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声唱法发端于意大利。在长期的美声唱法教学中,普通话语音的准确度对学习效果可造成直接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教师必须要非常注重发音,只有将这项工作抓实、抓牢、抓好,美声唱法教学工作才会取得预期效果。本文在对美声唱法教学中普通话语音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美声唱法、普通话语音结合的关键点。
【关键词】美声唱法教学;普通话语音;重要性
美声唱法是17世纪由“阉人歌手”创造,因为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后来被其他主流歌手采用,并逐步推广开来的一种普通演唱方法。18世纪西方一位有影响的歌唱家就这样认为:如果一个歌唱者连歌词都唱不清楚,那么他的演唱即使曲调如何优美,这首歌的艺术性也会大打折扣。这说明了普通话语音在美声唱法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美声唱法教学中普通话语音的重要性
美声唱法之所以在意大利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意大利语是适合使用这种唱法的语种。这种语言结尾一般是元音,辅音相对来说较少。一百多年前,美声唱法流传到我国,要向使美声唱法被广大群众接受,就必须对其进行革新,使之与我国的语言及风格进行融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需求,能做到字正腔圆。这就必须做到曲调与字调的升降同步,做到发音标准、吐字清晰。
但是我国目前美声唱法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部分学生、教师忽视普通话语音的重要性,却异常的重视口型的作用,认为在使用美声唱法时,只要口型准确,声音优美就达到了要求。但实际上,站在观众的角度看,更注重音色和吐字。在运用美声唱法歌唱时,只有本着“去粗取精”的原则将两者突出的优势结合起来,才能美声唱法吸引、打动中国观众,使中国观众喜爱这种唱法。所以教师在进行美声唱法教学时,要重视教学对象的吐字和发音的正确性,从而保证美声教学质量。
二、普通话语音与美声唱法结合关键点
(一)语调问题
普通话里,每个音节都要有自己的声调,音节排列而成的句子也有自己的语调。在一句话中,有的字需重读,有的需停顿。有的句子根据要表达的一调整音调的升降,这样做得目的是使句子听起来有抑扬顿挫的感觉。语调主要包括重音、升降、停顿这三个内容。
对于句子中的某些词,一般在两种情况下使用重音:一个是为了清楚表达某种情感;另一个是语法重音,就是句子语法结构要求对某些词使用重音。而歌曲中的语法重音与之不同,它与旋律的节拍重音关联度很大,节拍的强弱是不断的循环或者重复的,是根据一定的顺序进行的。在节拍中,节拍重音是强力度重音。这种节拍重音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并且是循环往复的。同时是在强弱交替中进行的。不同的循环造就了不同的节奏,节拍重音是音乐律动的走向。歌唱者可以通过加大歌唱气息来形成重音,但这种重音的出现必须有足够的气息支撑,以及一定量的情感孕育。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歌曲悦耳动听。
停顿往往是在词语、词句之间出现,停顿不是随心而欲的,而是除了要根据歌词中出现的标点进行停顿外,还要在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作品的文学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美声唱法教学中,除了要特别把握好发音的连续性,而且更要注意语音之间的停顿,以此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换气,从而使演唱的歌曲能够流畅。对于这些,不少同学在学习的时候,往往会将字咬得太死,从而割断了词句的连续性,使歌曲从头到尾没有停顿,更没有起伏,失去了歌曲应有的艺术性。这些同学应该明白唱歌中的停顿是声断气在,气断情在,这样才能给听众足够的想象空间,使其在短暂的思索中,理解和把握歌曲的内涵。同时,在进行美声演唱时,必须要将句子中的升降变化体现在歌曲中。
