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会能嫁出去7年后又回来了。1988年,丈夫刘银林得病去世,婆婆叫她奔自己的前程去,吴会能只得回娘家作打算了。
吴会能的娘家在甘肃宁县瓦斜乡吴家川村。父母常年患病,且膝下没有男孩,只能靠女婿刘银林养老送终,没想到女婿先撒手而去,母亲心灵受到打击,患了宫颈癌,不久又添了新病——胃癌。
吴会能送母亲去了西安市的大医院,在病情得到控制后,又赶回来照料终日咳嗽不止的父亲。两个妹妹早已出嫁,她感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不得不考虑再婚的事。媒人提了几门子外乡的条件不错的亲事,都被她拒绝了。她选择的是愿做上门女婿照料她两个老人的男人。
南义街有个从陕西榆林来的打工汉,名叫王会生,他愿在这儿落户,人也本分。有人提起这门亲事,她这才答应了。
婚礼没有亲友,没有宴席,十分简单。
吴会能和第二个丈夫王会生苦撑着这个家,在极度艰难中,他们添了一儿一女,大的随父姓,叫王焕霞,小的随母姓,叫吴宏亮。吴会能一面抚养子女,一面精心照料老人。
女儿的一片孝心,留不住双亲匆匆的脚步。母亲在辗转了宁县医院、西峰市医院后,终于离开了人世。父亲得了食道癌,任何食物都很难下咽。
办完母亲的丧事,吴会能发现丈夫终日唉声叹气的,像有什么心事。一问才知,王会生的两个老人也身患重病,身边无人照顾,他已有几年没回老家看他们了。吴会能的心一下软了:真不知这几年他们是怎么过的,我这个儿媳还有啥用!为使双方老人都得到照顾,她想了一个万全之策:把两个家合为一家。1999年3月18日,在她的操持下,一家5口人,上有60多岁的父亲,下有不满5岁的儿子,开始了由甘肃到陕西漫漫长途的举家迁徙。
下了汽车,沿着山路走啊走,等走到两孔石头窑前,吴会能一下愣住了。尽管她早有心理准备,料想到王家比娘家还穷,但没想到会穷成这样!可以说,除了两孔石头窑外一无所有……婆婆瘫痪在床,公公哇哇叫着疯疯癫癫跑出跑进……王会生弟兄五人,老大过继给了别人,老二去向不明,老四打工时从楼上跌下摔死,老五和他一样做了上门女婿……吴会能哭了,哭得那么伤心,她不明白,她的命怎么这么苦,老天怎么偏偏这么对待她……
慢慢地,她平静下来,开始面对面临的一切,做饭、种地、给父亲、公公婆婆买药、给儿子女儿补衣裳……
公公患的是精神分裂症,吴会能怀着一线希望问了几个医生,得到的回答都是:“不能治愈,只能用药物控制。”她用平时抠的几个钱买回镇静类药,没想到公公口里叫着“你想害我”,大打出手,打得她鼻孔鲜血直流。后来吴会能想了些法子,公公吃药主动多了、容易多了。
以前,婆婆常屙在衣裤上、被褥上,屋里充满一股难闻的气味。勤快孝顺的儿媳到来了,这种情况改变了。婆婆去世时带着一丝微笑,欣慰地合上了双眼。
父亲初来异地,水土不服,再加上绝症的折磨,几日不吃不喝。吴会能翻山越岭到市场上买了几个西瓜,给他一勺一勺地喂。1999年9月12日,父亲突然说他头发昏,正在洗锅的她没多在意,以为是着凉感冒所致,拿来几粒先前买的西药片,还未递到跟前,父亲就猝然跌倒,不省人事。她和丈夫换着把父亲背到医院,医生说人早就没气了,她不信,央求再三检查……她忍着极度的悲痛雇了辆车,把父亲遗体拉回甘肃老家,安葬在老人曾经耕作过的那块田里。
这些日子,她特意去了前夫刘家一趟。她的心碎了……甘肃宁县南义乡关庄村柴家台组,是个只有7户人家的小山村,这里山大沟深,十分偏僻。由于自然环境所限,村里至今没有一台农机,收种打碾还很原始。18年前,吴会能嫁到这里,度了7个靠挖药材买高粱面黑面度日的年头。前夫刘银林去世后,家里处境更加艰难。
1994年5月,原婆婆去河滩拣柴时摔倒,造成左腿和左臂骨折。家里太穷了,叫不起医生买不起药,她躺在炕上呻吟了几天,手按着灶沿给正在上学的孙子孙女做起了饭,拄着拐杖干起了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今,她彻底残废了。1997年9月,公公去世了。有人说,他是累死的,像这样的家,种35亩地,养1头牛8只羊,饮水要到马莲河里挑,柴禾要到河滩上拣,一个壮年人都难以支撑,何况他。也有人说,他是病死的,起先是感冒,后来发展到肝炎、肝硬化,最后到肝癌,这期间,如果能吃药打针,也许不至于如此。
女儿刘亚宁念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去南义街一家饭馆打工了,每月挣80元钱。她要用挣来的钱养活奶奶、供弟弟上学。今年13岁的刘维东是南义小学五年级学生。他要爬13里山路才能到学校。班上像他这样离家远的学生都住在学校附近的农家,而他拿不出那个钱。每天早上四点钟,伯父打着灯笼把他送上山,晚上八点再上山接回。
刘家的现状,深深震撼了吴会能的心。尽管她明白,自己已不再是刘家的人,按农村惯例,该避免嫌疑和麻烦,彻底和刘家脱离关系;更清楚若照顾刘家对自己现在一贫如洗的家来说意味着什么,但她还是下了决心:不能撇下刘家不管!
