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民间故事《阿蓉》的艺术特色

来源 :神州民俗·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webst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苗族民间故事《阿蓉》取材真实、人物塑造栩栩如生,故事情节跌倒起伏、引入入胜。文章论证了苗族民间故事《阿蓉》的艺术特点,指出其从生活本身出发,把表现的内容安排在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既揭露了封建礼教“娘头亲”的不合理性、又颂扬了苗寨社会高层(寨老)敢于冲破旧礼教束缚,以人为本处理苗寨事务的思想和行为,彰显了苗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阿蓉》是苗族民间故事里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民间故事 阿蓉 艺术特色
  苗族民间故事种类较多,有为英雄人物歌功颂德的,有诙谐幽默突出机智人物的,有描写动物可爱或帮助主人的,有关于家庭方面彰显伦理道德的,当然最多的是有关于男女情爱的故事如此等等,其量可谓成千上万;有的短小精干,有的长篇大论;有的仅属于一个地区的文化,有的却流传较广,多个地区传颂;其情节或简单易懂、或曲折动人;而那种在内容上富于浪漫色彩和丰富想象力,授人以智慧和力量的,或寓于哲理,抨击邪恶,激发人伸张正义的最受人欢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苗族民间故事《阿蓉》。
  《阿蓉》叙述的是一个关于苗族少女阿蓉跟她的心上人老珙相识、相爱,并受到来自地方恶霸骚扰和封建礼教的阻碍,最后在寨老的帮助下过上离群隐居的生活的故事。应该说其故事内容没有超出俗套:女主人公长得漂亮、手巧、有一副绝好的歌喉;她的情郎俊俏、老实本分、能歌善舞。两人天生一对。地方财主或其它一些势力好色起歹心,想方设法阻碍男女主人公,一心想把美丽的姑娘据为己有。最后恶有恶报,有情人终成眷属。显然这是个典型的恶有恶报,好人有好报的故事。然而,《阿蓉》在情节安排上却跌宕起伏,故事真实可信,结尾出人意料,特别是这个故事把爱情、机智人物、社会伦理等众多内容融为一体毫不流露出人工雕琢的痕迹,对于民间故事这样简单的形式来说,既难能可贵又极具艺术色彩!
  一、 故事极具真实性
  (一)用真实地点、事件引出故事的真实性。故事一开始就指出真实的地点,这是发生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黔东南榕江一个叫“嘎良”的地方。据考证这个叫“嘎良”的地方是现在榕江县古州镇。该镇确如故事叙述的“河水清清、榕树多多”、并且该镇确实有一座庙堂,庙堂中的雕像真如文章所说不再存在。据地方老人所忆,它是用来供奉苗族歌女的庙堂,因为该歌女没有菩萨罗汉有名,加上地处偏远旅游业发展不力,经年逐渐被人遗忘。如此有名有姓的极具真实性的故事在苗族作品中并不多见。它为其后要叙述的故事和人物的真实性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高超的叙述手段让故事情节真实可信。少数民族的民间故事,有许多以传说形式出现,其故事的情节常显得离奇或怪异,但是《阿蓉》由于叙事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故事情节多真实可信:比如主人公阿蓉和老珙两人的见面,原本尚未谋面的俩人就相互倾慕,而两人真正相见时却显得小心翼翼。没有流于一般故事美男靓女一见钟情,而是认真刻画了二人偶遇,猜测、试探对歌一系列思想和行为,符合人的认识规律。老珙失踪三月才出现、以及他们一家为了躲避有钱的无赖老槁、封建势力代表表哥沙纽等人的纠缠不得不逃进广西大苗山隐居的情节安排都显得真实可信。
