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读者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课题,也是中心工作。搞好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是我们永远探讨不完的内容。本文从馆藏布局的角度思考,如何更好提高服务质量。
关键词:图书馆 馆藏布局 “一体化”服务 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251-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使得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由传统走向现代,使传统的服务功能、服务方式有了更深层次的拓展。新的信息环境既带来了资源结构的变化,也带来了读者需求方式和需求内容的变化,同时更带来了读者对图书馆服务功能和服务类型的新要求。因此必将导致图书馆在结构、布局和管理模式上产生重大变革。
1 传统馆藏模式在读者服务中的优点与不足
传统馆藏模式,即图书按照一定的体系(一般是“中图法”的分类体系)布局排架;期刊按照一定的体系单独收藏阅览;非纸质载体资料又有一套独立的方法进行管理和利用,不同载体的文献是分别管理。读者利用时也需分别到不同载体文献收藏地借阅。
多年来,大多数图书馆都是采用这种方法为读者服务的。其优点如下。
(1)这种馆藏布局就单一载体的文献而言,清晰明了,便于管理。所有图书按照“中图法”分类排架,读者可到各个书库去借阅自己所需图书。
(2)便于查找同一载体的文献。图书与期刊、报纸严格区分收藏,借书就去书库,看杂志、报纸就去阅览室,查寻数据库就去电子阅览室。
(3)管理起来相对简单。由于收藏的单一性,方便管理。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不高,掌握一种工作技能就可以开展工作,
当然,在管理相对便利的同时,还有些不便之处。由于该方法是按照馆藏资源本身的固有外在特点或内容,如载体形式、学科门类、语言文种、使用方法、出版时间等,对文献进行划分和布局,这就必须使某一知识领域文献由于载体形式及出版时间的不同,而被分散于不同管理部门、不同的馆藏地点,因而使读者在查找某一专题时,要跑到各个文献存放点、借阅点才能获取原文。一般读者到图书馆借阅文献大多利用课间休息,即便是用课余时间,跑几个地方查找,在时间上也会感觉紧张。再者,不同载体的文献管理又有些不同,在借阅手续上也就不同,加之有些阅览室不可以带包进入,如此诸多因素使读者在有限时间内不能查找到更多的所需文献信息,造成人力及时间的浪费。
2“一体化”借阅管理模式的优势
现今一些图书馆实行“一体化”的借阅管理模式:即采用书刊合一、电子资源与纸质资源相结合的文献布局方式,全开放的空间格局,以求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查找各学科专题资料。这种多元“一体化”布局的出发点是让读者充分地接触馆藏。因而在对馆藏进行组织和整序时,是以用户需求作为划分和布局馆藏文献的标准,并结合文献的多元性、知识性、学术性,使文献流与读者流相互沟通、有机结合,始终处于均衡饱和的最佳状态。
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指标:就是读者对图书馆的预期感和其感知的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对比。那么图书馆服务首先就是要让读者知道图书馆有什么,以及如何快捷地查找到所需的信息。
“一体化”的借阅管理模式就可以基本满足读者的要求,并具有很多优势。
(1)最大程度地为读者提供了便利。藏借阅一体的新模式为书库赋予了阅览室的功能,阅览室赋予了书库的功能,读者不仅可以反复选书阅览,还可直接从库内的公共检索台上检索所需要的图书,加上有管理人员的导读,可以说是集人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于一室。
(2)实现读者与藏书之间的“零距离”接触,降低拒借率,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和流通率允许读者直接入库查找文献资源,实现人与书的面对面接触,相关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图书均可供读者择优选用,一些长期无人问津的“死书”也呈现在人前,拓展了读者选书的空间。读者进库查阅某个数据、某个公式、某段话等无需办理外借手续,简单方便,充分体现图书馆组织管理“汇集并自由地流通所有书籍,借助它们来传播知识”的基本原则。
(3)加快了图书流通,提高了新书的利用率。图书馆限定读者续借图书的次数,加快了图书的借还频率;书库几乎每天都有新书入库,读者可以直接到书架上选择需要的新书,获得最新的信息资料,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新书的作用。
(4)人力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把原有的几个功能单一的阅览室和流通书库合并为1个藏借阅合一的大开间阅览室,人员配置作了相应调整,节省了人员编制。
(5)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允许读者直接进入书库借阅图书,使馆员从跑库工作中解脱出来,摆脱了原来的繁琐事务,有精力投入到为读者服务、解答咨询等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益,使工作效率成倍增长。大大节省了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6)增强了读者与馆员之间的相互关系,馆员从“为人找书”的环节中解脱出来,能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了解读者的需求倾向和科研方向,为图书和读者间架起一座桥梁,为他们排忧解难。在这种密切的接触中,增加了读者与馆员之间的感情,为进一步深化服务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7)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图书购置经费。以往新书到馆后分成几个流向:报刊阅览室、期刊阅览室、库本阅览室、流通书库。新模式下流通与阅览的合并,使新书流向相对集中,购入的复本可相应减少,可借阅的图书种类更加丰富。
