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粮食“十连增”背后的隐忧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wei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26日,夏收在即,中原大地普降大雨。
  这是一场久违的夏雨,但对于农民来说,连续的降雨又是他们不愿看到的。
  “还有十来天就要收割了,每天都提心吊胆的,天天看天气预报,怕出现连续的大雨、干热风等天气。”河南滑县白道口镇黄村种粮大户于同勤不无担忧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为了实现粮食的连续增长,河南的夏粮承载着巨大的压力。
  “天下粮仓”艰难坚守
  “预报晚上有暴雨,马上就要收麦了,所有人员都下乡了,防止出现洪涝灾害。”5月25日,河南滑县农业局纪委书记郝广亮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麦收前后往往是“压力山大”,最害怕出现重大的自然灾害,这关系到小麦一年的收成。
  有着“天下粮仓”美誉的河南,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4的小麦、1/10的粮食,除了满足河南1亿人口的粮食需求和粮食加工企业的原料需求外,每年还向国家贡献400亿斤以上的商品粮及其制成品。
  对河南来说,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不仅仅是农业大省的责任,更是一项“政治任务”。
  2011年,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幕开启,在确定中原经济区诸多定位时,农业和粮食生产放在首位。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继续保粮成为河南的头等大事。
  去年,河南夏粮总产量637.2亿斤,稳居全国第一的同时,实现了自2003年以来的“十连增”。在这样的高起点下,继续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便成了河南今年的重担。
  “目前,河南的粮食产量基数已经很高,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成本持续大幅上升,种粮效益仍然普遍偏低,气候条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农业防灾减灾的压力加大,各种支撑要素已经绷得很紧,持续增产增收的难度可想而知。”豫北一粮食重镇的一位官员向《中国经济周刊》直陈“保粮”之艰。
  按照“十二五”规划,至2020年,中国粮食产量需要增加1000亿斤,仅河南的增产任务就达到300亿斤。为此,河南建设用地指标受到极为严格的控制。“近年来,河南的建设用地每年平均约20万亩,最少的一年是11万亩,最多的一年是30万亩,其中还包括了国家重点项目用地。”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永苏说。
  在河南有关人士看来,正是由于保粮任务艰巨,对农业大量投入,导致河南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缓慢。数年来,河南省会郑州的规模,与邻省的省会武汉、西安等相去甚远。直至2010年,河南城镇化率只有37.7%,远低于全国49.68%的水平,居全国倒数第五位。
  而河南大多数产粮大县,往往是“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支持粮食生产往往需要真金白银,每年的财政收入支付工资都困难,哪有余力增加过多的投入。”上述豫北官员坦承,支持农业生产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河南滑县白道口镇西河京村的黄国兴,是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农业专家”,他热爱农业科技,被聘为农村最基层的农业科技员,自己承包了50来亩地,对前来咨询的群众手把手传授农业技术。一到农事关键时期,他还利用高音喇叭、黑板报、办培训班等形式,宣讲农作物种植管理技术要点和病虫害防治办法。而县农业局每年给予他的补贴仅3000多元,“还不够油费,每天要外出好几趟,有时候要跑几十里地观察病虫害,了解病虫害的发病规律。”黄国兴告诉记者。
  “我们技术员都是包村到户,经常下乡,走到哪儿给农民指点到哪儿,还是忙不过来,主要是农业大县财政困难,经费少、无编制,科技人员相对较少。”河南滑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高级农艺师魏凤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追求GDP使农业政策难落实
  近年来,为了“保粮”,河南在耕地保护、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硬件方面,不遗余力地改善粮食生产条件。
  去年,河南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建设高标准粮田的指导意见》,提出在粮食生产核心区建成一批亩产超吨粮的“百亩方”、“千亩方”和“万亩方”高标准粮田,确保到2020年河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达1300亿斤以上,进一步巩固提高河南省农业和粮食生产优势地位。
