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主岭市地处松辽平原腹地,位于吉林省中西部,是国家首批确定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全市幅员面积4028平方公里,耕地23万公顷,辖24个乡镇、403个行政村、3149个自然屯。全市人口105万,其中农业人口67.9万,农业户数17.4万。目前,全市百亩以上棚膜园区发展到27个,其中省级15个,国家级9个,标准化牧业小区850个。
2015年,公主岭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县。两年来,公主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全市上下齐抓共管,真抓实干,明确任务,落实监管责任。总体上,较好地完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县创建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组织。为切实加强安全县创建工作,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2015年,公主岭市重新调整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为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队伍政治素质,提升监管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监管人员法律观念,2015年3月20日,召开“2015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强化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是抓专项整治,杜绝安全隐患。两年来,公主岭市农业、水利和畜牧局,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为契机,组织各自的单位和科室深入乡镇进行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突出开展农药(兽药)及农药使用的专项整治,重点针对违法使用禁用农药、超范围使用限用农药等问题进行整治。2016年4月13日,结合放心农资下乡在怀德镇进行宣传1次,辐射到附近周边大岭、秦家屯、永发等多地农民前来参加。共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畜牧在饲料生产、养殖过程、收购贩运、屠宰等环节以及生鲜乳收购运输中,强化专项整治力度,认真监督管理。两年来畜产品“瘦肉精”检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100%,违法线索及案件查处率保持100%,共抽样饲料328批次,未发现违禁物质添加,排查养殖场(户)5000户,抽样检测规模养殖场(户)1620户,现场进行尿样检测3240头(只),合格率100%,全年按照规定比例抽检和对企业抽检合格率100%。通过检查和宣传,规范了农资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隐患。
三是建好档案,实现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关键在源头,源头中农药(兽药)是重中之重。因此,必须监管好农药(兽药)的使用。2015年印发了农产品生产记录,包括蔬菜水果、粮油作物、食用菌共4300册,印发禁限用农药名录挂图3000张,发至棚膜园区、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督促养殖场(小区)全面落实生产记录制度,完善养殖档案和购销台账,建立活畜养殖安全承诺制度和出栏保证制度;督促建立健全养殖档案和用药记录,严格落实休药期制度。在现阶段,监管平台没有完全建立之前,建好档案是实现可追溯的重要环节。
四是认真培训,保证质量。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我们的重大任务,是确保百姓健康安全的要求所在。2015年结合新型农民培训、专题培训和下乡宣传等形式举办培训班24场次,对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组织和监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达4000人次。
五是推进标准化,坚持绿色生产。公主岭市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为重点,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的创建,充分发挥农技推广部门作用,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动病虫害绿色防控,落实规模以上生产经营主体实行生产记录、安全间隔(休药)期、农业投入品购销凭证等制度,逐步引导广大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尤其是在推动“三品一标”产品生产及产业发展工作中,加强了认证及证后监管,确保认证产品的质量,充分发挥“三品一标”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品牌优势、制度优势、体系优势,用品牌化带动农业标准实施。2015年,在“三品一标”认证中,又有7家合作社(公司)得到绿色证书。目前认证开发了绿色食品产品22个;有机食品产品3个;无公害农产品109个。
六是制定监测计划,做好检测工作。公主岭市农业、水利和畜牧局,根据工作实际,每年都制订年度监测计划,下达检测任务,完成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任务。并认真配合国家和省有关质检机构做好监测抽样工作。在农产品检测中,以每个月必检、重大节日重检、临时性速检为工作思路,加强农产品的检测工作。2015年共检测果树、蔬菜、食用菌等样本2000多个,两年来畜牧共抽样饲料328批次,未发现违禁物质添加,排查养殖场(户)5000户,抽样检测规模养殖场(户)1620户,现场进行尿样检测3240头(只),合格率100%,全年按照规定比例抽检和对企业抽检合格率100%。2015年共抽样4个批次的肉产品,合格率100%。在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及春节期间,都加强了检测工作。2015年省农委于4月2日和5月4日,分别下发了西瓜和草莓调查检测的紧急通知,接到通知文件后,第一时间通过农业局监管群网下发了文件,各乡镇(街道)监管站也立即行动起来,通过开展调查检测,有效进行了应急处置。
七是充实队伍,完善体系。公主岭市有农业综合执法队、局有监管科、乡镇有监管站、村有监管员。目前,村有监管员146人,乡镇有监管员100多人。基本形成了市乡村三级监管体系。2016年,农业局下发了《公主岭市农业局关于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的通知》公农发〔2016〕10号。文件对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进行了部署。
