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风筝,又叫纸鸢,在我国已经有2700多年的历史了。最早风筝被用作军事器械和通讯工具,后来逐渐运用于娱乐和健身。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用竹、木制的风筝。到了汉代,纸的使用较为普遍,纸做的风筝随之出现。据史料记载,五代时有人做纸鸢放飞,上装竹笛,有风吹入,竹笛便发出“筝筝”的丝竹之声,,风筝也因此得名。
关键词:风筝;艺术;文化传承
一、风筝的制作过程
风筝的制作过程分为扎、糊、绘三个工艺环节。扎,就是扎制风筝的骨架。传统风筝一般是由高粱秸或竹子作为骨架材料的,竹子为上等材料。在扎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材质的质地,既要有强度,又要轻;对称用料既要均匀,又要重量一致,这样会保证风筝的放飞效果。糊, 就是将纸糊到扎好的骨架上。上等的风筝用纸也有讲究,一般是宣纸。一是因为后面有绘的工序,假若纸的质地不高,就会影响到绘制的效果。二是宣纸质地薄、韧性好,可提升风筝的放飞效果。绘,就是在糊好的风筝上面画上丰富多彩的图案,这是十分讲究的一道工序。风筝的绘画体现出了我国民间博大的绘画艺术文化,在其中融入了我国的国画艺术、民间绘画艺术和木板年画艺术。使风筝具有造型别致、多样,图案丰富,颜色绚丽,绘画精美且带有浓郁民间风情的民俗文化特征。
二、风筝的象征和意义
在漫长的岁月里, 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优美的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它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 反映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 渗透着我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 因而在民间广泛流传,为人们喜闻乐见。风筝,是一种游艺竞技娱乐民俗事像。民俗文化对风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龙” “ 凤” 的吉祥风筝:
龙,是人们幻想的动物,传说中的四灵之一,是掌管雨水的神, 《山海经》中有“ 应龙畜水”,“ 去南方处之, 故南方多雨” 之说。龙能给人带来祥瑞, 具有变化的神力。在上古神话中,人们则把黄帝的形象和龙联系在一起, 《阔里志·古家》有“黄帝生寿丘” 的记载。炎黄子孙便自认为是龙族,龙的后代,龙的传人。“ 龙”被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对“ 龙” 的崇拜,产生了“龙文化”,即有了以“龙”为题材的“ 龙”风筝。“ 凤” 又称凤凰, 雄性为凤,雌性为凰, 素有凤求凰之说。也是幻想中的动物,传说中的四灵之一,被认为是百鸟之王。传说,凤凰能给人带来吉祥幸福。因此,凤凰成了人间祥瑞,以凤凰为题材制作风筝也日益增多。“龙”和“凤”被视为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而“龙凤呈祥”,“二龙戏珠”,“ 彩凤双飞”,“百鸟朝凤”等风筝的出现,就是人们对“龙”和“凤”崇拜的具体体现。
“ 动物”的求福风筝:
动物崇拜,是信仰民俗的组成部分。人们对动物的崇拜,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始图腾信仰, 一种是对动物精灵的崇拜。人们在计算年龄时,将十二地支各配一相应的动物名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动物崇拜现象,十二生肖所涉及的动物,也自然成了风筝的好题材一些动物的名称有吉利之辞,像蝙蝠有“福”的谐音,鹿有“禄”的谐音,鹿还是传说中的四灵之一,人们以蝙蝠和鹿为题材做成风筝,象征有福,财运亨通。鸡有“吉”的谐音,鱼有“余”的谐音,人们以鸡和鱼为题材做成风筝,象征万事吉利,年年有余。这也是人们动物崇拜的一种现象,也是人们对幸福的一种共同的追求心理的体现, 与此有关的风筝有:“连年有鱼”,“喜庆有余”,“鲤鱼跳龙门”等等。
“ 吉祥与情趣图案”的婚娶庆寿迎喜风筝:
