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你常在翠柏苍松密布的山峦间漫步,久在绿水清波的溪流中穿行,你心海中的波涛或许就渐渐地平息在这山水之中,失去了融入山水之间的那种激情。千篇一律的松柏,岁岁相同的流水,甚至连天空中飞过一只小鸟你都似曾相识。或许你已经觉得“山穷水尽”了。忽然,有人斩断荆棘,另辟蹊径,居然眼前“柳暗花明又一村”。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那种眼前风光无限的兴奋,那种喜形于色的情绪,谁都可以想象。如果你懂得在作文中“另辟蹊径”,那么变“山穷水尽”为“柳暗花明”的那个人岂不是你吗?
“另辟蹊径”就是一种创新。也许你觉得创新就像天上闪烁的星星,可望而不可即。其实,创新并不神秘,并非高不可攀。只要你稍微留意你平时阅读的一些文章,在欣赏文本内容的同时,略略领悟记忆了其中的一些技法,那么你也许就能跳出“此山”,“横看成岭侧成峰”,去摘下那“标新立异二月花”了。下面,笔者就创新的技法略说一二。
一、食桑采花
清代诗人袁枚曾说:“蚕食桑,而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春蚕食桑而吐丝,蜜蜂采花而酿蜜。没有无数的桑叶就没有锦的绚丽,没有千万颗花粉就没有蜜的香甜,如果说“吐丝酿蜜”就是“创新”的话,那么“食桑采花”可算作“拿来”,也就是积累。鲁迅也曾这样说:只看一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古人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前人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创新的基础是积累,中学生应该像春蚕食桑一样广泛阅读,积累语言,积累材料,积累谋篇布局的功夫;另一方面应该像蜜蜂采花一样接近生活,关注生活,亲身实践,体验生活,思考人生,形成创见。
二、擦亮眼睛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生活中不乏新颖的材料,特别的素材,感人的事例,关键是我们要擦亮自己的眼睛,要有“识英雄于草莽”的独特眼光,要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毅力。老生常谈的材料,千人一面的内容,谁看了都会厌烦。别人反复品过的食物怎能再嚼下肚呢?所以要留意积累那些“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甚至“人人心中无”的素材,切忌落入俗套。2009年湖北省宜昌市的中考作文是《送你一轮明月》,有篇满分作文小作者并不是描写自然景物,而是用自己没钱却打车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现了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和友善。出租车司机的信任展现了我们人性的魅力,这是司机送给“我”的一轮明月。同样,“我”的坦诚,知恩图报,同样展现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立意新颖、选材巧妙,擦亮了眼睛,把生活中的细节转化成写作的素材留在心中。
三、插上翅膀
平时的阅读,生活的感念都是作文创新的基础,而联想和想象则是创新的翅膀。绝大部分的中学生都喜欢英国女作家J.K.罗琳创作的系列小说《哈利·波特》,该系列小说也被翻译成近七十多种语言,在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量达四亿多册,让数不清的读者为之倾倒。它让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享受到了飞翔的滋味,更带给了全世界的哈迷一个美丽的梦。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它大量使用想象、夸张的构思方式。可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规矩,初中的学生受到生活环境的局限,自身成长经历的限制,言行的限制甚至禁锢,这些都是我们中学生的作文不利因素,从而使我们的部分学生的作文是老生常谈,“窥一斑而知全豹”,阅卷老师厌烦,当然不会有理想的分数。但是想象却能让我们“经历”许多未曾经历过的事。作文的创新关键在于联想和想象是否有根基,能否飞得远、钻得深、有个性。
