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次颁奖典礼上,93岁的老兵余元利唱到动情处,直接趴到舞台上,摆好战斗姿势,演示匍匐前进,令在场的主持人和观众瞬间泪目。新时代,我们不曾见证老兵的戎马生涯,却可以忠实聆听和记录他们的故事,读懂他们传递出的时代精神。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铿锵有力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在舞台上响起。在2021年3月30日晚上举行的衢州市第九届“最美衢州人”十大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93岁的老兵余元利唱到动情处,直接趴到舞台上,摆好战斗姿势,现场演示匍匐前进。老兵突如其来却又自然而然的这一举动,令在场的主持人和观众瞬间泪目。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雄们逐渐老去,但不能让老兵带着他们的故事离我们远去。新时代,我们不曾见证老兵的戎马生涯,却可以忠实聆听和记录他们的故事。走近老兵,就是走进波澜壮阔的党史军史长河。
老兵不朽,也未走远;薪火相传,军魂永在!
那个匍匐动作,他铭记了71年
余元利,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池淮镇立江村人,1929年出生。在采访中,余元利将珍藏的物件慢慢取出:一身旧军装被岁月浆洗成灰白色,一顶棉毡帽穿越历史烽烟,3枚勋章和一块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章熠熠生辉……英雄老兵仿佛打开一扇通往71年前的时空之门。
余元利拿起一本红色的证件,“中国人民志愿军集体立功纪念证”14个烫金大字醒目印于封面。
“为什么能立功?我们齐心协力啊!我们把物资紧紧缠在身上,冒死往山上运。越往上走腿越抖,走不动了就爬,脚步一直没停……”余元利时不时地用手摩挲着纪念证上写有自己名字的那一页。
记者问道:“当时,面对敌人精良的武器装备,您和战友们不害怕吗?”
“中国军人不怕他们!”余元利一边回答一边伸出右手大拇指与食指。左手托握右手,好似又端起了当年的钢枪。
“我1949年入伍,1950年入朝作战。”余元利说,他当兵的初心,就是要保家卫国。当时,他主要负责军用物资运输等工作,一次次穿梭在枪林弹雨中,头部和手臂被弹片击中,留下多处伤疤。
抗美援朝期间,余元利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拼音,不仅能识字,还成了文艺演出的小组长。匍匐前进、子弹射击、扔手榴弹……这些余元利至今没有忘记,而在舞台上的那匍匐动作,他更是铭记了71年。在与村民聊天的时候,每当有村民夸他是抗美援朝英雄之类,余元利来劲了,就会展示匍匐前进等战斗动作。
那句战场誓言,他坚守了34年
古樟葱茏,青松肃穆。温州翠微山烈士陵园纪念碑前,一位胸前挂满军功章的老兵正抚摸着墓碑上战友的名字。
“无论谁在战斗中离去,活着的战友都要替牺牲的战友尽孝!”出征前与战友们许下的这一生死之约,老兵周跃南坚守了34年。
“1985年2月11日凌晨,上级下达战斗命令,时任副班长的陈云生带着突击队率先出击。突然,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炸响,他当场牺牲。那一年他才24岁……”往事再次浮现眼前,周跃南深深吸了一口气。
战场凯旋,周跃南荣立个人二等功,被批准保送上军校。他却拒绝了,原因只有4个字:“回家尽孝!”
