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席卷世界的潮流,锂电池产业也因此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锂电池企业在这股潮流中如何快速发展壮大,如何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如何克服一系列的技术瓶颈?日前,记者采访了北京天路能源有限公司。
前身为博大电池公司的北京天路能源公司(下称“天路能源”)算来已有十几年历史,几经改制,重新嬗变,公司领导层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在锂电池研发、产业化的道路上矢志不移,走得锵铿有力,走出一片广阔天地。成为研发、制造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的专业化公司。现任公司董事长郭伟说:“因为不断超越,天路才不断进步。”
扩大产能,走规模发展之路
天路能源大规模进军锂电池产业是近两年的事。2008年初,香港天大能源集团接手天路前身公司,整合成立北京天路能源有限公司。
顾名思义,天路能源寄予了公司股东和董事会成员的发展理想。此前,公司先后名叫亚特兰大公司、大陆太极公司、博大电池公司。虽然早在2001年引进了日本生产线,专业生产动力电池。但受材料、技术不过关,市场不成熟等条件制约,不仅没有打开局面,连生存都成了问题,更谈不上有什么经济效益。
2008年,公司重组后正式更名为北京天路能源有限公司,公司领导层看好新能源电池的发展前景,明确发展方向,决定走规模发展之路。公司注册资金4700万元,招兵买马,扩大规模。还投入巨额资金修复了10万级超净现代化生产车间和露点温度为零下40摄氏度的干燥生产车间。总经理周如琪指出:国内锂动力电池从2008年开始商品化,应用领域从电动自行车、移动电器设备到混合动力汽车再到纯电动汽车,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在日益成熟,和大众生活越来越息息相关,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锂电池行业虽还年轻,动力电池亦才问世两年多时间。天路能源却初生牛孺不怕虎,要先行一步。虽然动力电池还处于发展、试生产阶段,但公司管理层看准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敢于投入,而且开弓没有回头箭。企业重组后,通过资金投入、技术升级,天路能源生产能力大增,日产动力电池已接近5千安时,虽然产能仍显不足,但毕竟走出了一大步。
北京天路能源是目前全球唯一能够批量化生产单体100安时以上大容量圆柱型锂离子动力型电池的企业,拥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自动化生产线,为生产性能优良和一致性高的优质电池提供了可靠保障。天路能源近期的业绩果然令世人刮目相看,不久前和国内一些汽车、通讯、能源企业签订了多项累计资金额达百亿的合作协议。产品系列已拓展至磷酸铁锂、钛酸锂、锰酸锂、钴酸锂、三元材料五个系列共21个品种,电池容量由2-400Ah不等。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开发相应的电池模块、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箱和充电机等,在美国、法国都有了天路能源产品的代理商,天路能源之路延伸到了北美和欧洲,正逐步向国内国际两个方向进行布局,引人赞叹。
2010年初,天路能源投资20亿的扩产大手笔横空出世:其股东香港天大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已与辽宁省锦州市签订用地协议,将在锦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占地达1000亩的天路工业园,主要生产动力电池及其正极材料,建成后可形成年产动力电池3亿安时的规模,相当于年产5000辆纯电动大巴所需电池,也将是国内一流的自动化动力电池生产基地。6月初已完成了整体设计及建筑设计,现正开始招标。
锦州天路工业园的落成,标志着天路能源又向规模化发展进程迈出了标志性的一步,正式吹响了大规模进军新能源锂电池的雄壮号角。
深入研发,走科技创新之路
天路能源之所以投入巨资一往无前,用公司董事长郭伟的话说,除了看好新能源锂电池前景,还因为公司已经掌握了圆柱形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的核心技术。
研发是天路能源的生命力。天路能源的前身公司在技术研发方面曾经累计投资达1.2亿元,自1999年以来,就不断研究大容量动力型电池和电池模块相关技术。2008年公司重组为天路能源后,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又加大了研发投入力度,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成立公司研究院和专家技术委员会,聘任以杨裕生、田昭武、衣宝廉、王静康四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核心,相关领域专家为代表的专家团队,建立并完善了公司内部的技术研发部门。与中国科学院、天津大学等专业科研机构、高等学府达成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公司在技术力量上采用最高配备。公司的大股东是博士,总经理周如琪是博士,总工程师也是博士,技术副总是博士后。总经理周如琪原是北科大讲师,十年前到香港大学从事电池研究,此后先后在深圳、江苏等电池企业任总工、总经理,2009年被天路能源请来委以重任。从理论到实践都颇有经验的他上任伊始就把研发摆在了重中之重,亲自挂帅,充实了研发部门力量,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研发工作开一路绿灯。