四、另辟蹊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文豪苏东坡的这首《题西林壁》不但让人们从不同角度看到了庐山多姿多彩的风貌,更让人们体会到诗中的哲理。同一个素材,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写法。新素材固然能吸引读者,老素材通过变换角度也能写出新意。作文的优势一方面在于写什么内容,另一方面在于怎么写。只要我们经常变换一下写作的顺序,调整一下写作的重点,尝试着变换写作的视角,巧用写作技巧,力求与众不同,作文就能出彩创新。2009年江苏省南通市的中考作文是“我们一起走过”,多数考生都只选择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的人物来作为一起走过来叙述事例,虽然接近生活,但是选材很单一,内容无新意。有篇满分作文却是让人为之折服,文章的开篇用优美的语言写了三个排比句,干脆明白地引出本文的主旨“记忆伴我一起走过十几个春夏秋冬”,整篇布局严谨整齐,全文由“历史的记忆伴我一起走过”“挫折的记忆伴我一起走过”“感动的记忆伴我一起走过”三个部分组成,逐层展开论述。第一部分历史故事的引用增添了文章的深度,第二、三部分抒情性的文字优美靓丽,同时排比句的运用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五、独树一帜
作文还是语言的艺术,作文创新归根到底是语言的创新。创新作文要竭力避免老式的语言,躲开那些熟而又俗的现成话。如提到绘画就用“栩栩如生”,提到初春就是“春寒料峭”。我们要防备它们蹿进我们的文章中。创新作文要有特色,有我们的个性,力求自成风格。但是在创新的同时也有基本要求,那就是作者的情感要真挚,真挚情感的表达就是要切合我们生活的实际,不要“为赋新词强说愁”,格调要积极向上,语言力求清新自然。
重庆市一篇中考满分作文《回味那浓浓的父爱》,“我以为我可以用所学的知识为父亲写下诗篇,让诗意在黝黑的土地上能独自地奔跑。当笔锋触及那远逝的岁月时,我才发现自以为是的诗行里竟装不下那岁月深处的缺口处,那些错综别致的枝丫饱蘸月色在父亲黝黑的土地上勾勒出的一幅水墨山水画,更装不下父亲瘦瘦的骨头……父亲弯弓成犁……星星点燃月亮,借着月光,父亲编织着手里的竹篾,编织着母亲手里柴米油盐,编织着我和弟弟身上的衣服,编织着房屋的砖和瓦……”本文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勾勒出一个朴实、勤劳、默默耕耘的父亲肖像。从文字中,我们仿佛看到了罗立中油画中的父亲形象:古铜色的老脸,辛苦岁月留下的那条条车辙似的皱纹;犁耙似的手,缺了牙的嘴,手中端着一个破旧的茶缸……该考生超凡的语言组织、运用能力让人赞叹,深深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让人为之动情,理所当然地得了高分。
有了创新,就会“相看两不厌”。
(邳州市红旗中学)
“另辟蹊径”就是一种创新。也许你觉得创新就像天上闪烁的星星,可望而不可即。其实,创新并不神秘,并非高不可攀。只要你稍微留意你平时阅读的一些文章,在欣赏文本内容的同时,略略领悟记忆了其中的一些技法,那么你也许就能跳出“此山”,“横看成岭侧成峰”,去摘下那“标新立异二月花”了。下面,笔者就创新的技法略说一二。
一、食桑采花
清代诗人袁枚曾说:“蚕食桑,而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春蚕食桑而吐丝,蜜蜂采花而酿蜜。没有无数的桑叶就没有锦的绚丽,没有千万颗花粉就没有蜜的香甜,如果说“吐丝酿蜜”就是“创新”的话,那么“食桑采花”可算作“拿来”,也就是积累。鲁迅也曾这样说:只看一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古人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前人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创新的基础是积累,中学生应该像春蚕食桑一样广泛阅读,积累语言,积累材料,积累谋篇布局的功夫;另一方面应该像蜜蜂采花一样接近生活,关注生活,亲身实践,体验生活,思考人生,形成创见。
二、擦亮眼睛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生活中不乏新颖的材料,特别的素材,感人的事例,关键是我们要擦亮自己的眼睛,要有“识英雄于草莽”的独特眼光,要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毅力。老生常谈的材料,千人一面的内容,谁看了都会厌烦。别人反复品过的食物怎能再嚼下肚呢?所以要留意积累那些“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甚至“人人心中无”的素材,切忌落入俗套。2009年湖北省宜昌市的中考作文是《送你一轮明月》,有篇满分作文小作者并不是描写自然景物,而是用自己没钱却打车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现了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和友善。出租车司机的信任展现了我们人性的魅力,这是司机送给“我”的一轮明月。同样,“我”的坦诚,知恩图报,同样展现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立意新颖、选材巧妙,擦亮了眼睛,把生活中的细节转化成写作的素材留在心中。
