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丽丝·莱辛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也被认为是英国继弗吉尼亚·伍尔夫之后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她的大多数作品都关注女性,《到十九号房间》是她关注女性问题的一个短篇小说。《到十九号房间》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苏珊的形象,苏珊展现了人类内心世界挣扎的过程。苏珊的行为及内心世界在家中和十九号房间是不同的。这样的差异是因为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影响。本文试从人格的三重结构分析苏珊的悲剧生活,同时本文也尝试为现代婚姻中的女性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到十九号房间》 三重人格 悲剧生活
一、引言
多丽丝·莱辛是英国最伟大的女作家之一,是英国战后最杰出的妇女作家。她的一生写了很多的作品,关注的题材也十分的广泛。“多丽丝·莱辛的作品主要涉及种族歧视、阶级冲突、男女情感纠缠、苏菲主义哲学、科幻小说以及老年人的情感生活。”她的大多数作品都关注女性,《到十九号房间》是她的代表之一。作品展现了受三重人格影响了的苏珊的悲剧的生活。苏珊徘徊挣扎在自我、本我和超我之间,最终选择了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本文试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的角度去解读作品中的女主人公,让读者更好的了解女主人公的形象。
二、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是现代心理分析理论的创立者。他的研究理论对后人有很大的影响,不仅仅是在他的研究领域。弗洛伊德提出意识体验的三层结构即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是人对外界的直接的感知。前意识是可以进入意识层面的无意识。“无意识是大部分的思维活动都无法直接通过前意识的警戒线变成意识,只能以间接的形式在意识中体现,这类思维活动就是无意识”。在1923年,弗洛伊德对意识体验的三层结构进行更深的研究,即人格的三重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受本能的驱使,遵循快乐原则,尽最大努力使原始欲望和冲动得到满足。自我遵循现实原则,用理性保护本我,换取本我的成功。超我遵循求善原则,是本我的压制者。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相互转换,不可拆分。本文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影响苏珊生活的一些例子去解读作品中苏珊的悲剧生活。
三、本我、自我、超我的斗争在苏珊身上的体现
1.超我的束缚。超我是外部世界在人内心的反应,表现为人人都必须遵守道德准则的这样一种意识。超我是自我的压制者。在本篇小说中,苏珊是一个受超我影响很深的人。或者换句话说,苏珊是一个受超我强烈压制的人。苏珊在广告公司做事,自己住,自己养自己。她是一个很理性的人。到了应该结婚的年纪,即使仍是单身,她也没有急于找个人恋爱;即使周围的朋友大多数都已结婚,甚至都有了小孩,苏珊也没有随随便便地找个人就结婚。终于她等到了她的丈夫马修。结婚后的苏珊更是把超我对她的制约展现得淋漓尽致。苏珊和她的丈夫马修在婚前各自有一所房子,但是为了平等,她们又共同租另一个公寓,在那里生活。她们计划并制定着她们的婚姻生活,婚姻稳定下来,就打算买一所有庭院的房子,并计划着生男育女。她们借鉴着周围人的生活情感经验,过着自己的日子。就像她们计划的那样,事情发展地也很顺利,她们在婚后有了一所有庭院的很美丽的房子,有四个可爱的孩子。
超我对苏珊的束缚最大的体现在苏珊放弃了她自己的工作,成为了一个家庭主妇。在当时的社会,女人放弃自己的工作,在家当个全职太太是很常见的现象,甚至人们把这样的事情认为是理所应当。“女人就应该待在家,好好照顾丈夫,好好教育孩子。苏珊也受这样的思想的影响,为了照顾家庭,她放弃了许多事情,包括她喜欢的工作。”这样她成为了马修的太太,孩子们的母亲。
即使是有计划地安排婚后的生活,苏珊的生活也不是一帆风顺,快快乐乐的。其中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她丈夫马修的出轨。在得知她丈夫出轨的事情之后,“她不敢表达她自己内心的想法,反而试着说服自己去理解原谅她的丈夫”。她的丈夫那么优秀,而且自己和孩子又不能陪他,偶尔禁不住漂亮女孩的诱惑是难免的。并且她认为不应该让这个偶然出现的女孩打破他们正常的婚姻生活。受到超我的影响,苏珊变得越来越理智,越来越像维多利亚时期的“家中的天使”。
