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生活中,人们消费,收入支出,无不与钞票打交道,无不要愖重琢磨,希望钱用得更合理,收益更可观。然而,稍稍留心又不难察觉,如果受到一些貌似划算的习性左右,最精明的人也可能出现心理偏差,做出错误的抉择。
一、不珍惜意外的收获。
小明的叔叔在某一城市从事建筑施工,元旦那一天他给小明汇来1000元买衣服用。小明的父母都十分高兴,星期天拉上孩子一同进了商场。先挑了件呢子大衣,接着又看中一件皮马夹。小明爸在旁说,孩子不缺衣,买一件表示意思就行了,可小明的妈妈却认为,钱是叔叔送的,用完就当没送好了。结果离开商场时,1000元花光后还贴进100多元。
再说平时大家都熟悉的摸奖活动,若要拿100元参加,不少人考虑到有去无回而犹豫再三。若是第一次花2元钱摸到了100元,便极易愉快地重新投入,即使后来两手空空,也权当100元没摸到。
一分钱就是一分钱,挣来的就当属于自己,“意外”的也当属于自己的,不要因获得的难易改变其自身价值。生活中如果将亲友馈赠,额外奖金,股票暴涨的收益任意“挥霍”,待急需用钱时捉襟见肘,是很不明智的。
二、贪小便宜最不不划算。
现在的市场,有些人愈来愈热衷批发购物。诚然,易耗易损的食品、日用品如水果饮料、油盐酱醋、碗碟瓢勺等,批量购足可因价格上的优惠占得便宜,但精打细算的人很快便明白并非全能遂愿。
有一老太太她就是这样一位当家人。她以比零售低15%左右的价格批发买回两箱苹果,暗喜节省了不少钱,谁知没几天,丈夫出差,孩子吃腻了苹果嚷着要吃梨,结果坏掉的比吃掉的多。时隔数日,邻近一家商场批发酱油,她又一下子买来20斤,没吃了一半,酱油表面即冒起白沫。
以上的情况屡屡皆是,很多人在购物时往往对商品的价格斤斤计较,却忽略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到头来哑巴吃黄连,吃亏的还是自己。
三、“浪费”让人无法接受。
我想,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傻瓜,恐怕没有人愿意让辛苦挣来的钱付之东流。不过,现实生活中假如遇上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仍然抱此心理不放,遭受的损失也许会更大。
小芳刚领到400元奖金,兴奋不已,想到离家不远处的一处旅游胜地正组织两日游活动,便订购两张票,准备周末与丈夫去痛快地游玩一番。
不料行前小芳突感不适,退票已无可能。丈夫劝阻道,别玩了,就当奖金没拿。小芳口头说没关系,内心却是不愿这400元白白扔掉。结果乘车抵风景区后发起高烧,夫妻俩不得不急忙搭上回家的班车,匆匆赶往医院。
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例子,如:从农贸市场拎回一只老鸡,家人怀疑是只病鸡;已买好音乐会的入场券,可前一夜突然大雪纷飞,路面打滑……让花钱换来的东西白白丧失,每个人都能轻松地做出决定吗?