  “我们村原来就是一些盐碱地,到了冬天白茫茫的一大片,种庄稼收成是很低的。这几年深翻土地、秸秆还田等技术改造,现在种的小麦亩产都达到了千把斤。”黄国兴说,今年秋即将完工的农电水利工程,也将使原来用柴油机器带动的灌溉的成本,从40元/亩降到10元/亩。
  然而,近年来,由于农资价格不断上涨,种粮效益普遍偏低,农民的种粮意愿不断下降,河南每年有2000多万劳动力外出务工,“老弱妇幼”成了种粮大军。
  “年轻的孩子们都不愿种地,种粮食的大部分都是留守的老人和妇女,河南要保证粮食安全,解决今后‘谁来种地’问题至关重要,不能出现土地撂荒的现象。”河南濮阳南乐县农业局局长潘玉平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这需要在种粮大户、合作社和专业服务组织等新型主体的培养中寻求突破,积极发展各类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这也是提高粮食综合产能、实现长期稳产高产的关键。
  据河南省农业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河南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4万家,入社农户达226.49万户。
  不过,各地农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亦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有些合作社由于缺乏技术指导,仅仅是实现了规模化种植,粗放的管理并不能实现粮食的增产,甚至由于缺乏技术监督和制约,出现了一些假种子、假化肥导致农户受损的事件。”魏凤梅认为,对这些合作社需要加强管理,在技术上把关和监督。
  此外,一位县级农业部门的官员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目前农田水利建设等涉农资金分属水利局、发改委、土地局等不同部门,各部门自行制定规划,标准不一,各自为政,对于一些示范田,重复建设重复投资,而偏远的地方很难惠及,各个部门由于利益等因素,很难有效整合涉农资金。
  而考核机制的问题更是令农业生产处在尴尬的弱势地位,“现在的考核机制是以GDP为主的政绩观,在一、二、三产业的考核比重中,农业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各地政府都是忙着大力招商引资,很多农业政策只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雷声大雨点小,很难真正对农业生产重视,也很难落到实处。”上述官员表示。
其他文献
据媒体统计显示,全国70个大中城市,近年来出现“血荒”的城市已经多达47个。  用血就是命令,在手术中,缺少血就意味着患者可能面临死亡。多年来,“血荒”已经成为我国卫生领域的顽疾。  如何缓解甚至根除“血荒”,一直是涉及血液上下游各个环节需要解决的问题。  6月14日,是“世界献血日”。献血被认为是破除血荒的重要路径。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一个国家为了维持足够的血液供给,需要
图书招标是近年来图书馆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我国高校图书馆目前的采购招标方式有效降低了图书购买成本,提高了图书采购质量。但与此同时,目前的采购招标方式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
2009年通过农业招商,桐乡市石门镇陆家庄村引进福建罗源县客商,建成"桐乡市西岸菌业专业合作社",利用当地丰富的桑枝条及其他农业废弃秸杆生产桑枝秀珍菇,经过两年的反季节集约
6月4日下午,山西吕梁市文水县马西乡牛家垣村村民冯保华站在自家院子里,来回踱着步子,焦躁不安中不时抬头向西北方向张望。  直到现在,68岁的冯保华仍然想不通,自己依法取得的“四荒”地为何会被“开肠破肚”,部分成为别人的采石场。而采矿方则有相关部门办理的采矿许可证。  就在一个多月前,牛家垣西北方向的西梁回回沟,曾上演了一场“全武行”。冯保华一家七八口人与矿方十余人发生了激烈冲突,双方互有人员受伤。
《幽兰怨传奇》《大陆梦传奇》《沧桑梦传奇》《鸳鸯血传奇》均诞生于清末民初,或此前曾被著录,或系笔者首次提及。虽然均系残本,但皆为中国戏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学价值、文
工会服务绩效测评体系引入DEA方法,注重在各参与评测工会对比的情况下考核绩效测评指标之间的关系,从而综合得出我国工会服务绩效。实证分析表明,这种测算方法不仅反映工会各
谈起艺术很少有人会提到广州.因为它并不太显眼。如果将北京、上海的艺术比喻为蓬蓬勃勃的热带雨林,成都.重庆的艺术喻为纵横罗列的军阵的话,广州的艺术更像一个大户人家的后花园
近年来家蚕中毒事故已成为蚕茧优质高产的主要障碍,严重挫伤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威胁蚕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否预防和正确应对,事关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稳定。1家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