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与美

来源 :长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uablue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既要以师情去触动学生的情感,又要施以美学,情与美要融合于一炉。可以说,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和美育是相辅相成的,情感能推进美育实施,而美育又能使情感升华。本文着重阐述了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和美育的辩证关系,提出了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和美育的整合。
  [关键词]学生 语文 情感 美学 熏陶
  
  语文教学既要以师情去触动学生的情感,又要施以美学,情与美要融合于一炉。可以说,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和美育是相辅相成的,情感能推进美育实施,而美育又能使情感升华。如此,语文教学中应渗透情与美。
  首先,情感能推进美育实施。审美教育以审美为其基本特征,而审美首先是一种愉悦的快感,这样,美育也就具有了娱乐效果。也就是说,美育是通过具体、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使人们获得性情上的陶冶。如此,审美教育的方法从根本上说应是感性的、心灵性的,而不是理性的。这就要求教育者能够以情感人,点化学生,使之产生审美感悟与体验,从而达到陶冶其心灵的目的。比如,语文课不单是讲授文章内容与章法,还可以通过对课文的赏析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与审美感知力。课文中不乏山水诗情的柔美,也不乏慷慨悲歌的壮美,这就需要以情感化,让他们体验美,感悟美。倘若泛泛而讲,略通文意后就让学生背诵默写,学生就感觉不到美,自然也就不可能用美来陶冶性情了。而以情来实施美育,这样,课堂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单一传授某种知识,而是有机地把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与道德性融合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全面地掌握知识,开启智慧,陶冶心灵,塑造人格。
  其次,美育又能使感情升华。在对辐射着美感光辉的优秀作品的涵咏、品味和全身心融合中,语文课着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对语言美、艺术美、自然风光美和人性人情美的欣赏能力,唤醒审美自觉,使学生心灵深处积淀起高尚的审美情愫,收到怡养性灵、健全人格、优化生命质量的特殊功效。被情感激发起来的学生,沉醉在美的事物中,就会浑然忘却人世间的丑恶。他们从现实压抑中被释放出来,尽情地与审美对象进行情感的交流,感性与理性获得了平衡,从而明白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还存在着高雅脱俗的精神活动。这样,美育就可以抑制或减少人性中丑恶的一面,发掘和放大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它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变得更加高尚,使人生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美育使学生感情得以升华,他们明白了在灯红酒绿的人生外,还存在着另一种人生,那就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人生。这种认识是在美的熏陶下,情感升华后战胜了人性中的渺小、卑下和低级趣味而得来的,它是灵魂对肉体的胜利,精神对物质的胜利,高尚对卑俗的胜利。
  此外,情感教育和美育的相辅相成关系,有助于情感教育与美育的整合。我们在实施情感教育时,辅以美育,就能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净化,升华到超凡脱俗的境界。反之,我们在实施美育时,辅以情感教育,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就能使学生识别真、善、美和假、丑、恶,从而使美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教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而言,其开头教师可采用热情奔放、奋发向上型导语:“春天生机勃勃,带给人希望;春天万物苏醒,使人置身于绿的湖波,花的海洋……同学们,当你脱下厚重的冬装,换上靓丽春装的时候;当冰雪融化、春雨密密的时候;当你放风心爱的风筝的时候,你是否注意到了大自然中美妙的变化?你是否感受到了人们喜悦的情怀?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散文《春》就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美妙逼真的春之图,让我们展开这幅图画,去感受那具体的形象,体会作者的咏春情怀吧!”“感人心者,莫乎于情。”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情感,教者动情,学者方能动容。从内心流淌出来的文字才是最美的甘泉。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起伏、激情澎湃的大海,他们渴望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渴望找到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段导语,情感与美学交融,既传神描述了客观景物又抒发了主观情感,语言形象生动,一幅多姿多彩、极其绚丽的春光图展现在学生眼前,激起学生对春的美好憧憬。
  由于“美”和“情”有着天然的联系,情感教育对美育也就有着特殊的意义。其一,美育要在各种审美活动中进行,美育的一个重要性质特点便是轻松愉悦之中让人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其二,以情施教为美育提供了必要的情感手段。例如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时,可以对教学内容做情感性处理。其三,美育的任务,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但陶冶学生审美情操,无疑也是美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我国近代历史上美育的倡导者蔡元培先生就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学生感情为目的者也。”如讲《荷》的专题,可以描绘《荷塘月色》的“月夜图”,创设了一个“遍地月华清辉”的特定的审美情境,把学生导入到一片融融的月色之中。随即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古诗启开学生的审美心扉,使学生心驰神往。这样,以美唤情,又以情感悟美,使情与美完美地融合了起来,陶养了学生性情。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以美唤情,以情悟美,情与美要要融合于一炉,使学生受到熏陶。
其他文献
企业效能无处不在,充分发挥效能监察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是提高企业效能、实现生产经营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rn效能监察是企业监察机构针对影响企业效能的管理行为,监督检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新的不动产登记条例和实施细则在对登记人员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给登记实务带来诸多新的困扰,特别是不动产抵押登记尤其如此。各地在出台不动产登记管理办法时在申请环节应
国有企业既是经济组织,又是社会组织,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必须强化责任意识,积极协同做好社会管理.rn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我国是乙肝疾病的高发地区,国内育龄妇女慢性HBV感染率高达7.18%。作为我国HBV传播重要途径的母婴传播,侵害着脆弱新生命的机体健康,降低母婴传播对防治慢性乙肝感染及降低乙肝
期刊
基于《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GB/T 19233-2008对某乘用车进行碳平衡法油耗试验,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 1059.1—2012)中对不确定度的定义和评定要求,将
婚姻是最简单的两个字,但没有办法用同样简单的语言来诠释,而且每个人的婚姻都不一定会做到不生病,如果任何一方没有做到应该有的忠贞与坚守,那就是违反了我国的《婚姻法》,
[摘要]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数学阅读不同于一般阅读,它必须在符号语言、图式语言、自然语言间频繁转换,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  [关键词]数学阅读 符号语言 基础数学 自主学习 逻辑关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考试题也在不断创新,阅读理解题成了考试中的新题型。而长期以来,我
[摘要]「~かと思うと」「~たとたん(に)」「や否や」这几个复合助词在日语中表示时间关系时被频繁使用,汉语意思均为“一…就…”,主要用于表达“同时性”“瞬间性”的时间关系,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句子中前后描述的主体是否一致,有无因果关联,动作有无意志性,接续助词的意义和语气等方面的细微差别,这使得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在使用时容易混淆而造成误用。本文试通过三者的语法意义、接续方式等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进一步探
Background: Whether the ABO blood group is associated with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laryngeal cancer remains unknow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