在一个单元里面既有图书、期刊,也有工具书和其他资料;既有现刊,也有过刊;既有一次文献,也有二次文献,呈现多种文献的组合,使各学科相关文献信息集中在一起,方便用户的使用。
3 实行“一体化”服务管理模式的基本措施
一种先进的服务管理模式能否顺利地贯彻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关键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措施作保证。
(1)要有适宜的必备馆舍条件,图书馆必须具备若干个同层高、同进深、同荷载的大开间,房间的通透性要强。这样在每个房间中读者既可以自由挑选图书,也可以自由阅览和自习。
(2)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作保证,这既包括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也包括对读者的要求。对工作人员来说,首先要熟练掌握现代化操作手段,做到能快速、准确地为读者办理借书手续,能解答读者咨询,能经常性地巡架、整架与排架,能及时修补破损图书,能制止读者的占座现象等;对读者来说,应要求其严格遵守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有偷书、毁书、占座等违规现象的读者,应严格按规定进行批评教育、经济处罚乃至全校通报的处理。
(3)要想方设法地保证藏书质量,坚决剔除陈旧过时的图书和多余的复本。在任何一个藏书区内,其藏书空间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允许藏书量的无限增加,要将过时的图书存放到密集书库去,不能等到书满为患时才想到剔旧。
(4)在各藏书区必须安装防盗检测设备。由于“一体化”管理是全开架服务,读者可以随意进入某一藏书区。利用防盗检测设备尽量避免图书丢失现象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放宽读者进入藏书区的自由度,允许读者带包进入借阅区去借书、阅览。
4 结束语
现代信息技术改变着图书馆的管理方法,也改变着图书馆的建筑结构和布局。我们既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与方法,还要注意新的服务方式方法与原有的服务方式方法的有机结合,不断拓展和完善图书馆的服务,形成新的服务的优势,既满足读者各种各样的信息需求,又不断促进图书馆事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丘玲.提高高校图书馆流通质量之我见[J].图书馆论坛,2006,(2).
[2] 陈莺.藏借阅一体化开架管理的探讨[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2,(2).
[3] 叶艳鸣.高校图书馆“藏、借、阅、咨一体化”管理模式及其实践[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3,(3).
关键词:图书馆 馆藏布局 “一体化”服务 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251-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使得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由传统走向现代,使传统的服务功能、服务方式有了更深层次的拓展。新的信息环境既带来了资源结构的变化,也带来了读者需求方式和需求内容的变化,同时更带来了读者对图书馆服务功能和服务类型的新要求。因此必将导致图书馆在结构、布局和管理模式上产生重大变革。
1 传统馆藏模式在读者服务中的优点与不足
传统馆藏模式,即图书按照一定的体系(一般是“中图法”的分类体系)布局排架;期刊按照一定的体系单独收藏阅览;非纸质载体资料又有一套独立的方法进行管理和利用,不同载体的文献是分别管理。读者利用时也需分别到不同载体文献收藏地借阅。
多年来,大多数图书馆都是采用这种方法为读者服务的。其优点如下。
(1)这种馆藏布局就单一载体的文献而言,清晰明了,便于管理。所有图书按照“中图法”分类排架,读者可到各个书库去借阅自己所需图书。
(2)便于查找同一载体的文献。图书与期刊、报纸严格区分收藏,借书就去书库,看杂志、报纸就去阅览室,查寻数据库就去电子阅览室。
(3)管理起来相对简单。由于收藏的单一性,方便管理。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不高,掌握一种工作技能就可以开展工作,
当然,在管理相对便利的同时,还有些不便之处。由于该方法是按照馆藏资源本身的固有外在特点或内容,如载体形式、学科门类、语言文种、使用方法、出版时间等,对文献进行划分和布局,这就必须使某一知识领域文献由于载体形式及出版时间的不同,而被分散于不同管理部门、不同的馆藏地点,因而使读者在查找某一专题时,要跑到各个文献存放点、借阅点才能获取原文。一般读者到图书馆借阅文献大多利用课间休息,即便是用课余时间,跑几个地方查找,在时间上也会感觉紧张。再者,不同载体的文献管理又有些不同,在借阅手续上也就不同,加之有些阅览室不可以带包进入,如此诸多因素使读者在有限时间内不能查找到更多的所需文献信息,造成人力及时间的浪费。
2“一体化”借阅管理模式的优势
现今一些图书馆实行“一体化”的借阅管理模式:即采用书刊合一、电子资源与纸质资源相结合的文献布局方式,全开放的空间格局,以求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查找各学科专题资料。这种多元“一体化”布局的出发点是让读者充分地接触馆藏。因而在对馆藏进行组织和整序时,是以用户需求作为划分和布局馆藏文献的标准,并结合文献的多元性、知识性、学术性,使文献流与读者流相互沟通、有机结合,始终处于均衡饱和的最佳状态。
