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kare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口县沿河乡北坡村,通往老柏树的800多米隧道终于打通,再完成最后400米路基之后,就可以硬化,预计今年国庆节通车。
  “不少村民都准备好买摩托车了。”北坡村第一书记、重庆市社会科学院干部齐孝来说。
  城口县鸡鸣乡祝乐村,山地鸡养殖大户余代平拿到了5万元小额贷款,而记者去年见到他时,他还在为此烦恼。
  “余代平虽然残疾、单身,但干事踏实,我们反复跟银行沟通,请他们来查验前期基础设施等,最终银行同意贷款。”祝乐村第一书记、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团总支书记王小运说。
  开州区大进镇年华村,通往茶叶基地的村级公路硬化通车,去年这还是一条颠簸的泥结石路。
  “通过土地整治和产业扶贫的配套资金,我们不仅修通了3公里产业路,还修了8条连接路,通往村民家里。”年华村第一书记、重庆市委党校后勤部干部沈小将说。
  这是记者回访三个深度贫困乡镇时看到的变化。
  攻坚克难
  2017年9月5日,城口县鸡鸣乡祝乐村。
  到村里报到的第三天,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王小运问村干部:“当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此时,一个困扰村民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被抛了出来。
  “有一笔土地征地款83.6萬元需要分配,涉及100多户村民,三年间开了几十次会议,都没能解决。”祝乐村党支部书记彭贤淳说。
  有道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如何将征地款分配好,让全村人满意,是个不小的考验。
  王小运没有被这块“硬骨头”吓倒。
  通过入户走访,王小运与当事村民、知情老人和老党员进行深入沟通,终于弄清了来龙去脉。
  “问题久拖不决的主要原因是村干部对分配的原则把握不到位,得不到村民认可,认为村干部会中饱私囊。”王小运找到症结所在。
  那么,如何对症下药?
  为此,王小运认真研读了征地拆迁等相关法律法规,在上级领导指导下,多次召开院坝会,重新确定了分配原则,并得到村民认可。
  此后,王小运还作了一个决定——让村民自己分,自己算账每个人该拿多少钱,村干部只是进行监督、指导,以此培养村民的自治意识。
  于是,这笔征地补偿款顺利发放到125户588人手里,无一人有异议。
  同样,在开州区大进镇年华村,沈小将也面临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年华村2组一块200多亩滑坡土地,荒废了十年之久,20多户村民搬迁后,无地可种。
  为解决这一难题,沈小将跟开州区国土局“杠上了”。
  两个月内,沈小将跑了多次区国土局,办理各项手续,最终争取到土地整治资金580万元。
  2017年10月底,负责土地整治的施工队入场,2组村民欢欣鼓舞。
  类似的例子,几乎在每一个深度贫困乡镇都能见到。随着一块块“硬骨头”被啃掉,第一书记的公信力开始慢慢在当地群众中生根发芽。
  建强组织
  2018年7月11日一大早,开州区大进镇年华村5组、6组土地整治动员会召开。
  村干部个个情绪高昂,积极组织群众参会、解释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帮助以党支部书记为代表的村干部提起工作干劲,沈小将花费了不少心血。
  “一是自己带头,大事小情都带着村干部一起干。”沈小将说。
  作为第一书记,沈小将带头讲党课,规范组织生活,带头跑资源、跑产业、跑基础设施……“弄得我们都不好意思当甩手掌柜了。”一名村干部说。如今,在年华村,村干部都是“全日制”上班。
  “二是因才分责。”沈小将说。
  比如,村主任心细,就负责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施工监督;计生专干声望高,就负责处理突发事件、矛盾纠纷……
  “三是规范制度,自己带头督办实施。”沈小将说。
  结合年华村实际,沈小将组织村民代表讨论制定了《年华村文明公约》《年华村环境卫生村规民约》《年华村饮水工程自治管理制度》等多项制度。
  与此同时,考虑到年华村便民服务中心地势较低、功能不完善,沈小将还带领村干部着手活动阵地建设。“目前已经完成了选址,下一步资金到位后,要加快进度。”沈小将说。
  建强基层党组织,为基层留下一个能打硬仗的战斗堡垒,对每一位第一书记来说,都是一件重大任务。
  在城口县鸡鸣乡祝乐村,王小运手把手教村党支部书记如何讲党课、做群众工作,与村干部和老党员一对一谈心谈话,激发其内生动力,整合重庆邮电大学等专项帮扶资金,新建便民服务中心。
  在城口县沿河乡北坡村,齐孝来通过带头示范、科学分工,切实增强班子的内生动力和自信心。
  筑牢基础
  2018年7月9日,汽车行驶在宽阔的沿双公路上,记者兴奋不已。
  去年采访的时候,这里还在整修路基,行车还很颠簸,如今干净的柏油公路畅通无阻。
  “今年5月一期工程通车,结束了城口最后一个乡不通公路的历史。”随行的齐孝来说,“全乡老百姓欢呼雀跃。”
  “我老家在迎红村,那里山高峡深,不通公路让我们出行受尽艰辛。现在,公路修好了,我们的出行方便多了,不仅安全还节约时间。”看到铺好的柏油公路,沿河乡群众胡显平高兴地说。
  自全市深化脱贫攻坚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以来,沿河乡按照“攻坚主通道,建好产业环线路,解决集中点群众出行难”的思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正加速推进。