“我是我们那批战友里最年长的。如果我去读了军校,那这个承诺由谁来牵头?承诺会散掉的!”回想当时那个可能改变一生轨迹的选择,如今已是花甲之年的周跃南仍不后悔。
周跃南至今仍记得第一次见到陈云生家人的情景:在海拔500多米的山坡上,一间简陋的木屋里,陈云生年过半百的父亲陈周兴、母亲温善妹抱着儿子遗像无语泪流。
在陈云生遗像前,周跃南和几位战友磕头认亲:“阿爸、阿妈,云生为国尽忠,以后我们为您尽孝。”离去前,他们每人给老人留下200元孝心钱,这在当时算得上是一笔巨款。
每次上山,周跃南都会细心观察老人家里缺些什么。夏天,他带去崭新的凉席蚊帐;冬天,他送去厚厚的棉被和电热毯;台风来临之前,他就爬上屋顶翻瓦补漏;后来,他给老人买了手机,有空便打电话嘘寒问暖……
周跃南的女儿有时忍不住抱怨,“爸爸对温奶奶比对我奶奶都要亲”。他总是笑着回答:“温奶奶走了一个英雄儿子,那我就得当她的孝顺儿子。”
从1985年战友牺牲,到2019年温善妹逝世,周跃南替战友尽孝34年。
如今,岁月的痕迹爬上了周跃南的额鬓,昔日的小伙子现在也当上了爷爷。他坚守的不只是一个承诺,更是他的初心。
亲手交党费,他坚持了74年
192级台阶,两公里步道,17枚勋章,3本泛黄的日记,几本深红封皮的党费本……这是一位走过战火硝烟的老兵亲手递交党费的见证,也勾绘出一位老党员铁心向党、坚信笃行的追随之路。
这位老兵就是92歲的刘玉玺。他是一名党龄74年的老党员。少年时,刘玉玺便参加了支前工作。紧接着,他跟随部队挺进大别山,转战西南,被评为“进军西南一等模范”。后来,他随部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74年来,刘玉玺一直坚持亲手交党费。在他朴实的讲述中,一位老党员铁心向党的忠诚和拳拳爱国之心体现得淋漓尽致。
记者问道:“您都这么大岁数了,为什么还要坚持自己去交党费?”
“我现在还活着,能活动的时候就尽量到单位去跑一跑,到党支部跑一跑,谈谈我的想法和意见。我怕时间长了,就慢慢和党组织脱钩了。”刘玉玺笑着说,“交党费看似是小事,但说明党员精神和责任还没忘掉。交党费,你要记挂心头,不能错过时间。这也从一个侧面考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党性。”
刘玉玺在谈话中出现最多的字眼便是“要对得起党”。他说自己这辈子没做过什么大事,但有一点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跟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走。
每一位老兵,都是一本厚重的“史书”;每一枚勋章,都镌刻着一段不朽的传奇。老兵身上厚载的家国情怀,历久弥新,值得铭记。老兵是有形的正能量,是具体的价值观。当越来越多的老兵形象深入人心,人们更能读懂老兵的现实意义和他们传递出的时代精神。而新时代的官兵必能从中找到灵魂的偶像、效仿的标杆,从而成就一个个崭新的自我,投入到强军兴军的时代洪流中。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铿锵有力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在舞台上响起。在2021年3月30日晚上举行的衢州市第九届“最美衢州人”十大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93岁的老兵余元利唱到动情处,直接趴到舞台上,摆好战斗姿势,现场演示匍匐前进。老兵突如其来却又自然而然的这一举动,令在场的主持人和观众瞬间泪目。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雄们逐渐老去,但不能让老兵带着他们的故事离我们远去。新时代,我们不曾见证老兵的戎马生涯,却可以忠实聆听和记录他们的故事。走近老兵,就是走进波澜壮阔的党史军史长河。
老兵不朽,也未走远;薪火相传,军魂永在!
那个匍匐动作,他铭记了71年
余元利,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池淮镇立江村人,1929年出生。在采访中,余元利将珍藏的物件慢慢取出:一身旧军装被岁月浆洗成灰白色,一顶棉毡帽穿越历史烽烟,3枚勋章和一块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章熠熠生辉……英雄老兵仿佛打开一扇通往71年前的时空之门。
余元利拿起一本红色的证件,“中国人民志愿军集体立功纪念证”14个烫金大字醒目印于封面。
“为什么能立功?我们齐心协力啊!我们把物资紧紧缠在身上,冒死往山上运。越往上走腿越抖,走不动了就爬,脚步一直没停……”余元利时不时地用手摩挲着纪念证上写有自己名字的那一页。
记者问道:“当时,面对敌人精良的武器装备,您和战友们不害怕吗?”
