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损害:危险因素和特征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nxy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1acunarinfarction,L1)患者认知损害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司部位LI患者的认知损害特征。方法纳入LI患者和正常对照者。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StatusExamination,MMSE)评价认知损害。采用加利福尼亚语言学习测试(CaliforniaVerbalLearningTest,CVLT)、言语流畅性测验(VerbalFluencyTest,VFT)、Benton线方向判断(BentonJudgmentofLineOrientationTest,BJLOT)、数字符号编码测验(DigitSymbol—Codingsubtest,DSCT)、定步调听觉连续加法测验(PacedAuditorySerialAdditionTest,PASA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CardSortingTest,WCST)评价注意力、信息处理速度、记忆力、语言流畅性和执行功能。结果共纳入98例LI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在98例LI患者中,31例存在认知损害,67例认知正常。认知损害组高血压、糖尿病、多发性LI和重度脑白质病变的患者构成比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性高于认知正常组(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优势比(oddsratio,OR)5.39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1.515~19.182;P=0.009]、糖尿病(OR4.679,95%CI 1.428~15.339;P=0.011)、多发性LI(OR6.458,95%CI1.797~23.213;P=0.004)和重度脑白质病变(OR6.724,95%CI1.440~27.331;P=0.014)是LI患者发生认知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在98例LI患者中,共有56例为单纯腔隙性梗死(无脑白质病变),但其中5例因不能配合完成神经心理测试而排除,最终51例被纳入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放射冠/半卵圆是心组(n=15)WCST-64正确应答数显著性减少,持续错误数显著性增多(P〈0.05);基底节组(n=20)言语流畅性、DSCT、PASATN试得分以及WCST-64正确应答数和完成分类数均显著性降低(P均〈0.05);丘脑组(n=16)短时回忆、延迟回忆得分以及DSCT、PASAT得分均显著性降低(P均〈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多发性LI和重度脑白质病变是LI患者认知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放射冠/半卵圆中心梗死易合并执行功能受损,基底节区梗死与语言流畅性、信息处理速度、注意力和执行功能损害有关,丘脑梗死的认知损害主要表现在记忆力、注意力和信息处理速度方面。

其他文献
目的筛选病人安全文化的影响因素并探索各因素对病人安全文化系统的影响机制,为更好地提高患者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文修订版医院病人安全文化调查表(C-HSOPSC),通过
随着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应用的日趋广泛,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已成为治疗胆胰疾病的有效方法,这项新技术的开展给护理人员在如何做好术前术后护理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全面了解老年患者的身心状况,熟练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及手术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术前指导及术后观察护理工作.本研究着重探讨老年ERCP/EST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B
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是 Allander 等[1]2005年在呼吸道标本大量筛查中发现的一种新病毒,迄今为止 HBoV 共有4个基因型,分别命名为 HBoV1~4[2]。目前HBoV 的致病机制尚未明
卒中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自人类有记载的医学史以来,卒中的定义就在不断演变。20世纪50年代,卒中的定义开始紧跟医学科学的发展而演变,最初是基于临床学和病理学的结合。20世纪70和80年代,CT和MRI引入临床后可无创性地详细观察脑血管病受累部位、性质和病灶演变,尤其是对可逆性缺血和不可逆性缺血病理生理学过程的认识使得卒中的定义不断进步,越来越接近这一疾病实体的本质。
期刊
免疫蛋白酶体是在γ-干扰素(IFN-γ)诱导下合成的LMP2、LMP 10、LMP 7替换标准蛋白酶体中的β1、β2、β5亚单位形成,免疫蛋白酶体在 MHC-I 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细胞信号转导中
尽管脑血管病的影响广泛且对其病理生理学的理解已取得一些进展,但“卒中”一词在临床实践、临床研究和公共卫生评价中的定义并不统一.经典的卒中定义主要是临床定义,不能反
由鲍曼不动杆菌引发的感染已经成为了现代卫生系统的一个严峻的挑战。这种细菌具有极强的获取耐药基因的能力,但是其引发临床感染的机制十分复杂。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机制已
药物诱发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由于系统及局部用药诱发的以水疱大疱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诱导药物种类繁多,包括抗生素、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与经典的大疱性类天疱疮不同,各种药物导致疾病发生的机制亦不完全相同.本病与经典大疱性类天疱疮在临床表现方面有一定区别,但实验室检查相似.因此,临床中应注意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潜在的药物诱发因素,并及时停用诱发或可疑药物。
B细胞活化因子影响外周B细胞的存活、成熟和免疫球蛋白的类别转换,对于临床有重要的意义.因自身抗体引起的疾病中均可不同程度的检测到血清B细胞活化因子的浓度增加.同时滑液、肺泡灌洗液、胃肠道灌洗液中都可检测到B细胞活化因子的增多,提示其可能与局部的类别转换与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有关.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恶性肿瘤及感染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中,B细胞活化因子有重要意义.另外,B细胞活化因子拮抗剂是目前一
针对我国糖尿病足发病情况,对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发病原因、治疗、护理、预防及健康教育方面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糖尿病足在其他国家治疗现状,对糖尿病足在中国学领域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可借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