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新农村建设中家风传承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湖南农村家风传承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家风传承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新农村 家风 传承
优良的家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家庭成员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能。同时,优良的家风是促进农村形成优良乡风、社风的积极有利因素,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倡导、培育优良的家风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新农村建设中家风传承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包含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以及管理民主等,要在农村营造文明向上的乡风,家风功不可没。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风清,有了优良的家风做铺垫,积极的乡风社风则指日可待。
家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家庭成员,促使家庭成员在文明、和谐、向上的氛围中不断进取和发展,从而能够净化乡风、民风,改善整个社会风气。
二、湖南农村家风传承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视家风,家族通过制定规范的家训以及严格的家庭教育,将形成的家风传统代代传承下去,以此来规范家庭成员行为,督促子孙进取,并且达到促进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家庭的职能和社会地位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优良家风的传承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在农村,由于青壮年大多外出工作,老人和小孩留守家中,家风的传承面临更大的挑战。
本研究采用自制家风问卷,共包含10道选择题、1道主观题,对湖南永州地区50户家庭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8份,结果如下。
在被调查者中,67%表示家中有家训或家谱;81%表示对家风的了解是通过父母而得知的;62.5%表示家风对社会风气影响很大;41.7%表示社会风气对家风影响较大;73%认为优良的家风可以提高家庭教育效果;64.6%认为家风能促进家庭幸福和谐;58%认为家风对一个人的为人处世有较大影响;14.6%表示村里有关于家风的宣传;68.8%对自己家庭的家风表示满意;83%认为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家中老人、孩子留守这种状况对家风的传承有较大影响。
在最后一道开放式问题中,涉及到优良家风的内涵包括哪些。经过统计,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勤劳、善良和朴实。
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当前农村家风的传承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家庭教育中父母双方或一方缺失现象较为严重
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伴随的是流动人口不断增长。因为父母长期外出打工或离异等,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数量在增加。这些孩子长期与父母分离,每年只有寒暑假才得以与父母短暂相聚,父母对他们直接实施家庭教育的时机并不多,利用家风对孩子进行教育或者传承家风,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容易。
(二)家风受到社风、乡风冲击,优良家风有待培育和弘扬
在访谈中发现,目前在农村,大部分村民认为成功的标准就是拥有财富或者是当官,家里经济条件好,在村里就有地位有威望,村民们认为有影响力或者值得炫耀的家庭成员是政府官员,或者是有社会地位、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部分村民直接表示,生活的目的就是追求富裕的生活,经济上不去,其他一切都是空谈,至于家风家教,在他们看来,都是无足轻重、鸡毛蒜皮的小事情。
(三)目前农村关于优良家风的宣传非常缺乏
村里宣传橱窗关于优良家风的宣传内容极度缺乏,各村也没有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弘扬优良家风,主要还是靠保存下来的良好的乡风民俗。访谈中,部分村民表示家风不需要引导,也不需要学习别人家的家风,主要还是靠自觉。这些都反应了村民弘扬、传承优良家风的意识比较淡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年轻一代对家风的意识更加薄弱,长此以往,家风的传承状况堪忧。
(四)有关家风、家训的文字资料在现代家庭中传承得远远不够
虽然67%的被调查者表示家中有家训或家谱,但是真正能够拿出文字资料的很少,大部分都是听长辈说有此类资料,但很少见到或从未见识过。谈到家风的具体内容,很多村民并不很清楚,只是凭借自己的理解能够说出一二,对家族传承下来的家训、家谱等文字资料的代际传递不重视,觉得用处并不很大。谈到是否与孩子在家讨论过家风的问题,只有极少数的家长与孩子偶尔提及过。
综上所述,目前农村家风的传承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引导村民转变观念,重视家风的传承,让优良家风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在新农村建设的舞台上有用武之地。
三、优良家风的传承路径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注重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传承中国传统良好家风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也是为当下建设现代家风、推进家庭建设和社会建设奠定重要的基础。