三、插上翅膀
平时的阅读,生活的感念都是作文创新的基础,而联想和想象则是创新的翅膀。绝大部分的中学生都喜欢英国女作家J.K.罗琳创作的系列小说《哈利·波特》,该系列小说也被翻译成近七十多种语言,在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量达四亿多册,让数不清的读者为之倾倒。它让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享受到了飞翔的滋味,更带给了全世界的哈迷一个美丽的梦。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它大量使用想象、夸张的构思方式。可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规矩,初中的学生受到生活环境的局限,自身成长经历的限制,言行的限制甚至禁锢,这些都是我们中学生的作文不利因素,从而使我们的部分学生的作文是老生常谈,“窥一斑而知全豹”,阅卷老师厌烦,当然不会有理想的分数。但是想象却能让我们“经历”许多未曾经历过的事。作文的创新关键在于联想和想象是否有根基,能否飞得远、钻得深、有个性。
四、另辟蹊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文豪苏东坡的这首《题西林壁》不但让人们从不同角度看到了庐山多姿多彩的风貌,更让人们体会到诗中的哲理。同一个素材,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写法。新素材固然能吸引读者,老素材通过变换角度也能写出新意。作文的优势一方面在于写什么内容,另一方面在于怎么写。只要我们经常变换一下写作的顺序,调整一下写作的重点,尝试着变换写作的视角,巧用写作技巧,力求与众不同,作文就能出彩创新。2009年江苏省南通市的中考作文是“我们一起走过”,多数考生都只选择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的人物来作为一起走过来叙述事例,虽然接近生活,但是选材很单一,内容无新意。有篇满分作文却是让人为之折服,文章的开篇用优美的语言写了三个排比句,干脆明白地引出本文的主旨“记忆伴我一起走过十几个春夏秋冬”,整篇布局严谨整齐,全文由“历史的记忆伴我一起走过”“挫折的记忆伴我一起走过”“感动的记忆伴我一起走过”三个部分组成,逐层展开论述。第一部分历史故事的引用增添了文章的深度,第二、三部分抒情性的文字优美靓丽,同时排比句的运用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五、独树一帜
作文还是语言的艺术,作文创新归根到底是语言的创新。创新作文要竭力避免老式的语言,躲开那些熟而又俗的现成话。如提到绘画就用“栩栩如生”,提到初春就是“春寒料峭”。我们要防备它们蹿进我们的文章中。创新作文要有特色,有我们的个性,力求自成风格。但是在创新的同时也有基本要求,那就是作者的情感要真挚,真挚情感的表达就是要切合我们生活的实际,不要“为赋新词强说愁”,格调要积极向上,语言力求清新自然。
重庆市一篇中考满分作文《回味那浓浓的父爱》,“我以为我可以用所学的知识为父亲写下诗篇,让诗意在黝黑的土地上能独自地奔跑。当笔锋触及那远逝的岁月时,我才发现自以为是的诗行里竟装不下那岁月深处的缺口处,那些错综别致的枝丫饱蘸月色在父亲黝黑的土地上勾勒出的一幅水墨山水画,更装不下父亲瘦瘦的骨头……父亲弯弓成犁……星星点燃月亮,借着月光,父亲编织着手里的竹篾,编织着母亲手里柴米油盐,编织着我和弟弟身上的衣服,编织着房屋的砖和瓦……”本文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勾勒出一个朴实、勤劳、默默耕耘的父亲肖像。从文字中,我们仿佛看到了罗立中油画中的父亲形象:古铜色的老脸,辛苦岁月留下的那条条车辙似的皱纹;犁耙似的手,缺了牙的嘴,手中端着一个破旧的茶缸……该考生超凡的语言组织、运用能力让人赞叹,深深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让人为之动情,理所当然地得了高分。
有了创新,就会“相看两不厌”。
(邳州市红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