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教学是中小学各学科教育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它将单一的课堂知识代入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并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和热情。那么,教师在科学实施具有一定层次性的英语情境教学法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英语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结合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能反映课堂重点知识的实质性教学背景,将课本上的文字转变为动态的图文模式。而层次化的情境教学法是根据一定的指标将情境分为多个层次,通过逐级教学,促使教师只利用一个整体情境就可完成对多个层次学生的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层次化情境教学法时,首先应着重考量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作出客观评价后,以此为指标将学生分布在多个教学层次。同时,教师应充分考虑现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从而设计出更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趣味化教学情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层次化的情境教学,使学生在同一情境下获得不同程度的能力发展。
教师在运用层次化情境教学法时,应从教与学两方面来考虑,即教师的课堂设计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既要求教师充分考虑每一名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和学习接受能力,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层设计情境,又要遵循课堂活动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的层次化原则。
教师应先运用情境为学生讲授较为基础的知识,确保每名学生都能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进步,在此基础上利用情境实现知识的拓展,促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思维和能力方面的进一步提升,带动课堂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更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实际教学案例中,多数教师往往会忽略情境创设的层次问题,不能突显课堂重点,无法带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8 At Christmas”时,教师先运用课堂对话的形式作为课堂引入,用英语对话的形式询问学生“What present did you receive last Christmas?What’s your favorite present at Christmas”等关于圣诞节的问题。在课堂主体部分则要求学生先掌握本课基本的重点单词含义,并拓展一些关于圣诞礼物的新单词,再学习课文对话,并要求学生仿照课本对话形式进行讨论,之后设计听歌环节,欣赏经典的圣诞曲目《Jingle bell》,要求学生积极跟唱,在最后的总结评价环节,教师为了考查学生对本课对话的掌握情况,进行了相关的趣味听力练习。
这个教学设计案例,从整体角度分析,能满足课堂每个环节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原则,但在设置教学情境时,层次感不够清晰,导致学生无法层层递进地学习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因此,可对案例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听歌环节是非常基础且具有趣味性的部分,根据课堂教学由浅入深的原则,应将听歌环节放在课堂引入部分,摒弃原先的提问式引入,因为学生还未掌握基本的单词和对话句型,在对提问内容尚不了解的情况下,很难顺利开展师生英语对话。另外,单词的学习可移至课前预习阶段,这样能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掌握更多重点知识。总结反馈阶段的对话表演应放在听力练习之后,听力练习考查了学生对单词句型的听觉熟悉程度,对话表演则同时考验了学生的听力、语言交流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
通过对案例教学的调整,情境教学的层次化设计得以体現。一般基础的学生可完成课本对话内容的学习,并完成听力练习,而语言交流则需要考验学生更多的能力,因此,这一活动环节更偏向于拓展练习,供学生进行能力挑战。这样的情境教学才全方位地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距,使英语课堂教学更具有条理性。
情境教学法的层次性体现在教学步骤上的由浅入深,体现在学生水平的由低到高,也体现在课堂知识点由理论到实践、由概念到运用的推进。教师在进行层次化情境教学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根据学生不同能力的要求,设计层次化的教学步骤。
英语学科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小学英语教学内容虽然难度不大,但听力、阅读、写作和交流四方面的能力要求是逐级提高的。因此,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先以听和读的教学为主,教师可先引入看动画、听歌曲等教学活动,再进行核心文章的阅读和理解,实现听力和阅读两个基础能力的提升,之后进行文章段落的写作以及英语交流能力的培养,循序渐进地实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2 I’m Liu Tao”时,教师先设计课堂活动锻炼学生的听力,并在通过多媒体播放课文配套视频,引导学生根据主人公的对话内容理解对话含义,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其次,进行交流能力的提升训练,利用组合对话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实现学生对话情境的创新。情境对话能提升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知识的能力和运用英语进行日常对话的能力。
2.根据学生接受水平的不同,设计层次化的情境教学任务。
教学环节中可设置基础任务和拓展练习,由全体学生完成基础的学习任务,再鼓励他们进行拓展练习。只有先实现部分学生的能力拓展,才能促使每一位学生各取所需,获得基础知识学习或能力拓展的学习目的。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5 Seasons”时,教师在提问环节设置了一系列难度层次不同的问题。先提出基础问题:“What seasons do you know in a year? ”大多数学生都能用英语表达“四季”。然后提升问题难度:“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Why? ”由于需要阐述原因,很多学生出现了不会组织语言以及词汇量不够的问题,而基础好的学生则可快速寻找到合适的单词和句型回答问题。最后提出拓展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features of every season?”在这个问题中,不仅检验了学生对单词和句型的掌握程度,还对学生的日常观察能力有所考查。三个问题层层递进,使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能力提升。
3.教学内容应由理论过渡到实践。
实践能力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考验,在情境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先建立一定的理论认知基础,再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质性的运用探索,将单一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维劳动成果。
例如,在引导学生识记26个英文字母时,教师可运用象形记忆法,出示部分字母以及与字母外形相像的实际物体图片,引导学生联想这些物体进行字母识记,这属于理论知识的讲授。之后,再由理论知识过渡到实际操作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先创设家庭中的生活情境,再要求学生根据课上所学的象形记忆法,寻找生活情境中与26个字母外形相似的物体,这就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体现。
