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炎热的天气下,大家普遍进入了“春困秋乏夏打盹”中的第三种模式,以至于难以一下子将“干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分得清清楚楚。其实犯这种错误并不是因为睡眠不足,更不用怀疑智商,而可能是一个信号:太累了。
每个人过劳的表现不同,有人开始因为背痛、肠胃炎或偏头痛等以前没有的小病小痛经常请病假,有人对身边的人怒气冲冲、满腹牢骚,有人越来越情绪化,譬如沮丧、哭泣、愤怒、神经质,有人会经常食欲不振或者毫无原因地紧张,还有人开始内疚觉得没有足够的时间陪家人、陪朋友。出现以上情况时,就要注意了,您很可能已经遭遇过劳的困扰。
过劳是身体和精神上双重负担积累的结果。世界卫生组织认定过度劳累是一种职业病,定义是——“长期面对工作压力却未能成功化解压力导致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就像世界卫生组织总结的,过劳的两个最大的潜在元凶是压力过大和缺乏睡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过度疲劳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会造成,有时可能超过一年多。美国人工智能专家安德鲁·斯玛特认为,即使机器在连续高负荷运转后都有磨损,人也是如此。他说:“如果你认为可以随意耗费精力,那显然是错误的。这只能弄巧成拙。你的生理机能告诉你,‘我需要休息’,但你还是不断逼迫自己,把这种低水平的应激反应变成长期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变得非常危险。”
这种过劳的危险会在生理和心理上逐渐以病态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接收到过劳信号时,我们应尽快作出回应。
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人们长期一天工作14小时,那么即将结束时的工作质量显然比不上精力充沛的时候。不仅如此,这种工作模式还会破坏创造力和认知能力。久而久之,人们就会感觉身体不适。但更可怕的是,我们对此往往毫无知觉。
即使有一系列信号在敲门,通知有过劳的迹象,但人们还是很容易忽略,认为只是偶尔不舒服,咬牙坚持一下就过去了。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很多人很难意识到自己已过度疲劳。但是身边的人却很容易从情绪变化和身体状况中看到迹象。过度疲劳经常被认为是让人羞于启齿的问题,认为是和个人软弱甚至能力挂钩的,而事实并非如此。因此有时当自己感到有些不对劲时,不妨大胆问问别人的看法,这样会对自己的身体状态有很清晰的判断。
不要轻视这种主客观判断的结果。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杰弗瑞·菲佛在其新作《工作致死》中称,超时工作、工作与家庭冲突以及经济不安全感正在悄悄摧毁人们的身心健康。菲佛教授称,由于工作压力所导致的员工请假、生病等给美国商业雇主带来3000亿美元的巨大经济损失。
过劳更是与个人健康直接相关,菲佛教授认为美国每年因为工作压力导致死亡的人数多达12万,61%的美国员工相信工作压力是他们生病的原因。
有分析認为,长时间工作会将冠心病风险提高40%。另有研究发现,长时间工作的人中风的风险会大大提高;每天工作11小时的人,其抑郁发作的风险几乎是每天工作7至8小时人的2.5倍。
发现自己有过劳症状后,不必故作坚强地一笑了之,积极应对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也是日本在过去40年中逐渐总结出的教训。
日本人有工作狂人的别称,“过劳死”成为经常被联系在一起的词。
在日本,尽管“过劳死”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被媒体广泛报道,但真正被作为一种公共健康问题重视起来还是近五年的事。要被算作过劳死,受害人在死前当月的加班时间必须超过100小时,或者在死前6个月内曾经连续2个月或更长时间加班超过80小时。日本最初每年只记录几百起过劳死案例,但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报告显示,到2015年这一数字已经飙升到2310起,相当于每天就有七八个人因工作原因而丧命。
近年来,日本政府更加积极地推进“劳动方式改革”。在2018年初的施政演讲中,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到了电通员工的事件,表示要“努力纠正长时间劳动”。日本国会2018年6月表决通过《劳动方式改革相关法案》。为了纠正长时间劳动问题,该法案规定加班时间“原则上为每月45小时,每年360小时”。顾及到繁忙期,还规定一年最高加班时间不得超过720小时,单月不得超过100小时。违反规定的企业将受到处罚。
日本限制工作时长的做法有其历史依据。在工业大革命之前,每天工作10小时甚至16小时是蓝领劳动者的常态。而上世纪初美国汽车生产商福特是第一家尝试8小时工作制的公司,结果发现,他们的员工不仅每小时的生产率得以提升,整体的生产力也有所提高。在两年时间内,他们的利润率翻了一番。
制度防范过劳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个体的自我调节。当发现自己有过劳迹象时,休个假放松一下,哪怕是偷得浮生半日闲,也是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过劳的信号