家风传承关系到家庭、社会和国家层面,意义不可低估。对于优良的家风,需采取一定的措施,让其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家庭和谐,培育纯净社风,进一步维护国家稳定。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是个人成长的起点,同时也是一个人发展的根据地,要培育传承优良的家风,首先就得从家庭入手,为优良家风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影响极其深远,家长的言传身教,时刻规范着孩子的言谈举止,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态度、思想、情感以至心理,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到孩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在树立家风的过程中,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做一个良好的榜样,促使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为个体全面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父母要善于鼓勵孩子。清代教育家颜元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对孩子的欣赏和鼓励,是激发孩子潜力的催化剂。鼓励是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也是建设优良家风的重要途径,对孩子给予鼓励,比批评孩子起到的作用更大。鼓励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在以后更容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积极主动践行思想品德规范,更利于吸收良好家风的精髓,从而让家风得以传承和发扬。 最后,父母与子女之间要善于沟通。有效沟通是教育的桥梁,缺乏沟通,是导致家庭教育失败的常见原因。父母走不进孩子的内心,教育效果事倍功半。要做到有效沟通,父母先要学会倾听,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只有耐心倾听孩子的真实内心,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深入到孩子的心里,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引导。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父母还要注意摆正姿态,视孩子为朋友,真诚平等相处,不苛求,不轻易评判,持一种认可包容的态度对待他们,为促进良好家风的传承创造条件。
(二)学校要加强优良家风教育
目前,农村因为青壮年外出打工,大部分儿童、青少年处于留守状态,家庭教育的功能某种程度已经被削减。学校作为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基地,有必要加强优良家风等传统文化教育,从而塑造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优良思想品德的形成。
当前的学校教育中,为了中考、高考能够让更多的学生考出好成绩,往往集中精力突击数理化等文化课的教育,学生埋头于文化课的学习,很少接受人文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熏陶,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和文明礼仪的修养,因此出现很多高分低能等不正常现象。
同时,学校还可督促父母履行家长职责,明确父母在教育子女中应尽的义务。学校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联系,反馈子女在校情况,敦促家长关注子女的言行及思想动态,关心呵护孩子的成长。家校联合携起手来,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社会环境需要进一步净化
儿童、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造就出类拔萃的人才,而恶劣的社会环境也可能产生社会败类。
首先,对于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要落到实处,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坚决杜绝一切不适合学生的娱乐场所,例如网吧、酒吧、歌舞厅、游戏厅等,培养学生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
其次,为培育、传承优良家风创造条件,就必须要净化社会人文环境,净化文化出版市场。各级主管部门要规范出版市场秩序,严厉打击查处制造、售卖非法出版物的厂商,不仅要对传统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色情等出版物严厉查处,而且对黄色卡通画、暴力色情游戏软件等也要进行严厉打击查处。
另外,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大力度建设未成年人文化活动阵地。例如科技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为青少年拓宽文化活动场所,同时建议这些场所免费对青少年学生开放,充分发挥它们的社会教育功能。同时,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也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在社会上大力宣传传承优良家风的重要性,营造全社会都重视家风培育以及传承家风的氛围。
良好的家风需要家庭、家族几代人的积淀才能形成,但目前,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变快,家庭结构和职能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父母过度依赖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还有些家长在外地经商、打工,把孩子留给父母,故而家风、家规的传承也面临衰落甚至中断的危险。培育传承优良家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凭一己之力就能扭转局面的,家风的传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家庭、学校、社会齐心协力,才能让优良的家风得以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张威,等.家风传承为道德建设“保驾护航”[J].人民论坛,2017(02).
[2]牛绍娜,等.优秀家风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J].湖南大学学报,2017(01).
[3]张琳,陈延斌.当前我国家风家教现状的实证调查与思考[J].中州学刊,2016(08).
[4]潘雨.家风在家庭教育中的价值及培养途径[J].理论学习,2016(05).
[5]胡亚玲.家风研究的文献综述[J].学理论,2016(06).
[6]白海燕.2014—2015年家风研究述评[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6(01).
[7]陆树程,等.家风传承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J].苏州大学学报,2015(03).
[8]王泽应.中华家风的核心是塑造、培育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5(04).
[9]党刘栓.涵养传承优良家风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J].理论导刊,2015(06).