2.本我的释放。本我是每个人内心最原始的欲望和渴望,它总是尽最大可能使自己快乐。婚后的马修一家是人人羡慕的对象,有所漂亮的大房子,丈夫有着体面的工作,妻子在家相夫教子,有着四个可爱的孩子,有着仆人帮忙着家务,经济基础不错,家庭和睦。但是,婚后的苏珊真的像人们羡慕的那样快乐吗?丈夫的外出工作,家庭的琐事以及照顾孩子占据了苏珊全部的生活。慢慢地,苏珊丢失了自己的独立空间。她以为等到孩子长大些,上学,这样的情况就会变好。然而并没有,即使孩子上学,即使偌大的房子就只有她和仆人在,她的心里也满满地被孩子和家庭占据着。她仍然活的没有自己,她只是马修的太太,孩子的母亲,家里的女主人,而从来不是苏珊。为了打败自己的敌人——不安、空虚,为了摆脱被束缚感,在家里苏珊有了自己的专有房间:“妈妈的房间”。这是苏珊释放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第一步。她希望有一个独立的、不被打扰的空间。不幸的是,这次努力并没有给苏珊带来真实的自由和解脱。孩子们都对这件房间变得好奇,周围人甚至看她的这些举动像看个怪人一样。
受着本我的影响,苏珊内心极度渴望自由,所以她接下来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家里的空间得不到自由,于是她决定自己一个人去度假,远离家庭。可是,即使她本人不在家里,她还是会被家里的琐事打扰,还是会有仆人打电话来询问家里的一些事情。此时的苏珊,即使一个人在外,她的角色也仍然是家里的女主人,她仍然感觉不到自由。为了摆脱家庭的琐事,以及照顾孩子,为了自己拥有独立的空间,苏珊做了最重要的决定。她和丈夫说想聘用一个外文老师帮助孩子学习,并且自己偷偷地在旅馆租个房间:十九号房间。每一次在这个房间里,苏珊都是自由的、快乐的。她内心最深处的愿望得到极大的满足。
本我的释放在苏珊身上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她的自杀。在小说的结尾处,馬修发现苏珊在外租房,认为是苏珊背板了他,苏珊也没有解释。但是,苏珊不想继续编造这个谎言,或者说是苏珊终于看清了她的生活,苏珊选择了自杀。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真正的自由。 3.自我的调节。自我是外部世界、本我和超我的调节者。当本我的欲望太强烈而且又不符合外部世界和超我的要求,自我为了使本我的愿望得到实现,自我会对外部世界和超我掩盖本我的最真实的欲望。在本篇小说中,苏珊为了摆脱仆人的打扰,为了不让孩子占用自己的时间,苏珊想找个人代替自己在家中的位置。苏珊知道自己这样的想法是不被她丈夫接受的。所以自我会掩盖真正的想法,苏珊用了一个借口。她同丈夫说,她想为孩子聘用一个外文老师,帮助孩子学习,这样的理由是很容易被人接受的。
自我的调节收到超我的监视,如果自我在调节时,超过了超我的准则,那么就会受到超我的惩罚。超我会让自我产生紧张感、自卑感和愧疚感。这种现象在苏珊身上有很好的体现。家,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温馨的地方,是每个人可以疗伤和取暖的地方。然而,对于苏珊来说,“她和马修的家就是一所房子,甚至是一个牢笼,束缚着捆绑着她”。而十九号房间,才是她真正的家。在那里,她可以做她想做的事,在那里的她,是自由的。在那里的她,就是她自己苏珊。可是她的这种本我的释放超出了超我的范围,家庭的责任让她有愧疚感。这种愧疚感迫使苏珊回到她的家庭角色之中。
在本我和超我的这场斗争中,有时胜利者是超我。就马修出轨的事情来说,即使苏珊的内心是多么的生气,多么的在意,可以在超我的束缚下,苏珊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时本我获得胜利。苏珊在社会和家庭中有许多的角色,但是在超我的束缚下,苏珊活的没有了自己。内心的欲望迫使她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尝试,终于她的本我战胜了超我,她选择了在十九号房间以自杀的方式获得自由。与超我相比,自我帮助本我实现欲望,最终使苏珊自杀摆脱束缚。
四、总结
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斗争很好地体现在苏珊复杂的心理活动上。超我主导着苏珊的生活,她不得不隐藏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表面上,她过得很快乐,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活的压抑。在本我和自我的调节下,苏珊开始正视自己并且逐渐意识到自己要的是什么。最后,她得到了自由。这些都是苏珊悲剧生活的原因。在本我、自我和超我斗争的过程中,多丽丝·莱辛向读者展现了在婚姻中,女性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定位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同样,这对现在的女性仍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守仁,何宁.20世纪英国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陈欣.《到十九号房间去》的悲剧性原因分析[J].文学教育(上),2015,(09):32-33.
