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在美欧借口马航MH17坠机事件对俄罗斯实施新一轮制裁之际,美国对俄的另一指控再次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纽约时报》报道称,美国总统奥巴马7月28日致信普京总统称,美国认定俄罗斯测试了一种陆基中程巡航导弹,违反《中导条约》。俄罗斯外交部则回应称,有关指控是“企图诋毁俄罗斯”,是“别有用心的挑衅行为”,俄国内甚至再次出现退出《中导条约》的声音。
《中导条约》的前世今生
《中导条约》的全称是《美利坚合众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销毁中程和中短程导弹的条约》,由美国前总统里根和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1987年12月签署。
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进入新阶段,美国在西欧部署大量中短程导弹,苏联则在本国西部和东欧部署大量中短程导弹。正所谓“大象打架,小草遭殃”,与美苏相比,欧洲在军事安全领域只能算是“侏儒”,不幸沦为美苏竞技场上的“小草”。1977年开始,苏联在其西部地区部署新式SS-20中程弹道导弹(射程达5000千米),对西欧国家形成巨大威慑。作为回应,美国计划1983年开始在西欧部署572枚潘兴Ⅱ导弹和陆基巡航导弹。同时,1979年12月,联邦德国时任总理施密特提议美苏开展裁军谈判,以缓和双方在欧洲的紧张态势。
1980年开始,美苏双方就这一问题举行会谈。1981年11月18日,里根正式推出所谓“零点方案”,核心内容是:苏联拆除部署在其西部地区的SS-20导弹及老式SS-4、SS-5导弹,美国则取消在西欧部署潘兴Ⅱ导弹和陆基巡航导弹的计划。这一提议立即遭到苏联反对,谈判陷入僵局。1983年11月,美国开始在英国、意大利和联邦德国部署上述导弹,苏联则中断与美国的一系列军控谈判。此后,伴随苏联领导人更替,事情出现转机。1985年3月,美苏恢复包括中程导弹、战略核武器和太空武器在内的一揽子裁军谈判。1986年10月,里根与戈尔巴乔夫在冰岛会晤,双方同意消除在欧洲的全部中程导弹。此后,谈判进程大大加快。1987年12月8日,里根与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正式签订《中导条约》,次年6月1日生效。
《中导条约》主要内容包括:双方必须在条约生效后三年内全部销毁各自所拥有的陆基中程和中短程导弹(射程在500至5500千米)及其发射装置和辅助设施;双方不得再生产、试验陆基中程和中短程导弹;双方都拥有就地核查的权利。而且,关键一点是,条约是无限期有效。
美国意欲何为
冷战结束至今,美俄围绕《中导条约》多次发生争执并相互指责。此前,美国官员称,早在2008年,俄罗斯就测试了新式陆基中程巡航导弹。2013年5月,美国务院首次向俄罗斯提出对俄违约的关切。此后,在美国部门负责人委员会召开的一次会议上,美国高层一致认定,俄罗斯进行陆基巡航导弹试验属于严重违约。
但此次指控不仅由奥巴马亲自“出面”,而且恰逢马航MH17坠机事件导致乌克兰危机加剧之时,其时机选择确实耐人寻味。坠机事件后,美欧一致指责俄罗斯向乌克兰亲俄武装提供了“山毛榉”地空导弹,导致马航客机被击落。俄罗斯学者认为,不应孤立看待美国指责俄罗斯违反《中导条约》这件事,而应把它放在围绕乌克兰东部危机和马航坠机事件而日趋紧张的俄美关系的大环境中来分析;俄美关系趋紧不可能不影响到诸如裁军、国际安全等如此敏感的问题。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在制裁俄罗斯问题上,欧盟一直落后美国“半拍”,不敢与美国采取完全对等、一致的对俄制裁措施,唯恐招致俄罗斯的强硬报复。因此,美国此时挑起《中导条约》问题,不排除美国意在拉紧欧洲盟友神经,促使欧盟下决心对俄实施更严厉制裁的可能性。同时,通过渲染俄罗斯的中程导弹威胁,促使欧洲盟友增加军费开支,并为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提供接口,趁机向欧洲盟友推销军火。
俄罗斯要退约?