陕西—甘肃,王家—刘家,吴会能一次次地来回奔波着。
每一次来刘家,她就成了大忙人,农活家务活一身揽,恨不得几天干完一年的活。村民们被感动了,每逢收种稼忙季节,纷纷向这个不幸的家伸出援助之手。婆婆腿脚不灵便,吴会能怕她在家呆久了,心里憋闷,搀着她到外面散心,有一次竟背着她到几十里外的亲戚家走了一趟。去时婆婆怕累着她,几次要回去,吴会能执拗地说:“我没钱买东西孝敬您,只有一身力气……”话里带着自责。这一家老小太缺钱了、太需要钱了,这一点对她感受太深了。
——为了省粮,刘家很少做馍馍。维东晚上放学回来,吴会能心疼地问这天咋吃的,儿子吞吞吐吐地说他一天没吃。“我不是给你5角钱吗?咋不买个饼子?”“我留着它准备买墨水。”
——亚宁向她“汇报”第一月工资的使用情况:“给奶奶买豆奶粉花9元,给维东买毛衣花16元,还借账30元……”从头到尾,她没听出“给我”如何如何的字眼。亚宁说时眉飞色舞,而她鼻子一酸,一把将女儿搂在怀里,大颗大颗的泪珠滴落在女儿的秀发上……
怀着伤心,愧疚的心情,更怀着一种责任感,吴会能外出打工了。她是山里的女子,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在人跟前怕讲话,打她记事起至今,从未离开那份土地和锅灶,外面的世界,对她是一个陌生的天地。一连几天,她找不到活,流落街头。后来,在一位好心的大姐的帮助下,才在陕西榆林市一建筑工地当上了小工。她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加班工”的一员,加完夜班,同伴喊她上饭店,她掩饰说:“我饱着哩。”等她们走后,一头扑倒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一会儿想这,一会儿想那,只听得肚子咕咕叫个不停……
第一月,她领了230元钱,当即向工头请了假。
2001年4月11日,一辆由陕西榆林发往甘肃宁县的公共汽车上,坐着一位年近40岁的妇女,她的脸激动得泛红,焦急的目光不时投向窗外。到一个小镇子,乘客纷纷下车吃饭,唯有她和守车的司机还坐在那里。如此几次,她的脸发白了,眼睛也无力地闭上了。司机关心地问:“你是不是病了?”她平生第一次撒谎说:“我头有点痛。”其实,司机哪里知道,她用一袋方便面充饥已一天了,尽管饿成这样,就是舍不得花7毛钱再买一袋……
蒙蒙细雨滋润着陇原,刚刚泛青的冬小麦尽力吮吸着甘甜的乳汁。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道,踏着泥泞,一身风雨一身累,一位农村妇女向山这边走来了。
她就是吴会能。
天地间最感人的一幕在这个偏僻的山沟出现了:吴会能挽起裤腿,涉入齐膝深的冰冷的河水。“亚宁——维东——”她焦急地呼喊着。“妈——妈——”一声声稚嫩的童音从河那边传过来,在山里回响着……她刚淌过河,女儿、儿子飞奔而来,母子三人哭着笑着紧紧拥抱在一起……
(笔者发稿时,欣闻吴会能另找了个打工的活,月工资增加到500元)。
编辑/彭东
吴会能的娘家在甘肃宁县瓦斜乡吴家川村。父母常年患病,且膝下没有男孩,只能靠女婿刘银林养老送终,没想到女婿先撒手而去,母亲心灵受到打击,患了宫颈癌,不久又添了新病——胃癌。
吴会能送母亲去了西安市的大医院,在病情得到控制后,又赶回来照料终日咳嗽不止的父亲。两个妹妹早已出嫁,她感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不得不考虑再婚的事。媒人提了几门子外乡的条件不错的亲事,都被她拒绝了。她选择的是愿做上门女婿照料她两个老人的男人。
南义街有个从陕西榆林来的打工汉,名叫王会生,他愿在这儿落户,人也本分。有人提起这门亲事,她这才答应了。
婚礼没有亲友,没有宴席,十分简单。
吴会能和第二个丈夫王会生苦撑着这个家,在极度艰难中,他们添了一儿一女,大的随父姓,叫王焕霞,小的随母姓,叫吴宏亮。吴会能一面抚养子女,一面精心照料老人。
