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诵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目前初中语文课的诵读现状却不令人乐观:语文课堂上更多的是重讲轻读,重阅轻读,重写轻读,“诵读进课堂”常常流于形式。如何改变现状,让诵读真正走进课堂呢?结合自己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声音在塑造作品形象中的魅力。诵读表面上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实际上融入了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与感悟,是一种对作品的再创作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课文朗诵片段,也可以自己在课堂上示范朗读。无论哪一种诵读,都应该声情并茂,以声传情,让学生受到感染,激发起他们的创作欲望。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陆游的《咏梅》时,就可以对“只有香如故”这一句作不同的处理:一种是朗读时以低沉的语调,用延长“香”字音节和在“香”前后停顿的方法重读“香”字,其余音节轻读;一种是用相同的方法重读“香”字的同时,对“如故”这个音节也重读,不过是用缩短音节、加重音量的方法进行。这两种不同的处理,让学生在反复听读中比较感受梅花的形象:第一种诵读虽然读出了梅花的清高孤傲,但是隐含着缕缕哀怨;而第二种既读出了孤傲,又读出了坚定、无怨无悔的情感。所以,诵读的处理不同,声音塑造的形象就不同。
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相思意”的处理,语速、语调、重音处理不同,其中的主人公形象就会不同:可以是情窦初开、活泼开朗的少女,可以是隐忍坚强、深情思念的少妇;可以表达主人公思君不得的无限幽怨,也可以表达主人公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二、教会学生最基本的朗读技巧
朗读前可以先学习“气沉丹田,呼气如吹灰,吐气如闻花” 的发声技巧,再介绍朗读的基本知识:音节、停顿、语速、语调、语气、重音、情感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会学生读出停顿和找出重音。停顿有篇章结构之间的停顿,有句段的停顿,还有句子内部的停顿。停顿的地方不同,停顿的时间也不同,停顿的处理直接关系到对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找出句子的重音是处理朗读重音的前提。朗读重音一般指句子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或者最能体现事物特点的词语,一个句子内部可以有多个重音,多种重音处理方法。朗读重音的选择和处理体现了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直接影响到诵读的语速语调,关系到情感的表达,是朗读技巧中的重中之重。重音的处理技巧有以下几种:加重音量,改变音调,改变语速的快慢,改变音节的长短,化实为虚等。
学习了诵读技巧和常识之后,可以先选择课本上的现代诗歌如《再别康桥》《黄河颂》等经典篇目训练诵读能力。以《黄河颂》为例,学习处理重音:“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的重音“澎湃”“宛转”处理就不同,“澎湃”可以用加重音量,提高音调,加快语速的方法表现黄河滚滚东流、一泻千里的气势,“宛转”用减慢语速、延长音节的方式表现黄河蜿蜒曲折,九曲连环的状观。
三、用诵读来管理阅读过程
如何引导学生用诵读管理阅读过程呢?第一,知人论世。结合作者的生平以及作品的写作背景,了解作品主要内容,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第二,准确、顺畅朗读作品。遇到生字词和优美句段用圈点勾画法划出,自觉积累,丰富语言。诵读结束后复述作品内容,找出层次之间的停顿,理清结构。第三,品读重音。引导学生对划出的优美句段进行品读,加深理解,找出重音,揣摩处理重音。第四,声情并茂。根据自己在朗读过程中的感悟,声情并茂地诵读作品,表达阅读感悟,把“写在纸上的语气变成活的语气”,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发挥想象,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汇的过程。诵读这四个步骤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促使学生逐步养成利用诵读来管理阅读过程的习惯。
诵读自我管理过程基本上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在此基础上可以用各种方式来交流阅读感悟。一是交流读音、交流读题目的感受和写作背景,这一步也可以放在交流诵读感悟中进行。二是交流停顿以及重音的处理,说出自己读出了什么内容,体会到什么感情,理出了文章什么思路,交流时其余学生可以随时进行评价。这些交流与评价可以在学习小组内部进行,也可以在全班进行。在生生评价交流的过程中时常会有不同的看法产生,这些看法源于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些思维的火花,顺势引导加以解决,力求每次都有所得。
四、用诵读来突出文体特征
语文诵读欣赏和指导的重点应该根据具体的文体特点来定,用诵读来突出文体特征,让学生在诵读中领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结构特点和“峰回路转”的精妙之处,感受议论文逻辑思辨的力量和缜密严谨的语言风格,体会说明文的清晰条理,领略诗歌的节奏旋律。除此之外,文章的具体写作特点也决定了诵读指导的重点。