每个人过劳的表现不同,有人开始因为背痛、肠胃炎或偏头痛等以前没有的小病小痛经常请病假,有人对身边的人怒气冲冲、满腹牢骚,有人越来越情绪化,譬如沮丧、哭泣、愤怒、神经质,有人会经常食欲不振或者毫无原因地紧张,还有人开始内疚觉得没有足够的时间陪家人、陪朋友。出现以上情况时,就要注意了,您很可能已经遭遇过劳的困扰。
过劳是身体和精神上双重负担积累的结果。世界卫生组织认定过度劳累是一种职业病,定义是——“长期面对工作压力却未能成功化解压力导致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就像世界卫生组织总结的,过劳的两个最大的潜在元凶是压力过大和缺乏睡眠。
有分析认为,长时间工作会将冠心病风险提高40%。另有研究发现,长时间工作的人中风的风险会大大提高;每天工作11小时的人,其抑郁发作的风险几乎是每天工作7至8小时的人的2.5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过度疲劳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会造成,有时可能超过一年多。美国人工智能专家安德鲁·斯玛特认为,即使机器在连续高负荷运转后都有磨损,人也是如此。他说:“如果你认为可以随意耗费精力,那显然是错误的。这只能弄巧成拙。你的生理机能告诉你,‘我需要休息’,但你还是不断逼迫自己,把这种低水平的应激反应变成长期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变得非常危险。”
这种过劳的危险会在生理和心理上逐渐以病态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接收到过劳信号时,我们应尽快作出回应。
危险的后果
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人们长期一天工作14小时,那么即将结束时的工作质量显然比不上精力充沛的时候。不仅如此,这种工作模式还会破坏创造力和认知能力。久而久之,人们就会感觉身体不适。但更可怕的是,我们对此往往毫无知觉。
即使有一系列信号在敲门,通知有过劳的迹象,但人们还是很容易忽略,认为只是偶尔不舒服,咬牙坚持一下就过去了。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很多人很难意识到自己已过度疲劳。但是身边的人却很容易从情绪变化和身体状况中看到迹象。过度疲劳经常被认为是让人羞于启齿的问题,认为是和个人软弱甚至能力挂钩的,而事实并非如此。因此有时当自己感到有些不对劲时,不妨大胆问问别人的看法,这样会对自己的身体状态有很清晰的判断。
不要轻视这种主客观判断的结果。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杰弗瑞·菲佛在其新作《工作致死》中称,超时工作、工作与家庭冲突以及经济不安全感正在悄悄摧毁人们的身心健康。菲佛教授称,由于工作压力所导致的员工请假、生病等给美国商业雇主带来3000亿美元的巨大经济损失。
过劳更是与个人健康直接相关,菲佛教授认为美国每年因为工作压力导致死亡的人数多达12万,61%的美国员工相信工作压力是他们生病的原因。
有分析認为,长时间工作会将冠心病风险提高40%。另有研究发现,长时间工作的人中风的风险会大大提高;每天工作11小时的人,其抑郁发作的风险几乎是每天工作7至8小时人的2.5倍。
警钟已响,怎么办
发现自己有过劳症状后,不必故作坚强地一笑了之,积极应对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也是日本在过去40年中逐渐总结出的教训。
日本人有工作狂人的别称,“过劳死”成为经常被联系在一起的词。
在日本,尽管“过劳死”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被媒体广泛报道,但真正被作为一种公共健康问题重视起来还是近五年的事。要被算作过劳死,受害人在死前当月的加班时间必须超过100小时,或者在死前6个月内曾经连续2个月或更长时间加班超过80小时。日本最初每年只记录几百起过劳死案例,但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报告显示,到2015年这一数字已经飙升到2310起,相当于每天就有七八个人因工作原因而丧命。
近年来,日本政府更加积极地推进“劳动方式改革”。在2018年初的施政演讲中,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到了电通员工的事件,表示要“努力纠正长时间劳动”。日本国会2018年6月表决通过《劳动方式改革相关法案》。为了纠正长时间劳动问题,该法案规定加班时间“原则上为每月45小时,每年360小时”。顾及到繁忙期,还规定一年最高加班时间不得超过720小时,单月不得超过100小时。违反规定的企业将受到处罚。
日本限制工作时长的做法有其历史依据。在工业大革命之前,每天工作10小时甚至16小时是蓝领劳动者的常态。而上世纪初美国汽车生产商福特是第一家尝试8小时工作制的公司,结果发现,他们的员工不仅每小时的生产率得以提升,整体的生产力也有所提高。在两年时间内,他们的利润率翻了一番。
制度防范过劳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个体的自我调节。当发现自己有过劳迹象时,休个假放松一下,哪怕是偷得浮生半日闲,也是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