[10]向国华,等.新农村建设下“民风家风”的调查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5(07).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5BZZ035)。
(作者简介:申雯,女,硕士,湖南科技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彭阳,女,硕士研究生,湖南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新农村 家风 传承
优良的家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家庭成员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能。同时,优良的家风是促进农村形成优良乡风、社风的积极有利因素,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倡导、培育优良的家风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新农村建设中家风传承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包含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以及管理民主等,要在农村营造文明向上的乡风,家风功不可没。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风清,有了优良的家风做铺垫,积极的乡风社风则指日可待。
家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家庭成员,促使家庭成员在文明、和谐、向上的氛围中不断进取和发展,从而能够净化乡风、民风,改善整个社会风气。
二、湖南农村家风传承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视家风,家族通过制定规范的家训以及严格的家庭教育,将形成的家风传统代代传承下去,以此来规范家庭成员行为,督促子孙进取,并且达到促进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家庭的职能和社会地位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优良家风的传承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在农村,由于青壮年大多外出工作,老人和小孩留守家中,家风的传承面临更大的挑战。
本研究采用自制家风问卷,共包含10道选择题、1道主观题,对湖南永州地区50户家庭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8份,结果如下。
在被调查者中,67%表示家中有家训或家谱;81%表示对家风的了解是通过父母而得知的;62.5%表示家风对社会风气影响很大;41.7%表示社会风气对家风影响较大;73%认为优良的家风可以提高家庭教育效果;64.6%认为家风能促进家庭幸福和谐;58%认为家风对一个人的为人处世有较大影响;14.6%表示村里有关于家风的宣传;68.8%对自己家庭的家风表示满意;83%认为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家中老人、孩子留守这种状况对家风的传承有较大影响。
在最后一道开放式问题中,涉及到优良家风的内涵包括哪些。经过统计,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勤劳、善良和朴实。
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当前农村家风的传承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家庭教育中父母双方或一方缺失现象较为严重
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伴随的是流动人口不断增长。因为父母长期外出打工或离异等,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数量在增加。这些孩子长期与父母分离,每年只有寒暑假才得以与父母短暂相聚,父母对他们直接实施家庭教育的时机并不多,利用家风对孩子进行教育或者传承家风,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容易。
(二)家风受到社风、乡风冲击,优良家风有待培育和弘扬
在访谈中发现,目前在农村,大部分村民认为成功的标准就是拥有财富或者是当官,家里经济条件好,在村里就有地位有威望,村民们认为有影响力或者值得炫耀的家庭成员是政府官员,或者是有社会地位、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部分村民直接表示,生活的目的就是追求富裕的生活,经济上不去,其他一切都是空谈,至于家风家教,在他们看来,都是无足轻重、鸡毛蒜皮的小事情。
(三)目前农村关于优良家风的宣传非常缺乏
村里宣传橱窗关于优良家风的宣传内容极度缺乏,各村也没有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弘扬优良家风,主要还是靠保存下来的良好的乡风民俗。访谈中,部分村民表示家风不需要引导,也不需要学习别人家的家风,主要还是靠自觉。这些都反应了村民弘扬、传承优良家风的意识比较淡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年轻一代对家风的意识更加薄弱,长此以往,家风的传承状况堪忧。
(四)有关家风、家训的文字资料在现代家庭中传承得远远不够
虽然67%的被调查者表示家中有家训或家谱,但是真正能够拿出文字资料的很少,大部分都是听长辈说有此类资料,但很少见到或从未见识过。谈到家风的具体内容,很多村民并不很清楚,只是凭借自己的理解能够说出一二,对家族传承下来的家训、家谱等文字资料的代际传递不重视,觉得用处并不很大。谈到是否与孩子在家讨论过家风的问题,只有极少数的家长与孩子偶尔提及过。
综上所述,目前农村家风的传承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引导村民转变观念,重视家风的传承,让优良家风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在新农村建设的舞台上有用武之地。
三、优良家风的传承路径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注重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传承中国传统良好家风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也是为当下建设现代家风、推进家庭建设和社会建设奠定重要的基础。
