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学科是基础教育中承担促进学生人格和谐发展、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学科。但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及社会负面影响、家庭教育等影响思想政治教学的几个方面都需要进行改革,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质量。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 优化策略
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的一门学科,它在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其他任何学科不能代替的。在落实新课程理念,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落实,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几点全面优化思想政治教学的方式,共同仁参考。
一、适应时代要求,走出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
现在的青少年学生,生活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高科技、广信息、大文化的知识经济背景下,他们的心中既对未来充满了向往,又对现实中的种种问题迷惑不解,不知所措。需要老师给以引导。而今天的政治教师特别是乡镇中学的政治教师大多数是在商品经济不发达,思想文化不够开朗,生活不够富裕,变革并不强烈的时代生活过来的。
二、适应开放的社会环境,构建开放性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如今,部分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远离开放的社会生活。在教学思想上,强调一个“统”字,他们为了保护学生心灵的纯洁,不被复杂的社会现象所污染,把学生的思路死死地“统”在教师所规定的轨道上;在教学场合上,倾向一个“收”字,他们把学生的活动范围收缩在学校教室这样一个狭小的天地之中,不准越雷池一步;在教学方法上,热衷一个“灌”字,他们把教材中的知识,填鸭式似地强加给学生。这种相对封闭的教学方式,同我们的时代显然是不合拍的。我们的中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学生一旦接触社会,就会感到老师讲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念是一纸单薄的空文。
三、克服社会负面的不良影响,落实思想政治教学目标
现在的思想政治课教学阵地,自身的问题虽然不少,但教育目标还是正确的。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是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接受的是高尚的道德情操熏陶,這是现代人具有的素质。然而,包围着青少年学生的是一个五花八门的多彩世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新旧交替时期存在的阴暗面,就像阵阵风雨,敲打着学生的心灵,迫使他们被动地、盲目地去感受生活的多重色调。
四、思想政治课教育目标与家庭教育目标相对畸形发展之间存在着“偏差”
在教学活动中,每位政治教师,不仅要把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而且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基础文明、伦理道德、法制纪律、理想情操等多方面进行教育与培养。这是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必需的,也是思想政治课在实现整个中学教育目标方面所承担的重要任务。
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新课程实施中,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寻找对策,为实现和谐社会培养更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醒悟。醒悟的目的是为了改变。我们必须把为教师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设计的教育,这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支撑这一重大突破和改革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师角色的转变。
2、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教学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从政治课的价值观念上讲,应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长期以来,政治课的价值位置就是应试教育。无数成功经验都证明,一旦把政治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从教学观念上讲,一定要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首位,思想政治教材所阐述的是一些政治理论的基础知识,相对于中学其它学科的教材内容而言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所直观把握,理解起来很困难。政治教学不知不觉就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而学生很难参与进来,更谈不到“进入角色”,发生共鸣了。久而久之,学生则厌学,政治课教学失去了受教育者就自然走进了死胡同。
3、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教学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民主的教育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教育。”“教育的方法要采用自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教学合一的方法,并且要使学生注重全面教育以客服片面教育;注重养成终身好学这习惯以克服短命教育。”教师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同时要使学生掌握学习必须的基本技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精神状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统的教学,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因而教学效果并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究其原因是忽视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新的课程下,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即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因此新课程下,应实施教师角色的转变,还课堂于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积极探讨,实现师生互动式的交流和合作。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中可通过以下方式创设情境:巧妙导入,吸引心、眼;妙用漫画,寓教于乐;模拟表演,身临其境;开拓视野,延伸课堂等。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把维护学生的尊严和权利作为施教的前提条件。一方面,充分尊重和高度信任学生。另一方面,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讨。以尊重事实、服从真理为标准,不惟师是从,不把某些过时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强加于学生,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尽管教师在单一学科的学科知识和能力、专业知识和水平等方面超过了学生,但在人格、人性和人权方面,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师生之间不但是平等的朋友,而且还应该是探求知识、追求真理道路上的同志。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 优化策略