女儿的一片孝心,留不住双亲匆匆的脚步。母亲在辗转了宁县医院、西峰市医院后,终于离开了人世。父亲得了食道癌,任何食物都很难下咽。
办完母亲的丧事,吴会能发现丈夫终日唉声叹气的,像有什么心事。一问才知,王会生的两个老人也身患重病,身边无人照顾,他已有几年没回老家看他们了。吴会能的心一下软了:真不知这几年他们是怎么过的,我这个儿媳还有啥用!为使双方老人都得到照顾,她想了一个万全之策:把两个家合为一家。1999年3月18日,在她的操持下,一家5口人,上有60多岁的父亲,下有不满5岁的儿子,开始了由甘肃到陕西漫漫长途的举家迁徙。
下了汽车,沿着山路走啊走,等走到两孔石头窑前,吴会能一下愣住了。尽管她早有心理准备,料想到王家比娘家还穷,但没想到会穷成这样!可以说,除了两孔石头窑外一无所有……婆婆瘫痪在床,公公哇哇叫着疯疯癫癫跑出跑进……王会生弟兄五人,老大过继给了别人,老二去向不明,老四打工时从楼上跌下摔死,老五和他一样做了上门女婿……吴会能哭了,哭得那么伤心,她不明白,她的命怎么这么苦,老天怎么偏偏这么对待她……
慢慢地,她平静下来,开始面对面临的一切,做饭、种地、给父亲、公公婆婆买药、给儿子女儿补衣裳……
公公患的是精神分裂症,吴会能怀着一线希望问了几个医生,得到的回答都是:“不能治愈,只能用药物控制。”她用平时抠的几个钱买回镇静类药,没想到公公口里叫着“你想害我”,大打出手,打得她鼻孔鲜血直流。后来吴会能想了些法子,公公吃药主动多了、容易多了。
以前,婆婆常屙在衣裤上、被褥上,屋里充满一股难闻的气味。勤快孝顺的儿媳到来了,这种情况改变了。婆婆去世时带着一丝微笑,欣慰地合上了双眼。
父亲初来异地,水土不服,再加上绝症的折磨,几日不吃不喝。吴会能翻山越岭到市场上买了几个西瓜,给他一勺一勺地喂。1999年9月12日,父亲突然说他头发昏,正在洗锅的她没多在意,以为是着凉感冒所致,拿来几粒先前买的西药片,还未递到跟前,父亲就猝然跌倒,不省人事。她和丈夫换着把父亲背到医院,医生说人早就没气了,她不信,央求再三检查……她忍着极度的悲痛雇了辆车,把父亲遗体拉回甘肃老家,安葬在老人曾经耕作过的那块田里。
这些日子,她特意去了前夫刘家一趟。她的心碎了……甘肃宁县南义乡关庄村柴家台组,是个只有7户人家的小山村,这里山大沟深,十分偏僻。由于自然环境所限,村里至今没有一台农机,收种打碾还很原始。18年前,吴会能嫁到这里,度了7个靠挖药材买高粱面黑面度日的年头。前夫刘银林去世后,家里处境更加艰难。
1994年5月,原婆婆去河滩拣柴时摔倒,造成左腿和左臂骨折。家里太穷了,叫不起医生买不起药,她躺在炕上呻吟了几天,手按着灶沿给正在上学的孙子孙女做起了饭,拄着拐杖干起了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今,她彻底残废了。1997年9月,公公去世了。有人说,他是累死的,像这样的家,种35亩地,养1头牛8只羊,饮水要到马莲河里挑,柴禾要到河滩上拣,一个壮年人都难以支撑,何况他。也有人说,他是病死的,起先是感冒,后来发展到肝炎、肝硬化,最后到肝癌,这期间,如果能吃药打针,也许不至于如此。
女儿刘亚宁念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去南义街一家饭馆打工了,每月挣80元钱。她要用挣来的钱养活奶奶、供弟弟上学。今年13岁的刘维东是南义小学五年级学生。他要爬13里山路才能到学校。班上像他这样离家远的学生都住在学校附近的农家,而他拿不出那个钱。每天早上四点钟,伯父打着灯笼把他送上山,晚上八点再上山接回。
刘家的现状,深深震撼了吴会能的心。尽管她明白,自己已不再是刘家的人,按农村惯例,该避免嫌疑和麻烦,彻底和刘家脱离关系;更清楚若照顾刘家对自己现在一贫如洗的家来说意味着什么,但她还是下了决心:不能撇下刘家不管!