八是综合执法,搞好宣传。执法大队全年共出动执法车辆310多台次,出动执法人员1200多人次,对全市30个农资市场的350多个种子经营业户、240多个农药经营业户和230多个肥料经营业户进行了反复多次的拉网式检查,畜牧局共查收过期针剂药品1363支,粉剂药品2800克,于10月15日在垃圾场进行了集中销毁,使农资市场经营秩序得到了有效控制。
九是落实监管经费。2015年,农业局领导和市领导请示协商,市财政拨付10万元农产品监管经费。畜牧全年落实各项财政专项资金39万元,主要用于监督、检测等工作。2016年,监管经费已纳入财政预算。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严重缺人。主要是缺少监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自1997年以来,基本上没补充人员,青黄不接现象严重。尤其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监管、检测专业人员基本没有。从县级看,各站人员编制早已固定,没有空编,无法招进专业人员。
二是缺监管经费。县级地方财政紧张,经费困难。因此,乡镇监管站没有监管经费,开展监管工作很难。特别是村级,应该全部设立监管员,但没有经费,无法安排专人去抓监管。
三是标准化生产管理意识薄弱。企业和经营者,对实施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意识淡化,观念不强,重生产轻管理、重产量轻质量,只求效益,不求质量的情况比较突出,实施标准化生产还没有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四是监管工作没有全覆盖。农产品生产涉及千家万户,尤其是一些散户,他们在生产的过程中,随意性较大,给监管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
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工作不到位。执法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的有效机制。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继续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根据农业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方案》以及吉林省农业委员会的工作要求,扎扎实实开展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工作,积极探索有效的县域监管模式。坚持严格执法监督和推进标准化生产,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二是继续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突出开展农药及农药使用专项整治,重点针对农药非法添加隐性成分、违法使用禁用农药、超范围使用限用农药等问题进行整治,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有效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
三是继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力度。认真执行农产品检测中心每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并要加大高风险农产品的抽查力度,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跟进监督抽查。今年公主岭市监管检测的重点:棚膜种植区、两瓜种植区、食用菌种植区、豆角种植区、露地菜种植区、水果种植区。
四是继续做好应急处置及投诉查处。按照应急工作程序,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快速反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机制。要按照省农委的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投诉受理率达到100%,通报问题追溯查处率达到100%。
五是继续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各乡镇监管站,要充实人员,提高人员素质,认真做好本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完善各监管站仪器设备的配置。在监管网格化管理中,不断充实村级监管员队伍建设,同时,通过培训学习,切实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水平。
六是继续抓好追溯体系建设。完善标准的生产档案建立,尤其是棚膜园区和农业合作组织,必须建立标准档案,尽快安装电子监管平台。各乡镇监管人员,要深入棚膜园区和农业合作组织帮助建立生产档案。
七是继续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培训工作,利用到年底这段时间,对全体监管人员、执法人员、棚膜园区和种植大户负责人进行两次系统培训。
八是补签承诺书 ,发放田间记录本,在蔬菜园区落实监管平台建设。
九是完善落实农产品产地证明工作,对农业合作组织和棚膜园区进行宣传讲解,消除他们怕麻烦的为难情绪。各棚膜园区、两瓜生产基地,建立产地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或质量合格证明。产地证明由乡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根据检查、检测合格情况进行发放。一经发现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农产品,应立即停止使用该标签,并停止上市,查找问题原因进行改正,待合格后恢复使用。
四、几点建议
一是要增加人员。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事关民生大事,要特事特办,增加编制,增加人员。特别是要增加县级、乡镇、村级监管人员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技术人员。
二是要增加监管和检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三是要加大标准化生产的推进力度。建议国家加大扶持力度,降低门槛,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类合作社、棚膜园区、牧业小区以及各类基地的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同时,要在“三品一标”认证和农产品品牌上下功夫,从根本上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