  二、 成功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阿蓉》的可贵之处在于故事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漂亮美丽的阿蓉、老实情深的老珙、满身铜臭的老槁、仗势欺人的沙纽、机智睿智的寨老等。
  阿蓉是嘎良一带最漂亮的姑娘,故事一开始就置她于一个比神仙还高的位置:“庙堂里供奉不是菩萨罗汉,而是一尊苗家妇女的雕像”;“传说远方有个后生仰慕阿蓉的美名,为了和她对歌,特意拜师学歌三年,当他得知阿蓉已死,只得把一支支动人的歌唱给阿蓉的雕像,他唱了七天七夜,最后忧郁的死去。”叙事者把这两个事件在故事的开头加以交代不仅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还彰显了阿蓉名望。阿蓉出身贫寒,是爹妈的独女,备受溺爱。故事先是这样形容她:“她长到十六、七岁时,出落得十分洁白漂亮,就像一株开放在荒瘠山野里的独苔独朵的百合花。再加上她有一副天生的好歌喉和一双绣花的巧手,真是花见花开,人见人爱”,“上门提亲的人像赶场一样多。”接着叙述者通过阿蓉不搭理有钱的老槁而是喜欢能歌善舞的老珙,表达了阿蓉的婚姻爱情观;通过老珙外出放排三月未归,阿蓉安埋婆婆,宁可卖首饰过艰难的度日也不愿嫁给有钱的老槁等事件刻画了少数民族妇女优良的品质。从对阿蓉的看法,到阿蓉的容貌再到阿蓉的品格,一个外表美丽、内心热情,崇尚婚姻自由,勇于追求个人幸福生活的鲜活生命早已浮现在我们脑海中。
  在少数民族民间故事《阿蓉》中,另一个刻画非常成功的人物是寨老。寨老是苗族村寨中最有威望的人,是处理村寨事物,解决各种纠纷的领导。苗族村寨中的寨老都以处事公平公正,有理有据自古以来深受少数民族社会的尊敬。故事中的寨老不仅是一个机智人物,还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用自己的行动来支持苗族青年追求婚姻幸福睿智的长者。
  首先在对待老珙、老槁和沙纽三个人都要迎娶阿蓉为妻的事情上,寨老表现了个人的机智:沙纽搬出古规说:“表哥讨表妹,这本是古规,表妹定要嫁,你老珙拿不起娘头钱,休想接走她!”。老槁更加横蛮,说什么“我早就下了定钱,没想到你却把她拐走了;头回便宜了你,这回还想把她引走我不依!”。老珙说:“我和阿蓉相亲相爱成夫妻,是死是活也要在一起!”面对三人的道理,寨老起初是很难断谁对谁错的。聪明的寨老使了缓兵之计,他对他们三个说:“眼下你们都在气头上,把阿蓉断给哪一个,另外两个都不服。干脆你们都各回各家去消气,过三七二十一天,再来听我断公道。至于阿蓉,就把她交送我管,到时候,该嫁哪个就嫁哪个。”三人无话可说,只得依了寨老固金。打发了三人,寨老对阿蓉偷偷做了安排。他深知:只要阿蓉呆在寨上,老槁和沙纽就会来抢,面对着“娘头亲”的古规和老槁交定金先定下阿蓉的事,寨老在道理上是说不通的,事情闹大了他也无法给村寨人们一个交代。为了阿蓉的幸福寨老想到了让他们逃走的办法。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为了让阿蓉一家顺利离开,寨老演了一出戏。他的演技可谓一流:二十一天一过,老槁、老珙和沙纽都来找固金。但固金闭门不出,等到来看他断公道的人挤满了他家院坝,他才慢腾腾的把门打开。只见他“眼睛红肿、泪水满面;两手扶住门枋,站立不稳:两片干瘪的嘴唇薇薇颤动,好像要说什么又说不出来。”人们担心的问他怎么了,“他的嘴唇动了动,好像要说话,谁知一张口就失声哭起来,一些心肠软的老人忍不住也跟着流泪。”固金哭了一阵之后才哽咽说:“乡亲们,我人老了,糊涂啊!我这回错了一件事,众人能不能原谅我呀?”寨老演得好,说得更好“我原想,阿蓉太漂亮了,既是寨上的福气也是寨上的祸根。要没有她,也不会有为挣她做媳妇动刀拼命的事情。为了本寨的安宁,为了不伤本寨和外寨人的和气(老槁是外寨人),我扎了个木排把她放下都柳江去,让她嫁给下方人,她也能过点清静日子。哪晓得木排碰了岩,排一散,她就落水喂鱼了。”说到这里,他转身拿出一件被水泡败色的衣服来对人们说:“这就是下方人从水中捞起来的阿蓉的衣服啊!”老珙抢上前去,接过衣服一看,果然是阿蓉贴身的那一件,顿时大喊了一声:“我的阿蓉啊!”便昏倒在地。听说阿蓉已死,老槁拔腿就走;沙纽也悄悄地离开了长吁短叹的人群。   通过非常逼真的表演,再把证据拿出来,不仅欺瞒了众人,连老珙都被骗的晕倒在地。寨老可谓手段高明!在他精心安排下,阿蓉一家和老珙逃到大苗山过上了清静的生活。
