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倡导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注重社会、经济、生态三者的高度和谐。进入21世纪后,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是由于生态环保意识单薄,水资源、土地资源的利用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以至于出现了严重的水污染和浪费问题,对城市水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因此,必须要坚持生态城市建设标准,合理进行水源地水资源规划设计,构建生态和谐、美丽宜居的现代化城市。
關键词:生态城市;水源地;水资源;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2-0094-01
引 言
水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形势下,通过开展科学规划设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成为维护城市水生态的一种有效手段。水资源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调节供需矛盾、制定最佳利用方案以及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等。文章首先指出了衔接城市水源地水资源开采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随后从实际出发,就如何制定更加科学的水源地水资源规划设计提出了几点建议。
1 水源地水资源开发中面临的问题
1.1 水资源利用效率低
水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技术、观念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水回收渠道偏少。尤其是在我国东南沿海一些城市,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全面降水量较多,但是城市雨水收集装置严重不足,雨水的收集利用率甚至不足1%。此外,虽然现阶段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由于技术、成本的限制,尚没有得到普及推广。城市和乡镇上的一些工业企业,每天产生大量废水,这些废水可以经过净化处理转化为可利用的中水,但是许多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直接将废水排放到河流中,不仅水资源利用率低,而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1.2 水污染问题难以根治
在水源地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水环境污染是一种普遍的问题。并且在实际进行水污染治理时,常常面临“反复治理,反复污染”的情况,即便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水污染问题也很难禁止。目前来看,水源地水污染问题的成因主要分为三种:①工业废水污染,尤其是在工业园等企业集中地区,河流、土壤受污染情况严重;②生活污水污染,乡镇、农村没有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直接倾倒入河流中。城市虽然排水设施完善,但是人口密度大,污水处理能力有限,也会造成水源污染;③禽畜养殖、农业化肥造成的污染,也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
2 基于生态城市标准的水资源规划设计
2.1 增强水资源分配的科学性
不同地区由于地质特点、气候条件的差异,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为了满足区域用水需求,需要对同一水源地的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更好的满足多地区用水需求。因此,在进行水源地水资源规划设计时,要求技术人员应当明确水源地周边城市的用水需求,然后结合水源地与城市之间的距离、供水能力等条件,制定科学、完善的水资源调配计划,在满足供水需求和保证水资源合理利用之间做到平衡。
2.2 开展节水护水的宣传
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相关部门要积极拓展宣传渠道,强化人们节约用水和保护水环境的意识。例如,当代青年人喜欢接触网络,互联网成为他们获取咨询的一种主流方式。针对青少年的这一特点,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以动画、视频等形式开展节水护水宣传,往往能够相应青年群体的兴趣,提高了宣传效果。
2.3 引进生态补偿机制
城市水源地的“封冻式”被动保护以及向外地低条件甚至无条件供水限制了本地的经济发展,当地政府和居民并未获得向外地供水所取得的相应报酬,意识不到当地水源的经济价值,不能形成保护水源地的主人翁意识,同时还无形中降低了当地居民的人均收入。生态城市标准下的水源地水资源规划应尽量实行生态补偿机制,即水源地为用水区提供水源,用水区则通过缴纳水费、水源保护税或捐款等形式补偿水源地城市在提供水源过程中做出的牺牲,在此过程中不同利益的双方都能切身意识到水源的珍贵,并且能在更好的保护水源过程中缩小城乡贫富差距。
2.4 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目前,我国仍处在全面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第二产业发展迅速。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第二产业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但是由于第二产业的快速增长,我国的水资源利用结构将逐渐单一化,用于第二产业的比重会逐年加大。因此,我国必须开展实施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中心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建立对高耗水项目的管理制度,避免重走一些重工业城市的老路。同时,结合各个产业的比例,进行不同的供水分配,在水资源利用和产业发展之间寻求平衡。
2.5 依托科技手段开发新水源
新技术的应用能够为丰富水源提供必要的支持。为了支持相关技术的发展,要求市政部门适当增加专项投入。同时,不仅要加强对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投入,还要注重做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工作,确保新技术能够在水源开发和污染治理等方面发挥应有价值。例如,可以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海水淡化成本,然后在东南沿海地区进行推广;加强对企业排放废水的治理,要求废水在处理达标后重新回收使用,既可以避免废水直接排放造成污染,又提高了利用效率。
3 结 语
水源地水量和水质,直接影响到了城市水生态环境的安全和城市居民饮用水安全,加强水源地水资源的规划设计,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一方面能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够强化人们的节水护水意识,减少水资源浪费问题。在实际规划设计中,也需要考虑水源地和城市用水的客观情况,既要从宏观层面进行统筹设计,又要关注细节上的用水需求,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发挥水资源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这也是当前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童 晶.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水源保护研究——以成都郫县饮用水源地保护为例[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5(06):59~63.
[2]刘广奇,莫 罹,颜莹莹,等.缺水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研究——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C].海峡两岸水质安全控制技术及管理研讨会,2015.