(二)语气问题
无论是说话还是唱歌,只要人进行发声,受众就会通过声音的快慢、起伏感受到发声者的情感和思想,这种语调就是语气。语气与人的情感和思想是和谐统一的。在美声唱法教学中,语气问题是较难被学生理解的,教师应加强指导,使其准确理解和认识音乐的结构、词语,同时,除了语言形式,教师还可以用其它形式使歌曲表达更准确。
三、语势问题
语势是语气和语调在变动过程中的表现,是语气的引深和刻画,包含了美声唱法中语音变化所表现出得情况。语势状态主要包括三种:轻重缓急、张弛、强弱。
在美声歌曲中,歌唱者如果要表达一种快乐、充满活力的情绪,并使受众充分体会到这种情绪,就要提高语气的快速表达,也就是要提高咬字、吐字的速度,同时语音在转变的过程频率要高,歌者歌唱气息也不能有较多的弹性。加快演唱并不简单的等同于提高速度,而是要在追求速度的基础上平稳进行,使气息能够均匀。如果是较慢的语势则通常是体现歌曲悲伤或者是懒散悠闲的主体。这种慢不是完全停滞甚至是中断的,而是要保证音乐的流动性和连续性。
张弛包括音量的高低和节奏的快慢等。在进行美声唱法中,长音拖腔往往是表达一种绵长的情绪。如果在此时张弛度不够,就很可能会使受众感觉歌唱生硬。在对长音进行演唱时,不同长音的长短必须与节拍结合,以此保证音节拼合的长度。在进行美声演唱时,歌曲中往往有语言“稠”或“稀”的情况,对于前者,演唱者要在这个地方声音要尽量“收”;对于后者,声音则要尽量伸展,以此保证歌曲能充满抑扬顿挫的意味。
强弱取决于歌唱者语音的音量、力度,在音量的影响下,与语势呈正相关关系。在运用美声唱法进行演唱时,如果歌者声音具有力度,那么即使是唱出得弱音也会使受众感受到充满力量感的语势,这样会增加表演的艺术性。
四、结论
在高校美声唱法教学中,教师应以语气、语调、语势为切入点,强化对学生这三方面的训练,以此保证其能充分掌握演唱的技巧,使美声演唱达到一定的水平,在推动美声唱法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国家、社会、人民培养更多的声乐人才。
参考文献
[1]章迪.高校美声唱法教学中普通话语音的重要性探讨[J].音乐时空,2015.
[2]温静.探析高校声乐教学中普通话语音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5.
【关键词】美声唱法教学;普通话语音;重要性
美声唱法是17世纪由“阉人歌手”创造,因为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后来被其他主流歌手采用,并逐步推广开来的一种普通演唱方法。18世纪西方一位有影响的歌唱家就这样认为:如果一个歌唱者连歌词都唱不清楚,那么他的演唱即使曲调如何优美,这首歌的艺术性也会大打折扣。这说明了普通话语音在美声唱法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美声唱法教学中普通话语音的重要性
美声唱法之所以在意大利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意大利语是适合使用这种唱法的语种。这种语言结尾一般是元音,辅音相对来说较少。一百多年前,美声唱法流传到我国,要向使美声唱法被广大群众接受,就必须对其进行革新,使之与我国的语言及风格进行融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需求,能做到字正腔圆。这就必须做到曲调与字调的升降同步,做到发音标准、吐字清晰。
但是我国目前美声唱法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部分学生、教师忽视普通话语音的重要性,却异常的重视口型的作用,认为在使用美声唱法时,只要口型准确,声音优美就达到了要求。但实际上,站在观众的角度看,更注重音色和吐字。在运用美声唱法歌唱时,只有本着“去粗取精”的原则将两者突出的优势结合起来,才能美声唱法吸引、打动中国观众,使中国观众喜爱这种唱法。所以教师在进行美声唱法教学时,要重视教学对象的吐字和发音的正确性,从而保证美声教学质量。
二、普通话语音与美声唱法结合关键点
(一)语调问题