作者简介:聂淑欣(1993-),女,汉族,吉林長春人,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到十九号房间》 三重人格 悲剧生活
一、引言
多丽丝·莱辛是英国最伟大的女作家之一,是英国战后最杰出的妇女作家。她的一生写了很多的作品,关注的题材也十分的广泛。“多丽丝·莱辛的作品主要涉及种族歧视、阶级冲突、男女情感纠缠、苏菲主义哲学、科幻小说以及老年人的情感生活。”她的大多数作品都关注女性,《到十九号房间》是她的代表之一。作品展现了受三重人格影响了的苏珊的悲剧的生活。苏珊徘徊挣扎在自我、本我和超我之间,最终选择了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本文试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的角度去解读作品中的女主人公,让读者更好的了解女主人公的形象。
二、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是现代心理分析理论的创立者。他的研究理论对后人有很大的影响,不仅仅是在他的研究领域。弗洛伊德提出意识体验的三层结构即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是人对外界的直接的感知。前意识是可以进入意识层面的无意识。“无意识是大部分的思维活动都无法直接通过前意识的警戒线变成意识,只能以间接的形式在意识中体现,这类思维活动就是无意识”。在1923年,弗洛伊德对意识体验的三层结构进行更深的研究,即人格的三重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受本能的驱使,遵循快乐原则,尽最大努力使原始欲望和冲动得到满足。自我遵循现实原则,用理性保护本我,换取本我的成功。超我遵循求善原则,是本我的压制者。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相互转换,不可拆分。本文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影响苏珊生活的一些例子去解读作品中苏珊的悲剧生活。
三、本我、自我、超我的斗争在苏珊身上的体现
1.超我的束缚。超我是外部世界在人内心的反应,表现为人人都必须遵守道德准则的这样一种意识。超我是自我的压制者。在本篇小说中,苏珊是一个受超我影响很深的人。或者换句话说,苏珊是一个受超我强烈压制的人。苏珊在广告公司做事,自己住,自己养自己。她是一个很理性的人。到了应该结婚的年纪,即使仍是单身,她也没有急于找个人恋爱;即使周围的朋友大多数都已结婚,甚至都有了小孩,苏珊也没有随随便便地找个人就结婚。终于她等到了她的丈夫马修。结婚后的苏珊更是把超我对她的制约展现得淋漓尽致。苏珊和她的丈夫马修在婚前各自有一所房子,但是为了平等,她们又共同租另一个公寓,在那里生活。她们计划并制定着她们的婚姻生活,婚姻稳定下来,就打算买一所有庭院的房子,并计划着生男育女。她们借鉴着周围人的生活情感经验,过着自己的日子。就像她们计划的那样,事情发展地也很顺利,她们在婚后有了一所有庭院的很美丽的房子,有四个可爱的孩子。
超我对苏珊的束缚最大的体现在苏珊放弃了她自己的工作,成为了一个家庭主妇。在当时的社会,女人放弃自己的工作,在家当个全职太太是很常见的现象,甚至人们把这样的事情认为是理所应当。“女人就应该待在家,好好照顾丈夫,好好教育孩子。苏珊也受这样的思想的影响,为了照顾家庭,她放弃了许多事情,包括她喜欢的工作。”这样她成为了马修的太太,孩子们的母亲。
即使是有计划地安排婚后的生活,苏珊的生活也不是一帆风顺,快快乐乐的。其中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她丈夫马修的出轨。在得知她丈夫出轨的事情之后,“她不敢表达她自己内心的想法,反而试着说服自己去理解原谅她的丈夫”。她的丈夫那么优秀,而且自己和孩子又不能陪他,偶尔禁不住漂亮女孩的诱惑是难免的。并且她认为不应该让这个偶然出现的女孩打破他们正常的婚姻生活。受到超我的影响,苏珊变得越来越理智,越来越像维多利亚时期的“家中的天使”。
2.本我的释放。本我是每个人内心最原始的欲望和渴望,它总是尽最大可能使自己快乐。婚后的马修一家是人人羡慕的对象,有所漂亮的大房子,丈夫有着体面的工作,妻子在家相夫教子,有着四个可爱的孩子,有着仆人帮忙着家务,经济基础不错,家庭和睦。但是,婚后的苏珊真的像人们羡慕的那样快乐吗?丈夫的外出工作,家庭的琐事以及照顾孩子占据了苏珊全部的生活。慢慢地,苏珊丢失了自己的独立空间。她以为等到孩子长大些,上学,这样的情况就会变好。然而并没有,即使孩子上学,即使偌大的房子就只有她和仆人在,她的心里也满满地被孩子和家庭占据着。她仍然活的没有自己,她只是马修的太太,孩子的母亲,家里的女主人,而从来不是苏珊。为了打败自己的敌人——不安、空虚,为了摆脱被束缚感,在家里苏珊有了自己的专有房间:“妈妈的房间”。这是苏珊释放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第一步。她希望有一个独立的、不被打扰的空间。不幸的是,这次努力并没有给苏珊带来真实的自由和解脱。孩子们都对这件房间变得好奇,周围人甚至看她的这些举动像看个怪人一样。