风筝是一些礼俗的“载体”。其中关于庆寿、贺喜方面的风筝就有数十种,古往今来人们都希望健康长寿,以寄寓和祝颂长寿的图案为风筝的有老寿星风筝,祥云鹤寿,八仙贺寿、百寿图风筝等等。用来庆祝婚娶,寓意美满婚姻、夫妇和谐的风筝有:天仙配、柳毅传书、梁祝风筝、鸳鸯风筝、比翼鸟风筝、日月龙凤、龙凤呈祥, 百鸟朝凤风筝等等。中国很早就有“ 多子多福”,“ 五子登科”的传宗接代的民俗和生育观。而这一民俗现象,在风筝制作题材中, 就出现了“五子登科”,“麒麟送子”,“百子图”等风筝。表达人们美好、愉快、幸福的心情。“迎喜”是中国的一种民俗现象。喜字有不少字形, “喜喜”是人们常见的喜庆图案。喜鹊是喜事的“`征兆”,风筝中有“喜”字风筝,“喜喜”风筝碰等, 与此有关的风筝和吉祥图案有: “喜上眉梢”,“双喜登眉”,“喜庆有余” ,“福禄寿喜”,“双喜福祥”。喜庆时颇具情趣的图案还有百蝶、百鸟、百花、百吉、百寿、百福、百喜等等, 而这种样式的风筝都是我们较为常见的。在我国这个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的中国,人们选择美观和精工细做的风筝,作为“寿礼” “贺礼”相互馈赠,同时表达彼此的良好祝愿。
三、风筝在当代艺术作品中的表现
人们在放风筝的过程中,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问题,感悟人生。有的文人墨客便将所看到的生活万象以及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借助风筝写了出来,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和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绘画作品。
有关以风筝为题材的诗文和艺术作品,不但具有美妙的意境和美学价值,而且还承载着大量的社会信息;有的作品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对人们还起到教育和警示的社会作用。
潍坊杨家埠的木版年画全国驰名,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杨家埠,人们将风筝和木板年画有机的结合起来,将木板年画糊到风筝上,然后借助风筝放飞到天空中,称之谓“放年画”。年画和风筝相得益彰,烘托出更加浓郁的民俗风情。
【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风筝,又叫纸鸢,在我国已经有2700多年的历史了。最早风筝被用作军事器械和通讯工具,后来逐渐运用于娱乐和健身。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用竹、木制的风筝。到了汉代,纸的使用较为普遍,纸做的风筝随之出现。据史料记载,五代时有人做纸鸢放飞,上装竹笛,有风吹入,竹笛便发出“筝筝”的丝竹之声,,风筝也因此得名。
关键词:风筝;艺术;文化传承
一、风筝的制作过程
风筝的制作过程分为扎、糊、绘三个工艺环节。扎,就是扎制风筝的骨架。传统风筝一般是由高粱秸或竹子作为骨架材料的,竹子为上等材料。在扎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材质的质地,既要有强度,又要轻;对称用料既要均匀,又要重量一致,这样会保证风筝的放飞效果。糊, 就是将纸糊到扎好的骨架上。上等的风筝用纸也有讲究,一般是宣纸。一是因为后面有绘的工序,假若纸的质地不高,就会影响到绘制的效果。二是宣纸质地薄、韧性好,可提升风筝的放飞效果。绘,就是在糊好的风筝上面画上丰富多彩的图案,这是十分讲究的一道工序。风筝的绘画体现出了我国民间博大的绘画艺术文化,在其中融入了我国的国画艺术、民间绘画艺术和木板年画艺术。使风筝具有造型别致、多样,图案丰富,颜色绚丽,绘画精美且带有浓郁民间风情的民俗文化特征。
二、风筝的象征和意义
在漫长的岁月里, 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优美的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它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 反映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 渗透着我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 因而在民间广泛流传,为人们喜闻乐见。风筝,是一种游艺竞技娱乐民俗事像。民俗文化对风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龙” “ 凤” 的吉祥风筝:
