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手机媒介具有受众广、普及率高以及信息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愈发强烈,然而对于手机媒介信息的辨别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手机媒介素养教育已成为新时期高校教育发展的新内容。本文从手机媒介的特性入手,对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教育进行研究,提出了相关教育策略。
关键词:网络时代;手机媒介;素养教育
4G时代让手机真正实现了移动媒体的数据高速传输,网络通信技术赋予了手机媒介独特的信息传播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网络信息泥沙俱下,社交网络鱼龙混杂,这给使用者尤其是大学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新时期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教育不可或缺,值得高校教师共同探索。
一、手机媒介概述
手机媒介原指人们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工具,又称为移动电话。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使用者需求的变化,手机已不仅仅是通话的工具,更是网络信息的承载体。手机媒介信息既可以是文本图像,也可以是声音视频等,而手机媒介传播实际上是一种互动式的交流,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手机媒介与互联网的结合,打破了社会公众进入到媒体中的障碍,使得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与融合。手机媒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随身性: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手机媒介与传统媒介相比有很大的优势。传统媒介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它们虽然也能实现信息的较快传播,但是不便于随身携带和实时信息互动。手机则不同,它与现代人几乎形影不离,借助高科技的手段将多种信息包括传统媒介所传达的信息收入囊中,打破了时空限制,可谓是“装在口袋里的媒介”,能够实现信息的即时传达。
2.强制性:报纸、书籍、电视等传统媒介的信息传达处于一种被社会受众选择的状态,信息流通处于被动位置。而手机媒介能够将资讯主动推送给用户,例如,社交网站的消息提醒以及各类应用软件的热门推送,因而,在信息传达方面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二、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教育策略
1.开展大学生与手机媒介主题教育活动
(1)选取活动主题。在进行活动设计之前,必须先在高校中组织调查,研究受众即大学生对手机媒介教育的需求。从数据调查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网络时代手机媒介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而对于手机的依赖性,给他们的身心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对此不以为然,不能充分认识也不愿意改变现状。因此,大学生与手机媒介主题教育活动势在必行。
(2)确定活动目的。活动开展前还要明确目的,即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帮助学生了解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教授健康使用手机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参与手机媒介表达和交流。建议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实现观点共享。教师在课堂上以实际案例开展教学,结合具体数据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以大学生常用的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为例,促进学生对手机媒介的合理参与。
(3)理清活动思路。不可否认,手机的出现为我们的生活与学习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但是学生在享受手机带来的益处时,往往容易沉迷其中,这将会带来很多问题,包括手机产生的辐射、手机媒介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长期使用会造成的视觉疲劳和颈肩酸痛等。因此,可以通过主题活动来引导学生反思手机对我们造成的危害,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分析,以批判的眼光分析手机媒介的运作过程,正确评价及运用接收到的信息,讨论出规避手机危害的防范措施,减少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2.开设手机媒介素养教育课程
在高校中开设手机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媒介的能力,还能促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发展。因此,高校可以考虑将手机媒介素养教育加入到选修课体系中来,以课堂为依托,为大学生提供专业而有针对性的辅导。同时,还可设计相关课程来辅助教授如大众传媒、媒介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另外,提高大学生使用媒介的素养,还可以通过高校党建工作来实现,在党课、团课中结合手机媒介素养教育,指导学生对新时期手机媒介现象进行解读,帮助学生鉴别媒介信息的好坏,从正面引导、启发学生认识手机媒介信息传播的特点与意义,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媒介信息观和媒介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在接受媒介信息的过程中形成自律意识。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基于网络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手机媒介教育愈发受到关注。手机媒介的出现为快速实现社会信息交互提供了渠道,同时一些不良的信息也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因此,高校必须采取措施,开展大学生与手机媒介主题教育活动,增设手机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对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手机媒介形成全面认识,积极利用其独特优势,自觉规避消极影响,不断提高自身正确使用手机媒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敏.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2]邢璐.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3]于翠玲,刘斌.大学生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
[4]李海燕.基于网络媒介的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创新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2.
