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祝福》中,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
婆婆和大伯可以说是祥林嫂两次不幸的根源,祥林嫂嫁而守寡,婆婆便利用封建礼教授予她的族权,卖掉祥林嫂为自己的儿子娶妻,如果不是婆婆这样做,祥林嫂或许能够凭借自己的力气安稳地生活下去,而最终却被卖改嫁,自己永远背上了不忠的耻辱,受人鄙视、讥讽。在贺家,祥林嫂遭遇夫死子亡的不幸之后,大伯也是利用封建礼教授予的族权,收回房屋,赶走祥林嫂,使嫁而再寡的祥林嫂再次生活无着,落入鲁四老爷家的火坑,最终走向死亡。
婆婆和大伯都是凭借封建礼教把祥林嫂扫地出门,似乎他们便是封建礼教的忠实奉行者。因为作为一家之长,他们能够支配家庭成员,赶走不受欢迎的祥林嫂,正是封建礼教赋予他们的权力。作为和祥林嫂有着同样经历的婆婆,照例应该自己也应该成全别人做“贞节烈女”,她却卖掉儿媳换彩礼,全然不顾“一女不事二夫”的封建礼教的信条,这种双重标准本身就是对封建礼教的大不敬。所以,把封建礼教忠实信徒的称号加给婆婆和大伯这样的人,他们显然是担当不起的。
卫老婆子肯定婆婆作为家长支配祥林嫂的权力,她宽容甚至欣赏婆婆卖掉祥林嫂为儿子娶妻,称婆婆是一个精明强干的女人,似乎可以看作是忠于封建礼教的人。但她又曾帮助祥林嫂介绍工作,找出路。显然,我们也不能把她看成是敢于和封建礼教作斗争的斗士,她只不过是一个想通过做中间人捞点好处的下层人。她的这种矛盾的做法,只能说明她是一个有利就图、自私自利的人,所以她后来领婆婆抓回祥林嫂的举动也就不难理解了。
柳妈作为鲁镇人的代表,她对祥林嫂,有同情,有鄙视,但鄙视的成分多于同情。所以她对祥林嫂的倾诉,表现出来的是猎奇的心理,是为了满足自己空虚的心理,当空虚心理得到满足之后,对祥林嫂的倾诉便变得不耐烦,会毫不客气地打断她,报以冷寞的奚落和讥讽。她似乎就是封建礼教的忠实守护人,她鄙视讥讽不能从一而终的祥林嫂,就连她给祥林嫂寻求的赎罪的出路也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可以说,她的言行自始至终都透着浓厚封建迷信色彩。不过我们也不能说她就是对封建礼教虔诚信奉的人。
她们——卫老婆子、柳妈和鲁镇上的人们,对有违礼教、不能从一而终的祥林嫂采取奚落和讥讽的态度,而对于同样不能恪守封建礼教的婆婆和大伯却无半点微词,这种态度,就决定了她们对于封建礼教并非笃信。她们对婆婆、大伯违背封建礼教鼓吹的信条做法的认同,表明她们并不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在那种冷漠的社会中,祥林嫂的幸与不幸、再嫁与否、生与死,于她们一干人似无关痛痒,她们却偏偏要表现出无比的兴趣,她们只不过是借用封建礼教欺侮弱者的无聊凑趣者,她们客观上充当了那些用封建礼教侮辱迫害别人的人的帮凶。同时她们又是深受封建礼教毒害而不自觉的人,或许,如果祥林嫂的不幸落到自己头上,她们也会沦落到祥林嫂一样受同伴们取笑侮辱的境地。
在小说中,最有条件获得“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称号的,当属鲁四老爷。可以说正是封建礼教给了鲁四老爷现有的政治、经济上的身份和地位。他的表现似乎也的确如此:反对革新,大骂新党;挂的对联、读的书籍无不是宣扬封建礼教的;他笃信迷信,送灶、祭祖,鄙视伤风败俗、有违封建礼教的祥林嫂;把祥林嫂的工资悉数交给她的婆婆,默许婆婆抓回祥林嫂,甚至不惜以此牺牲自己的体面;不许祥林嫂祭祖,用神权打掉祥林嫂最后改变不公命运的希望。
其实,“封建礼教的卫道士”这一称号,实在是抬举了鲁四老爷。因为他有诸多言行根本与封建礼教的信条是相背的。他挂的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的对联,是封建礼教讲身心休养的,可他与“我”一见面便大骂新党;在祥林嫂死后,还大骂她是谬种,怪她死的不是时候;他一方面鄙视祥林嫂,认为她不干不净,一方面又极力压榨祥林嫂的血汗。可见,在封建礼教和个人利益产生冲突时,鲁四老爷忽略的是封建礼教,看重的是个人私利。
可见,在鲁四老爷看来,封建礼教,于我有利则取之,于我无利则背之。可以说,鲁四老爷是一个十足的自私自利的伪君子!
