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0年春,陈毅的父母从四川老家千里迢迢赴沪看望阔别20多年的儿子,也看看当了上海一把手的儿子是如何管理千头万绪的大上海并带领上海人民谋幸福的。
陈毅见到饱经风霜的父母,非常高兴,他问寒嘘暖后便安排父母在自己家里住了下来。
平时陈毅和夫人张茜工作都很忙,数天后好不容易才抽出一个周日专门陪二老在市内观光了大半天。后来就再没空了。
但陈毅父亲生性好动,时间一长就在家呆不住了。他灵机一动想出妙法,即每到周六下午就给在上海工作的侄子陈仁农打电话,请他作陪游览。陈仁农每接到电话就向单位请上半天假,还私下叫陈毅秘书备好车。伯侄俩约定:千万别让陈毅等人知道,定要保密行动。就这样,他们神不知鬼不觉一连游玩了三次。
到了第四个周六,两人早已约定好要去大海边观光一番。
谁知中午时分,陈毅突然给陈仁农打电话,叫他下午不要再请假,还说请他下班后去家里吃晚饭。陈仁农知道伯父和自己的“秘密行动”露馅了。
晚饭后,陈毅严肃认真中尽量和缓气氛说:“我们开个家庭会吧,有些话我不得不讲一讲……上海刚解放,社会治安还很乱,一批批特务都暗暗对着我来。你们瞒着我私自外出是不对的,也给保卫人员增添了麻烦。要是遇上特务对你们下毒手,我都无法给你们开追悼会啊!因为那不利于安定民心呀……”
最后,陈毅对父母坦率地提出:“你们也要遵守革命纪律……我们来个‘约法三章’好不好?一、不得随意动用公车;二、不要借用我这个市长的名义外出办事;三、没有特别的事,不要随意外出。”
陈毅的父亲听罢,一边叹息一边笑道:“我们‘遵命’就是了。只是你那第三条太厉害了!刚到这儿来实在不习惯……我在老家多自在,四川的茶馆是个最自由的天地……”
在陈毅如此“约法三章”管束下,父母在上海大约住了三个多月,见儿子儿媳工作实在太忙,不愿再增加他们的负担,加之确实不习惯大城市的生活,便实在不想再呆下去了,叫喊着要回老家。
陈毅送别父母时,既风趣又认真地说:“你们回去了,以后随时还可以来。但这一次‘约法三章’的前两条,在何时何地都不能改呀!记住,那可是支持儿子的工作啊!”
知子莫如父,“挺”子也莫如父。陈毅的父亲自那次家庭会后,严格要求自己,从没违约过。他呵呵笑道:“你娃放心吧,老子终生不给你丢脸就是了!”陈毅满意地点点头,深情地望着二老,然后与他们话别。
1954年,陈毅任国务院副总理,从上海调至北京工作、居住。陈毅便催促老父母再来逛逛京城甚至干脆一起住在北京养老更好。
不久,陈毅的父母喜出望外来京并一住三年。可是,两位老人住久了又开始眷恋故土,加之也不习惯北方的气候和生活,于是1957年第二次回四川并定居成都。
临别时陈毅想到双亲年迈,以后见面机会不多了,不禁百感交集,依依难舍,并对二老说了许多关切的话语。最后,陈毅对父母说:“别人都很尊重你们,把你们当作革命的老人。你们这次回去,我又想到三条,不知道能不能行?”
父亲理解儿子,好奇地笑眯眯问道:“又有‘约法三章’?好,说给我们听听。”
陈毅和颜悦色地开口直言:“一、回川衣食住行全部自理,不惊动当地政府;二、做普通的公民,不惊动邻里;三、坚持原则,不为亲友的无理要求牵线搭桥。”
陈毅的父母听后不住地点头,齐声说道:“应该!应该!你娃就一百个放心吧!”
