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疗效与宫颈癌大体类型的关系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30000甘肃武威肿瘤医院
  摘 要 目的:探讨宫颈癌大体类型与子宫动脉灌注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将14例外生型(A组)与8例溃疡型(B组)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對象,均采用PMV方案行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并子宫动脉栓塞治疗,2~3周后复查,以比较两组疗效。结果:14例外生型患者中CR 1例,PR 11例,NC 2例,有效率85.7%,宫旁组织改善明显,手术切除率92.9%;8例溃疡型只有1例部分缓解,其余7例均无明显改变,有效率为12.5%,手术切除率12.5%。结论:外生型宫颈癌患者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效果明显,而溃疡型疗效欠佳。
  关键词 宫颈癌 外生型 溃疡型 介入化疗 栓塞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4.018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10年12月就诊的Ⅱa-Ⅱb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22例,按大体类型分为外生型(A组)和溃疡型(B组)。所有患者均经宫颈活检病理确诊,按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分期,入院前未接受抗肿瘤治疗,均有不同程度的阴道流血、排液、腰骶部疼痛等症状。治疗前均行妇科三合诊、B超及盆腔MIR检查。A组:14例,年龄25~51岁,中位年龄46岁;肿瘤直径3.5~6.5cm不等;Ⅱa期4例,Ⅱb期10例;高分化2例,中分化11例,低分化1例。B组:8例,年龄36~59岁,中位年龄44岁;肿瘤直径3.0~6.0cm不等;Ⅱa期0例,Ⅱb期8例,均为中分化。病程(从自觉不适到确诊):A组2~15个月,平均10个月;B组11~24个月,平均20.75个月。
  介入化疗方法:患者经常规备皮、消毒,采用Selding法穿刺右侧股动脉成功后,用5 F Cobra导管分别行双侧髂内动脉插管,分别将超选择至髂内动脉前干、子宫动脉开口处造影,观察子宫动脉及血管染色情况,然后行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加子宫动脉栓塞术。如同时行双侧子宫动脉插管困难,则可采用双侧髂内动脉药物灌注化疗加一侧子宫动脉内灌注化疗并栓塞,或者直接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不栓塞。栓塞剂为碘化油与丝裂霉素的混合物。化疗药物为卡铂400~600mg(350~400mg/m【sup】2【/sup】)、丝裂霉素12~16mg(10mg/m【sup】2【/sup】)、长春新碱2mg(1.4mg/m【sup】2【/sup】)或博莱霉素30mg(25mg/m【sup】2【/sup】)。
  疗效评价标准:化疗后2~3周评价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肿瘤大小及盆腔情况。评价方法包括临床疗状、妇科检查、妇科B超、盆腔核磁。参照FIGO疗效判定标准。
  统计学处理:肿瘤直径变化采用成组资料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血管造影表现:动脉造影可见宫颈癌呈中等或富血管表现,肿瘤的血供为子宫动脉,供血支有不同程度的增粗和迂曲变形,新生血管增多,走行紊乱,粗细不均。
  临床结果:22例宫颈癌患者介入治疗后,阴道流血,流液、腰困、腰痛等症状均于介入治疗后1周左右缓解或消失。介入治疗后2~3周复查,A组有效率85.7%,B组12.5%。肿瘤直径变化:化疗前后肿瘤直径A组明显缩小(P<0.05),B组缩小不明显(P>0.05)。A、B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
  介入化疗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常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骨髓抑制。部分患者出现发热(37.4~38℃),下腹坠痛等症。化疗过程中我们常规给予保肝、止呕、预防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化疗过程顺利。
  讨 论
  对于宫颈癌的转移,可向邻近组织和器官直接蔓延,也可通过淋巴管转移至宫颈旁、髂内、髂外、腹股沟淋巴结,晚期甚至可转移到锁骨上及全身其他淋巴结。血行转移比较少见,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肝及骨。当宫颈癌的症状出现3个月后就诊者已有2/3为癌症晚期。
  本研究主要选取外生型和溃疡型作对比,初步得出结论:外生型患者动脉灌注化疗效果显著:有效率85.7%,化疗前后肿瘤直径明显缩小(P<0.05),手术切除率92.9%。溃疡型患者介入治疗效果差,有效率仅12.5%,化疗前后肿瘤直径缩小不明显(P>0.05),手术切除率低。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溃疡型患者是由外生型和内生型患者癌灶继续发展,癌组织坏死脱落而成,其病情较外生型相对较晚,宫旁转移率、盆腔淋巴结转移率、血管间隙受侵率和阴道受侵率相对较高;另外,由于溃疡型患者肿瘤的侵润生长,破坏血管床,使化疗药物不易进入瘤体而降低疗效,所以溃疡型患者疗效相对较差。②22例均介入化疗了1个疗程,一般主张采用1~3个疗程。能否通过增加疗程数而提高溃疡型患者的疗效和外生型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尚待进一步研究;另外部分患者子宫动脉栓塞失败,只做了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可能也是其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 于翠花,黄建峰,朱克修.超选择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前介入治疗Ⅱ期宫颈癌42例.陕西医学杂志,2009,38(6):698-699.
  2 兰鹰,胡小红,苏江.术前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巨块型Ⅰb2-Ⅱb期宫颈癌21例.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31(11):1072,1086.
  3 沈铿,郎景和.妇科肿瘤临床决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286-289,295-299.
  4 孟庆伟,申村衣,吕秋波.超选择动脉导管化疗治疗Ⅰb2巨块型及晚期宫颈癌临床研究.医学研究杂志,2006,35(2).
  
   表1 不同类型宫颈癌化疗前后肿瘤直径的变化
其他文献
采用电化学方法 和微观表征手段(SEM,EDS,XRD等)研究了汽轮机叶片用1Cr13钢在含SO4^2-,Cl^-,NO3^-,F^-等杂质阴离子的模拟初凝水中的腐蚀特性。结果表明:1Cr13钢的酸腐蚀问题并
目的:探讨利用微波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微波辐照和脓腔抽脓冲洗治疗急性乳腺炎30例,与常规药物抗菌治疗及手术排脓治疗30例作对照。结果:两组均获治愈。微波组
中天山巴伦台南缘一带主要出露一套基性-中酸性侵入岩,岩石组合为片麻状闪长岩、片麻状石英闪长岩、片麻状花岗闪长岩、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通过野外宏观地质观察、岩石学、
摘 要 目的:探讨盐酸西替利嗪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1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口服,2~5岁,4mg/次,6岁以上5mg/次,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2~12岁5mg/次,12岁以上10mg/次,每日1次。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7%,停药6个月后复发12例,复发率为19.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
就在本期杂志截稿的当天,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双积分管理办
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多业务支持的智能巡检管理系统的设计,从物联网技术选择、大数据技术对业务逻辑的支持,以及具体的算法设计及优化方面进行了探讨。基于物联网、大数据技术
目的 :评估利用数字化导板进行种植手术的精确度,探讨其在口腔种植中的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3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