他有一个研发方向和研发时间表,研发侧重于锂电池应用上。他认为,锂电池轻便、能量高,而且环保,最适用于移动车辆等,最大应用方向是短程纯电动车辆及移动电源;并可将太阳能、风能所产生的能量储存起来,使之平稳并入电网。另外,在军事领域上也有广泛的应用,如无人驾驶飞机、动力潜艇、水下推进器等。锂电池的技术水平只有不断完善提高,才能做到应用领域更大化、更智能化和效益化。而这一切就要靠技术创新。
通过加大研发力度,天路能源研发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已是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不同材料的五大系列共21种产品,其中圆柱形电池单体容量可做到400安时,而国内外还没有一家电池厂能达到这个水平。关键是他们无法像天路能源一样解决锂电池安全性的问题。在研发纯电动车用动力电池方面,周如琪更是和专家们全力攻克技术难关,30多名技术人员全力以赴,专家团队齐心协力,经历了无数次的探索钻研,最终成功开发出磷酸铁锂、钛酸锂等多种电极材料的多元锂离子蓄电池,已经能够可生产出2吨重、容量达3万安时的电池组。
目前天路能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种动力型及储能型锂离子电池,均已通过“信息产业部化学物理电源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检测,并且,天路能源所生产的电动汽车用电池组也顺利通过了唯一国家级汽车产品鉴定试验所,即“北方汽车质量监督检验鉴定试验所”的所有强制项目试验。
做大做强是天路能源的目标,而强大的背后是靠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作为支撑的。大力开发专利技术的同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势在必行。从今年开始,公司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10项专利,公司还规划今后每年申报2项以上专利。
强化管理,走质量取胜之路
动力型锂离子电池产业前景广阔,天路能源领导层清醒地认识到,公司发展以质量为本。从一开始,公司就在管理上狠下功夫,确保整体管理严格,产品质量过关。
公司总经理周如琪说,天路公司以“视质量为生命”的理念来强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首先是流程管理。对生产出的产品严格筛选、测试,杜绝以次充好,对不合格产品坚决淘汰。天路能源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欧盟CE认证的要求,严格执行从原料进厂检验、制造过程控制到产成品检测的规范标准及产品的售后服务程序,从而保证公司从设计开发、产品制造到服务领域的管理水平达到国际质量标准体系的要求。公司在品质管理过程中,运用各种实用、先进的质量管理工具,并不断吸取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以确保提供优良的产品和服务。
其次是严格来料检验体系,不放过任何微小的瑕疵。然后是严格生产设备检测。国内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材料、设备、人员因素都会影响产品质量。尤其是操作时,电池正极负极之间有一层隔膜,沾灰或落上异物都有可能刺破隔膜,导致正极、负极之间短路,使产品报废。设备精确而稳定方能保证产品质量。公司所有生产设备和所有产品经国家检测部门检测,完全符合国家电动汽车用蓄电池及其它相关标准,并获得CE认证。
最重要的是人员管理,天路能源对员工情绪管理十分关注,生产线上员工操作动作单一,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员工情绪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天路能源采取劳逸结合方式,非特殊情况,不让员工加班,杜绝超负荷劳动。汲取富士康的教训,不定期对员工情绪进行监测疏导。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天路能源引进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机制,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采访中,公司董事长郭伟和总经理周如琪提得最多的是对发展新能源配套政策的期盼。郭伟说,动力型锂电池是有一定危险性的产品,做锂电池一定要有高度责任心,只有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才能造福社会。而当前国内锂电池产业出现乱象,国家对动力电池开发缺乏统一管理,企业各做各的很不规范。对其它危险品的生产国家有准入标准,对动力电池生产也应有准入标准。
电子产品可以个性化,锂电池不能没有统一标准,客户各做各的模具,规格有圆有方,不仅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也不方便用户使用,应尽快出台锂电池相关标准,如规定100安时的锂电池直径多少长度多少,以使其能普遍适应客户需求。
还有资金难题。生产一组纯电动大巴车锂电池最少需垫资100万元,制约了生产企业产能。国家对新能源产品的补贴政策,也应直接向电池生产企业倾斜。
前路虽然漫漫,但天路的快速发展方式,却使人感觉前景更加宽阔。天路能源已成为业界黑马,令人瞩目。
“天赋传奇,路领非凡,一路辛勤,一路欢歌。”天路能源对未来充满信心!
