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背景下内蒙古草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进展

来源 :生物多样性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sino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变化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近几十年世界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内蒙古草原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牲畜和饲料生产基地,而且有着不可替代的生态系统功能。土壤微生物是地球上多样性最高的生物类群,在驱动碳氮循环等多种生态系统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研究技术的限制和群落结构复杂等原因,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还处于描述性阶段,理论研究还很缺乏。鉴于此,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尤其是新一代测序技术,从理论层面上系统地研究全球变化背景下我国北方草地微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比较各种环境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相对
其他文献
黑素皮质素受体1 (melanocortin-1 receptor, MC1R)基因是控制动物黑色素合成的重要基因,鸟类羽色的变异与MC1R基因的变异有密切关系.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在我国东部沿海
土壤线虫是地下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报道了肥力等土壤环境对土壤线虫物种多样性及各功能群多度的影响,而我们
虽然“国家公园”概念自19世纪后半叶诞生于美国以来在全球得到了广泛传播,但学界在国家公园本质属性的认识上还未达成共识.基于人类对事物的认识需要依赖认识其各种属性的观
土壤养分分布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植物的根系觅养行为是其对土壤养分异质性的一种适应.不同植物为了适应养分异质性会产生不同的根系觅养行为,通过调整自身的根系觅养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