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价值观;渗透;缺失; 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1—0081—01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追求,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判断与标准。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有利于促进其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
一、思想品德课育人功能弱化的原因
思想品德课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却被边缘化和弱化,价值观培养被忽视。首先,表现为教学思想的功利化。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关心的更多的是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手段是否先进,环节是否完整,课堂条理是否清楚,能否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地位等方面的内容,而对于教学当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价值观培养这些内容却顾及得比较少,教学没有深入。另一方面对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评价也过于简单,形成系统化的、学生可以感受的、可操作的内容少。主要是以考试成绩为主,只注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其他的项目却被忽视了。而对于教师的评价也主要以教学成绩评价,往往有好的教学成绩可以“一俊遮百丑”,这样就造成了思想品德课中价值观渗透的缺失。
二、发挥思想品德课育人功能的策略
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渗透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求真、向善、知美、务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教师要以身示范,关注学生发展。现在的学生虽然独立性日益增强,但是教师对于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学生是在“聽其言而观其行”的基础之上受影响的,如果教师具有良好的价值观,学生就会受到影响。再者,学生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过程性发展,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过程当中所遇到的各类难题,在日常教学与日常关注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2. 多元化评价学生,激励学生进步。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要改变以往“唯分数论”的评价形式,更要注意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因素,评价不搞“一刀切”,要尽量发现学生的优点,通过放大优点来激励学生去积极进取。对于学生的缺点也要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向学生指出,并向学生提出改进意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关心自己的。多一些对学生的关心,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在,更要关注学生的未来。
3. 充分发掘教材资源,整合教材资源,优化培养效果。思想品德课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并不是孤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依附于知识的掌握过程当中。思想品德课每一课当中所侧重的内容不同,但是大多都有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整合教材内容,注意将教材内容生活化,从学生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在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4. 注重学生的个性因素。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认知水平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学生已有的价值观也会不同。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但是更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因素。例如,在教学“人格尊严权”时,对于一些比较自负的人要教育他们“懂得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这样的教学会使他们更加自负,正确的教育是教育他们要正确认识自我,懂得尊重他人,维护他人的名誉。如果强行“灌输”,就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不但会冲淡教学效果,更有甚者会引起师生“冲突”,因此,教师首先应将他们已有的价值观“解冻”,然后再注入新的内容,这样学生就会接受。
总之,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层面要有总体的要求,教师则要有具体的方法与措施,既要关注学生的“学”,又要关注教师的“教”;既要关注学生当下的表现,又要关注学生日后的发展。只有综合性、全面性地关注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编辑:郭裕嘉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1—0081—01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追求,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判断与标准。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有利于促进其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
一、思想品德课育人功能弱化的原因
思想品德课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却被边缘化和弱化,价值观培养被忽视。首先,表现为教学思想的功利化。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关心的更多的是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手段是否先进,环节是否完整,课堂条理是否清楚,能否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地位等方面的内容,而对于教学当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价值观培养这些内容却顾及得比较少,教学没有深入。另一方面对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评价也过于简单,形成系统化的、学生可以感受的、可操作的内容少。主要是以考试成绩为主,只注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其他的项目却被忽视了。而对于教师的评价也主要以教学成绩评价,往往有好的教学成绩可以“一俊遮百丑”,这样就造成了思想品德课中价值观渗透的缺失。
二、发挥思想品德课育人功能的策略
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渗透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求真、向善、知美、务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教师要以身示范,关注学生发展。现在的学生虽然独立性日益增强,但是教师对于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学生是在“聽其言而观其行”的基础之上受影响的,如果教师具有良好的价值观,学生就会受到影响。再者,学生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过程性发展,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过程当中所遇到的各类难题,在日常教学与日常关注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2. 多元化评价学生,激励学生进步。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要改变以往“唯分数论”的评价形式,更要注意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因素,评价不搞“一刀切”,要尽量发现学生的优点,通过放大优点来激励学生去积极进取。对于学生的缺点也要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向学生指出,并向学生提出改进意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关心自己的。多一些对学生的关心,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在,更要关注学生的未来。
3. 充分发掘教材资源,整合教材资源,优化培养效果。思想品德课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并不是孤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依附于知识的掌握过程当中。思想品德课每一课当中所侧重的内容不同,但是大多都有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整合教材内容,注意将教材内容生活化,从学生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在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4. 注重学生的个性因素。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认知水平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学生已有的价值观也会不同。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但是更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因素。例如,在教学“人格尊严权”时,对于一些比较自负的人要教育他们“懂得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这样的教学会使他们更加自负,正确的教育是教育他们要正确认识自我,懂得尊重他人,维护他人的名誉。如果强行“灌输”,就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不但会冲淡教学效果,更有甚者会引起师生“冲突”,因此,教师首先应将他们已有的价值观“解冻”,然后再注入新的内容,这样学生就会接受。
总之,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层面要有总体的要求,教师则要有具体的方法与措施,既要关注学生的“学”,又要关注教师的“教”;既要关注学生当下的表现,又要关注学生日后的发展。只有综合性、全面性地关注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