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常例,一到4月,广岛湾就迎来了第一拨靠岸的黑鲷,钓黑鲷的季节就正式宣告开始。“4月初,靠岸黑鲷里只有定居的黑鲷精神十足,是个很不错的对手。能不能钓上,就要看潮水状况了。”此次钓游的主人公,中西毅说道。难道说,前来靠岸的黑鲷中,“洄游性”黑鲷和“定居性”的黑鲷在钓法上还有什么区别吗?
用L型钩组来打破“无食兴”的局面
“靠岸”的黑鲷,是指那些为了产卵而接近浅滩的大群黑鲷。这个时期的黑鲷警惕性不高,且食欲旺盛,对撒饵反应迅速。所以,据说很容易上钩。虽然大部分靠岸黑鲷是以洄游为主的,但也有部分黑鲷就“定居”在了礁盘四周。
“4月初,只有定居的黑鲷能成为垂钓的对象,它们和洄游性黑鲷不一样,有时候会追随着撒饵浮上水面,但有时候也不尽然。”中西先生说。此次中西先生与岩成博司两位专为“定居”黑鲷而来,首先他们登上了阿多田礁。
“如果这里不行的话,打算上可部岛试试。”中西先生说。这里的渡船可以应约往来于各岛礁之间。所以不需要在一个地方“粘”到底,可将所有你喜欢的钓点都尝试一下。这样周到的服务对矶钓迷们来说绝对是受欢迎的。
“这个时期的阿多田岛除了黑鲷以外,真鲷也可以钓上哦!”据中西先生介绍,在阿多田岛的附近,分布着真鲷的养殖池,而从养殖池逃出来的真鲷往往就在附近岛礁四周“定居”。虽然因为真鲷的产卵期略早于黑鲷,可钓的时期有限,但可以同时钓黑鲷与真鲷的钓场,实在是不可多得的。
好像要印证中西先生的话一般,他头一竿就钓上一尾小真鲷来。“巧的话可以钓上40~50厘米的真鲷呢。这条么、看样子是从养殖池逃出来的真鲷的后代咯。它们会再次成为‘野生’真鲷吗?”中西先生好像在问我,又好像在问自己。可是一直翘首以待的黑鲷,却仍然没有露面!原因没有别的,就在“潮水”那里。
“上面的潮水流得很快,可是下面的好像没怎么动。”岩成先生说道。岩成先生这会正一个劲地往上钓褐莒(鱼由)等“根鱼”(即礁石附近生息的鱼——译者),他的钓组已经深达海底,但是钓上来的只是那些不为潮流左右,位置相对稳定的“根鱼”们。
中西先生和岩成先生以往是这里的常客,除了阿多田以外,宫岛、可部岛等他们都上过多次,对每个岛礁的环境相当熟悉,比如“这个时候这里的潮流是‘进食流’等类似的经验都积累了不少。潮流本身存在有多种节奏,在不同的时间段当然潮流的节奏也不相同。如果潮水不动,那么,基本上无法预知下面会出现什么情况。换句话说,就是“死水一潭”!
现在虽然不是“死水”。不过潮水的流动都是短短一瞬的事。在这一瞬间,可能鱼就会乘势上来追逐撒饵,但也可能不来。当撒饵被盗的情况发生后,中西先生就将原来在离钓钩1米远的铅珠改变为离钓钩30厘米的地方,然后再将钓组投入水中。
入水后片刻,浮漂立刻沉入水中。“来了!这会儿准是黑鲷!”随后中西先生钓上来的是一尾32厘米的、全身黝黑名副其实的定居黑鲷!可是令人不解的是,中西先生仅仅移动了铅珠的位置,却是如何能使黑鲷上钩的呢?