前身为博大电池公司的北京天路能源公司(下称“天路能源”)算来已有十几年历史,几经改制,重新嬗变,公司领导层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在锂电池研发、产业化的道路上矢志不移,走得锵铿有力,走出一片广阔天地。成为研发、制造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的专业化公司。现任公司董事长郭伟说:“因为不断超越,天路才不断进步。”
扩大产能,走规模发展之路
天路能源大规模进军锂电池产业是近两年的事。2008年初,香港天大能源集团接手天路前身公司,整合成立北京天路能源有限公司。
顾名思义,天路能源寄予了公司股东和董事会成员的发展理想。此前,公司先后名叫亚特兰大公司、大陆太极公司、博大电池公司。虽然早在2001年引进了日本生产线,专业生产动力电池。但受材料、技术不过关,市场不成熟等条件制约,不仅没有打开局面,连生存都成了问题,更谈不上有什么经济效益。
2008年,公司重组后正式更名为北京天路能源有限公司,公司领导层看好新能源电池的发展前景,明确发展方向,决定走规模发展之路。公司注册资金4700万元,招兵买马,扩大规模。还投入巨额资金修复了10万级超净现代化生产车间和露点温度为零下40摄氏度的干燥生产车间。总经理周如琪指出:国内锂动力电池从2008年开始商品化,应用领域从电动自行车、移动电器设备到混合动力汽车再到纯电动汽车,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在日益成熟,和大众生活越来越息息相关,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锂电池行业虽还年轻,动力电池亦才问世两年多时间。天路能源却初生牛孺不怕虎,要先行一步。虽然动力电池还处于发展、试生产阶段,但公司管理层看准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敢于投入,而且开弓没有回头箭。企业重组后,通过资金投入、技术升级,天路能源生产能力大增,日产动力电池已接近5千安时,虽然产能仍显不足,但毕竟走出了一大步。
北京天路能源是目前全球唯一能够批量化生产单体100安时以上大容量圆柱型锂离子动力型电池的企业,拥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自动化生产线,为生产性能优良和一致性高的优质电池提供了可靠保障。天路能源近期的业绩果然令世人刮目相看,不久前和国内一些汽车、通讯、能源企业签订了多项累计资金额达百亿的合作协议。产品系列已拓展至磷酸铁锂、钛酸锂、锰酸锂、钴酸锂、三元材料五个系列共21个品种,电池容量由2-400Ah不等。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开发相应的电池模块、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箱和充电机等,在美国、法国都有了天路能源产品的代理商,天路能源之路延伸到了北美和欧洲,正逐步向国内国际两个方向进行布局,引人赞叹。
2010年初,天路能源投资20亿的扩产大手笔横空出世:其股东香港天大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已与辽宁省锦州市签订用地协议,将在锦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占地达1000亩的天路工业园,主要生产动力电池及其正极材料,建成后可形成年产动力电池3亿安时的规模,相当于年产5000辆纯电动大巴所需电池,也将是国内一流的自动化动力电池生产基地。6月初已完成了整体设计及建筑设计,现正开始招标。
锦州天路工业园的落成,标志着天路能源又向规模化发展进程迈出了标志性的一步,正式吹响了大规模进军新能源锂电池的雄壮号角。
深入研发,走科技创新之路
天路能源之所以投入巨资一往无前,用公司董事长郭伟的话说,除了看好新能源锂电池前景,还因为公司已经掌握了圆柱形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的核心技术。
研发是天路能源的生命力。天路能源的前身公司在技术研发方面曾经累计投资达1.2亿元,自1999年以来,就不断研究大容量动力型电池和电池模块相关技术。2008年公司重组为天路能源后,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又加大了研发投入力度,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成立公司研究院和专家技术委员会,聘任以杨裕生、田昭武、衣宝廉、王静康四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核心,相关领域专家为代表的专家团队,建立并完善了公司内部的技术研发部门。与中国科学院、天津大学等专业科研机构、高等学府达成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公司在技术力量上采用最高配备。公司的大股东是博士,总经理周如琪是博士,总工程师也是博士,技术副总是博士后。总经理周如琪原是北科大讲师,十年前到香港大学从事电池研究,此后先后在深圳、江苏等电池企业任总工、总经理,2009年被天路能源请来委以重任。从理论到实践都颇有经验的他上任伊始就把研发摆在了重中之重,亲自挂帅,充实了研发部门力量,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研发工作开一路绿灯。
