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答题心理性失误分析诊断及应对策略

来源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per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高考过后都有许多考生为自己没有发挥出真实水平而感到懊悔、遗憾。那么,在考试中造成考生答题心理性失误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避免呢?下面笔者就此作一简析,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找到克服失误的对策,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典型心理性失误分析
  1.思维抑制
  在考试中,尤其是在高考等大型考试中,考生临场过分焦虑和恐惧以至于精神高度紧张,在考试开始阶段大脑出现暂时性思维障碍,平时常用的规律、方法记不清楚了,面对试题,大脑一片空白,不知所措。另外,在考试中因某题较难,引起考生情绪紧张、心中慌乱、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干扰了考生思维的正常进行,导致种种不应该甚至无法理解的错误出现。显然,造成思维抑制的根本原因是考生思想压力过大、心理负担过重或者对考题的难易程度和答题策略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
  2.顾此失彼
  在解答试题时,考生精神高度紧张,导致注意力范围缩小,只考虑问题的某一个方面,忽略了问题的其他方面,从而造成解题不完整或者解题错误。例如,在分析某农业生产区位因素时,有的考生只从气候、水源、地形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忽略了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从而造成失分。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考生存在着知识缺陷,或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或解题技巧运用不熟练。
  3.粗心大意
  粗心大意历来是解题的大敌,在各种地理考试和测验中,由于粗心大意而造成的失分往往占相当高的比例。在答题时,考生粗心大意的表现主要有:①审题时疏忽,看错或漏掉某一条件,读图时漏掉一些有效信息,造成解题错误。②解题过程中推理或计算错误。除了考生的“双基”知识不扎实外,从心理角度说这主要是因为考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没有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地理解题的一般程序是:认真审题,仔细读图——结合提问,分析图表,展开联想——认真思考,规范作答。如果没有按照这一程序进行解题或在某一环节粗心大意,将会造成解题错误。
  4.举棋不定
  有些考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也掌握了足够多的技能与方法,但在对一些问题进行理性分析时,却难以确定方向。这主要表现在对一些地理选择题选项的判断上。做题时,考生能排除其中的两个选项,而对剩下的两个选项往往犹豫不决,难于取舍,浪费大量时间改来改去,结果还不一定得分。正常的应试心理应为:如果审题正确,答题符合要求,仅有点疑惑时,就不要轻易否定自己最初的判断,因为这种情况下第一印象的答案往往是正确而可靠的。
  5.心理定式,经验干扰
  心理定式,又称心向,是指人们认识事物时由于先前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使考生的心理状态受到严重束缚,干扰考生的解题活动,导致考生的思维活动处于一种单项性和习惯性的状态,不利于考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经验是宝贵、重要的,具有后事之师的作用,有时甚至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经验主义要不得,因为经验主义者往往固步自封、自以为是。如果将平时获取的经验作为正面效应迁移到今后的学习和考试中,对学习和考试有促进作用;如果将其作为负面效应迁移到今后的学习和考试中,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在地理考试中,考生在审题时,一旦对某一道题或某几道题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就会凭以前的经验来完成解答过程,但由于知识经验有限,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又不成熟,很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心理倾向,造成答题失误。这种心理偏差很细微,考生平时要注意观察和纠正。例如考生曾经在考试中遇到过以下内容: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呈南北向狭长分布,延伸到赤道附近,其原因是受秘鲁寒流影响。当考生遇到“分析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狭长分布的主要原因”试题时,往往受到心理定式和以往经验的影响,仅答出其原因是受洋流的影响。其实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由于南北走向的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逼近西海岸,起到阻隔作用,使得热带沙漠气候在东西方向的分布上受限,因而造成该地区的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狭长分布。
  二、减少心理性失误的对策
  考生在考场上出现答题心理性失误,与考前在知识、思想、心理等方面准备不足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减少与克服这些心理性失误,必须在考前进行系统的训练。除了要夯实“双基”、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1.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什么是良好的解题习惯?就是要坚持科学的解题程序,即经历认真审题,仔细读图——结合提问,分析图表,展开联想——认真思考,规范作答这几个环节。如果同学们在平常解题时能够养成认真对待各个环节、力求解答正确的良好习惯,那么解题质量与答题的正确率都可以得到很大提高,且能够有效地减少考试中的各种心理性失误。下面笔者通过例题重点谈谈前后两个环节。