情境教学法的科学合理化运用,需要每一位英语教师的努力,只有用好具有层次的教学情境,学生才能获得相应的成绩和能力,才能让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在情境教学中获得关注和鼓励,获得基础的英语知识,才能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合作精神,掌握英语知识。
一、层次化情境教学法的概念界定
英语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结合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能反映课堂重点知识的实质性教学背景,将课本上的文字转变为动态的图文模式。而层次化的情境教学法是根据一定的指标将情境分为多个层次,通过逐级教学,促使教师只利用一个整体情境就可完成对多个层次学生的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层次化情境教学法时,首先应着重考量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作出客观评价后,以此为指标将学生分布在多个教学层次。同时,教师应充分考虑现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从而设计出更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趣味化教学情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层次化的情境教学,使学生在同一情境下获得不同程度的能力发展。
二、层次化情境教学法的问题及原因
教师在运用层次化情境教学法时,应从教与学两方面来考虑,即教师的课堂设计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既要求教师充分考虑每一名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和学习接受能力,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层设计情境,又要遵循课堂活动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的层次化原则。
教师应先运用情境为学生讲授较为基础的知识,确保每名学生都能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进步,在此基础上利用情境实现知识的拓展,促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思维和能力方面的进一步提升,带动课堂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更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实际教学案例中,多数教师往往会忽略情境创设的层次问题,不能突显课堂重点,无法带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8 At Christmas”时,教师先运用课堂对话的形式作为课堂引入,用英语对话的形式询问学生“What present did you receive last Christmas?What’s your favorite present at Christmas”等关于圣诞节的问题。在课堂主体部分则要求学生先掌握本课基本的重点单词含义,并拓展一些关于圣诞礼物的新单词,再学习课文对话,并要求学生仿照课本对话形式进行讨论,之后设计听歌环节,欣赏经典的圣诞曲目《Jingle bell》,要求学生积极跟唱,在最后的总结评价环节,教师为了考查学生对本课对话的掌握情况,进行了相关的趣味听力练习。
这个教学设计案例,从整体角度分析,能满足课堂每个环节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原则,但在设置教学情境时,层次感不够清晰,导致学生无法层层递进地学习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因此,可对案例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听歌环节是非常基础且具有趣味性的部分,根据课堂教学由浅入深的原则,应将听歌环节放在课堂引入部分,摒弃原先的提问式引入,因为学生还未掌握基本的单词和对话句型,在对提问内容尚不了解的情况下,很难顺利开展师生英语对话。另外,单词的学习可移至课前预习阶段,这样能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掌握更多重点知识。总结反馈阶段的对话表演应放在听力练习之后,听力练习考查了学生对单词句型的听觉熟悉程度,对话表演则同时考验了学生的听力、语言交流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
通过对案例教学的调整,情境教学的层次化设计得以体現。一般基础的学生可完成课本对话内容的学习,并完成听力练习,而语言交流则需要考验学生更多的能力,因此,这一活动环节更偏向于拓展练习,供学生进行能力挑战。这样的情境教学才全方位地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距,使英语课堂教学更具有条理性。
三、层次化情境教学法的施行策略
情境教学法的层次性体现在教学步骤上的由浅入深,体现在学生水平的由低到高,也体现在课堂知识点由理论到实践、由概念到运用的推进。教师在进行层次化情境教学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根据学生不同能力的要求,设计层次化的教学步骤。
英语学科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小学英语教学内容虽然难度不大,但听力、阅读、写作和交流四方面的能力要求是逐级提高的。因此,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先以听和读的教学为主,教师可先引入看动画、听歌曲等教学活动,再进行核心文章的阅读和理解,实现听力和阅读两个基础能力的提升,之后进行文章段落的写作以及英语交流能力的培养,循序渐进地实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2 I’m Liu Tao”时,教师先设计课堂活动锻炼学生的听力,并在通过多媒体播放课文配套视频,引导学生根据主人公的对话内容理解对话含义,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其次,进行交流能力的提升训练,利用组合对话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实现学生对话情境的创新。情境对话能提升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知识的能力和运用英语进行日常对话的能力。
2.根据学生接受水平的不同,设计层次化的情境教学任务。
教学环节中可设置基础任务和拓展练习,由全体学生完成基础的学习任务,再鼓励他们进行拓展练习。只有先实现部分学生的能力拓展,才能促使每一位学生各取所需,获得基础知识学习或能力拓展的学习目的。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5 Seasons”时,教师在提问环节设置了一系列难度层次不同的问题。先提出基础问题:“What seasons do you know in a year? ”大多数学生都能用英语表达“四季”。然后提升问题难度:“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Why? ”由于需要阐述原因,很多学生出现了不会组织语言以及词汇量不够的问题,而基础好的学生则可快速寻找到合适的单词和句型回答问题。最后提出拓展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features of every season?”在这个问题中,不仅检验了学生对单词和句型的掌握程度,还对学生的日常观察能力有所考查。三个问题层层递进,使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能力提升。
3.教学内容应由理论过渡到实践。
实践能力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考验,在情境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先建立一定的理论认知基础,再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质性的运用探索,将单一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维劳动成果。
例如,在引导学生识记26个英文字母时,教师可运用象形记忆法,出示部分字母以及与字母外形相像的实际物体图片,引导学生联想这些物体进行字母识记,这属于理论知识的讲授。之后,再由理论知识过渡到实际操作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先创设家庭中的生活情境,再要求学生根据课上所学的象形记忆法,寻找生活情境中与26个字母外形相似的物体,这就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体现。
情境教学法的科学合理化运用,需要每一位英语教师的努力,只有用好具有层次的教学情境,学生才能获得相应的成绩和能力,才能让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在情境教学中获得关注和鼓励,获得基础的英语知识,才能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合作精神,掌握英语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