(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 供稿)
2015年,公主岭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县。两年来,公主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全市上下齐抓共管,真抓实干,明确任务,落实监管责任。总体上,较好地完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县创建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组织。为切实加强安全县创建工作,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2015年,公主岭市重新调整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为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队伍政治素质,提升监管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监管人员法律观念,2015年3月20日,召开“2015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强化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是抓专项整治,杜绝安全隐患。两年来,公主岭市农业、水利和畜牧局,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为契机,组织各自的单位和科室深入乡镇进行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突出开展农药(兽药)及农药使用的专项整治,重点针对违法使用禁用农药、超范围使用限用农药等问题进行整治。2016年4月13日,结合放心农资下乡在怀德镇进行宣传1次,辐射到附近周边大岭、秦家屯、永发等多地农民前来参加。共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畜牧在饲料生产、养殖过程、收购贩运、屠宰等环节以及生鲜乳收购运输中,强化专项整治力度,认真监督管理。两年来畜产品“瘦肉精”检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100%,违法线索及案件查处率保持100%,共抽样饲料328批次,未发现违禁物质添加,排查养殖场(户)5000户,抽样检测规模养殖场(户)1620户,现场进行尿样检测3240头(只),合格率100%,全年按照规定比例抽检和对企业抽检合格率100%。通过检查和宣传,规范了农资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隐患。
三是建好档案,实现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关键在源头,源头中农药(兽药)是重中之重。因此,必须监管好农药(兽药)的使用。2015年印发了农产品生产记录,包括蔬菜水果、粮油作物、食用菌共4300册,印发禁限用农药名录挂图3000张,发至棚膜园区、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督促养殖场(小区)全面落实生产记录制度,完善养殖档案和购销台账,建立活畜养殖安全承诺制度和出栏保证制度;督促建立健全养殖档案和用药记录,严格落实休药期制度。在现阶段,监管平台没有完全建立之前,建好档案是实现可追溯的重要环节。
四是认真培训,保证质量。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我们的重大任务,是确保百姓健康安全的要求所在。2015年结合新型农民培训、专题培训和下乡宣传等形式举办培训班24场次,对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组织和监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达4000人次。
五是推进标准化,坚持绿色生产。公主岭市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为重点,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的创建,充分发挥农技推广部门作用,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动病虫害绿色防控,落实规模以上生产经营主体实行生产记录、安全间隔(休药)期、农业投入品购销凭证等制度,逐步引导广大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尤其是在推动“三品一标”产品生产及产业发展工作中,加强了认证及证后监管,确保认证产品的质量,充分发挥“三品一标”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品牌优势、制度优势、体系优势,用品牌化带动农业标准实施。2015年,在“三品一标”认证中,又有7家合作社(公司)得到绿色证书。目前认证开发了绿色食品产品22个;有机食品产品3个;无公害农产品109个。
六是制定监测计划,做好检测工作。公主岭市农业、水利和畜牧局,根据工作实际,每年都制订年度监测计划,下达检测任务,完成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任务。并认真配合国家和省有关质检机构做好监测抽样工作。在农产品检测中,以每个月必检、重大节日重检、临时性速检为工作思路,加强农产品的检测工作。2015年共检测果树、蔬菜、食用菌等样本2000多个,两年来畜牧共抽样饲料328批次,未发现违禁物质添加,排查养殖场(户)5000户,抽样检测规模养殖场(户)1620户,现场进行尿样检测3240头(只),合格率100%,全年按照规定比例抽检和对企业抽检合格率100%。2015年共抽样4个批次的肉产品,合格率100%。在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及春节期间,都加强了检测工作。2015年省农委于4月2日和5月4日,分别下发了西瓜和草莓调查检测的紧急通知,接到通知文件后,第一时间通过农业局监管群网下发了文件,各乡镇(街道)监管站也立即行动起来,通过开展调查检测,有效进行了应急处置。
七是充实队伍,完善体系。公主岭市有农业综合执法队、局有监管科、乡镇有监管站、村有监管员。目前,村有监管员146人,乡镇有监管员100多人。基本形成了市乡村三级监管体系。2016年,农业局下发了《公主岭市农业局关于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的通知》公农发〔2016〕10号。文件对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进行了部署。