  (1)认真审题,仔细读图。题目给的是什么材料?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同学们必须弄清楚。大多数的地理习题,除了会给出一些显而易见的条件外,还会包含更深一层的信息,如隐含条件等。地理试题涉及的地理图表较多,同学们要善于从地理图表中获取信息。要根据试题文字表述中的关键词和图表信息中的有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必要时还可以对一些图表进行转化,如图图转化、图文转化等,从而对试题提供的内容材料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形成正确的认识,以便正确解题。
  典例分析: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仔细审题,理清概念,明确题意,抓住并正确理解“岩层埋藏深度”这一关键信息。图中各处同一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不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而言的,而是相对于图中各地的地面(即图中的地形剖面线)而言的,不能直接把埋藏深度曲线当作岩层的形态来判断其地质构造。然后要进行图图转换,即添加辅助线画出岩层的实际形态,这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岩层的埋藏深度为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知用地形剖面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减去其地下垂直对应的已知沉积岩层埋藏深度,即为剖面线沿该沉积岩顶部的实际海拔高度。在图上依次画出辅助线(如下图),即得到该岩层在剖面图上的实际位置及形态。最后根据所绘岩层海拔高度的变化(即岩层形态)进行判断:①处和④处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②处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③处岩层断裂并错开,为断层。从地形上看,四处都是谷地,所以①和④处为背斜谷,②处为向斜谷,③处为断层。因此本题选D。   (2)认真思考,规范作答。依据题目所给的条件,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明确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运用记忆、联想、分析、归纳、推理和判断等思维方法,去寻找解题的思路、方法、步骤,选择最佳解题方案,然后再着手组织答案。正确而迅速的解题,离不开深入、全面的分析思考,必须建立在较完善的解题思路的基础上。
  典例分析:阅读分析下列材料,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古马里是13-1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下图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N国是非洲的人口大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近年来,中国与N国积极合作,在该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下表表示N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构成。
  (1)指出尼日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2)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3)简述在N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将面临的限制性因素。
  (4)根据古马里帝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分析其兴盛的可能原因。
  分析:首先,审读试题,认真思考,提取并筛选有用信息。
  与第(1)题有关的信息包括:(地图信息)该地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P至Q的气候类型是从热带草原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渡→降水量越来越少;Q地以北有沙漠→蒸发量大,下渗量大;等高线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的关系(或等高线数值)→河流流向从P点到Q点;P至Q河段支流少→汇入的水量少。(文字信息)西非草原→古马里国南部大部分是草原→草原上的P地降水量相对于沙漠上的Q地多。
  与第(2)题有关的信息包括:(柱状图信息)甲、乙两地6—8月的降水量数值→甲地降水量明显大于乙地。(地图信息)夏季盛行风、等高线数值、暖流→甲地地势高,来自海洋的夏季风(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地处山地迎风坡地带),沿岸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乙地地势低,来自海洋的夏季风抬升不明显,离岸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一甲处降水量多,乙地降水量少。
  与第(3)题有关的信息包括:(表格信息)占播种总面积比例、占总产量比例一杂粮的播种面积和产量比重大,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比重小一水稻种植经验不足,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饮食习惯等。(文字信息)近年来,中国与N国积极合作,在该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N国水稻种植技术落后。(地图信息)N国所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N国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热量充足,但降水量季节变化大一水利设施的投入可能不足。
  与第(4)题有关的信息包括:(文字信息)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一草原茂盛,牧业发达。(地图信息)等高线数值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一地势低且平坦;有河流流经一河流水资源较丰富一灌溉农业较发达;古马里帝国贸易通道一处于古代贸易的交通要道。
  其次,运用记忆、联想、推理等思维方法去分析。