关键词:网络时代;手机媒介;素养教育
4G时代让手机真正实现了移动媒体的数据高速传输,网络通信技术赋予了手机媒介独特的信息传播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网络信息泥沙俱下,社交网络鱼龙混杂,这给使用者尤其是大学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新时期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教育不可或缺,值得高校教师共同探索。
一、手机媒介概述
手机媒介原指人们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工具,又称为移动电话。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使用者需求的变化,手机已不仅仅是通话的工具,更是网络信息的承载体。手机媒介信息既可以是文本图像,也可以是声音视频等,而手机媒介传播实际上是一种互动式的交流,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手机媒介与互联网的结合,打破了社会公众进入到媒体中的障碍,使得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与融合。手机媒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随身性: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手机媒介与传统媒介相比有很大的优势。传统媒介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它们虽然也能实现信息的较快传播,但是不便于随身携带和实时信息互动。手机则不同,它与现代人几乎形影不离,借助高科技的手段将多种信息包括传统媒介所传达的信息收入囊中,打破了时空限制,可谓是“装在口袋里的媒介”,能够实现信息的即时传达。
2.强制性:报纸、书籍、电视等传统媒介的信息传达处于一种被社会受众选择的状态,信息流通处于被动位置。而手机媒介能够将资讯主动推送给用户,例如,社交网站的消息提醒以及各类应用软件的热门推送,因而,在信息传达方面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二、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教育策略
1.开展大学生与手机媒介主题教育活动
(1)选取活动主题。在进行活动设计之前,必须先在高校中组织调查,研究受众即大学生对手机媒介教育的需求。从数据调查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网络时代手机媒介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而对于手机的依赖性,给他们的身心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对此不以为然,不能充分认识也不愿意改变现状。因此,大学生与手机媒介主题教育活动势在必行。
(2)确定活动目的。活动开展前还要明确目的,即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帮助学生了解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教授健康使用手机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参与手机媒介表达和交流。建议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实现观点共享。教师在课堂上以实际案例开展教学,结合具体数据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以大学生常用的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为例,促进学生对手机媒介的合理参与。
(3)理清活动思路。不可否认,手机的出现为我们的生活与学习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但是学生在享受手机带来的益处时,往往容易沉迷其中,这将会带来很多问题,包括手机产生的辐射、手机媒介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长期使用会造成的视觉疲劳和颈肩酸痛等。因此,可以通过主题活动来引导学生反思手机对我们造成的危害,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分析,以批判的眼光分析手机媒介的运作过程,正确评价及运用接收到的信息,讨论出规避手机危害的防范措施,减少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2.开设手机媒介素养教育课程
在高校中开设手机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媒介的能力,还能促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发展。因此,高校可以考虑将手机媒介素养教育加入到选修课体系中来,以课堂为依托,为大学生提供专业而有针对性的辅导。同时,还可设计相关课程来辅助教授如大众传媒、媒介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另外,提高大学生使用媒介的素养,还可以通过高校党建工作来实现,在党课、团课中结合手机媒介素养教育,指导学生对新时期手机媒介现象进行解读,帮助学生鉴别媒介信息的好坏,从正面引导、启发学生认识手机媒介信息传播的特点与意义,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媒介信息观和媒介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在接受媒介信息的过程中形成自律意识。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基于网络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手机媒介教育愈发受到关注。手机媒介的出现为快速实现社会信息交互提供了渠道,同时一些不良的信息也给学生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因此,高校必须采取措施,开展大学生与手机媒介主题教育活动,增设手机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对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手机媒介形成全面认识,积极利用其独特优势,自觉规避消极影响,不断提高自身正确使用手机媒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敏.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2]邢璐.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3]于翠玲,刘斌.大学生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
[4]李海燕.基于网络媒介的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创新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