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整个世界,还是拥有你自己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guoxiandina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在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似乎在拥抱整个世界。这个时代,如果你扭扭捏捏,很容易活得像个边缘人;但如果你过分拥抱时代,或是自己的怀抱不够强大,就有可能感染各种现代病。每当你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每当你迷失在网络里,就有可能是现代病正在发作。

  曾经我们听说的是,身边有人嗜烟酒成瘾,有人嗜咖啡如命,还有更极端的嗜毒品难戒断。而今天,还有更多匪夷所思的无形的依赖,也会让你不知不觉地上瘾,如手机成瘾、外卖成瘾、网购成瘾等。我们,无一能幸免,成为现代病名副其实的患者。
  对现代病的定义五花八门,归纳起来有两种范畴。一种是物理形态的,比如我们成天对着大大小小的屏幕,一个个全成了“四眼”;缺乏运动连吃饭都不愿出门,却想着用各种招儿瘦下来;沉湎于社交或是“吃鸡”,不时还要发出颈椎快断了之类的哀嚎。另一种是心理层面的,总是自己被自己打败,比如拖延症、懒癌晚期、纠结妄想症、不涂秘密花园难以获得Inner Peace症等。
  这个时代的种种精彩,我们全力以赴;这个时代的种种病症,也或多或少由我们犯着。只是,“我有病,你有药吗?”

“软瘾”耽误不少“正事”


  “软瘾”一说,是心理学家为现代病开出的第一个“诊断”。它由美国赖特学院著名的心理学家朱迪丝·赖特首先提出,指的是一种强迫性的习惯、行为或回复性的情绪。明明没有想看的电视节目,却抱着遥控器直到深夜;明明没有什么重要的信息,但不刷半小时朋友圈就睡不着觉;明明设定好的年度计划,却一次又一次地化为泡影……朱迪丝·赖特说:“这些习惯看似没有什么危害,一旦我们过度沉溺其中,在获取短暂的快乐后,它更多是在榨取我们的时间、精力,麻痹真实的需求和感情,使我们渐渐远离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心理学家说,“软瘾”通常源于现实的压力。比如“双十一剁手党”,网上购物让他们在虚拟世界获得了一时的内心满足,现实中却在不由自主地逃避着压力。就像刷朋友圈一样,多数人一边享受着快感,一边无法自拔。如果在某一事物中过于沉溺或上瘾,就会耽误不少“正事”,产生某些极端的后果。
  “我坐在离她们几米远的地方,就是看一会儿手机,抬头看一眼孩子。当时发现孩子不见的时候,是下午三点多钟……”这位母亲悲痛的述说是2018年大家印象最深的事件之一。这对从北京到青岛旅游的8岁双胞胎姐妹在海滩失踪,后被发现双双溺亡。类似的悲剧还发生在2017年,一名两岁女童被车碾压,当场身亡。事发时,女童的妈妈在玩手机没有顾到孩子。
  手机依赖症,是现代病最典型的代表。小屏幕,大世界,手机带给现代生活的改善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时髦的小青年嗜手机如命,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对手机爱不释手,甚至很多古稀老人,也对手机游戏、网购甚至抖音信手拈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是一些人安全感的寄托。吃饭前,先拍照发朋友圈才能动筷;饭桌上,对着手机的时间比聊天更长;大学宿舍里,四个年轻人背对背各自面对自己的手机或电脑;公交地铁上,几乎人人低头看着手机……