八是综合执法,搞好宣传。执法大队全年共出动执法车辆310多台次,出动执法人员1200多人次,对全市30个农资市场的350多个种子经营业户、240多个农药经营业户和230多个肥料经营业户进行了反复多次的拉网式检查,畜牧局共查收过期针剂药品1363支,粉剂药品2800克,于10月15日在垃圾场进行了集中销毁,使农资市场经营秩序得到了有效控制。
九是落实监管经费。2015年,农业局领导和市领导请示协商,市财政拨付10万元农产品监管经费。畜牧全年落实各项财政专项资金39万元,主要用于监督、检测等工作。2016年,监管经费已纳入财政预算。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严重缺人。主要是缺少监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自1997年以来,基本上没补充人员,青黄不接现象严重。尤其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监管、检测专业人员基本没有。从县级看,各站人员编制早已固定,没有空编,无法招进专业人员。
二是缺监管经费。县级地方财政紧张,经费困难。因此,乡镇监管站没有监管经费,开展监管工作很难。特别是村级,应该全部设立监管员,但没有经费,无法安排专人去抓监管。
三是标准化生产管理意识薄弱。企业和经营者,对实施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意识淡化,观念不强,重生产轻管理、重产量轻质量,只求效益,不求质量的情况比较突出,实施标准化生产还没有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四是监管工作没有全覆盖。农产品生产涉及千家万户,尤其是一些散户,他们在生产的过程中,随意性较大,给监管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
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工作不到位。执法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的有效机制。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继续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根据农业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方案》以及吉林省农业委员会的工作要求,扎扎实实开展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工作,积极探索有效的县域监管模式。坚持严格执法监督和推进标准化生产,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二是继续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突出开展农药及农药使用专项整治,重点针对农药非法添加隐性成分、违法使用禁用农药、超范围使用限用农药等问题进行整治,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有效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
三是继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力度。认真执行农产品检测中心每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并要加大高风险农产品的抽查力度,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跟进监督抽查。今年公主岭市监管检测的重点:棚膜种植区、两瓜种植区、食用菌种植区、豆角种植区、露地菜种植区、水果种植区。
四是继续做好应急处置及投诉查处。按照应急工作程序,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快速反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机制。要按照省农委的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投诉受理率达到100%,通报问题追溯查处率达到100%。
五是继续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各乡镇监管站,要充实人员,提高人员素质,认真做好本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完善各监管站仪器设备的配置。在监管网格化管理中,不断充实村级监管员队伍建设,同时,通过培训学习,切实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水平。
六是继续抓好追溯体系建设。完善标准的生产档案建立,尤其是棚膜园区和农业合作组织,必须建立标准档案,尽快安装电子监管平台。各乡镇监管人员,要深入棚膜园区和农业合作组织帮助建立生产档案。
七是继续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培训工作,利用到年底这段时间,对全体监管人员、执法人员、棚膜园区和种植大户负责人进行两次系统培训。
八是补签承诺书 ,发放田间记录本,在蔬菜园区落实监管平台建设。
九是完善落实农产品产地证明工作,对农业合作组织和棚膜园区进行宣传讲解,消除他们怕麻烦的为难情绪。各棚膜园区、两瓜生产基地,建立产地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或质量合格证明。产地证明由乡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根据检查、检测合格情况进行发放。一经发现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农产品,应立即停止使用该标签,并停止上市,查找问题原因进行改正,待合格后恢复使用。
四、几点建议
一是要增加人员。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事关民生大事,要特事特办,增加编制,增加人员。特别是要增加县级、乡镇、村级监管人员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技术人员。
二是要增加监管和检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三是要加大标准化生产的推进力度。建议国家加大扶持力度,降低门槛,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类合作社、棚膜园区、牧业小区以及各类基地的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同时,要在“三品一标”认证和农产品品牌上下功夫,从根本上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
(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