家风传承关系到家庭、社会和国家层面,意义不可低估。对于优良的家风,需采取一定的措施,让其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家庭和谐,培育纯净社风,进一步维护国家稳定。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是个人成长的起点,同时也是一个人发展的根据地,要培育传承优良的家风,首先就得从家庭入手,为优良家风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影响极其深远,家长的言传身教,时刻规范着孩子的言谈举止,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态度、思想、情感以至心理,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到孩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在树立家风的过程中,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做一个良好的榜样,促使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为个体全面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父母要善于鼓勵孩子。清代教育家颜元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对孩子的欣赏和鼓励,是激发孩子潜力的催化剂。鼓励是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也是建设优良家风的重要途径,对孩子给予鼓励,比批评孩子起到的作用更大。鼓励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在以后更容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积极主动践行思想品德规范,更利于吸收良好家风的精髓,从而让家风得以传承和发扬。 最后,父母与子女之间要善于沟通。有效沟通是教育的桥梁,缺乏沟通,是导致家庭教育失败的常见原因。父母走不进孩子的内心,教育效果事倍功半。要做到有效沟通,父母先要学会倾听,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只有耐心倾听孩子的真实内心,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深入到孩子的心里,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引导。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父母还要注意摆正姿态,视孩子为朋友,真诚平等相处,不苛求,不轻易评判,持一种认可包容的态度对待他们,为促进良好家风的传承创造条件。
(二)学校要加强优良家风教育
目前,农村因为青壮年外出打工,大部分儿童、青少年处于留守状态,家庭教育的功能某种程度已经被削减。学校作为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基地,有必要加强优良家风等传统文化教育,从而塑造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优良思想品德的形成。
当前的学校教育中,为了中考、高考能够让更多的学生考出好成绩,往往集中精力突击数理化等文化课的教育,学生埋头于文化课的学习,很少接受人文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熏陶,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和文明礼仪的修养,因此出现很多高分低能等不正常现象。
同时,学校还可督促父母履行家长职责,明确父母在教育子女中应尽的义务。学校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联系,反馈子女在校情况,敦促家长关注子女的言行及思想动态,关心呵护孩子的成长。家校联合携起手来,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社会环境需要进一步净化
儿童、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造就出类拔萃的人才,而恶劣的社会环境也可能产生社会败类。
首先,对于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要落到实处,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坚决杜绝一切不适合学生的娱乐场所,例如网吧、酒吧、歌舞厅、游戏厅等,培养学生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
其次,为培育、传承优良家风创造条件,就必须要净化社会人文环境,净化文化出版市场。各级主管部门要规范出版市场秩序,严厉打击查处制造、售卖非法出版物的厂商,不仅要对传统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色情等出版物严厉查处,而且对黄色卡通画、暴力色情游戏软件等也要进行严厉打击查处。
另外,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大力度建设未成年人文化活动阵地。例如科技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为青少年拓宽文化活动场所,同时建议这些场所免费对青少年学生开放,充分发挥它们的社会教育功能。同时,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也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在社会上大力宣传传承优良家风的重要性,营造全社会都重视家风培育以及传承家风的氛围。
良好的家风需要家庭、家族几代人的积淀才能形成,但目前,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变快,家庭结构和职能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父母过度依赖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还有些家长在外地经商、打工,把孩子留给父母,故而家风、家规的传承也面临衰落甚至中断的危险。培育传承优良家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凭一己之力就能扭转局面的,家风的传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家庭、学校、社会齐心协力,才能让优良的家风得以传承和弘扬。
参考文献:
[1]张威,等.家风传承为道德建设“保驾护航”[J].人民论坛,2017(02).
[2]牛绍娜,等.优秀家风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J].湖南大学学报,2017(01).
[3]张琳,陈延斌.当前我国家风家教现状的实证调查与思考[J].中州学刊,2016(08).
[4]潘雨.家风在家庭教育中的价值及培养途径[J].理论学习,2016(05).
[5]胡亚玲.家风研究的文献综述[J].学理论,2016(06).
[6]白海燕.2014—2015年家风研究述评[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6(01).
[7]陆树程,等.家风传承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J].苏州大学学报,2015(03).
[8]王泽应.中华家风的核心是塑造、培育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5(04).
[9]党刘栓.涵养传承优良家风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J].理论导刊,2015(06).
[10]向国华,等.新农村建设下“民风家风”的调查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5(07).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5BZZ035)。
(作者简介:申雯,女,硕士,湖南科技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彭阳,女,硕士研究生,湖南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