“缩短铅珠和钓钩的距离,是为了使钓组在水下更安定些。”中西先生解释道。因为底潮没什么动静,所以中西先生一开始将G3铅珠装在离钓钩1米的上方。潮水流动缓慢,G3入水直沉海底,而钓饵就以此为支点在水中漂浮,此时在海水中钓组的姿态看起来像个不断晃动着的“L”字。这样做是为了让钓组在水下更自由地浮动,即使遇到急流,撒饵与钓饵也能够保持基本同步。但是当饵料被吃掉后,浮漂上也没有任何反应,这是因为钓组的自由度越大,黑鲷咬食钓饵时的触钩讯号也越不容易传达到浮漂上。所以中西先生才赶紧将铅珠的位置移动,使钓组的浮动范围缩小,以利于传达讯号给浮漂。
当然在黑鲷非常活跃的时候,钓组即使大幅度自由漂浮,触钩的讯号也是可以传递到浮漂上的。但是从钓这一尾当中,中西先生和岩成先生都得出一个结论:这里的黑鲷不太活跃。所以他们决定立即更换钓场。
潮水固然关键、钓组也很重要
两位钓手下一处钓场是可部岛。这里也是出了名的好钓场,钓手可以在礁与礁之间自由移动。“在这里总会有好机会上鱼的。”中西先生和岩成先生重新开钓了。
很快,中西先生就中了一尾黑鲷。“不容易啊,看来还是潮水流动起来才有机会啊。”中西先生底气十足,重新挂好钓饵又将钓组投了出去。可是岩成那边却没有开和。为了不浪费撒饵,在中西先生的提议下,岩成先生改变战术来到中西先生的身旁,与他并排在同一个钓位撒饵。
“可部岛的景色也和去年大不一样了!”中西先生说道。往年的这个时候,在可部岛的四周都要生长出大量的海藻,使钓组的水下活动以及活动范围受到限制,给钓鱼带来了不少麻烦。可是受到去年几场大型台风的影响,海底地形据说发生了变化,所以海藻的数量也大幅度减少了。海藻数量的减少,可能就是造成黑鲷数量减少的原因之一吧。但是中西先生并不认同这个观点。因为据他所知,前几天还有人在礁上钓上过2位数的黑鲷呢。这样说来,对于“定居”的黑鲷来说,这里的环境依然是不错的。他们2人准备钓的正是那些“定居”的黑鲷。
就在此时,中西先生又钓中一尾黑鲷。“海藻没了,钓起来反而容易了。”中西先生一面说着,一面准备上鱼的时候,却愕然发现他的黑鲷被一簇海藻给缠绕住了!“太大意了。看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小瞧了它们。”中西先生笑道。他又作了几番尝试,可惜最终也没能将这条黑鲷捞出水面,只好放弃了。
黑鲷的确对撒饵有了反应,不过只有在潮水流动的一瞬,才上来抢食。在触钩之前,两位的钓组都是以铅珠为支点、子线和钓钩在水中浮动的“L”字钓组。钓饵没有被盗之前,铅珠都夹在钓钩的1米上方。当盗饵发生之后则将铅珠改为更加靠近钓钩,以使子线和钓钩的浮动幅度减弱,便于触钩信号更有效地传达到钓竿上。这种钓法对付“食欲不振”时的黑鲷颇为有效。但是这种钓法同时要求钓手要有耐心,必须在不断地重复操竿动作的同时,细心观察水下发生的细微变化。这种需要注意力十分集中的钓法,在现在显现出了威力。
经过无数次的换饵、投竿之后,岩成先生终于成功地捕获到一尾大个的黑鲷!他钓上来的这尾黑鲷,肚子鼓得溜圆,肛门附近发红。“终于到手了!”岩成先生十分兴奋。
虽然小有成就,但是黑鲷在整体上依然食欲不振。在这种状况下他们一面不断调整着钓组,顽强地与黑鲷周旋到了收竿的时候。最后的成绩是:中西先生钓上黑
“关键不是钓组,而是在于潮水。如果潮水流动起来的话,不需要这样频繁地调整钓组。”中西先生总结道。不过在今天这样非常困难的状态下,调整钓组的确是非常必要而且有效的。靠岸的黑鲷是容易钓,但是如果小瞧了它们,就立马会遭到失败。
从现在起到5月的时候,洄游着的黑鲷就会逐渐游回广岛湾了,到那时靠岸黑鲷的数量将达到高峰!在最容易钓的时节却不容易钓上,那肯定是有原因的。此次我们遇到的是“潮”的问题,下一次则可能遇到其他问题。我们就是要在不断地探索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出对应的方法,不急不馁,就一定能够成功。这正是钓鱼的乐趣所在啊!
