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确定研究对象,分析成因,制定研究方案
1.家庭的原因
13名学生中有名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得到太多的关怀和过分的期望,滋长了依赖性,缺乏独立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比较自私。另一方面,我们的学生家长大部分来自农村,自身文化水平低,忙于生计,对学生学习不能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放任自流,使这部分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的地位,表现出学习上主动性不强,形成了消极的失败心态,丧失了学习的上进心。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把孩子的学业成绩置于第一重要的位置,孩子们从第一天挎着书包上学起,就面临着无形而又紧张的学习压力,产生厌学、畏学心理,于是“学困生”应运而生。当然不利的家庭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寄养家庭、贫困家庭等。
2.学校的原因
教学方法、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陳旧,我们也跟社会上的大多数家长一样,只重视学生的智力,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往往物极必反造,成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要改变现状我们决定采取用行动研究法与个案研究法相结合,对368班和375班学困生进行分类研究,同时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制定个性化群体干预方案。
二、转化学困生有效途径的探究
(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高375班的李×就属于智力很好,成绩却不理想,主要的原因是不够勤奋,没有学习目标更没有学习动力,作业拖拖拉拉,上课蔫头耷脑,愁眉苦脸,课下就像换了个人,精神气儿十足,让老师非常头痛。课题研究就从他下手。我认真观察他并进行了深入的家访了解到了一些情况:他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父母的生活压力比较大经常吵架,无暇管理教育孩子,从小就没有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觉得丢人,更不愿意与老师沟通,久而久之,孩子内心深处出现了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他的心里认为老师不喜欢他,家长不喜欢他,同学看不起他。在这种阴影下,尽管他还尚存一丝的上进心,也会无法对抗强烈的厌学情绪,也就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要想使其提高学习能力,必须先扫除他的心理障碍,帮助他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不时与任课教师沟通,经常对他的表现进行分析,给予他更多的关注和特殊的辅导,点滴进步及时肯定。李×并不笨,只要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不难。课上老师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只要认真听讲就大力表扬,把容易的题目给他作答,帮助他在同学们心中建立起良好的形象,让其融入到同学们当中去。只要他按时写完了作业,老师都尽量做到面批,还会写上一句激励性的评语,让他知道自己在进步,老师给予了肯定。渐渐地老师发现他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多了,上课走神的现象也少了,课下安安静静坐在教室里时候多了。但是学困生由于学习基础弱,经常是写了这科作业不写那科,这时老师不恼不躁,给他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心,只要老师坚信他可以是好样的,就一定能取得成功。上学期李×的期末考试比之前的进步了153名。
(二)动之以情,有效化解心理阴影
从心底真正爱这些孩子。特别是在学困生的思想转化工作中,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后进生:例如,给后进生一张笑脸,一次友好的握手,一个会意的眼神等,他们就会在教师的理解和关爱中寻找自己的成长方向,及时表扬,恰当鼓励,会让他们树立信心。
(三)导之以行,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
如计××,属于智力偏低,学习习惯差的学困生。在课堂上不能认真听讲,课下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所以学习成绩非常糟糕。家长也没有良好的教育方法,急了就是破口大骂。他的妈妈曾经告诉老师,在孩子的眼里,爸爸就是一个暴君。对这样一个学生,我在转化他时动了一番脑筋,不能光盯着他身上的短处,一定要找到他的闪光点。机会来了,学校每周一都安排一位学生在国旗下演讲,计××的普通话比较好,赵书记就安排他。当天我就在课堂上当众表扬他的出色演讲,肯定他的表现,同时全班同学也给予热烈的掌声这时计××的脸上透着喜悦和自豪。从此以后,我发现他在课堂上偶尔也会举手,特别是语文课的兴趣比较高,老师适时的叫他回答问题,给予更多的鼓励,渐渐地他有了自信,能按时写作业了,大部分背诵的课文他都能一字不落的背出来,还经常在同学面前展示呢。得到表扬的他对学习逐渐地产生了兴趣,通过老师、同学与家长的鼓励与帮助在期末的测试中语文取得了96分的好成绩。
(四)持之以恒,促进转化的稳步推进
学困生的进步与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引导,更需要得到同伴与家长的鼓励与帮助。在课题的实施阶段中,我们为学困生建立了“每天进步一点点”成长记录卡。在这张记录卡上记录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话,同伴的话,自己想要对老师说的话,还有家长对自己孩子要说的话。主要是想通过这张卡把学生这一天的进步积累起来,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感受集体的温暖,帮助学生树立进步的自信心。为了便于实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班主任老师把学困生融合于各个小组之中,建立了由好、中、差组成的学习互助小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因此,老师要求小组成员严格要求自己,给学困生树立榜样并要认真观察学困生的一天表现,找到他的一点进步;要求学困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向同伴学习,找到自己的一点进步;小组里成绩较好的学生,要主动帮助学困生,督促学困生认真完成作业并耐心的给予辅导。每天放学后,小组长都要带领组员一起交流学困生的进步,学生要当着组员的面说说自己在这一天的进步表现,争得组员一致通过后,由组长、本人把进步表现写在记录卡上再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写出对学困生的鼓励性评价,最后带回家请家长结合同伴、老师的评价和自己对孩子的了解写出家长的评价。这样使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就不是班主任一方的力量了,从而形成了同伴、自己、教师、家长多方的力量融合,使学困生感受到同伴的帮助、老师的关爱、家长的理解,促使学困生有一个和谐的发展空间,自觉的、主动的进步,从而进一步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
几个月过去了,我们看到了这些孩子或多或少的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天真灿烂自信的笑容在孩子们的脸上重新绽放,这无疑给了老师最大的安慰。