再来看看祥林嫂自己。她先是被婆婆卖掉被迫改嫁,后又被大伯赶出家门,最后被鲁四老爷榨干血汗后扫地出门,在祝福之夜死在大雪纷飞的街头。
封建礼教的政权、神权、族权、夫权几条枷锁一起牢牢地套在她身上,她曾苦苦挣扎,而最终至于死亡。她深受封建礼教的迫害。她是一个有反抗精神的妇女;又是一个自觉不自觉的封建礼教的维护者。
她因了躲避被婆婆卖掉改嫁的灾难,而逃到了鲁四老爷家。这对依照封建礼教行使族权的婆婆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反抗,不过心底里,更是因为耻于改嫁,恐做不成忠节烈妇才出逃的。给鲁四老爷家做工,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而且脸上有了笑影,人也白胖了。但是贪心狠毒的婆婆要把她卖到深山,为自己的儿子娶媳妇。面对捆绑被卖改嫁的命运,她当然要进行一番抗争,甚至不惜以命相拼。在鲁镇人对她耻笑、讥讽时,她一方面因了镇上的人们的冷漠而愤恨,一方面更因自己有嫁而守寡、寡而再嫁、丧夫失子的经历而羞耻。她要改变现状,她不甘心被阎罗大王锯为两半,她要抗争不公的命运,于是她听取枊妈的意见,用了近一年的工钱到土地庙里捐了门槛。她深信捐门槛而能赎罪,能够改变自己因曾改嫁而“不干不净”的身份,所以她在鲁家祭祖时才“坦然”地去拿祭品。然而,鲁四老爷和鲁四婶是不信这一套的,于是她最后的希望破灭了。
可见,祥林嫂的反抗,始终是建立在对封建礼教的恪守基础之上的,她对封建礼教的奉守是“始终不渝”的。可以说,祥林嫂之死,是受鲁四老爷和柳妈们用封建礼教戕害的结果,更是祥林嫂用封建礼教自戕的结果。一个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却被封建礼教一步步逼向死亡,这正是封建礼教的虚伪和害人之处。
婆婆和大伯可以说是祥林嫂两次不幸的根源,祥林嫂嫁而守寡,婆婆便利用封建礼教授予她的族权,卖掉祥林嫂为自己的儿子娶妻,如果不是婆婆这样做,祥林嫂或许能够凭借自己的力气安稳地生活下去,而最终却被卖改嫁,自己永远背上了不忠的耻辱,受人鄙视、讥讽。在贺家,祥林嫂遭遇夫死子亡的不幸之后,大伯也是利用封建礼教授予的族权,收回房屋,赶走祥林嫂,使嫁而再寡的祥林嫂再次生活无着,落入鲁四老爷家的火坑,最终走向死亡。
婆婆和大伯都是凭借封建礼教把祥林嫂扫地出门,似乎他们便是封建礼教的忠实奉行者。因为作为一家之长,他们能够支配家庭成员,赶走不受欢迎的祥林嫂,正是封建礼教赋予他们的权力。作为和祥林嫂有着同样经历的婆婆,照例应该自己也应该成全别人做“贞节烈女”,她却卖掉儿媳换彩礼,全然不顾“一女不事二夫”的封建礼教的信条,这种双重标准本身就是对封建礼教的大不敬。所以,把封建礼教忠实信徒的称号加给婆婆和大伯这样的人,他们显然是担当不起的。
卫老婆子肯定婆婆作为家长支配祥林嫂的权力,她宽容甚至欣赏婆婆卖掉祥林嫂为儿子娶妻,称婆婆是一个精明强干的女人,似乎可以看作是忠于封建礼教的人。但她又曾帮助祥林嫂介绍工作,找出路。显然,我们也不能把她看成是敢于和封建礼教作斗争的斗士,她只不过是一个想通过做中间人捞点好处的下层人。她的这种矛盾的做法,只能说明她是一个有利就图、自私自利的人,所以她后来领婆婆抓回祥林嫂的举动也就不难理解了。
柳妈作为鲁镇人的代表,她对祥林嫂,有同情,有鄙视,但鄙视的成分多于同情。所以她对祥林嫂的倾诉,表现出来的是猎奇的心理,是为了满足自己空虚的心理,当空虚心理得到满足之后,对祥林嫂的倾诉便变得不耐烦,会毫不客气地打断她,报以冷寞的奚落和讥讽。她似乎就是封建礼教的忠实守护人,她鄙视讥讽不能从一而终的祥林嫂,就连她给祥林嫂寻求的赎罪的出路也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可以说,她的言行自始至终都透着浓厚封建迷信色彩。不过我们也不能说她就是对封建礼教虔诚信奉的人。