普通话里,每个音节都要有自己的声调,音节排列而成的句子也有自己的语调。在一句话中,有的字需重读,有的需停顿。有的句子根据要表达的一调整音调的升降,这样做得目的是使句子听起来有抑扬顿挫的感觉。语调主要包括重音、升降、停顿这三个内容。
对于句子中的某些词,一般在两种情况下使用重音:一个是为了清楚表达某种情感;另一个是语法重音,就是句子语法结构要求对某些词使用重音。而歌曲中的语法重音与之不同,它与旋律的节拍重音关联度很大,节拍的强弱是不断的循环或者重复的,是根据一定的顺序进行的。在节拍中,节拍重音是强力度重音。这种节拍重音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并且是循环往复的。同时是在强弱交替中进行的。不同的循环造就了不同的节奏,节拍重音是音乐律动的走向。歌唱者可以通过加大歌唱气息来形成重音,但这种重音的出现必须有足够的气息支撑,以及一定量的情感孕育。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歌曲悦耳动听。
停顿往往是在词语、词句之间出现,停顿不是随心而欲的,而是除了要根据歌词中出现的标点进行停顿外,还要在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作品的文学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美声唱法教学中,除了要特别把握好发音的连续性,而且更要注意语音之间的停顿,以此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换气,从而使演唱的歌曲能够流畅。对于这些,不少同学在学习的时候,往往会将字咬得太死,从而割断了词句的连续性,使歌曲从头到尾没有停顿,更没有起伏,失去了歌曲应有的艺术性。这些同学应该明白唱歌中的停顿是声断气在,气断情在,这样才能给听众足够的想象空间,使其在短暂的思索中,理解和把握歌曲的内涵。同时,在进行美声演唱时,必须要将句子中的升降变化体现在歌曲中。
(二)语气问题
无论是说话还是唱歌,只要人进行发声,受众就会通过声音的快慢、起伏感受到发声者的情感和思想,这种语调就是语气。语气与人的情感和思想是和谐统一的。在美声唱法教学中,语气问题是较难被学生理解的,教师应加强指导,使其准确理解和认识音乐的结构、词语,同时,除了语言形式,教师还可以用其它形式使歌曲表达更准确。
三、语势问题
语势是语气和语调在变动过程中的表现,是语气的引深和刻画,包含了美声唱法中语音变化所表现出得情况。语势状态主要包括三种:轻重缓急、张弛、强弱。
在美声歌曲中,歌唱者如果要表达一种快乐、充满活力的情绪,并使受众充分体会到这种情绪,就要提高语气的快速表达,也就是要提高咬字、吐字的速度,同时语音在转变的过程频率要高,歌者歌唱气息也不能有较多的弹性。加快演唱并不简单的等同于提高速度,而是要在追求速度的基础上平稳进行,使气息能够均匀。如果是较慢的语势则通常是体现歌曲悲伤或者是懒散悠闲的主体。这种慢不是完全停滞甚至是中断的,而是要保证音乐的流动性和连续性。
张弛包括音量的高低和节奏的快慢等。在进行美声唱法中,长音拖腔往往是表达一种绵长的情绪。如果在此时张弛度不够,就很可能会使受众感觉歌唱生硬。在对长音进行演唱时,不同长音的长短必须与节拍结合,以此保证音节拼合的长度。在进行美声演唱时,歌曲中往往有语言“稠”或“稀”的情况,对于前者,演唱者要在这个地方声音要尽量“收”;对于后者,声音则要尽量伸展,以此保证歌曲能充满抑扬顿挫的意味。
强弱取决于歌唱者语音的音量、力度,在音量的影响下,与语势呈正相关关系。在运用美声唱法进行演唱时,如果歌者声音具有力度,那么即使是唱出得弱音也会使受众感受到充满力量感的语势,这样会增加表演的艺术性。
四、结论
在高校美声唱法教学中,教师应以语气、语调、语势为切入点,强化对学生这三方面的训练,以此保证其能充分掌握演唱的技巧,使美声演唱达到一定的水平,在推动美声唱法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国家、社会、人民培养更多的声乐人才。
参考文献
[1]章迪.高校美声唱法教学中普通话语音的重要性探讨[J].音乐时空,2015.
[2]温静.探析高校声乐教学中普通话语音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