1.家庭的原因
13名学生中有名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得到太多的关怀和过分的期望,滋长了依赖性,缺乏独立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比较自私。另一方面,我们的学生家长大部分来自农村,自身文化水平低,忙于生计,对学生学习不能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放任自流,使这部分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的地位,表现出学习上主动性不强,形成了消极的失败心态,丧失了学习的上进心。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把孩子的学业成绩置于第一重要的位置,孩子们从第一天挎着书包上学起,就面临着无形而又紧张的学习压力,产生厌学、畏学心理,于是“学困生”应运而生。当然不利的家庭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寄养家庭、贫困家庭等。
2.学校的原因
教学方法、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陳旧,我们也跟社会上的大多数家长一样,只重视学生的智力,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往往物极必反造,成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要改变现状我们决定采取用行动研究法与个案研究法相结合,对368班和375班学困生进行分类研究,同时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制定个性化群体干预方案。
二、转化学困生有效途径的探究
(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高375班的李×就属于智力很好,成绩却不理想,主要的原因是不够勤奋,没有学习目标更没有学习动力,作业拖拖拉拉,上课蔫头耷脑,愁眉苦脸,课下就像换了个人,精神气儿十足,让老师非常头痛。课题研究就从他下手。我认真观察他并进行了深入的家访了解到了一些情况:他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父母的生活压力比较大经常吵架,无暇管理教育孩子,从小就没有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觉得丢人,更不愿意与老师沟通,久而久之,孩子内心深处出现了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他的心里认为老师不喜欢他,家长不喜欢他,同学看不起他。在这种阴影下,尽管他还尚存一丝的上进心,也会无法对抗强烈的厌学情绪,也就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要想使其提高学习能力,必须先扫除他的心理障碍,帮助他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不时与任课教师沟通,经常对他的表现进行分析,给予他更多的关注和特殊的辅导,点滴进步及时肯定。李×并不笨,只要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不难。课上老师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只要认真听讲就大力表扬,把容易的题目给他作答,帮助他在同学们心中建立起良好的形象,让其融入到同学们当中去。只要他按时写完了作业,老师都尽量做到面批,还会写上一句激励性的评语,让他知道自己在进步,老师给予了肯定。渐渐地老师发现他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多了,上课走神的现象也少了,课下安安静静坐在教室里时候多了。但是学困生由于学习基础弱,经常是写了这科作业不写那科,这时老师不恼不躁,给他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心,只要老师坚信他可以是好样的,就一定能取得成功。上学期李×的期末考试比之前的进步了153名。
(二)动之以情,有效化解心理阴影
从心底真正爱这些孩子。特别是在学困生的思想转化工作中,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后进生:例如,给后进生一张笑脸,一次友好的握手,一个会意的眼神等,他们就会在教师的理解和关爱中寻找自己的成长方向,及时表扬,恰当鼓励,会让他们树立信心。
(三)导之以行,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
如计××,属于智力偏低,学习习惯差的学困生。在课堂上不能认真听讲,课下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所以学习成绩非常糟糕。家长也没有良好的教育方法,急了就是破口大骂。他的妈妈曾经告诉老师,在孩子的眼里,爸爸就是一个暴君。对这样一个学生,我在转化他时动了一番脑筋,不能光盯着他身上的短处,一定要找到他的闪光点。机会来了,学校每周一都安排一位学生在国旗下演讲,计××的普通话比较好,赵书记就安排他。当天我就在课堂上当众表扬他的出色演讲,肯定他的表现,同时全班同学也给予热烈的掌声这时计××的脸上透着喜悦和自豪。从此以后,我发现他在课堂上偶尔也会举手,特别是语文课的兴趣比较高,老师适时的叫他回答问题,给予更多的鼓励,渐渐地他有了自信,能按时写作业了,大部分背诵的课文他都能一字不落的背出来,还经常在同学面前展示呢。得到表扬的他对学习逐渐地产生了兴趣,通过老师、同学与家长的鼓励与帮助在期末的测试中语文取得了96分的好成绩。
(四)持之以恒,促进转化的稳步推进
学困生的进步与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引导,更需要得到同伴与家长的鼓励与帮助。在课题的实施阶段中,我们为学困生建立了“每天进步一点点”成长记录卡。在这张记录卡上记录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话,同伴的话,自己想要对老师说的话,还有家长对自己孩子要说的话。主要是想通过这张卡把学生这一天的进步积累起来,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感受集体的温暖,帮助学生树立进步的自信心。为了便于实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班主任老师把学困生融合于各个小组之中,建立了由好、中、差组成的学习互助小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因此,老师要求小组成员严格要求自己,给学困生树立榜样并要认真观察学困生的一天表现,找到他的一点进步;要求学困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向同伴学习,找到自己的一点进步;小组里成绩较好的学生,要主动帮助学困生,督促学困生认真完成作业并耐心的给予辅导。每天放学后,小组长都要带领组员一起交流学困生的进步,学生要当着组员的面说说自己在这一天的进步表现,争得组员一致通过后,由组长、本人把进步表现写在记录卡上再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写出对学困生的鼓励性评价,最后带回家请家长结合同伴、老师的评价和自己对孩子的了解写出家长的评价。这样使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就不是班主任一方的力量了,从而形成了同伴、自己、教师、家长多方的力量融合,使学困生感受到同伴的帮助、老师的关爱、家长的理解,促使学困生有一个和谐的发展空间,自觉的、主动的进步,从而进一步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
几个月过去了,我们看到了这些孩子或多或少的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天真灿烂自信的笑容在孩子们的脸上重新绽放,这无疑给了老师最大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