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村美院风景线之十八
庭院样本:天津市蓟州区孙各庄
满族乡隆福寺村村民院子。
庭院女主人:崔玉兰,村民。
隆福寺村坐落于天津蓟州区和河北省遵化市的交界处,距清东陵6公里。曾经的隆福寺村因行宫和清东陵而兴,在乾隆年间达到鼎盛。村内有一半以上的居民是满族,他们的先祖大多是因管理行宫或修建东陵迁居至此。
崔玉兰老太太虽然上了岁数,可还是闲不住,她喜欢在自家门口的空地上种些时令蔬菜,不仅美化了环境,还满足了全家人的食用需要。干完活她就要去村里四下走走,到处看看。这座在清朝“吃皇粮、拿俸禄”的小村庄,如今正在不断寻找挖掘着昔日的荣光。
隆福寺村村口有一座巨大的石雕,石雕上用满汉双语写着隆福寺村的村名。石雕后不远的空地上伫立着八根旗杆,旗杆高悬满族的八面旗帜;旗杆旁,是满族人用来祭祀的索罗杆。
隆福寺村好安静,它不同于蓟州区许多因旅游而兴旺的村子,这里仿佛是一片未被开发的处女地,矮矮的平房,路边拴着老黄牛,偶尔传来的家畜、家禽的叫声是打破安静的唯一音符,这里保持着原始的村庄本色。
随崔玉兰来到她家,四合院式的建筑靓丽爽眼,庭院面积260平方米,庭院四角建有养鱼池,池内随处可见色彩斑斓的鱼儿游过。养鱼池周围摆放着绿植盆栽,既美化了环境,又起到了遮挡作用,防止小孩跌落到鱼池中。室内,地面、茶几、窗台一尘不染,墙角摆放着大型绿色植物,色翠欲滴,让人感到心情舒畅。
坐在院里石台旁,吃起核桃,老太太开始说古:“我们这里的核桃可是鼎鼎有名,当年它就被封为贡品,平常的老百姓根本吃不到。”早年間,这里是清帝谒陵必经之路,乾隆来东陵祭祖时,就住在孙各庄隆福寺行宫。相传,乾隆发现这里的核桃不仅没有涩味,还带有一股甘香,油而不腻,非常好吃。于是,他便命人带走了好多核桃,赐给后宫嫔妃。乾隆为此作有诗句:“却笑苦求万年药,不及乐此品胡桃。”随即,孙各庄核桃被列为贡品。
隆福寺村现有130多户、480多名村民,村民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靠种核桃和板栗,过了农忙时节年轻人就会外出打工。
崔玉兰说,村党支部现在千方百计挖掘村中的满族文化历史遗迹,要把隆福寺村建设成一个满族风情村,开展农家院旅游,吸引游客,为农民增收。她把家里的庭院打扮得美美的,就等城里人过来休闲。
隆福寺村距离行宫隆福寺遗址只有200多米。崔玉兰年轻时嫁到隆福寺村的时候,听村里的百岁老人说起,他小时候见到过隆福寺行宫乾隆御笔亲题金匾,后来被人摘下,把匾上的金粉刮下拿到集市上换了酒喝。行宫和寺庙在民国时期因战争被大规模破坏,曾经金碧辉煌的行宫如今只剩下散落在荒草中高出地面半米的地基,以及零零散散的石碑残骸,整个行宫遗迹如果不仔细寻找就很难辨认出来。
崔玉兰说:“清朝衰败后村里不少人家把行宫的石碑砸成碎石块,运回家盖房了。以至现在很多村民翻修老房子时都发现墙上有碑文……”老太太感慨着,好在现在大家都知道珍惜文物了,也知道把自家院子拾掇利索了,这都是天下太平、丰衣足食后才能顾得上的事,咱们赶上好时候了。
极目远眺,山岚叠翠、草木葱茏,全乡没有一个工矿企业,一派淳朴自然之气。这里,地灵、人杰、果美,生态环境极佳,负氧离子达到天津市区的60倍,森林覆盖率93%以上。
点评:院落空间紧凑,符合老人的生活习惯,方便通行。庭院四角的养鱼池和配套绿植,展现出主人独到的生活情趣和对孩子的细心呵护。主人独具匠心地采用行列布置的彩旗,彩旗之下,几人围坐在石台周围,食甜果、饮香茶、谈家话,休憩间欢笑阵阵,其乐融融。再环视一下院内的灌木花草、郁葱的茎叶和错落的枝条,让人不禁悠然惬意漫上心头。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专家对崔玉兰家庭院的点评