龙,是人们幻想的动物,传说中的四灵之一,是掌管雨水的神, 《山海经》中有“ 应龙畜水”,“ 去南方处之, 故南方多雨” 之说。龙能给人带来祥瑞, 具有变化的神力。在上古神话中,人们则把黄帝的形象和龙联系在一起, 《阔里志·古家》有“黄帝生寿丘” 的记载。炎黄子孙便自认为是龙族,龙的后代,龙的传人。“ 龙”被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对“ 龙” 的崇拜,产生了“龙文化”,即有了以“龙”为题材的“ 龙”风筝。“ 凤” 又称凤凰, 雄性为凤,雌性为凰, 素有凤求凰之说。也是幻想中的动物,传说中的四灵之一,被认为是百鸟之王。传说,凤凰能给人带来吉祥幸福。因此,凤凰成了人间祥瑞,以凤凰为题材制作风筝也日益增多。“龙”和“凤”被视为中华古老文明的象征。而“龙凤呈祥”,“二龙戏珠”,“ 彩凤双飞”,“百鸟朝凤”等风筝的出现,就是人们对“龙”和“凤”崇拜的具体体现。
“ 动物”的求福风筝:
动物崇拜,是信仰民俗的组成部分。人们对动物的崇拜,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始图腾信仰, 一种是对动物精灵的崇拜。人们在计算年龄时,将十二地支各配一相应的动物名称,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动物崇拜现象,十二生肖所涉及的动物,也自然成了风筝的好题材一些动物的名称有吉利之辞,像蝙蝠有“福”的谐音,鹿有“禄”的谐音,鹿还是传说中的四灵之一,人们以蝙蝠和鹿为题材做成风筝,象征有福,财运亨通。鸡有“吉”的谐音,鱼有“余”的谐音,人们以鸡和鱼为题材做成风筝,象征万事吉利,年年有余。这也是人们动物崇拜的一种现象,也是人们对幸福的一种共同的追求心理的体现, 与此有关的风筝有:“连年有鱼”,“喜庆有余”,“鲤鱼跳龙门”等等。
“ 吉祥与情趣图案”的婚娶庆寿迎喜风筝:
风筝是一些礼俗的“载体”。其中关于庆寿、贺喜方面的风筝就有数十种,古往今来人们都希望健康长寿,以寄寓和祝颂长寿的图案为风筝的有老寿星风筝,祥云鹤寿,八仙贺寿、百寿图风筝等等。用来庆祝婚娶,寓意美满婚姻、夫妇和谐的风筝有:天仙配、柳毅传书、梁祝风筝、鸳鸯风筝、比翼鸟风筝、日月龙凤、龙凤呈祥, 百鸟朝凤风筝等等。中国很早就有“ 多子多福”,“ 五子登科”的传宗接代的民俗和生育观。而这一民俗现象,在风筝制作题材中, 就出现了“五子登科”,“麒麟送子”,“百子图”等风筝。表达人们美好、愉快、幸福的心情。“迎喜”是中国的一种民俗现象。喜字有不少字形, “喜喜”是人们常见的喜庆图案。喜鹊是喜事的“`征兆”,风筝中有“喜”字风筝,“喜喜”风筝碰等, 与此有关的风筝和吉祥图案有: “喜上眉梢”,“双喜登眉”,“喜庆有余” ,“福禄寿喜”,“双喜福祥”。喜庆时颇具情趣的图案还有百蝶、百鸟、百花、百吉、百寿、百福、百喜等等, 而这种样式的风筝都是我们较为常见的。在我国这个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的中国,人们选择美观和精工细做的风筝,作为“寿礼” “贺礼”相互馈赠,同时表达彼此的良好祝愿。
三、风筝在当代艺术作品中的表现
人们在放风筝的过程中,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问题,感悟人生。有的文人墨客便将所看到的生活万象以及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借助风筝写了出来,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和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绘画作品。
有关以风筝为题材的诗文和艺术作品,不但具有美妙的意境和美学价值,而且还承载着大量的社会信息;有的作品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对人们还起到教育和警示的社会作用。
潍坊杨家埠的木版年画全国驰名,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杨家埠,人们将风筝和木板年画有机的结合起来,将木板年画糊到风筝上,然后借助风筝放飞到天空中,称之谓“放年画”。年画和风筝相得益彰,烘托出更加浓郁的民俗风情。
【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