  固金作为寨老,他为了阿蓉和老珙的幸福没有坚持原则按照封建礼教“娘头亲”让阿蓉嫁给沙纽,也没有按照先来先得的乡规民约判阿蓉嫁给有钱的老槁。显然寨老固金处事另有一套原则,这个原则就是结合实际情况,为村民作想、为村民办好事情。他心里清楚,老槁仗着有钱强娶阿蓉,阿蓉不愿,二人不会有什么幸福。可谓强扭的瓜不甜!沙纽是因老珙没有娘头钱而演变成逼迫阿蓉,同样也没有爱情基础,他们结合也不会幸福。寨老要从长考虑,如果只顾及眼前问题,按老规矩办事,很可能用不了多久又会接到二人闹离婚等事情。寨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他处世的选择,足见其睿智之处。少数民族村寨的寨老没有很深的封建等级观念,在民间故事中反映出来的多是以人为本的思想,苗族自古崇尚婚姻自由,乡规民约对此约束较少。汉族妇女受封建“三从四德”的束缚的情况在苗族妇女身上极少发生,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算苗族社会的一个特点。
  人物刻画方面,老珙也是很有特色的一个。文章对老珙的刻画采用了多种手法,首先用反衬法:漂亮的阿蓉拒绝了很多来提亲的人原因是在她心里偷偷的爱慕着一个叫老珙的后生。故事对老珙的描绘也很有艺术特色:“英俊又善良,勤快象牯牛。”“上坡去砍柴,木叶不离口;下河去打鱼,浪里放歌喉;吹起芦笙来,调子声悠悠;姑娘听见了,洗衣停了手,后生听见了,劈柴丢斧头;嘎老听见了,忘记磕烟斗……”通过阿蓉和老珙的见面到对歌证实了传言的真实。老珙不仅歌唱的好,人也老实,为了阿蓉他宁愿付出一切。故事写了老珙为了赚钱交娘头钱,从来不放排的他决心去放排,结果差点被水淹死;当他听到寨老说阿蓉死了的消息时立即晕倒过去这些情节都表现了老珙真心喜爱阿蓉的心理。
  三、 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故事一波三折、情节安排极具戏剧性,令读者深受感动、欲罢不能。故事一开始先交代阿蓉的雕像,指出阿蓉漂亮无比,接着叙写这么漂亮的一个人坚持不嫁的原因是有个心上人老珙,通过对老珙的描写反衬出阿蓉的心境高雅。按照常理,阿蓉和心上人老珙见了面,两人相互喜欢互定终身接下来就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谁知半路杀出个外乡人老槁,人长得丑却仗着有钱硬要娶阿蓉做老婆。老槁想方设法把定亲钱交给了阿蓉妈,逼得老珙只好带着阿蓉逃走。实际上这属于苗族的“抢婚”习俗。逃走的一对有情人并没有因此过上幸福的生活。故事在此引出少数民族“娘头钱”的问题,原来苗族由于其社会的独特性,自古以来形成了一种家族外婚制,这种家族外婚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姑舅表单方的优先婚。姑妈的女儿必须嫁给舅家的儿子。这种旧规矩在苗族地区叫”还娘头“。舅家不娶,才能嫁给别家,嫁给了别家,那么男方就要拿一笔钱给女方家,不过,这笔钱是女方为其舅家要的,苗语叫”你姜“(Nixdi-angb),汉译为”娘头钱“或”舅爷钱“。由于外甥女不能“还娘头”而造成的损失,便由外甥女婿给舅家一笔财礼“舅爷钱”以得到经济补偿“舅爷钱”是舅权向争取婚姻自由势力妥协的产物。苗族婚姻中的舅权,是母系氏族时期向父系氏族时期过渡时遗留的习俗,这种婚姻机制,造成一些人变相地借婚姻勒索钱财和粗暴干涉婚姻自由,多少婚姻悲剧由此而生。《阿蓉》里老珙迫于古规,为了支付沙钮强要的娘头钱,决心去放排,引出一去三个月未归,当传说老珙已死,不仅引出阿蓉孝敬老珙母亲、宁愿买首饰也不屈从有钱的老槁的优良品质还由此引出老珙、老槁、沙纽三个人一起争抢阿蓉的故事高潮。最后在寨老的精心安排下,即化解了矛盾也让有情人终成眷属。