陕西—甘肃,王家—刘家,吴会能一次次地来回奔波着。
每一次来刘家,她就成了大忙人,农活家务活一身揽,恨不得几天干完一年的活。村民们被感动了,每逢收种稼忙季节,纷纷向这个不幸的家伸出援助之手。婆婆腿脚不灵便,吴会能怕她在家呆久了,心里憋闷,搀着她到外面散心,有一次竟背着她到几十里外的亲戚家走了一趟。去时婆婆怕累着她,几次要回去,吴会能执拗地说:“我没钱买东西孝敬您,只有一身力气……”话里带着自责。这一家老小太缺钱了、太需要钱了,这一点对她感受太深了。
——为了省粮,刘家很少做馍馍。维东晚上放学回来,吴会能心疼地问这天咋吃的,儿子吞吞吐吐地说他一天没吃。“我不是给你5角钱吗?咋不买个饼子?”“我留着它准备买墨水。”
——亚宁向她“汇报”第一月工资的使用情况:“给奶奶买豆奶粉花9元,给维东买毛衣花16元,还借账30元……”从头到尾,她没听出“给我”如何如何的字眼。亚宁说时眉飞色舞,而她鼻子一酸,一把将女儿搂在怀里,大颗大颗的泪珠滴落在女儿的秀发上……
怀着伤心,愧疚的心情,更怀着一种责任感,吴会能外出打工了。她是山里的女子,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在人跟前怕讲话,打她记事起至今,从未离开那份土地和锅灶,外面的世界,对她是一个陌生的天地。一连几天,她找不到活,流落街头。后来,在一位好心的大姐的帮助下,才在陕西榆林市一建筑工地当上了小工。她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加班工”的一员,加完夜班,同伴喊她上饭店,她掩饰说:“我饱着哩。”等她们走后,一头扑倒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一会儿想这,一会儿想那,只听得肚子咕咕叫个不停……
第一月,她领了230元钱,当即向工头请了假。
2001年4月11日,一辆由陕西榆林发往甘肃宁县的公共汽车上,坐着一位年近40岁的妇女,她的脸激动得泛红,焦急的目光不时投向窗外。到一个小镇子,乘客纷纷下车吃饭,唯有她和守车的司机还坐在那里。如此几次,她的脸发白了,眼睛也无力地闭上了。司机关心地问:“你是不是病了?”她平生第一次撒谎说:“我头有点痛。”其实,司机哪里知道,她用一袋方便面充饥已一天了,尽管饿成这样,就是舍不得花7毛钱再买一袋……
蒙蒙细雨滋润着陇原,刚刚泛青的冬小麦尽力吮吸着甘甜的乳汁。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道,踏着泥泞,一身风雨一身累,一位农村妇女向山这边走来了。
她就是吴会能。
天地间最感人的一幕在这个偏僻的山沟出现了:吴会能挽起裤腿,涉入齐膝深的冰冷的河水。“亚宁——维东——”她焦急地呼喊着。“妈——妈——”一声声稚嫩的童音从河那边传过来,在山里回响着……她刚淌过河,女儿、儿子飞奔而来,母子三人哭着笑着紧紧拥抱在一起……
(笔者发稿时,欣闻吴会能另找了个打工的活,月工资增加到500元)。
编辑/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