  第(1)题涉及“河流水量(变化)的自然原因”,如降水量多(冰雪融水多),支流多,蒸发量小,下渗少,则河流的水量变大;反之水量则变少。第(2)题涉及“影响降水量的因素”,如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或季风环流),海陆位置,下垫面(包括洋流、地形、地面性质)等。第(3)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如自然因素(包括土壤、地形、气候、水源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政策、交通、劳动力、科技、农业发展历史、工业基础等)。第(4)题要求从“古马里帝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加以分析,考生要明确“地理环境要素”,如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生物、人口、农业、工业、交通、资源等。
  再次,组织答题提纲。
  第(1)题提纲:①尼日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大/增加或变小,减少);②水量变化是因为……第(2)题提纲:①甲地6—8月降水量……(多于或少于)乙地;②甲地6—8月降水量……是因为……,乙地6—8月降水量……是因为……第(3)题提纲:N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将面临的限制因素有……第(4)题提纲:古马里帝国兴盛的原因有……
  最后,形成答案。
  (1)变化趋势:水量减少。原因:该河段所处区域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流经半干旱、干旱地区);少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
  (2)主要差异:甲地降水明显多于乙地。原因:甲地受来自海洋的西南气流和沿岸暖流影响,地处山地迎风地带,降水丰富;乙地地形平坦,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不显著,并受离岸寒流影响,降水较少。
  (3)水稻种植经验不足,生产技术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机械化程度低;传统生产观念和主食消费习惯的影响等。
  (4)地形平坦;草原广阔;河流水资源较丰富;灌溉农业及牧业较发达;处于古代贸易的交通要道。
  2.培养良好的解题心理
  对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试题,同学们要有正确的心理反应,要对自己的真实水平作出正确的估计。当前普遍存在以下两种不良解题心理:一是对自己有把握的试题不重视,会答而没有答对或没答好;二是对灵活新型的试题有恐惧心理,能答而不敢答,怕答错。要克服上述不良心理首先要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学习和考试的心理信条,如:别人能考好,我也能考好,有可能我比别人考得更好。题难,我难人亦难,我不畏难;题易,我易人亦易,我不大意。其次做题时要遵循先易后难、先熟后生的原则。这样既可缓解刚进考场时的紧张心理,又可增强解决难题的自信心。在考试中不是所有的题目都是自己熟悉的,总会遇到许多困难。我们在考试中经常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两类:一是记忆卡壳,平时会做的题,记得很清楚的知识,突然忘记了;二是题目难度太大,一时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遇到难题时我们不要紧张,因为上述两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太紧张、太兴奋造成的。正确的方法是:先放下这些题目,去做其他考题,或者去检查前面已经做完的与之相关的题目,看能否从中得到启发;或者回忆一下自己曾经做过的例题与相关知识,寻找突破口,以退为进;或者干脆把其他的题目全部做完之后,再把这道题当作一般的练习题来做。没有了后顾之忧,就可以集中精力重点突破了。
其他文献
回头想来,多数时刻我们总是在仰望,仰望着他人所拥有的似乎更为光鲜的人生。殊不知,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曾被别人仰望着,因为人人生而不同,每一个个体的存在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着他人所不具备的闪光点。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永远注视他人,收回目光,才能发现最大的成功是找到自己的位置。这就是人生真正的价值。  最后屹立于人生巅峰者往往是明白自己的人生价值何在之人。当大家醉心功名,期盼着一夜成名、飞黄腾达之时,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互联网的大发展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崛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网络助力传统零售业大发展,网络触动了中国传统金融业的“奶酪”,网络改变了不少人的生产生活习惯……这表明 (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④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聪明是知识凝聚的宝石,文化是聪
经济活动四个环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经济生活第二课“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主要从微观角度分析,第三课“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侧重从宏观角度分析。在近几年高考中,考查“生活与消费”的一种重要题型是坐标图,这类题令不少同学望图生畏。究其原因,在于不能实现课标、教材、考纲中基本观点与坐标图形之間的互相转换。下面笔
为了促进《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工程制图》课的教学质量,借助快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便利的校园网络,利用Dreamweaver制作网页,利用F
用电化学预处理法制备了新型的玻碳电极(PGCE),并在此电极上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加替沙星(GFLX)的电化学特性。结果表明,在浓度为0.03mol·L^-1,pH为5.0的NaAc-HAc
在五种不同管理类型的枣园中,对天敌昆虫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枣园天敌昆虫群落结构指数随季节而变化.随枣园植物多样性的提高而增加。在不同管理类型的枣园中
【单元指要】《经济生活》第三单元讲的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分配问题,主要介绍我国的分配制度,重在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收入分配包括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