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央视《心理访谈》栏目联动报道:CCTV-12频道每日11∶35首播,第二天15∶25、23∶10重播
个案提示:19岁的姚璐是哈尔滨市某职高学生。三年前,母亲病逝使她陷于悲伤中,整天郁郁寡欢,这种状况严重地影响了她的正常学习和生活,而她却不知道该如何走出困境……
每年的母亲节她都会生病
这一天,当外表清秀的姚璐走进央视《心理访谈》求助时,节目编导看她穿了件好看的衣服,想借此说些轻松话缓解气氛,没想到一下子让她流泪不止。因为这衣服是她妈妈钩织的,她穿这衣服接受访谈,是为了纪念母亲。她说:“失去母亲,让我觉得生活一下子就空了。”
每年母亲节的时候,姚璐都会生病发高烧,因为想妈妈想得太厉害。妈妈在世时,到了这一个日子,姚璐总会买一束康乃馨送给母亲。而现在母亲没有了,她就再没有买过康乃馨。过度伤心使她的体质越来越差。更令人忧虑的是,三年过去了,这种状况一点儿都没有缓解。清明时节,姚璐会到母亲的安葬地去烧冥纸,寄托对她的哀思……
姚璐8岁那年,母亲就不幸患上肝病。从此,家庭重担落在父亲一个人身上。而作为普通工人的父亲,在姚璐眼里是个特别不善言谈的人。有什么事与他说,就点点头或笑一下,然后再没什么可说。而随着妈妈病情不断加重,让本来就少言寡语的爸爸愈发沉默。在母亲搬到姚璐姥姥家休养后,母女俩只有周末才见一面。
母亲病逝后,父亲变得更加木讷,父女间几乎没什么交流。于是,姚璐更把自己的情感全寄托在对母亲的思念上。在姚璐印象中,妈妈是很体贴、照顾人的好母亲。有妈妈在的日子,总有妈妈的呵护,她即使做错了什么事也不会挨骂,而是妈妈给她出主意。而当她取得成绩时,妈妈会表示庆贺。
在一次英语比赛中,姚璐得了奖,妈妈就领着她去庆祝,下馆子。虽然吃得不是很好,但让姚璐特别开心。母亲的去世,让姚璐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窒息的世界里。姚璐记得,自妈妈搬到姥姥家休养后,每当周末去看妈妈时,她都会在楼梯口等着,到分手时还会在阳台上向她恋恋不舍地摆手。而现在去姥姥家,疼爱姚璐的舅舅很理解她的心情,有时候也会在阳台上向她摆手,但让姚璐伤感的是,这不是妈妈摆动的手。
假如妈妈还活着
在访谈现场,心理学家李子勋教授向姚璐询问,当妈妈还在的时候,在学校、在妈妈身边或爸爸身边,这三个环境你更喜欢在哪个环境中生活?姚璐脱口而出:跟妈妈在一起。心理专家又说,当时你有没有感觉到,你对妈妈来说也很重要,因为妈妈也在依靠你。姚璐说对啊,她经常跟我说,每个人都会要一个精神支柱,妈妈现在有病,但只要你在身边,就是妈妈一个支柱,你是妈妈的精神支柱,可能会延长我的生命。但现在妈妈去世了,我的精神支柱也崩塌了。
姚璐的妈妈在女儿还不太懂事的时候,就已经病了,所以在她记忆中的母亲一直都是患病的样子。
专家了解到,姚璐在妈妈去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像与妈妈这样谈心里话的朋友。实际上,每个孩子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都有在心理上找到朋友或伴侣的需求,他们需要有一个人能够理解自己,需要能够引起心灵共鸣的人。为此,他们往往从小学时就开始与另一个人或几个人特别好,这对他们的社会化成长是有帮助的。到了十二三岁时,他们又需要一个“心灵的母亲”,需要崇拜一个人、喜欢一个人,比如喜欢老师,他们会去模仿这一个榜样。
而姚璐小时候没有与同学建立较为亲密的关系,也就没有心灵共鸣的朋友。实际上,在妈妈去世前,她既是姚璐的好朋友、好同学,也是她心灵成长的母亲。而当妈妈去世后,她的这些成长条件也就丧失了,于是便有了深深的失落感。
专家解困:爱妈妈的三种态度
姚璐上高中时才开始结交朋友,一方面这并不是她所愿,另一方面却是她要适应社会化过程的必然之路,她显得矛盾重重。明知让妈妈死而复活是不可能的,却渴望妈妈还能回到身边,这就是矛盾心理的显现。