[3]张 昱,郑兴灿,李殿海,等.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及水质安全保障的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J].给水排水,2013,39(4):9~12.
收稿日期:2018-3-25
關键词:生态城市;水源地;水资源;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2-0094-01
引 言
水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形势下,通过开展科学规划设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成为维护城市水生态的一种有效手段。水资源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调节供需矛盾、制定最佳利用方案以及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等。文章首先指出了衔接城市水源地水资源开采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随后从实际出发,就如何制定更加科学的水源地水资源规划设计提出了几点建议。
1 水源地水资源开发中面临的问题
1.1 水资源利用效率低
水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技术、观念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水回收渠道偏少。尤其是在我国东南沿海一些城市,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全面降水量较多,但是城市雨水收集装置严重不足,雨水的收集利用率甚至不足1%。此外,虽然现阶段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由于技术、成本的限制,尚没有得到普及推广。城市和乡镇上的一些工业企业,每天产生大量废水,这些废水可以经过净化处理转化为可利用的中水,但是许多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直接将废水排放到河流中,不仅水资源利用率低,而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1.2 水污染问题难以根治
在水源地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水环境污染是一种普遍的问题。并且在实际进行水污染治理时,常常面临“反复治理,反复污染”的情况,即便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水污染问题也很难禁止。目前来看,水源地水污染问题的成因主要分为三种:①工业废水污染,尤其是在工业园等企业集中地区,河流、土壤受污染情况严重;②生活污水污染,乡镇、农村没有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直接倾倒入河流中。城市虽然排水设施完善,但是人口密度大,污水处理能力有限,也会造成水源污染;③禽畜养殖、农业化肥造成的污染,也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
2 基于生态城市标准的水资源规划设计
2.1 增强水资源分配的科学性
不同地区由于地质特点、气候条件的差异,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为了满足区域用水需求,需要对同一水源地的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更好的满足多地区用水需求。因此,在进行水源地水资源规划设计时,要求技术人员应当明确水源地周边城市的用水需求,然后结合水源地与城市之间的距离、供水能力等条件,制定科学、完善的水资源调配计划,在满足供水需求和保证水资源合理利用之间做到平衡。
2.2 开展节水护水的宣传
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相关部门要积极拓展宣传渠道,强化人们节约用水和保护水环境的意识。例如,当代青年人喜欢接触网络,互联网成为他们获取咨询的一种主流方式。针对青少年的这一特点,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以动画、视频等形式开展节水护水宣传,往往能够相应青年群体的兴趣,提高了宣传效果。
2.3 引进生态补偿机制
城市水源地的“封冻式”被动保护以及向外地低条件甚至无条件供水限制了本地的经济发展,当地政府和居民并未获得向外地供水所取得的相应报酬,意识不到当地水源的经济价值,不能形成保护水源地的主人翁意识,同时还无形中降低了当地居民的人均收入。生态城市标准下的水源地水资源规划应尽量实行生态补偿机制,即水源地为用水区提供水源,用水区则通过缴纳水费、水源保护税或捐款等形式补偿水源地城市在提供水源过程中做出的牺牲,在此过程中不同利益的双方都能切身意识到水源的珍贵,并且能在更好的保护水源过程中缩小城乡贫富差距。
2.4 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目前,我国仍处在全面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第二产业发展迅速。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第二产业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但是由于第二产业的快速增长,我国的水资源利用结构将逐渐单一化,用于第二产业的比重会逐年加大。因此,我国必须开展实施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中心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建立对高耗水项目的管理制度,避免重走一些重工业城市的老路。同时,结合各个产业的比例,进行不同的供水分配,在水资源利用和产业发展之间寻求平衡。
2.5 依托科技手段开发新水源
新技术的应用能够为丰富水源提供必要的支持。为了支持相关技术的发展,要求市政部门适当增加专项投入。同时,不仅要加强对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投入,还要注重做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工作,确保新技术能够在水源开发和污染治理等方面发挥应有价值。例如,可以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海水淡化成本,然后在东南沿海地区进行推广;加强对企业排放废水的治理,要求废水在处理达标后重新回收使用,既可以避免废水直接排放造成污染,又提高了利用效率。
3 结 语
水源地水量和水质,直接影响到了城市水生态环境的安全和城市居民饮用水安全,加强水源地水资源的规划设计,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一方面能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够强化人们的节水护水意识,减少水资源浪费问题。在实际规划设计中,也需要考虑水源地和城市用水的客观情况,既要从宏观层面进行统筹设计,又要关注细节上的用水需求,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发挥水资源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这也是当前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童 晶.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水源保护研究——以成都郫县饮用水源地保护为例[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5(06):59~63.
[2]刘广奇,莫 罹,颜莹莹,等.缺水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研究——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C].海峡两岸水质安全控制技术及管理研讨会,2015.
[3]张 昱,郑兴灿,李殿海,等.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及水质安全保障的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J].给水排水,2013,39(4):9~12.
收稿日期:2018-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