受着本我的影响,苏珊内心极度渴望自由,所以她接下来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家里的空间得不到自由,于是她决定自己一个人去度假,远离家庭。可是,即使她本人不在家里,她还是会被家里的琐事打扰,还是会有仆人打电话来询问家里的一些事情。此时的苏珊,即使一个人在外,她的角色也仍然是家里的女主人,她仍然感觉不到自由。为了摆脱家庭的琐事,以及照顾孩子,为了自己拥有独立的空间,苏珊做了最重要的决定。她和丈夫说想聘用一个外文老师帮助孩子学习,并且自己偷偷地在旅馆租个房间:十九号房间。每一次在这个房间里,苏珊都是自由的、快乐的。她内心最深处的愿望得到极大的满足。
本我的释放在苏珊身上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她的自杀。在小说的结尾处,馬修发现苏珊在外租房,认为是苏珊背板了他,苏珊也没有解释。但是,苏珊不想继续编造这个谎言,或者说是苏珊终于看清了她的生活,苏珊选择了自杀。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真正的自由。 3.自我的调节。自我是外部世界、本我和超我的调节者。当本我的欲望太强烈而且又不符合外部世界和超我的要求,自我为了使本我的愿望得到实现,自我会对外部世界和超我掩盖本我的最真实的欲望。在本篇小说中,苏珊为了摆脱仆人的打扰,为了不让孩子占用自己的时间,苏珊想找个人代替自己在家中的位置。苏珊知道自己这样的想法是不被她丈夫接受的。所以自我会掩盖真正的想法,苏珊用了一个借口。她同丈夫说,她想为孩子聘用一个外文老师,帮助孩子学习,这样的理由是很容易被人接受的。
自我的调节收到超我的监视,如果自我在调节时,超过了超我的准则,那么就会受到超我的惩罚。超我会让自我产生紧张感、自卑感和愧疚感。这种现象在苏珊身上有很好的体现。家,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温馨的地方,是每个人可以疗伤和取暖的地方。然而,对于苏珊来说,“她和马修的家就是一所房子,甚至是一个牢笼,束缚着捆绑着她”。而十九号房间,才是她真正的家。在那里,她可以做她想做的事,在那里的她,是自由的。在那里的她,就是她自己苏珊。可是她的这种本我的释放超出了超我的范围,家庭的责任让她有愧疚感。这种愧疚感迫使苏珊回到她的家庭角色之中。
在本我和超我的这场斗争中,有时胜利者是超我。就马修出轨的事情来说,即使苏珊的内心是多么的生气,多么的在意,可以在超我的束缚下,苏珊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时本我获得胜利。苏珊在社会和家庭中有许多的角色,但是在超我的束缚下,苏珊活的没有了自己。内心的欲望迫使她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尝试,终于她的本我战胜了超我,她选择了在十九号房间以自杀的方式获得自由。与超我相比,自我帮助本我实现欲望,最终使苏珊自杀摆脱束缚。
四、总结
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斗争很好地体现在苏珊复杂的心理活动上。超我主导着苏珊的生活,她不得不隐藏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表面上,她过得很快乐,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活的压抑。在本我和自我的调节下,苏珊开始正视自己并且逐渐意识到自己要的是什么。最后,她得到了自由。这些都是苏珊悲剧生活的原因。在本我、自我和超我斗争的过程中,多丽丝·莱辛向读者展现了在婚姻中,女性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定位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同样,这对现在的女性仍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守仁,何宁.20世纪英国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陈欣.《到十九号房间去》的悲剧性原因分析[J].文学教育(上),2015,(09):32-33.
作者简介:聂淑欣(1993-),女,汉族,吉林長春人,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