她说妈妈回来后,就会觉得还有人支持自己,有成绩时也有人分享。于是专家问她,那今天假设妈妈来了,也坐在我们旁边,听到刚才你说这些话,你猜妈妈会说什么?姚璐说,她可能会说你要坚强,还会说照顾好自己,只要你过得好我会很放心。专家又问,那妈妈看到你每天这么流泪,这样悲伤,她能放心吗?姚璐说,那我就开心一点儿,我把眼泪擦干。访谈进行了40分钟,姚璐第一次露出笑容。她说,这也是母亲去世后,她第一次在谈到这个话题时能够笑出来。
专家因势利导,拿出三张图进行心理测试,图的主题是:面对未来,你将采取什么态度。第一张表现是微笑态度的图:感觉到自己长大了,有能力来应对生活的遭遇。虽然没有妈妈的陪伴,但也有能力去承担责任、承受苦难。第二张是表现忧郁态度的图:妈妈去世后,再没有伙伴了,生活将在孤独中度过。第三张是表现平和态度的图:虽然妈妈去世了,你接受这个现实,知道人的生死是不可抗拒的。不管今后遇到什么困难,既不非常乐观,也不特别悲观,以平和之心走好自己的路。姚璐表示愿意选择第三张图。而专家告诉她,在你生活中,可能这三种心态都会交替出现。但不要害怕,也不要以为自己又脆弱了。假如你真的选择了平和,完全接受了妈妈去世的现实,就完全长成了一个成熟女性,开始了真正的生活。但现在给你的建议是,不要担心这三种方式都会出现,这也不证明你是脆弱的。你用眼泪来证明,你多么爱你的母亲,这完全符合人之常情。关键是,你要逐渐学会这三种态度的平衡。
可以说,姚璐并不是很脆弱的女孩,只是伤逝的感情陷入了对妈妈的爱里面,而这种爱,现在她还没有很好的朋友来分享,她可以带着这种爱,没事的时候翻一翻,就像妈妈钩织的衣服在重要场合穿出来,让自己感觉到有妈妈陪伴,这就是温暖,是挺好的事,是别人没有的秘密。
专家提醒说,倒是姚璐与父亲的关系应该有些改变。姚璐以后与爸爸交流,要注意非语言信息,比如可以去拍拍爸爸的肩,或者把好吃的给他留着,有额外的收入时可以给爸爸买点儿小东西……要尽量注意非语言的交流,这会使你对爸爸的关心变得更贴近。姚璐说,以后她会交一些朋友,也会恋爱,这样可能对母亲的伤逝逐渐变淡,而已经在另一个世界的妈妈,一定也会希望自己能够快乐地生活,能够找到一个很爱自己的男朋友。专家鼓励说,这很好,就这样训练自己,虽不能完全做到平和,但知道怎么去做,走出困境是不难的。
图/李景山 编辑/吴桐
[email protected]
个案提示:19岁的姚璐是哈尔滨市某职高学生。三年前,母亲病逝使她陷于悲伤中,整天郁郁寡欢,这种状况严重地影响了她的正常学习和生活,而她却不知道该如何走出困境……
每年的母亲节她都会生病
这一天,当外表清秀的姚璐走进央视《心理访谈》求助时,节目编导看她穿了件好看的衣服,想借此说些轻松话缓解气氛,没想到一下子让她流泪不止。因为这衣服是她妈妈钩织的,她穿这衣服接受访谈,是为了纪念母亲。她说:“失去母亲,让我觉得生活一下子就空了。”
每年母亲节的时候,姚璐都会生病发高烧,因为想妈妈想得太厉害。妈妈在世时,到了这一个日子,姚璐总会买一束康乃馨送给母亲。而现在母亲没有了,她就再没有买过康乃馨。过度伤心使她的体质越来越差。更令人忧虑的是,三年过去了,这种状况一点儿都没有缓解。清明时节,姚璐会到母亲的安葬地去烧冥纸,寄托对她的哀思……
姚璐8岁那年,母亲就不幸患上肝病。从此,家庭重担落在父亲一个人身上。而作为普通工人的父亲,在姚璐眼里是个特别不善言谈的人。有什么事与他说,就点点头或笑一下,然后再没什么可说。而随着妈妈病情不断加重,让本来就少言寡语的爸爸愈发沉默。在母亲搬到姚璐姥姥家休养后,母女俩只有周末才见一面。
母亲病逝后,父亲变得更加木讷,父女间几乎没什么交流。于是,姚璐更把自己的情感全寄托在对母亲的思念上。在姚璐印象中,妈妈是很体贴、照顾人的好母亲。有妈妈在的日子,总有妈妈的呵护,她即使做错了什么事也不会挨骂,而是妈妈给她出主意。而当她取得成绩时,妈妈会表示庆贺。
在一次英语比赛中,姚璐得了奖,妈妈就领着她去庆祝,下馆子。虽然吃得不是很好,但让姚璐特别开心。母亲的去世,让姚璐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窒息的世界里。姚璐记得,自妈妈搬到姥姥家休养后,每当周末去看妈妈时,她都会在楼梯口等着,到分手时还会在阳台上向她恋恋不舍地摆手。而现在去姥姥家,疼爱姚璐的舅舅很理解她的心情,有时候也会在阳台上向她摆手,但让姚璐伤感的是,这不是妈妈摆动的手。