当然,真正让诵读走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语文教师自己要学会诵读,认识到诵读的作用,然后才能把它作为一种常态的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只有用诵读有效地管理学生的阅读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主体性,才能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一、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声音在塑造作品形象中的魅力。诵读表面上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实际上融入了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与感悟,是一种对作品的再创作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课文朗诵片段,也可以自己在课堂上示范朗读。无论哪一种诵读,都应该声情并茂,以声传情,让学生受到感染,激发起他们的创作欲望。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陆游的《咏梅》时,就可以对“只有香如故”这一句作不同的处理:一种是朗读时以低沉的语调,用延长“香”字音节和在“香”前后停顿的方法重读“香”字,其余音节轻读;一种是用相同的方法重读“香”字的同时,对“如故”这个音节也重读,不过是用缩短音节、加重音量的方法进行。这两种不同的处理,让学生在反复听读中比较感受梅花的形象:第一种诵读虽然读出了梅花的清高孤傲,但是隐含着缕缕哀怨;而第二种既读出了孤傲,又读出了坚定、无怨无悔的情感。所以,诵读的处理不同,声音塑造的形象就不同。
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相思意”的处理,语速、语调、重音处理不同,其中的主人公形象就会不同:可以是情窦初开、活泼开朗的少女,可以是隐忍坚强、深情思念的少妇;可以表达主人公思君不得的无限幽怨,也可以表达主人公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二、教会学生最基本的朗读技巧
朗读前可以先学习“气沉丹田,呼气如吹灰,吐气如闻花” 的发声技巧,再介绍朗读的基本知识:音节、停顿、语速、语调、语气、重音、情感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会学生读出停顿和找出重音。停顿有篇章结构之间的停顿,有句段的停顿,还有句子内部的停顿。停顿的地方不同,停顿的时间也不同,停顿的处理直接关系到对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找出句子的重音是处理朗读重音的前提。朗读重音一般指句子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或者最能体现事物特点的词语,一个句子内部可以有多个重音,多种重音处理方法。朗读重音的选择和处理体现了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直接影响到诵读的语速语调,关系到情感的表达,是朗读技巧中的重中之重。重音的处理技巧有以下几种:加重音量,改变音调,改变语速的快慢,改变音节的长短,化实为虚等。
学习了诵读技巧和常识之后,可以先选择课本上的现代诗歌如《再别康桥》《黄河颂》等经典篇目训练诵读能力。以《黄河颂》为例,学习处理重音:“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的重音“澎湃”“宛转”处理就不同,“澎湃”可以用加重音量,提高音调,加快语速的方法表现黄河滚滚东流、一泻千里的气势,“宛转”用减慢语速、延长音节的方式表现黄河蜿蜒曲折,九曲连环的状观。
三、用诵读来管理阅读过程
如何引导学生用诵读管理阅读过程呢?第一,知人论世。结合作者的生平以及作品的写作背景,了解作品主要内容,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第二,准确、顺畅朗读作品。遇到生字词和优美句段用圈点勾画法划出,自觉积累,丰富语言。诵读结束后复述作品内容,找出层次之间的停顿,理清结构。第三,品读重音。引导学生对划出的优美句段进行品读,加深理解,找出重音,揣摩处理重音。第四,声情并茂。根据自己在朗读过程中的感悟,声情并茂地诵读作品,表达阅读感悟,把“写在纸上的语气变成活的语气”,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发挥想象,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汇的过程。诵读这四个步骤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促使学生逐步养成利用诵读来管理阅读过程的习惯。
诵读自我管理过程基本上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在此基础上可以用各种方式来交流阅读感悟。一是交流读音、交流读题目的感受和写作背景,这一步也可以放在交流诵读感悟中进行。二是交流停顿以及重音的处理,说出自己读出了什么内容,体会到什么感情,理出了文章什么思路,交流时其余学生可以随时进行评价。这些交流与评价可以在学习小组内部进行,也可以在全班进行。在生生评价交流的过程中时常会有不同的看法产生,这些看法源于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些思维的火花,顺势引导加以解决,力求每次都有所得。
四、用诵读来突出文体特征
语文诵读欣赏和指导的重点应该根据具体的文体特点来定,用诵读来突出文体特征,让学生在诵读中领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结构特点和“峰回路转”的精妙之处,感受议论文逻辑思辨的力量和缜密严谨的语言风格,体会说明文的清晰条理,领略诗歌的节奏旋律。除此之外,文章的具体写作特点也决定了诵读指导的重点。
当然,真正让诵读走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语文教师自己要学会诵读,认识到诵读的作用,然后才能把它作为一种常态的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只有用诵读有效地管理学生的阅读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主体性,才能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