“中国军人不怕他们!”余元利一边回答一边伸出右手大拇指与食指。左手托握右手,好似又端起了当年的钢枪。
“我1949年入伍,1950年入朝作战。”余元利说,他当兵的初心,就是要保家卫国。当时,他主要负责军用物资运输等工作,一次次穿梭在枪林弹雨中,头部和手臂被弹片击中,留下多处伤疤。
抗美援朝期间,余元利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拼音,不仅能识字,还成了文艺演出的小组长。匍匐前进、子弹射击、扔手榴弹……这些余元利至今没有忘记,而在舞台上的那匍匐动作,他更是铭记了71年。在与村民聊天的时候,每当有村民夸他是抗美援朝英雄之类,余元利来劲了,就会展示匍匐前进等战斗动作。
那句战场誓言,他坚守了34年
古樟葱茏,青松肃穆。温州翠微山烈士陵园纪念碑前,一位胸前挂满军功章的老兵正抚摸着墓碑上战友的名字。
“无论谁在战斗中离去,活着的战友都要替牺牲的战友尽孝!”出征前与战友们许下的这一生死之约,老兵周跃南坚守了34年。
“1985年2月11日凌晨,上级下达战斗命令,时任副班长的陈云生带着突击队率先出击。突然,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炸响,他当场牺牲。那一年他才24岁……”往事再次浮现眼前,周跃南深深吸了一口气。
战场凯旋,周跃南荣立个人二等功,被批准保送上军校。他却拒绝了,原因只有4个字:“回家尽孝!”
“我是我们那批战友里最年长的。如果我去读了军校,那这个承诺由谁来牵头?承诺会散掉的!”回想当时那个可能改变一生轨迹的选择,如今已是花甲之年的周跃南仍不后悔。
周跃南至今仍记得第一次见到陈云生家人的情景:在海拔500多米的山坡上,一间简陋的木屋里,陈云生年过半百的父亲陈周兴、母亲温善妹抱着儿子遗像无语泪流。
在陈云生遗像前,周跃南和几位战友磕头认亲:“阿爸、阿妈,云生为国尽忠,以后我们为您尽孝。”离去前,他们每人给老人留下200元孝心钱,这在当时算得上是一笔巨款。
每次上山,周跃南都会细心观察老人家里缺些什么。夏天,他带去崭新的凉席蚊帐;冬天,他送去厚厚的棉被和电热毯;台风来临之前,他就爬上屋顶翻瓦补漏;后来,他给老人买了手机,有空便打电话嘘寒问暖……
周跃南的女儿有时忍不住抱怨,“爸爸对温奶奶比对我奶奶都要亲”。他总是笑着回答:“温奶奶走了一个英雄儿子,那我就得当她的孝顺儿子。”
从1985年战友牺牲,到2019年温善妹逝世,周跃南替战友尽孝34年。
如今,岁月的痕迹爬上了周跃南的额鬓,昔日的小伙子现在也当上了爷爷。他坚守的不只是一个承诺,更是他的初心。
亲手交党费,他坚持了74年
192级台阶,两公里步道,17枚勋章,3本泛黄的日记,几本深红封皮的党费本……这是一位走过战火硝烟的老兵亲手递交党费的见证,也勾绘出一位老党员铁心向党、坚信笃行的追随之路。
这位老兵就是92歲的刘玉玺。他是一名党龄74年的老党员。少年时,刘玉玺便参加了支前工作。紧接着,他跟随部队挺进大别山,转战西南,被评为“进军西南一等模范”。后来,他随部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74年来,刘玉玺一直坚持亲手交党费。在他朴实的讲述中,一位老党员铁心向党的忠诚和拳拳爱国之心体现得淋漓尽致。
记者问道:“您都这么大岁数了,为什么还要坚持自己去交党费?”
“我现在还活着,能活动的时候就尽量到单位去跑一跑,到党支部跑一跑,谈谈我的想法和意见。我怕时间长了,就慢慢和党组织脱钩了。”刘玉玺笑着说,“交党费看似是小事,但说明党员精神和责任还没忘掉。交党费,你要记挂心头,不能错过时间。这也从一个侧面考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党性。”
刘玉玺在谈话中出现最多的字眼便是“要对得起党”。他说自己这辈子没做过什么大事,但有一点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跟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走。
每一位老兵,都是一本厚重的“史书”;每一枚勋章,都镌刻着一段不朽的传奇。老兵身上厚载的家国情怀,历久弥新,值得铭记。老兵是有形的正能量,是具体的价值观。当越来越多的老兵形象深入人心,人们更能读懂老兵的现实意义和他们传递出的时代精神。而新时代的官兵必能从中找到灵魂的偶像、效仿的标杆,从而成就一个个崭新的自我,投入到强军兴军的时代洪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