自我保护还是刻意逃避


  欲望与脆弱,其实是现代病的病根。据国内的统计,18岁~44岁年龄段的人群每天至少花2个小时看手机,几乎80%的人每15分钟甚至更短时间刷一次手机屏幕。很多人振振有词地说,我用手机、看PAD,是利用坐车、睡前等碎片时间看世界,了解更多事,学习更多知识,不看手机,时间才会浪费掉。
  所谓的“利用碎片时间”,大多是假象。刷微博,看头条,到微信朋友圈点个赞,再花上几分钟看段视频,很快一小时就过去了。这还是“碎片时间”吗?而且这种快速的浏览,很难引发深度思考,也不会对扩增知识量有多大的影响,反而容易让人渐渐深陷其中,甚至因此打破生物钟,熬夜到凌晨,疲惫不堪才能入睡,有的人甚至因此影响了工作。
  科技的发达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而不是给自己戴上“枷锁”。手机无疑是一个典型。随时随地铃声大作的手机,让人又爱又恨。早有专家预言,“持续局部注意力”病和“手机强迫症”等,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顽疾,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还令人感到压力重重。
  事实上,现代病已经引起很多国家的关注。美国硅谷一些企业开会时禁止员工携带笔记本电脑和黑莓手机,以确保他们专心处理手头事务。英国一家假日公司试行“无手机旅行”,参与旅行者均不准携带手机。公司希望在享受假期时,不会听到有人煞风景地打电话谈工作。《德布雷特英国贵族年鉴》甚至把手机使用准则列入现代礼仪规范中,其中一条说,活生生的人比一部手机更值得关注。
  但是,手机与现代生活之间,不是那么容易断舍离的。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戴着“枷锁”跳舞?朱迪丝·赖特的研究发现,人们之所以会在不经意中或是压力下变身“购物狂”,甚至虚度光阴,是因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之一。只是每个人的生理、心理状况不同,遇事时做出的反应也就不同。当心理左右生理,情感入侵理智,实际是你的身体启动了自发保护机制:现实世界中总有一些我们不想面对却注定要发生的事,晚来一天是一天吧。

网上越热闹,现实越孤单


  再来看看现代病的定义吧。现代病就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疾病,是指人们因衣、食、住、行及娱乐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和社会、经济、精神、文化等方面的不良因素所導致的躯体或心理疾病。如果想要让一种不良行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它捧为所谓的现代病。
  现代病一旦产生,注定会对人类带来巨大的影响。一个人超负荷地享受“现代生活”,透支了大量的精力和体能。由于无节制网上冲浪、长期熬夜、大量饮酒吸烟、过度疲劳工作等,导致因睡眠不足、人体生物钟节律紊乱引发的种种身体不适,诸如手机病、拖延症、空调病、节假日综合征、选择困难症、不标榜自己有病不舒服症等现代疾病纷至沓来,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然而,这堆让人眼花缭乱的病症,绝不是为搏眼球、找认同而生造出来的。但凡对这些疾病有所了解,你就会知道其中的很多病症非但不现代甚至非常古老。只不过是现代较高的发病率和较高的诊断率,让它们显得如刚出现一般。很多人都会发现,他们享受了“现代生活”的种种便利,但被抹去了真实生活的另一部分。
  如同手机和外卖,一个解放了大脑,一个解放了四肢。很多人习惯于长期依赖手机等电子设备来记忆,长期依靠外卖等电子商务来生活。好用不贵,好吃不贵,却恰恰少了健康。被改变的,当然还有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刷朋友圈、看抖音,人们能快速地感到愉悦和满足,然而放下手机,所有的热闹都将与你无关,无聊和倦怠随之而来。一个人如果把过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虚拟世界,那么现实生活中的沟通会越来越少,不仅可能形成自闭倾向,社会支持和社会资本也会不断缩水。网上越热闹,现实越孤单。这就是病。
  “现代生活”就像把华丽的双刃剑,人们在不断创造出更舒适、更先进的生活享受的同时,也毫无防备地受到成千上万相互冲突的神经冲动的不停轰炸。这些神经冲动,非常混乱地组织在一起,就造成了紧张和不平衡。而要缓解“症状”,关键是找准病根,保持健康生活,积极面对人生。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中国的对外贸易获得了显著的发展.在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多年中,对外贸易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转变,而产业和出口商品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一个国家的要素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盐酸替罗非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均分的方式把本院在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接收的8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
《法律援助条例》(下称《条例》)颁布实施之后,司法部就贯彻落实《条例》、加快法律援助工作发展作了全面部署,先后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条例〉促进和规范法律援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清洁剂是日常生活经常使用的洗涤用品,对于餐具去污清洁剂,其基本功能为清洁保健.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餐具清洁剂主要成分为石油基化合物,该成分在自然环境下极难降解,在目前使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都离不开物资采购这一环节.物资采购活动的开展和企业发展运营有着密切的联系,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也是如此,物资采购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探讨疏血通与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患者122例,其中61例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疏血通进行治疗,另外6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