四、市场的金融意识。
老李和老三都已退休。他们一起用积蓄多年的资金各自买了一间临街的小门面,计划日后以租金贴补生活。
两年后,市场竞争紧迫。门面房出售大跌,老李决定以低于买进价5%的数额将门面出售。老三认为他糊里糊涂地做蠢事,没想到老李在门面售出不久,又用所得款在繁华路段买妥一大小相差不多的门面,几年后门面因市场好租金竟比老王的高出20%。
以上所见,老李的一卖一买很划算。刚开始老三不理解,原因在于他仅仅着眼价格差异,被表面上的“金额亏损”所迷惑,而忽视了货币的购买力,忽视了同样数额的货币,在市场“通货膨胀”时购买力下降,在“银根紧缩”时购买力上升这一基本规律。
随着经济的水平的发展,人们对市场的变化也有了经济学的分析。怎样用好钱,管理好财物,纠正心理偏差,避免因思考失误酿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这就是一个值得人们去探讨和关注新理念。
一、不珍惜意外的收获。
小明的叔叔在某一城市从事建筑施工,元旦那一天他给小明汇来1000元买衣服用。小明的父母都十分高兴,星期天拉上孩子一同进了商场。先挑了件呢子大衣,接着又看中一件皮马夹。小明爸在旁说,孩子不缺衣,买一件表示意思就行了,可小明的妈妈却认为,钱是叔叔送的,用完就当没送好了。结果离开商场时,1000元花光后还贴进100多元。
再说平时大家都熟悉的摸奖活动,若要拿100元参加,不少人考虑到有去无回而犹豫再三。若是第一次花2元钱摸到了100元,便极易愉快地重新投入,即使后来两手空空,也权当100元没摸到。
一分钱就是一分钱,挣来的就当属于自己,“意外”的也当属于自己的,不要因获得的难易改变其自身价值。生活中如果将亲友馈赠,额外奖金,股票暴涨的收益任意“挥霍”,待急需用钱时捉襟见肘,是很不明智的。
二、贪小便宜最不不划算。
现在的市场,有些人愈来愈热衷批发购物。诚然,易耗易损的食品、日用品如水果饮料、油盐酱醋、碗碟瓢勺等,批量购足可因价格上的优惠占得便宜,但精打细算的人很快便明白并非全能遂愿。
有一老太太她就是这样一位当家人。她以比零售低15%左右的价格批发买回两箱苹果,暗喜节省了不少钱,谁知没几天,丈夫出差,孩子吃腻了苹果嚷着要吃梨,结果坏掉的比吃掉的多。时隔数日,邻近一家商场批发酱油,她又一下子买来20斤,没吃了一半,酱油表面即冒起白沫。
以上的情况屡屡皆是,很多人在购物时往往对商品的价格斤斤计较,却忽略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到头来哑巴吃黄连,吃亏的还是自己。
三、“浪费”让人无法接受。
我想,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傻瓜,恐怕没有人愿意让辛苦挣来的钱付之东流。不过,现实生活中假如遇上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仍然抱此心理不放,遭受的损失也许会更大。
小芳刚领到400元奖金,兴奋不已,想到离家不远处的一处旅游胜地正组织两日游活动,便订购两张票,准备周末与丈夫去痛快地游玩一番。
不料行前小芳突感不适,退票已无可能。丈夫劝阻道,别玩了,就当奖金没拿。小芳口头说没关系,内心却是不愿这400元白白扔掉。结果乘车抵风景区后发起高烧,夫妻俩不得不急忙搭上回家的班车,匆匆赶往医院。
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例子,如:从农贸市场拎回一只老鸡,家人怀疑是只病鸡;已买好音乐会的入场券,可前一夜突然大雪纷飞,路面打滑……让花钱换来的东西白白丧失,每个人都能轻松地做出决定吗?
四、市场的金融意识。
老李和老三都已退休。他们一起用积蓄多年的资金各自买了一间临街的小门面,计划日后以租金贴补生活。
两年后,市场竞争紧迫。门面房出售大跌,老李决定以低于买进价5%的数额将门面出售。老三认为他糊里糊涂地做蠢事,没想到老李在门面售出不久,又用所得款在繁华路段买妥一大小相差不多的门面,几年后门面因市场好租金竟比老王的高出20%。
以上所见,老李的一卖一买很划算。刚开始老三不理解,原因在于他仅仅着眼价格差异,被表面上的“金额亏损”所迷惑,而忽视了货币的购买力,忽视了同样数额的货币,在市场“通货膨胀”时购买力下降,在“银根紧缩”时购买力上升这一基本规律。
随着经济的水平的发展,人们对市场的变化也有了经济学的分析。怎样用好钱,管理好财物,纠正心理偏差,避免因思考失误酿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这就是一个值得人们去探讨和关注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