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指标:就是读者对图书馆的预期感和其感知的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对比。那么图书馆服务首先就是要让读者知道图书馆有什么,以及如何快捷地查找到所需的信息。
“一体化”的借阅管理模式就可以基本满足读者的要求,并具有很多优势。
(1)最大程度地为读者提供了便利。藏借阅一体的新模式为书库赋予了阅览室的功能,阅览室赋予了书库的功能,读者不仅可以反复选书阅览,还可直接从库内的公共检索台上检索所需要的图书,加上有管理人员的导读,可以说是集人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于一室。
(2)实现读者与藏书之间的“零距离”接触,降低拒借率,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和流通率允许读者直接入库查找文献资源,实现人与书的面对面接触,相关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图书均可供读者择优选用,一些长期无人问津的“死书”也呈现在人前,拓展了读者选书的空间。读者进库查阅某个数据、某个公式、某段话等无需办理外借手续,简单方便,充分体现图书馆组织管理“汇集并自由地流通所有书籍,借助它们来传播知识”的基本原则。
(3)加快了图书流通,提高了新书的利用率。图书馆限定读者续借图书的次数,加快了图书的借还频率;书库几乎每天都有新书入库,读者可以直接到书架上选择需要的新书,获得最新的信息资料,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新书的作用。
(4)人力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把原有的几个功能单一的阅览室和流通书库合并为1个藏借阅合一的大开间阅览室,人员配置作了相应调整,节省了人员编制。
(5)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允许读者直接进入书库借阅图书,使馆员从跑库工作中解脱出来,摆脱了原来的繁琐事务,有精力投入到为读者服务、解答咨询等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益,使工作效率成倍增长。大大节省了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6)增强了读者与馆员之间的相互关系,馆员从“为人找书”的环节中解脱出来,能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了解读者的需求倾向和科研方向,为图书和读者间架起一座桥梁,为他们排忧解难。在这种密切的接触中,增加了读者与馆员之间的感情,为进一步深化服务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7)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图书购置经费。以往新书到馆后分成几个流向:报刊阅览室、期刊阅览室、库本阅览室、流通书库。新模式下流通与阅览的合并,使新书流向相对集中,购入的复本可相应减少,可借阅的图书种类更加丰富。
在一个单元里面既有图书、期刊,也有工具书和其他资料;既有现刊,也有过刊;既有一次文献,也有二次文献,呈现多种文献的组合,使各学科相关文献信息集中在一起,方便用户的使用。
3 实行“一体化”服务管理模式的基本措施
一种先进的服务管理模式能否顺利地贯彻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关键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措施作保证。
(1)要有适宜的必备馆舍条件,图书馆必须具备若干个同层高、同进深、同荷载的大开间,房间的通透性要强。这样在每个房间中读者既可以自由挑选图书,也可以自由阅览和自习。
(2)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作保证,这既包括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也包括对读者的要求。对工作人员来说,首先要熟练掌握现代化操作手段,做到能快速、准确地为读者办理借书手续,能解答读者咨询,能经常性地巡架、整架与排架,能及时修补破损图书,能制止读者的占座现象等;对读者来说,应要求其严格遵守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有偷书、毁书、占座等违规现象的读者,应严格按规定进行批评教育、经济处罚乃至全校通报的处理。
(3)要想方设法地保证藏书质量,坚决剔除陈旧过时的图书和多余的复本。在任何一个藏书区内,其藏书空间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允许藏书量的无限增加,要将过时的图书存放到密集书库去,不能等到书满为患时才想到剔旧。
(4)在各藏书区必须安装防盗检测设备。由于“一体化”管理是全开架服务,读者可以随意进入某一藏书区。利用防盗检测设备尽量避免图书丢失现象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放宽读者进入藏书区的自由度,允许读者带包进入借阅区去借书、阅览。
4 结束语
现代信息技术改变着图书馆的管理方法,也改变着图书馆的建筑结构和布局。我们既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与方法,还要注意新的服务方式方法与原有的服务方式方法的有机结合,不断拓展和完善图书馆的服务,形成新的服务的优势,既满足读者各种各样的信息需求,又不断促进图书馆事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丘玲.提高高校图书馆流通质量之我见[J].图书馆论坛,2006,(2).
[2] 陈莺.藏借阅一体化开架管理的探讨[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2,(2).
[3] 叶艳鸣.高校图书馆“藏、借、阅、咨一体化”管理模式及其实践[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