要点总结:当上层海流流动,而下层海流不动的时候,黑鲷的活动肯定不活泼。这个时候应当将钓组一沉到底,在海底附近形成以铅珠为支点,钓钩随水浮动的浮动钓组。此时铅珠与钓钩之间约1米远。当发现钓饵被盗后,应立刘将铅珠下移,使钓组的浮动受限,并能清晰传达鱼儿触钩的信号。
用L型钩组来打破“无食兴”的局面
“靠岸”的黑鲷,是指那些为了产卵而接近浅滩的大群黑鲷。这个时期的黑鲷警惕性不高,且食欲旺盛,对撒饵反应迅速。所以,据说很容易上钩。虽然大部分靠岸黑鲷是以洄游为主的,但也有部分黑鲷就“定居”在了礁盘四周。
“4月初,只有定居的黑鲷能成为垂钓的对象,它们和洄游性黑鲷不一样,有时候会追随着撒饵浮上水面,但有时候也不尽然。”中西先生说。此次中西先生与岩成博司两位专为“定居”黑鲷而来,首先他们登上了阿多田礁。
“如果这里不行的话,打算上可部岛试试。”中西先生说。这里的渡船可以应约往来于各岛礁之间。所以不需要在一个地方“粘”到底,可将所有你喜欢的钓点都尝试一下。这样周到的服务对矶钓迷们来说绝对是受欢迎的。
“这个时期的阿多田岛除了黑鲷以外,真鲷也可以钓上哦!”据中西先生介绍,在阿多田岛的附近,分布着真鲷的养殖池,而从养殖池逃出来的真鲷往往就在附近岛礁四周“定居”。虽然因为真鲷的产卵期略早于黑鲷,可钓的时期有限,但可以同时钓黑鲷与真鲷的钓场,实在是不可多得的。
好像要印证中西先生的话一般,他头一竿就钓上一尾小真鲷来。“巧的话可以钓上40~50厘米的真鲷呢。这条么、看样子是从养殖池逃出来的真鲷的后代咯。它们会再次成为‘野生’真鲷吗?”中西先生好像在问我,又好像在问自己。可是一直翘首以待的黑鲷,却仍然没有露面!原因没有别的,就在“潮水”那里。
“上面的潮水流得很快,可是下面的好像没怎么动。”岩成先生说道。岩成先生这会正一个劲地往上钓褐莒(鱼由)等“根鱼”(即礁石附近生息的鱼——译者),他的钓组已经深达海底,但是钓上来的只是那些不为潮流左右,位置相对稳定的“根鱼”们。
中西先生和岩成先生以往是这里的常客,除了阿多田以外,宫岛、可部岛等他们都上过多次,对每个岛礁的环境相当熟悉,比如“这个时候这里的潮流是‘进食流’等类似的经验都积累了不少。潮流本身存在有多种节奏,在不同的时间段当然潮流的节奏也不相同。如果潮水不动,那么,基本上无法预知下面会出现什么情况。换句话说,就是“死水一潭”!
现在虽然不是“死水”。不过潮水的流动都是短短一瞬的事。在这一瞬间,可能鱼就会乘势上来追逐撒饵,但也可能不来。当撒饵被盗的情况发生后,中西先生就将原来在离钓钩1米远的铅珠改变为离钓钩30厘米的地方,然后再将钓组投入水中。
入水后片刻,浮漂立刻沉入水中。“来了!这会儿准是黑鲷!”随后中西先生钓上来的是一尾32厘米的、全身黝黑名副其实的定居黑鲷!可是令人不解的是,中西先生仅仅移动了铅珠的位置,却是如何能使黑鲷上钩的呢?