  四、 故事的主题及意义
  苗族民间故事《阿蓉》取材真实,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其故事令人信服,摒弃了一般民间故事具有的那种夸张、虚拟特点。它从生活本身出发,把表现的内容安排在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这是它高明之处;该故事在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同时揭露了封建礼教“娘头亲”的不合理性、颂扬了苗寨社会高层(寨老)敢于冲破旧礼教束缚,以人为本处理苗寨事务的思想和行为,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另外故事对恃财欺人的丑恶行径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对年轻男女为追求婚姻爱情幸福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对一篇少数民间故事作品来说,能包含这么多的优点,不由让人对故事叙述者产生由衷的钦佩之情,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彰显了苗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令人慨叹,可以说苗族民间故事《阿蓉》是苗族民间故事里的一朵奇葩!
  参考文献:
  杨鬃.苗族民间故事集(故事收集者) 第二集.黔东南州文艺研究室编,1988年8月
  作者简介:余勇(1968—),男,苗族,大学本科学历,副教授,黔东南广播电视大学教师,学报编辑,主要研究民族文学及现当代文学。
其他文献
1913年秋,冰心从福州来到北京,应为辍学,放弃了福州师范预科的学业,到了北京自然应该继续上学,却因易地休学了一年,生出了许多烦闷的心情。终于在一个黄昏后,谢婉莹悄悄地向
一、引言本文主要讨论毛诗第27首《邶风·绿衣》和毛诗第70首《郑风·缁衣》的诠释和英译,这两首诗的中心意象都是衣服。本文分析时,主要以Arthur Waley(韦利,1889—1966)的
农村劳动力老化,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大多背井离乡,蜗居城市。这种“离农化”现象在农村比较普遍。有的农村大学毕业生、年轻农民工即使在城里找不到工作,也不愿意回到
他看见过娘在铁锅里贴锅饼子。娘把玉米面、黄豆面、小麦面掺在一起,在瓦盆里和成软面坨儿,揪下来一块,用双手拍扁,拍成巴掌模样,往锅边一贴,就粘在锅上了。别看锅边是一个很
1吃过晚饭我一般会到江边散步,对着夕阳铺陈的江面点燃一支烟,静静想一些心事。江边种着高高的白杨树,风一吹,哗哗作响,像一片掌声。江堤向天蜿蜒而去,无拘无束的。忽然尖锐
女检察官李超明与疑犯李强“接触”的日子,数来也仅有三次,但她把悔改的一粒粒种子播入疑犯心田,倾尽心血、汗水和泪珠去滋养,使疑犯那迷茫、孤独、失落的心受到极大的震撼
清咸同间有‘词史’之誉的词人蒋春霖,字鹿潭,江苏省江阴县人,寄大兴籍,生于清嘉庆二十三年(一八一八),殁于同治七年(一八六八)。蒋鹿潭所处的时代,正是英法联军侵入中国及太
中国古典白话小说具有两个显著的结构特征,即“联缀性”结构和“头回”故事的运用。联缀式结构是中国长篇白话小说特有的结构特点。在正文前面加一个内容独立的“头回”故事
海阳市人民法院坚持从严治院,从严治警,在抓好干警工作岗位上的规范化管理的同时,注重强化八小时以外监督措施的落实,收到了良好效果.去年,这个院在队伍建设和公正司法方面
本文通过大量调查,从我国立法体系的角度分析了规范性法文件的出版现状与查询途径,对法律文献工作者如何搞好文献收集与利用提供了一条认识的思路 Based on a large nu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