  在齐孝来驻守的北坡村,村级公路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一个月后就可以进入硬化阶段。”齐孝来兴奋地说,在过去的一年里,他几乎天天泡在这条3.7公里的村级公路工地上。
  “光这条路上800米的隧道就挖了七八个月。”齐孝来感慨万千,这期间他走访群众,只有徒步走大巴山间一条一米左右宽的老路。   最初的几个月,齐孝来常常是一身热汗加一场冷雨,一咳嗽就是两三个月,嗓子哑了,声音也粗了。
  “还好,工程进度得到了保障。”齐孝来很是欣慰。
  这次回访,最大的变化就在基础设施上。
  在开州区大进镇年华村刚通车的产业路上,我们碰到了施工队的车辆,沈小将立马上前,叮嘱个没完:“抓紧时间,接下来要着手5组和6组的产业路建设……”
  在城口县鸡鸣乡祝乐村,王小运积极协调城口移动分公司在村里新建了两座移动基站,免费发放117部智能手机,并成功入选第二批重庆市移动互联网试点村。
  路、水、电、网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为人们的生产生活筑牢了基础。
  播种希望
  2017年9月8日,城口县鸡鸣乡祝乐村海拔2300米处。
  在彭贤淳的带路下,经过3小时跋涉,王小运站在所能到达的最高点俯瞰全村。
  祝乐村处在两条山脉组成的“V”字型的狭长山沟里,几乎没有可以成块利用的土地,都是“巴掌地”。
  看着眼前的一切,王小运有点懵:“这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
  为此,接下来几个月,为了找准脱贫路子,王小运一路跋山涉水。
  结合祝乐村实际,在“鸡鸣乡精准脱贫总规划”下,王小运和村干部商量,决定选取香菇产业作为发展方向,并逐渐破解了三大难题。
  第一个难题:寻找水源。
  “发展香菇,水源是关键,但现有水源无法满足需要。”王小运说。
  于是,从木厂沟爬到山顶梁,从祝乐村翻山越岭到咸宜镇,摔了跤,爬起来,继续爬!
  最终,在王家河坝选址建立香菇基地。
  第二个难题,探索产业模式。
  “依据‘三变’改革政策,我们以‘集体 企业 农户’的方式来发展香菇产业。”王小运说。
  为了选择可靠的企业,祝乐村采取招标的方式比选企业。
  “最終,我们确定与本地比较可靠的企业主陈云合作,组建了城口县鲲鹏食用菌合作社。”王小运说。
  在香菇基地申办手续、资金协调上,王小运和村干部6次去县城“请救兵”,整合扶贫单位资源,首批专项扶贫资金250万元很快到位。
  随后,祝乐村快马加鞭流转11户农户近30亩土地,修建了32个标准香菇大棚,建起了15万袋规模的香菇基地。
  第三个难题,构建全产业链。
  香菇基地建起来以后,陈云跟王小运直言仍存在的问题。
  “光有基地给老百姓分不了多少红。”
  “那怎么办?”
  “需要构建全产业链,降低成本,扩大利润空间。”
  王小运又跑了起来:利用市农商行帮扶的资金200万元,建立香菇菌袋厂、干燥厂房、冻库;借助市经信委帮扶“火锅 计划”,解决香菇销路问题……如今,“菌棒生产 香菇培育 深加工 销售”的全产业链建设雏形初显。
  同时,王小运还主动去四川省万源市考察,引进的120箱中蜂,已经分箱36箱,产生了直接效益1万多元;指导村民搭建鸡棚形成示范,给集体经济组织注资40万元购买鸡苗,农户以每只2元的价格领取山地鸡,预计今年全村山地鸡养殖规模达到1万只……祝乐村产业强势起步,大巴山间一片生机勃勃。
  在开州区大进镇年华村,400亩的茶叶基地整修完成,新种植的茶苗成活率达到了90%,规划的另外800亩茶叶基地已经进入土地整治阶段。
  在城口县沿河乡北坡村,木耳菌种已播种完毕,中药材、中蜂、竹笋伴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正逐渐规模化。
  一年未见,刮目相看。
  去年9月,记者采访深度贫困乡镇时,不少贫困村无路可走、无产业可看。一年下来,路修通了、产业起步了,漫山遍野生机勃勃……
  【数读】
  ▲选派干部:市委组织部、市扶贫办整合市扶贫集团成员单位力量,抽调70名优秀干部(其中:副厅局级干部19名、处级干部25名、科级干部26名),组成18支驻乡工作队进入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全市共向贫困村选派干部8280名(其中:第一书记1919名,驻村工作队员6361名)。
  ▲入户走访:坚持户户到家、人人见面,实现深度贫困乡镇所有农户100%摸排、已进和拟进贫困户100%核查、疑难对象户100%研判,贫困户名单、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在所在村组100%公示。
  ▲扶贫项目:18个深度贫困乡镇开工各类扶贫项目1182个,完成投资总额25.2亿元,争取到位资金38.2亿元。新建改建乡村公路380公里、人行便道407公里,新建农村人饮水池131口,新建移动4G网络基站40余座,完成危旧房改造934户。新增茶叶、中药材、蔬菜等种植面积12.7万亩,实施产业扶持带动4.6万人、转移就业帮扶2.2万人、医疗救助1.9万人、教育资助1.8万人、生态保护和异地搬迁3500人、保障兜底2100人。2017年,推动129个贫困村“摘帽”、13.6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数据截至2018年5月底)
其他文献