假如妈妈还活着
在访谈现场,心理学家李子勋教授向姚璐询问,当妈妈还在的时候,在学校、在妈妈身边或爸爸身边,这三个环境你更喜欢在哪个环境中生活?姚璐脱口而出:跟妈妈在一起。心理专家又说,当时你有没有感觉到,你对妈妈来说也很重要,因为妈妈也在依靠你。姚璐说对啊,她经常跟我说,每个人都会要一个精神支柱,妈妈现在有病,但只要你在身边,就是妈妈一个支柱,你是妈妈的精神支柱,可能会延长我的生命。但现在妈妈去世了,我的精神支柱也崩塌了。
姚璐的妈妈在女儿还不太懂事的时候,就已经病了,所以在她记忆中的母亲一直都是患病的样子。
专家了解到,姚璐在妈妈去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像与妈妈这样谈心里话的朋友。实际上,每个孩子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都有在心理上找到朋友或伴侣的需求,他们需要有一个人能够理解自己,需要能够引起心灵共鸣的人。为此,他们往往从小学时就开始与另一个人或几个人特别好,这对他们的社会化成长是有帮助的。到了十二三岁时,他们又需要一个“心灵的母亲”,需要崇拜一个人、喜欢一个人,比如喜欢老师,他们会去模仿这一个榜样。
而姚璐小时候没有与同学建立较为亲密的关系,也就没有心灵共鸣的朋友。实际上,在妈妈去世前,她既是姚璐的好朋友、好同学,也是她心灵成长的母亲。而当妈妈去世后,她的这些成长条件也就丧失了,于是便有了深深的失落感。
专家解困:爱妈妈的三种态度
姚璐上高中时才开始结交朋友,一方面这并不是她所愿,另一方面却是她要适应社会化过程的必然之路,她显得矛盾重重。明知让妈妈死而复活是不可能的,却渴望妈妈还能回到身边,这就是矛盾心理的显现。
她说妈妈回来后,就会觉得还有人支持自己,有成绩时也有人分享。于是专家问她,那今天假设妈妈来了,也坐在我们旁边,听到刚才你说这些话,你猜妈妈会说什么?姚璐说,她可能会说你要坚强,还会说照顾好自己,只要你过得好我会很放心。专家又问,那妈妈看到你每天这么流泪,这样悲伤,她能放心吗?姚璐说,那我就开心一点儿,我把眼泪擦干。访谈进行了40分钟,姚璐第一次露出笑容。她说,这也是母亲去世后,她第一次在谈到这个话题时能够笑出来。
专家因势利导,拿出三张图进行心理测试,图的主题是:面对未来,你将采取什么态度。第一张表现是微笑态度的图:感觉到自己长大了,有能力来应对生活的遭遇。虽然没有妈妈的陪伴,但也有能力去承担责任、承受苦难。第二张是表现忧郁态度的图:妈妈去世后,再没有伙伴了,生活将在孤独中度过。第三张是表现平和态度的图:虽然妈妈去世了,你接受这个现实,知道人的生死是不可抗拒的。不管今后遇到什么困难,既不非常乐观,也不特别悲观,以平和之心走好自己的路。姚璐表示愿意选择第三张图。而专家告诉她,在你生活中,可能这三种心态都会交替出现。但不要害怕,也不要以为自己又脆弱了。假如你真的选择了平和,完全接受了妈妈去世的现实,就完全长成了一个成熟女性,开始了真正的生活。但现在给你的建议是,不要担心这三种方式都会出现,这也不证明你是脆弱的。你用眼泪来证明,你多么爱你的母亲,这完全符合人之常情。关键是,你要逐渐学会这三种态度的平衡。
可以说,姚璐并不是很脆弱的女孩,只是伤逝的感情陷入了对妈妈的爱里面,而这种爱,现在她还没有很好的朋友来分享,她可以带着这种爱,没事的时候翻一翻,就像妈妈钩织的衣服在重要场合穿出来,让自己感觉到有妈妈陪伴,这就是温暖,是挺好的事,是别人没有的秘密。
专家提醒说,倒是姚璐与父亲的关系应该有些改变。姚璐以后与爸爸交流,要注意非语言信息,比如可以去拍拍爸爸的肩,或者把好吃的给他留着,有额外的收入时可以给爸爸买点儿小东西……要尽量注意非语言的交流,这会使你对爸爸的关心变得更贴近。姚璐说,以后她会交一些朋友,也会恋爱,这样可能对母亲的伤逝逐渐变淡,而已经在另一个世界的妈妈,一定也会希望自己能够快乐地生活,能够找到一个很爱自己的男朋友。专家鼓励说,这很好,就这样训练自己,虽不能完全做到平和,但知道怎么去做,走出困境是不难的。
图/李景山 编辑/吴桐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