庭院样本:天津市蓟州区孙各庄
满族乡隆福寺村村民院子。
庭院女主人:崔玉兰,村民。
隆福寺村坐落于天津蓟州区和河北省遵化市的交界处,距清东陵6公里。曾经的隆福寺村因行宫和清东陵而兴,在乾隆年间达到鼎盛。村内有一半以上的居民是满族,他们的先祖大多是因管理行宫或修建东陵迁居至此。
崔玉兰老太太虽然上了岁数,可还是闲不住,她喜欢在自家门口的空地上种些时令蔬菜,不仅美化了环境,还满足了全家人的食用需要。干完活她就要去村里四下走走,到处看看。这座在清朝“吃皇粮、拿俸禄”的小村庄,如今正在不断寻找挖掘着昔日的荣光。
隆福寺村村口有一座巨大的石雕,石雕上用满汉双语写着隆福寺村的村名。石雕后不远的空地上伫立着八根旗杆,旗杆高悬满族的八面旗帜;旗杆旁,是满族人用来祭祀的索罗杆。
隆福寺村好安静,它不同于蓟州区许多因旅游而兴旺的村子,这里仿佛是一片未被开发的处女地,矮矮的平房,路边拴着老黄牛,偶尔传来的家畜、家禽的叫声是打破安静的唯一音符,这里保持着原始的村庄本色。
随崔玉兰来到她家,四合院式的建筑靓丽爽眼,庭院面积260平方米,庭院四角建有养鱼池,池内随处可见色彩斑斓的鱼儿游过。养鱼池周围摆放着绿植盆栽,既美化了环境,又起到了遮挡作用,防止小孩跌落到鱼池中。室内,地面、茶几、窗台一尘不染,墙角摆放着大型绿色植物,色翠欲滴,让人感到心情舒畅。
坐在院里石台旁,吃起核桃,老太太开始说古:“我们这里的核桃可是鼎鼎有名,当年它就被封为贡品,平常的老百姓根本吃不到。”早年間,这里是清帝谒陵必经之路,乾隆来东陵祭祖时,就住在孙各庄隆福寺行宫。相传,乾隆发现这里的核桃不仅没有涩味,还带有一股甘香,油而不腻,非常好吃。于是,他便命人带走了好多核桃,赐给后宫嫔妃。乾隆为此作有诗句:“却笑苦求万年药,不及乐此品胡桃。”随即,孙各庄核桃被列为贡品。
隆福寺村现有130多户、480多名村民,村民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靠种核桃和板栗,过了农忙时节年轻人就会外出打工。
崔玉兰说,村党支部现在千方百计挖掘村中的满族文化历史遗迹,要把隆福寺村建设成一个满族风情村,开展农家院旅游,吸引游客,为农民增收。她把家里的庭院打扮得美美的,就等城里人过来休闲。
隆福寺村距离行宫隆福寺遗址只有200多米。崔玉兰年轻时嫁到隆福寺村的时候,听村里的百岁老人说起,他小时候见到过隆福寺行宫乾隆御笔亲题金匾,后来被人摘下,把匾上的金粉刮下拿到集市上换了酒喝。行宫和寺庙在民国时期因战争被大规模破坏,曾经金碧辉煌的行宫如今只剩下散落在荒草中高出地面半米的地基,以及零零散散的石碑残骸,整个行宫遗迹如果不仔细寻找就很难辨认出来。
崔玉兰说:“清朝衰败后村里不少人家把行宫的石碑砸成碎石块,运回家盖房了。以至现在很多村民翻修老房子时都发现墙上有碑文……”老太太感慨着,好在现在大家都知道珍惜文物了,也知道把自家院子拾掇利索了,这都是天下太平、丰衣足食后才能顾得上的事,咱们赶上好时候了。
极目远眺,山岚叠翠、草木葱茏,全乡没有一个工矿企业,一派淳朴自然之气。这里,地灵、人杰、果美,生态环境极佳,负氧离子达到天津市区的60倍,森林覆盖率93%以上。
点评:院落空间紧凑,符合老人的生活习惯,方便通行。庭院四角的养鱼池和配套绿植,展现出主人独到的生活情趣和对孩子的细心呵护。主人独具匠心地采用行列布置的彩旗,彩旗之下,几人围坐在石台周围,食甜果、饮香茶、谈家话,休憩间欢笑阵阵,其乐融融。再环视一下院内的灌木花草、郁葱的茎叶和错落的枝条,让人不禁悠然惬意漫上心头。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专家对崔玉兰家庭院的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