中国目前正处在经济转型的“新常态”下。在需求方面,随着“新中产”的崛起,他们的消费需求不断提高,给中国制造业、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供给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新制造向智能化、个性化演进。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程華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中产”概念应该包含这几个特征:75后至85后的人群,30岁至40岁;受教育程度高,是中国高等教育扩招的受益者;家庭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与时俱进做好新一届人大工作,是县乡人大当前的重要任务。必须认真念好“信、严、实、新、和”五字经,着力提高人大工作水平。  以“信”为本,坚定信念,取信于民,信誉立身。县乡人大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紧紧围绕县乡中心工作,对人民群众关注的脱贫攻坚、生态涵养、全域旅游发展等事项,开展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实施
顾名思义,“民政工作”就是做为民惠民的事。  工作多年来,只要在符合政策和规定的情况下,我都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困难群众争取应得的福利和救助。看到他们绽放出的笑颜,我心里那叫一个乐。  今年36岁的我,因白头发太多经常被人说“老”。对此,我总会打趣地回答:“这可是年轻的标志——少年白。”  其实,这是多年来基层民政工作赋予我的“年轻”痕迹。  作为民政工作人员,我心中有不少牵挂的人,唐世泽老人便
伴随着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飞跃,黔江这片镌刻着红色印记的沃土,与祖国母亲共奋进、与伟大时代同前行,用沧海桑田的巨变,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辉煌历程,书写了属于这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  70年:奋进旋律在大山中奏响  70年波澜壮阔,70载春华秋实。黔江从封闭走向了开放、从饥荒奔向了小康、从落后迎来了辉煌,我们倍感振奋、无比自豪。  “无边光景一时新”——70年沧海桑田,世事巨变
青杠村“清漂消毒安全用水”治理行动 图/李跃荣  受组织派遣,我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来到奉节县鹤峰乡青杠村。  5月19日,就是我到村整两月的日子。  短短两个月,“两不愁三保障”“八到户八到人”“乡村振兴示范村”“四访四议示范村”“六子工作法”等概念,已被深深地植入我的脑海。  “两不愁三保障”是我们扶贫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目前,青杠村基本不存在“没饭吃、没衣穿”的状况,但“用水”却是村里
清晨的北碚,静谧地等待着夏日第一缕阳光。  北碚区国资委党委书记毛兵驱车从西南大学旁的天生路经过,一直热闹到午夜的天生丽街还没来得及恢复昨日的活力。  车窗外,是一排漂亮的楼房。  “这里是天生创新创业街区,是和西南大学联合创办的新园区,也是我们国企改革的成果之一。”毛兵说。新城公司党支部活动 图/袁颖  2017年,北碚区国有企业改革方案通过并执行,为方便改革的推进,北碚区将原隶属区财政局的国资
2017年11月6日上午7点半,梁平区双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叮铃铃……”一阵电话铃声划破了宁静。  医生唐喜云拿起电话:“喂,你好。李叔叔啊?好的,我们今天下午就过来。”  放下电话,唐喜云笑道:“‘上门送诊’的预约来了。”  如今的医生还会“上门送诊”?  唐喜云的回答干净利索:“会!他是我的签约对象,因为身体不便,需要预约‘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家庭医生”刷新医患互动模式  201
【背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提供更多绿色公共产品和服务,抓好生态脱贫,让绿色为群众创造更多红利,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17年7月初,正值重庆高温来袭之时,武隆区大洞河乡却格外凉爽。  连绵的青山
7月12日,群山环抱的江津区油溪镇大坡村,天气有些燥热,一群人的讨论声和欢笑声交织在一起,飘向山谷上空。  在一处约20平方米的小院落里,30余名群众正围坐一团,热火朝天地和镇、村干部“拉家常”。  一场“院坝里说事,板凳上交心”的“清洁村庄”创建评比院坝会,正在此处召开。热火朝天评先进  “今天我们开个院坝会,一是花椒要采摘了,做个培训;二是传达上级的一些要求;三是听听大家的想法和意见……”  
深秋时节的洪崖洞,江风簌簌,烟雨朦胧,人流如织。  由重庆杂技艺术团、曲艺团、越剧团、市演出管理处等单位合并而成的重庆演艺集团,便坐落于此。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演艺集团实现了一场梦幻般的“蝶变”——从合并之初的“一穷二白”,到如今总资产近5亿元,年收入1.6亿元,经营实力在全国省级演艺集团中位列前五名。  “蝶变”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以内容为王,变剧目为项目,向海外输出文化精品……在重庆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