“缩短铅珠和钓钩的距离,是为了使钓组在水下更安定些。”中西先生解释道。因为底潮没什么动静,所以中西先生一开始将G3铅珠装在离钓钩1米的上方。潮水流动缓慢,G3入水直沉海底,而钓饵就以此为支点在水中漂浮,此时在海水中钓组的姿态看起来像个不断晃动着的“L”字。这样做是为了让钓组在水下更自由地浮动,即使遇到急流,撒饵与钓饵也能够保持基本同步。但是当饵料被吃掉后,浮漂上也没有任何反应,这是因为钓组的自由度越大,黑鲷咬食钓饵时的触钩讯号也越不容易传达到浮漂上。所以中西先生才赶紧将铅珠的位置移动,使钓组的浮动范围缩小,以利于传达讯号给浮漂。
当然在黑鲷非常活跃的时候,钓组即使大幅度自由漂浮,触钩的讯号也是可以传递到浮漂上的。但是从钓这一尾当中,中西先生和岩成先生都得出一个结论:这里的黑鲷不太活跃。所以他们决定立即更换钓场。
潮水固然关键、钓组也很重要
两位钓手下一处钓场是可部岛。这里也是出了名的好钓场,钓手可以在礁与礁之间自由移动。“在这里总会有好机会上鱼的。”中西先生和岩成先生重新开钓了。
很快,中西先生就中了一尾黑鲷。“不容易啊,看来还是潮水流动起来才有机会啊。”中西先生底气十足,重新挂好钓饵又将钓组投了出去。可是岩成那边却没有开和。为了不浪费撒饵,在中西先生的提议下,岩成先生改变战术来到中西先生的身旁,与他并排在同一个钓位撒饵。
“可部岛的景色也和去年大不一样了!”中西先生说道。往年的这个时候,在可部岛的四周都要生长出大量的海藻,使钓组的水下活动以及活动范围受到限制,给钓鱼带来了不少麻烦。可是受到去年几场大型台风的影响,海底地形据说发生了变化,所以海藻的数量也大幅度减少了。海藻数量的减少,可能就是造成黑鲷数量减少的原因之一吧。但是中西先生并不认同这个观点。因为据他所知,前几天还有人在礁上钓上过2位数的黑鲷呢。这样说来,对于“定居”的黑鲷来说,这里的环境依然是不错的。他们2人准备钓的正是那些“定居”的黑鲷。
就在此时,中西先生又钓中一尾黑鲷。“海藻没了,钓起来反而容易了。”中西先生一面说着,一面准备上鱼的时候,却愕然发现他的黑鲷被一簇海藻给缠绕住了!“太大意了。看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小瞧了它们。”中西先生笑道。他又作了几番尝试,可惜最终也没能将这条黑鲷捞出水面,只好放弃了。
黑鲷的确对撒饵有了反应,不过只有在潮水流动的一瞬,才上来抢食。在触钩之前,两位的钓组都是以铅珠为支点、子线和钓钩在水中浮动的“L”字钓组。钓饵没有被盗之前,铅珠都夹在钓钩的1米上方。当盗饵发生之后则将铅珠改为更加靠近钓钩,以使子线和钓钩的浮动幅度减弱,便于触钩信号更有效地传达到钓竿上。这种钓法对付“食欲不振”时的黑鲷颇为有效。但是这种钓法同时要求钓手要有耐心,必须在不断地重复操竿动作的同时,细心观察水下发生的细微变化。这种需要注意力十分集中的钓法,在现在显现出了威力。
经过无数次的换饵、投竿之后,岩成先生终于成功地捕获到一尾大个的黑鲷!他钓上来的这尾黑鲷,肚子鼓得溜圆,肛门附近发红。“终于到手了!”岩成先生十分兴奋。
虽然小有成就,但是黑鲷在整体上依然食欲不振。在这种状况下他们一面不断调整着钓组,顽强地与黑鲷周旋到了收竿的时候。最后的成绩是:中西先生钓上黑
“关键不是钓组,而是在于潮水。如果潮水流动起来的话,不需要这样频繁地调整钓组。”中西先生总结道。不过在今天这样非常困难的状态下,调整钓组的确是非常必要而且有效的。靠岸的黑鲷是容易钓,但是如果小瞧了它们,就立马会遭到失败。
从现在起到5月的时候,洄游着的黑鲷就会逐渐游回广岛湾了,到那时靠岸黑鲷的数量将达到高峰!在最容易钓的时节却不容易钓上,那肯定是有原因的。此次我们遇到的是“潮”的问题,下一次则可能遇到其他问题。我们就是要在不断地探索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出对应的方法,不急不馁,就一定能够成功。这正是钓鱼的乐趣所在啊!
要点总结:当上层海流流动,而下层海流不动的时候,黑鲷的活动肯定不活泼。这个时候应当将钓组一沉到底,在海底附近形成以铅珠为支点,钓钩随水浮动的浮动钓组。此时铅珠与钓钩之间约1米远。当发现钓饵被盗后,应立刘将铅珠下移,使钓组的浮动受限,并能清晰传达鱼儿触钩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