作系统开始到应用,都要体现知识共享开放的特征。为此,合作者和竞争者必须有共同遵循的标准。出于这个基本考虑,IBM拨出相当于本公司R&D经费的资金,跟其他公司和竞争者合作,准备在数年内把Linux发展为全球电子商务的一个基本操作系统。与此同时,IBM扩展了软件队伍建设,大力发展Linux通用应用软件和专业应用软件,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来开放和分享软件工程和管理过程。
IBM等公司的内容管理发展思路的另一个特点,是特别强调计算机网络公司的核心业务。从去年秋天开始,这些公司就明确提出,计算机网络公司不能什么都做,而要特别注重自己的特长,集中资金和人力,在特定领域为特定客户群提供高水平的技术服务。为此,IBM和GE等公司在R&D拨款中增加了风险投资,专门用来支持特定的或非常专门的技术公司的发展,而不是在门户网站等定向不清或定向不稳的公司上投入风险资金。实际上,这次参展的公司,从数据工程、信息管理到储存传递等等,绝大多数都是专攻一个特别领域的技术产品。领域外的,则采用其他公司的技术,各专业公司技术合在一起,是一个网络内容管理系统的整体,网络上的任何一部分都能分享其他部分的技术知识。
微软公司的做法,基本上是把单机软件放到网上,让用户在网上做网下就可以做的事情,换句话说,微软公司还在做数年前流行的网络ASP(应用软件服务提供商)的事情,基本方向是保护该公司的版权(例如,在线无法盗版拷贝)。对此,美国的市场反应不佳,例如,据Jupiter Research的统计,只有20%左右的在线用户使用微软公司的产品,一半以上的用户决定不使用在线个人财务管理软件。
中国电子商务,走到哪一步了?
全世界都知道,用不了几年,中国将是网络用户数量最大的国家,可是,用户多是一回事,企业和国家的互联网技术实力的强弱是另一回事。换句话说,一个国家的买主多少,不等于它的企业和它的整体的技术实力强弱。中国企业的整体情况跟美国不一样,也许不能完全照搬美国的“电子商务转化五阶段”,然而,有一点大概是共同的,那就是前述所说:电子商务不是门户网站所能代表的、也不是开一个网站和建立交易平台的事情,而是企业和互联网技术全面整合、是社会网络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的革新。
在内容管理技术方面,中国不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而且也有不少相当成熟的学术成就。例如,企业作业流程(workflow)是内容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早在1960年代,数学家华罗庚等中国科学家就提出了一整套统筹优化理论和方法,比当时美国海军和宇航部门采用的PERT(计划协调技术)要先进得多。如果把微软公司的Project软件拿来,跟华罗庚等人的著作比较,就能看出,直到现在,微软公司的流程技术并没有超过中国科学家的水平。可是,由于知识封闭和企业封闭,中国科学家发明的这套先进技术没有在国内得到有效发展,却被日本等国家拿去大享其成。现在,作业流程的计算机网络硬软件技术发展在西方国家蒸蒸日上,可中国却要“出口转内销”,进口自己发明的技术。知识封闭和企业封闭给中国造成的被动和损失,是不言而喻的。
网络化内容管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数据全面管理,是从合理的字符编码与输入输出到关系结构数据的一整套基础科学技术和工业标准。目前,中文数据管理作业还比不上英文作业,这不是因为英文或汉字哪种文字优劣,而是因为中文信息技术还没有用信息学基本原理实现有关作业条件、还没有建立中文数据全面管理的一整套理论方法和工业标准。英文数据管理作业竞争力强,是因为有将近三十年的基础建设,用信息学基本原理实现了有关作业条件,例如合理的编码和输入输出系统、计算语言(特别是算法和计算语法)的建立、结构关系数据整套理论方法和工业标准的建立,等等。这个基础建设从1940年代后期开始,到1970年代末才基本完成,至今还在完善和扩展之中。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建设,那么,英文数据管理就不会有今天遍布全球信息产业的强大竞争力。
可是,从二十多年前的DOS系统到1990年代的微软公司窗口系统、又到现在的Linux系统,中文数据管理技术大体上一直在“汉化”的圈子里打转,一些媒体把汉化的外来产品称作“自主产权”技术产品,好象翻译了《罗米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莎士比亚就成了中国戏剧家了。从1989年开始,“汉字优越”论等谬论在全国泛滥成灾,在这种文化封闭意识的严重干扰影响下,中文数据管理在“汉化”的圈子里越陷越深,以至于中文计算语言、中文结构关系数据的整套理论方法和工业标准的建立等等工作,基本上全面停止,长达十年之久。结果,中文数据管理技术至今没有实质突破,只好继续用英文管理中文数据,以至于一些官方媒体主张,像印度那样用英文从事中文的软件和数据管理等信息作业。这是从“汉字优越”论的极端走向了“放弃中文”的另一个极端,在本质上,它们都是文化封闭。在这种文化封闭意识影响下,中文数据管理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大局,自然总是被人牵着鼻子走。
知识封闭、企业封闭、乃至文化封闭,是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拦路虎。这是技术问题,更是意识问题。从前些年开始的“知本家”发财梦的狂热到最近的互联网发展冷却说,表明的是一些旧意识的人的投机失败,面对炒作破灭和互联网在电子商务“第二篇章”的深入发展,他们迷失了方向,因而,他们把DotCom的冷却说成是互联网发展的冷却,没有看到互联网技术对企业和社会革新改造的本质、也没有看到电子商务技术发展本身的巨大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