两位老人回到成都后,托人在兴隆巷的一个大院里租了两间私房,像普通百姓一样悄无声息住下,一住就是好几年。除了部分亲友外谁也不知道这里住着陈毅的父母。
陈毅不仅对父母关爱之际不忘叮嘱其克己奉公,而且对子女更是严格要求。他时常告诫子女不要忘了父辈创业的艰难,“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不允许子女们享受任何特殊的照顾。
为此,在担任上海市第一任市长时陈毅就对家人“约法三章”:一、穿土布衣,大孩子穿了再轮给小的孩子穿;二、不坐公家的小汽车;三、办任何事都要严格按制度来。
在生活上,陈毅要求孩子们不当纨绔子弟,从小养成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而且身体力行,以身垂范。他要求子女“老大新,老二旧,老三补,老四破”。他家几个孩子的衣服总是大的穿了小的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老三陈晓鲁岁数虽小可个子长得快,衣服轮到他穿时往往不仅破旧而且显得很不合身。有一次,他用手摸着盖不住腿肚子的裤子跟陈毅的秘书说:“叔叔,我就穿这么短的衣服过年吗?”孩子们平时上学和普通孩子一样,即使是风雪交加的数九寒冬,也都是骑自行车去学校,从未乘坐陈毅使用的小汽车。有一年,京城青年盛行滑冰,孩子们吵着要买滑冰鞋,陈毅给陈昊苏写信说:“冰鞋你兄弟三人可以各买一双。姗姗还小,明年再买。”
陈毅与父母、子女的数次“约法三章”,忠诚实践了他“我要为众人,营私以为羞”的闪光箴言,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大公无私、廉洁自律的高风亮节。
陈毅见到饱经风霜的父母,非常高兴,他问寒嘘暖后便安排父母在自己家里住了下来。
平时陈毅和夫人张茜工作都很忙,数天后好不容易才抽出一个周日专门陪二老在市内观光了大半天。后来就再没空了。
但陈毅父亲生性好动,时间一长就在家呆不住了。他灵机一动想出妙法,即每到周六下午就给在上海工作的侄子陈仁农打电话,请他作陪游览。陈仁农每接到电话就向单位请上半天假,还私下叫陈毅秘书备好车。伯侄俩约定:千万别让陈毅等人知道,定要保密行动。就这样,他们神不知鬼不觉一连游玩了三次。
到了第四个周六,两人早已约定好要去大海边观光一番。
谁知中午时分,陈毅突然给陈仁农打电话,叫他下午不要再请假,还说请他下班后去家里吃晚饭。陈仁农知道伯父和自己的“秘密行动”露馅了。
晚饭后,陈毅严肃认真中尽量和缓气氛说:“我们开个家庭会吧,有些话我不得不讲一讲……上海刚解放,社会治安还很乱,一批批特务都暗暗对着我来。你们瞒着我私自外出是不对的,也给保卫人员增添了麻烦。要是遇上特务对你们下毒手,我都无法给你们开追悼会啊!因为那不利于安定民心呀……”
最后,陈毅对父母坦率地提出:“你们也要遵守革命纪律……我们来个‘约法三章’好不好?一、不得随意动用公车;二、不要借用我这个市长的名义外出办事;三、没有特别的事,不要随意外出。”
陈毅的父亲听罢,一边叹息一边笑道:“我们‘遵命’就是了。只是你那第三条太厉害了!刚到这儿来实在不习惯……我在老家多自在,四川的茶馆是个最自由的天地……”
在陈毅如此“约法三章”管束下,父母在上海大约住了三个多月,见儿子儿媳工作实在太忙,不愿再增加他们的负担,加之确实不习惯大城市的生活,便实在不想再呆下去了,叫喊着要回老家。
陈毅送别父母时,既风趣又认真地说:“你们回去了,以后随时还可以来。但这一次‘约法三章’的前两条,在何时何地都不能改呀!记住,那可是支持儿子的工作啊!”
知子莫如父,“挺”子也莫如父。陈毅的父亲自那次家庭会后,严格要求自己,从没违约过。他呵呵笑道:“你娃放心吧,老子终生不给你丢脸就是了!”陈毅满意地点点头,深情地望着二老,然后与他们话别。
1954年,陈毅任国务院副总理,从上海调至北京工作、居住。陈毅便催促老父母再来逛逛京城甚至干脆一起住在北京养老更好。
不久,陈毅的父母喜出望外来京并一住三年。可是,两位老人住久了又开始眷恋故土,加之也不习惯北方的气候和生活,于是1957年第二次回四川并定居成都。
临别时陈毅想到双亲年迈,以后见面机会不多了,不禁百感交集,依依难舍,并对二老说了许多关切的话语。最后,陈毅对父母说:“别人都很尊重你们,把你们当作革命的老人。你们这次回去,我又想到三条,不知道能不能行?”
父亲理解儿子,好奇地笑眯眯问道:“又有‘约法三章’?好,说给我们听听。”
陈毅和颜悦色地开口直言:“一、回川衣食住行全部自理,不惊动当地政府;二、做普通的公民,不惊动邻里;三、坚持原则,不为亲友的无理要求牵线搭桥。”
陈毅的父母听后不住地点头,齐声说道:“应该!应该!你娃就一百个放心吧!”
两位老人回到成都后,托人在兴隆巷的一个大院里租了两间私房,像普通百姓一样悄无声息住下,一住就是好几年。除了部分亲友外谁也不知道这里住着陈毅的父母。
陈毅不仅对父母关爱之际不忘叮嘱其克己奉公,而且对子女更是严格要求。他时常告诫子女不要忘了父辈创业的艰难,“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不允许子女们享受任何特殊的照顾。
为此,在担任上海市第一任市长时陈毅就对家人“约法三章”:一、穿土布衣,大孩子穿了再轮给小的孩子穿;二、不坐公家的小汽车;三、办任何事都要严格按制度来。
在生活上,陈毅要求孩子们不当纨绔子弟,从小养成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而且身体力行,以身垂范。他要求子女“老大新,老二旧,老三补,老四破”。他家几个孩子的衣服总是大的穿了小的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老三陈晓鲁岁数虽小可个子长得快,衣服轮到他穿时往往不仅破旧而且显得很不合身。有一次,他用手摸着盖不住腿肚子的裤子跟陈毅的秘书说:“叔叔,我就穿这么短的衣服过年吗?”孩子们平时上学和普通孩子一样,即使是风雪交加的数九寒冬,也都是骑自行车去学校,从未乘坐陈毅使用的小汽车。有一年,京城青年盛行滑冰,孩子们吵着要买滑冰鞋,陈毅给陈昊苏写信说:“冰鞋你兄弟三人可以各买一双。姗姗还小,明年再买。”
陈毅与父母、子女的数次“约法三章”,忠诚实践了他“我要为众人,营私以为羞”的闪光箴言,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大公无私、廉洁自律的高风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