她们——卫老婆子、柳妈和鲁镇上的人们,对有违礼教、不能从一而终的祥林嫂采取奚落和讥讽的态度,而对于同样不能恪守封建礼教的婆婆和大伯却无半点微词,这种态度,就决定了她们对于封建礼教并非笃信。她们对婆婆、大伯违背封建礼教鼓吹的信条做法的认同,表明她们并不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在那种冷漠的社会中,祥林嫂的幸与不幸、再嫁与否、生与死,于她们一干人似无关痛痒,她们却偏偏要表现出无比的兴趣,她们只不过是借用封建礼教欺侮弱者的无聊凑趣者,她们客观上充当了那些用封建礼教侮辱迫害别人的人的帮凶。同时她们又是深受封建礼教毒害而不自觉的人,或许,如果祥林嫂的不幸落到自己头上,她们也会沦落到祥林嫂一样受同伴们取笑侮辱的境地。
在小说中,最有条件获得“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称号的,当属鲁四老爷。可以说正是封建礼教给了鲁四老爷现有的政治、经济上的身份和地位。他的表现似乎也的确如此:反对革新,大骂新党;挂的对联、读的书籍无不是宣扬封建礼教的;他笃信迷信,送灶、祭祖,鄙视伤风败俗、有违封建礼教的祥林嫂;把祥林嫂的工资悉数交给她的婆婆,默许婆婆抓回祥林嫂,甚至不惜以此牺牲自己的体面;不许祥林嫂祭祖,用神权打掉祥林嫂最后改变不公命运的希望。
其实,“封建礼教的卫道士”这一称号,实在是抬举了鲁四老爷。因为他有诸多言行根本与封建礼教的信条是相背的。他挂的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的对联,是封建礼教讲身心休养的,可他与“我”一见面便大骂新党;在祥林嫂死后,还大骂她是谬种,怪她死的不是时候;他一方面鄙视祥林嫂,认为她不干不净,一方面又极力压榨祥林嫂的血汗。可见,在封建礼教和个人利益产生冲突时,鲁四老爷忽略的是封建礼教,看重的是个人私利。
可见,在鲁四老爷看来,封建礼教,于我有利则取之,于我无利则背之。可以说,鲁四老爷是一个十足的自私自利的伪君子!
再来看看祥林嫂自己。她先是被婆婆卖掉被迫改嫁,后又被大伯赶出家门,最后被鲁四老爷榨干血汗后扫地出门,在祝福之夜死在大雪纷飞的街头。
封建礼教的政权、神权、族权、夫权几条枷锁一起牢牢地套在她身上,她曾苦苦挣扎,而最终至于死亡。她深受封建礼教的迫害。她是一个有反抗精神的妇女;又是一个自觉不自觉的封建礼教的维护者。
她因了躲避被婆婆卖掉改嫁的灾难,而逃到了鲁四老爷家。这对依照封建礼教行使族权的婆婆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反抗,不过心底里,更是因为耻于改嫁,恐做不成忠节烈妇才出逃的。给鲁四老爷家做工,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而且脸上有了笑影,人也白胖了。但是贪心狠毒的婆婆要把她卖到深山,为自己的儿子娶媳妇。面对捆绑被卖改嫁的命运,她当然要进行一番抗争,甚至不惜以命相拼。在鲁镇人对她耻笑、讥讽时,她一方面因了镇上的人们的冷漠而愤恨,一方面更因自己有嫁而守寡、寡而再嫁、丧夫失子的经历而羞耻。她要改变现状,她不甘心被阎罗大王锯为两半,她要抗争不公的命运,于是她听取枊妈的意见,用了近一年的工钱到土地庙里捐了门槛。她深信捐门槛而能赎罪,能够改变自己因曾改嫁而“不干不净”的身份,所以她在鲁家祭祖时才“坦然”地去拿祭品。然而,鲁四老爷和鲁四婶是不信这一套的,于是她最后的希望破灭了。
可见,祥林嫂的反抗,始终是建立在对封建礼教的恪守基础之上的,她对封建礼教的奉守是“始终不渝”的。可以说,祥林嫂之死,是受鲁四老爷和柳妈们用封建礼教戕害的结果,更是祥林嫂用封建礼教自戕的结果。一个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却被封建礼教一步步逼向死亡,这正是封建礼教的虚伪和害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