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的一门学科,它在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其他任何学科不能代替的。在落实新课程理念,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落实,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几点全面优化思想政治教学的方式,共同仁参考。
一、适应时代要求,走出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
现在的青少年学生,生活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高科技、广信息、大文化的知识经济背景下,他们的心中既对未来充满了向往,又对现实中的种种问题迷惑不解,不知所措。需要老师给以引导。而今天的政治教师特别是乡镇中学的政治教师大多数是在商品经济不发达,思想文化不够开朗,生活不够富裕,变革并不强烈的时代生活过来的。
二、适应开放的社会环境,构建开放性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如今,部分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远离开放的社会生活。在教学思想上,强调一个“统”字,他们为了保护学生心灵的纯洁,不被复杂的社会现象所污染,把学生的思路死死地“统”在教师所规定的轨道上;在教学场合上,倾向一个“收”字,他们把学生的活动范围收缩在学校教室这样一个狭小的天地之中,不准越雷池一步;在教学方法上,热衷一个“灌”字,他们把教材中的知识,填鸭式似地强加给学生。这种相对封闭的教学方式,同我们的时代显然是不合拍的。我们的中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学生一旦接触社会,就会感到老师讲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念是一纸单薄的空文。
三、克服社会负面的不良影响,落实思想政治教学目标
现在的思想政治课教学阵地,自身的问题虽然不少,但教育目标还是正确的。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是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接受的是高尚的道德情操熏陶,這是现代人具有的素质。然而,包围着青少年学生的是一个五花八门的多彩世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新旧交替时期存在的阴暗面,就像阵阵风雨,敲打着学生的心灵,迫使他们被动地、盲目地去感受生活的多重色调。
四、思想政治课教育目标与家庭教育目标相对畸形发展之间存在着“偏差”
在教学活动中,每位政治教师,不仅要把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而且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基础文明、伦理道德、法制纪律、理想情操等多方面进行教育与培养。这是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必需的,也是思想政治课在实现整个中学教育目标方面所承担的重要任务。
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新课程实施中,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寻找对策,为实现和谐社会培养更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醒悟。醒悟的目的是为了改变。我们必须把为教师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设计的教育,这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支撑这一重大突破和改革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师角色的转变。
2、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教学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从政治课的价值观念上讲,应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长期以来,政治课的价值位置就是应试教育。无数成功经验都证明,一旦把政治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从教学观念上讲,一定要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首位,思想政治教材所阐述的是一些政治理论的基础知识,相对于中学其它学科的教材内容而言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所直观把握,理解起来很困难。政治教学不知不觉就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而学生很难参与进来,更谈不到“进入角色”,发生共鸣了。久而久之,学生则厌学,政治课教学失去了受教育者就自然走进了死胡同。
3、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教学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民主的教育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教育。”“教育的方法要采用自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教学合一的方法,并且要使学生注重全面教育以客服片面教育;注重养成终身好学这习惯以克服短命教育。”教师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同时要使学生掌握学习必须的基本技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精神状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统的教学,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因而教学效果并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究其原因是忽视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新的课程下,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即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因此新课程下,应实施教师角色的转变,还课堂于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积极探讨,实现师生互动式的交流和合作。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中可通过以下方式创设情境:巧妙导入,吸引心、眼;妙用漫画,寓教于乐;模拟表演,身临其境;开拓视野,延伸课堂等。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把维护学生的尊严和权利作为施教的前提条件。一方面,充分尊重和高度信任学生。另一方面,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讨。以尊重事实、服从真理为标准,不惟师是从,不把某些过时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强加于学生,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尽管教师在单一学科的学科知识和能力、专业知识和水平等方面超过了学生,但在人格、人性和人权方面,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师生之间不但是平等的朋友,而且还应该是探求知识、追求真理道路上的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