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说,糊涂分两种:一种是真糊涂,懵懂处世,似是与生俱来,装不来,求不到;一种是假装糊涂,是非黑白明明了然于心,却故意装作糊涂,就像老子所说的:“我愚人之心也哉!”——这是糊涂的最高境界,我们称其为“难得糊涂”。
我做职业学校的德育校长以来,越来越多地见到班主任因过于较真而产生焦虑,也越来越感觉到难得糊涂的可贵。
比如,一次一个年轻班主任来找我诉苦。那天,她在班会上组织学生讨论“抽烟的危害”。她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上课不久,就有两个女生看着手机频频笑出了声,惹得大家都朝她们看。让她们出去,她们就趴桌上了。再后来,又有几个女生自顾自讲话,让她们出去,也趴桌子上了……这位老师便很恼火,到我办公室后,气狠狠地说:这些孩子实行的是 “三不政策”——不反对,不接受,不担当。老师提规矩和要求,学生既不表示反对,也不真心接受;犯规了,不多说话,就趴桌上,你说什么就当没听见。如果强制要求他们出去,就会有学生气冲冲地往外走,一副恨你一辈子的样子。也会碰上死活不动弹的学生,如果老师动手,那可能就摊上大事了……
对于这位班主任的悲凉、挫败、生气、伤心,我感同身受。但我在遗憾、难过的同时,不禁想劝她:何苦如此较真?何不信奉“难得糊涂”?如果在我的班会课堂上,有学生看视频笑出了声,我不会生气,我会很好奇地走到他身边问:“你们看什么呢?这么投入!让我和其他同学也看看好吗?”倘若视频内容和班会讨论的主题相关,那就把手机和白板连接起来,让大家一起欣赏并讨论他们的视频;倘若视频和课堂无关,他们肯定会很不好意思地收起来。那么,我何必非要让他们出去呢?如果这样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很多,把他们都赶出去了,我们讲课给谁听?倘若有人自顾自讲话,我也会说:“说什么呢?让咱们班同学都听听好吗?”总之我很糊涂,我给足这些学生信任,这样最少保留住了师生双方的面子,也阻止了他们说话。
有时,有的学生喜欢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自己低声嘀咕,但认真询问后得知,他们其实不是在捣乱,而是对老师的观点产生了兴趣,忍不住要发表言论。老师若大发雷霆,学生可能产生逆反心理,他们虽不再嘀咕,却也不再听讲。水至清则无鱼,何必那么较真呢?
不过,对于学生无所顾忌扰乱课堂的行为,我建议班主任不要就此罢休。这里的糊涂是“假装糊涂”,而不是真糊涂。我们可以在下课后给他们写一封信,信中情真意切、娓娓道来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避开他们扰乱课堂的行为,而从他们的切身利益去谈。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在秩序的社会里,我们的自由不能影响别人的自由。学生遵守课堂秩序,目的是不影响别人的听课自由和权利。
班级管理之所以需要“难得糊涂”,还因为班级管理不仅仅是管理,更多的是教育。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但管理却不能代替教育。因为管理是以完成任务为本,教育则是以人为本;管理可以量化考核,教育却有太多不确定因素,很多时候分不清楚谁是谁非。“众人察察,我独闷闷”,即众人都很聪明,只有我看起来很愚笨。这里的愚笨,就是“难得糊涂”,也就是大智若愚。
面对顽皮学生产生绝望感的年轻班主任,显然是患了焦虑症。若要缓解焦虑,最好熟知并掌握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所提出的“合理情绪疗法”。艾利斯认为,困扰我们情绪的,不是事件的发生,而是我们对事件的不正确看法。当我们改变了对事件的不正确看法,困扰自然也就不复存在。
这个观点用到班主任身上就是:让我们产生绝望感觉的,不是学生的无理、无礼、无知,而是我们对课堂发生的事件的看法。当我们改变了这种不正确观点,也就不会有绝望之感了。
(作者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
我做职业学校的德育校长以来,越来越多地见到班主任因过于较真而产生焦虑,也越来越感觉到难得糊涂的可贵。
比如,一次一个年轻班主任来找我诉苦。那天,她在班会上组织学生讨论“抽烟的危害”。她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上课不久,就有两个女生看着手机频频笑出了声,惹得大家都朝她们看。让她们出去,她们就趴桌上了。再后来,又有几个女生自顾自讲话,让她们出去,也趴桌子上了……这位老师便很恼火,到我办公室后,气狠狠地说:这些孩子实行的是 “三不政策”——不反对,不接受,不担当。老师提规矩和要求,学生既不表示反对,也不真心接受;犯规了,不多说话,就趴桌上,你说什么就当没听见。如果强制要求他们出去,就会有学生气冲冲地往外走,一副恨你一辈子的样子。也会碰上死活不动弹的学生,如果老师动手,那可能就摊上大事了……
对于这位班主任的悲凉、挫败、生气、伤心,我感同身受。但我在遗憾、难过的同时,不禁想劝她:何苦如此较真?何不信奉“难得糊涂”?如果在我的班会课堂上,有学生看视频笑出了声,我不会生气,我会很好奇地走到他身边问:“你们看什么呢?这么投入!让我和其他同学也看看好吗?”倘若视频内容和班会讨论的主题相关,那就把手机和白板连接起来,让大家一起欣赏并讨论他们的视频;倘若视频和课堂无关,他们肯定会很不好意思地收起来。那么,我何必非要让他们出去呢?如果这样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很多,把他们都赶出去了,我们讲课给谁听?倘若有人自顾自讲话,我也会说:“说什么呢?让咱们班同学都听听好吗?”总之我很糊涂,我给足这些学生信任,这样最少保留住了师生双方的面子,也阻止了他们说话。
有时,有的学生喜欢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自己低声嘀咕,但认真询问后得知,他们其实不是在捣乱,而是对老师的观点产生了兴趣,忍不住要发表言论。老师若大发雷霆,学生可能产生逆反心理,他们虽不再嘀咕,却也不再听讲。水至清则无鱼,何必那么较真呢?
不过,对于学生无所顾忌扰乱课堂的行为,我建议班主任不要就此罢休。这里的糊涂是“假装糊涂”,而不是真糊涂。我们可以在下课后给他们写一封信,信中情真意切、娓娓道来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避开他们扰乱课堂的行为,而从他们的切身利益去谈。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在秩序的社会里,我们的自由不能影响别人的自由。学生遵守课堂秩序,目的是不影响别人的听课自由和权利。
班级管理之所以需要“难得糊涂”,还因为班级管理不仅仅是管理,更多的是教育。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但管理却不能代替教育。因为管理是以完成任务为本,教育则是以人为本;管理可以量化考核,教育却有太多不确定因素,很多时候分不清楚谁是谁非。“众人察察,我独闷闷”,即众人都很聪明,只有我看起来很愚笨。这里的愚笨,就是“难得糊涂”,也就是大智若愚。
面对顽皮学生产生绝望感的年轻班主任,显然是患了焦虑症。若要缓解焦虑,最好熟知并掌握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所提出的“合理情绪疗法”。艾利斯认为,困扰我们情绪的,不是事件的发生,而是我们对事件的不正确看法。当我们改变了对事件的不正确看法,困扰自然也就不复存在。
这个观点用到班主任身上就是:让我们产生绝望感觉的,不是学生的无理、无礼、无知,而是我们对课堂发生的事件的看法。当我们改变了这种不正确观点,也就不会有绝望之感了。
(作者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