他有一个研发方向和研发时间表,研发侧重于锂电池应用上。他认为,锂电池轻便、能量高,而且环保,最适用于移动车辆等,最大应用方向是短程纯电动车辆及移动电源;并可将太阳能、风能所产生的能量储存起来,使之平稳并入电网。另外,在军事领域上也有广泛的应用,如无人驾驶飞机、动力潜艇、水下推进器等。锂电池的技术水平只有不断完善提高,才能做到应用领域更大化、更智能化和效益化。而这一切就要靠技术创新。
通过加大研发力度,天路能源研发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已是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不同材料的五大系列共21种产品,其中圆柱形电池单体容量可做到400安时,而国内外还没有一家电池厂能达到这个水平。关键是他们无法像天路能源一样解决锂电池安全性的问题。在研发纯电动车用动力电池方面,周如琪更是和专家们全力攻克技术难关,30多名技术人员全力以赴,专家团队齐心协力,经历了无数次的探索钻研,最终成功开发出磷酸铁锂、钛酸锂等多种电极材料的多元锂离子蓄电池,已经能够可生产出2吨重、容量达3万安时的电池组。
目前天路能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种动力型及储能型锂离子电池,均已通过“信息产业部化学物理电源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检测,并且,天路能源所生产的电动汽车用电池组也顺利通过了唯一国家级汽车产品鉴定试验所,即“北方汽车质量监督检验鉴定试验所”的所有强制项目试验。
做大做强是天路能源的目标,而强大的背后是靠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作为支撑的。大力开发专利技术的同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势在必行。从今年开始,公司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10项专利,公司还规划今后每年申报2项以上专利。
强化管理,走质量取胜之路
动力型锂离子电池产业前景广阔,天路能源领导层清醒地认识到,公司发展以质量为本。从一开始,公司就在管理上狠下功夫,确保整体管理严格,产品质量过关。
公司总经理周如琪说,天路公司以“视质量为生命”的理念来强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首先是流程管理。对生产出的产品严格筛选、测试,杜绝以次充好,对不合格产品坚决淘汰。天路能源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欧盟CE认证的要求,严格执行从原料进厂检验、制造过程控制到产成品检测的规范标准及产品的售后服务程序,从而保证公司从设计开发、产品制造到服务领域的管理水平达到国际质量标准体系的要求。公司在品质管理过程中,运用各种实用、先进的质量管理工具,并不断吸取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以确保提供优良的产品和服务。
其次是严格来料检验体系,不放过任何微小的瑕疵。然后是严格生产设备检测。国内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材料、设备、人员因素都会影响产品质量。尤其是操作时,电池正极负极之间有一层隔膜,沾灰或落上异物都有可能刺破隔膜,导致正极、负极之间短路,使产品报废。设备精确而稳定方能保证产品质量。公司所有生产设备和所有产品经国家检测部门检测,完全符合国家电动汽车用蓄电池及其它相关标准,并获得CE认证。
最重要的是人员管理,天路能源对员工情绪管理十分关注,生产线上员工操作动作单一,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员工情绪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天路能源采取劳逸结合方式,非特殊情况,不让员工加班,杜绝超负荷劳动。汲取富士康的教训,不定期对员工情绪进行监测疏导。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天路能源引进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机制,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采访中,公司董事长郭伟和总经理周如琪提得最多的是对发展新能源配套政策的期盼。郭伟说,动力型锂电池是有一定危险性的产品,做锂电池一定要有高度责任心,只有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才能造福社会。而当前国内锂电池产业出现乱象,国家对动力电池开发缺乏统一管理,企业各做各的很不规范。对其它危险品的生产国家有准入标准,对动力电池生产也应有准入标准。
电子产品可以个性化,锂电池不能没有统一标准,客户各做各的模具,规格有圆有方,不仅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也不方便用户使用,应尽快出台锂电池相关标准,如规定100安时的锂电池直径多少长度多少,以使其能普遍适应客户需求。
还有资金难题。生产一组纯电动大巴车锂电池最少需垫资100万元,制约了生产企业产能。国家对新能源产品的补贴政策,也应直接向电池生产企业倾斜。
前路虽然漫漫,但天路的快速发展方式,却使人感觉前景更加宽阔。天路能源已成为业界黑马,令人瞩目。
“天赋传奇,路领非凡,一路辛勤,一路欢歌。”天路能源对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