从俄罗斯反应来看,美国的指责是否属实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俄罗斯是否会借此退出《中导条约》。此前,俄国内一直有声音认为,《中导条约》对俄罗斯不公平,且美国已经违约,俄理应退约。目前,在俄国内要求退出《中导条约》的呼声很高。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认为俄罗斯的许多邻国正在研发或部署中程导弹。普京曾公开表示:“《中导条约》不符合俄罗斯保障军事安全的要求。俄罗斯几乎所有邻国都在发展中程导弹。苏联与美国签署这份条约令人费解,因为美国不需要中程导弹,而俄罗斯在不发展中程导弹这个问题上值得商榷。”总统办公厅主任、曾任国防部长的谢尔盖·伊万诺夫则认为《中导条约》不可能永远有效,美国不需要中程导弹,因为中程导弹只能用来攻击美国的两个盟国——墨西哥和加拿大,但俄罗斯的情况则不同。
其次,认为欧洲大陆的战略平衡已被打破,美国部署反导系统威胁俄安全。北约在冷战后先后三次东扩,成员国由16国扩至28国,其兵锋已直达俄西部边界。因此,苏联解体至今,欧洲大陆常规军力方面的相对平衡状态已不复存在,俄罗斯相对北约已处于全面劣势。不仅如此,美国还以防范伊朗导弹威胁为借口,力图在北约新成员国部署反导系统,这将大大降低俄罗斯战略核力量的威慑力。普京2007年会见美国时任国务卿赖斯和国防部长盖茨时,对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表示强烈不满,威胁要退出《中导条约》,而退出时机将取决于欧洲反导系统的部署情况。
第三,认为美国已经实质违反《中导条约》,俄罗斯无需单方面守约。美国为进行反导测试,生产了射程1200千米的HERA靶弹、射程2000千米的LRALT靶弹和射程1100千米的MRT靶弹。俄罗斯认为,美国研制的这些靶弹应被视作陆基中程弹道导弹,有违《中导条约》。对于美国的打击型无人机,如MQ-1“捕食者”、MQ-9“死神”等,俄罗斯认为也实质上违反《中导条约》规定,对俄安全构成重大威胁,要求将打击型无人机列入条约适用范围。
俄退约后果很严重
俄罗斯是否真的会退约还不甚明朗。但如果俄罗斯未来真的退约,将对世界地缘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在俄美围绕乌克兰问题斗得不可开交之际,如果俄退出《中导条约》,美俄在安全方面的互信将荡然无存。同时,一旦俄选择退约并在西部地区大规模部署中程导弹,欧洲许多国家都将处于其射程之内,对俄罗斯的疑虑将大大加深,必定会采取措施予以应对,加强反导系统建设则是必选项。如此,俄罗斯与其欧洲邻国将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双方出现某种程度的“导弹竞赛”,冷战结束初期形成的欧洲安全体系将进一步瓦解。在此情况下,美国也不得不强化在欧洲的反导建设,甚至重新在欧洲部署中程导弹。如此,美俄将陷入新一轮军备竞赛,双方关系也将沿着“准冷战”道路越走越远。
另一方面,如果俄退出《中导条约》,必然会在其东部地区部署相当数量的陆基中程导弹。在此情况下,美国可能借此在亚太强化反导系统,甚至部署中程导弹。日本、韩国等也可能借此研发中程导弹,并推进与美国的反导一体化。如此,中国周边将出现中程导弹及反导系统竞赛,不管美俄意图如何,都会客观上影响中国的国家安全。
总体来看,美俄虽在《中导条约》问题上相互指责,两国国内也都有退约呼声,但退约可能只是选项之一。另一种选项是“修约”甚至“扩约”,即两国合谋扩大《中导条约》适用范围,并促使更多国家加入。事实上,美俄两国都存在要求他国特别是中国加入《中导条约》的声音。这一动向,更需我们关注。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中导条约》的前世今生
《中导条约》的全称是《美利坚合众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销毁中程和中短程导弹的条约》,由美国前总统里根和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1987年12月签署。
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进入新阶段,美国在西欧部署大量中短程导弹,苏联则在本国西部和东欧部署大量中短程导弹。正所谓“大象打架,小草遭殃”,与美苏相比,欧洲在军事安全领域只能算是“侏儒”,不幸沦为美苏竞技场上的“小草”。1977年开始,苏联在其西部地区部署新式SS-20中程弹道导弹(射程达5000千米),对西欧国家形成巨大威慑。作为回应,美国计划1983年开始在西欧部署572枚潘兴Ⅱ导弹和陆基巡航导弹。同时,1979年12月,联邦德国时任总理施密特提议美苏开展裁军谈判,以缓和双方在欧洲的紧张态势。
1980年开始,美苏双方就这一问题举行会谈。1981年11月18日,里根正式推出所谓“零点方案”,核心内容是:苏联拆除部署在其西部地区的SS-20导弹及老式SS-4、SS-5导弹,美国则取消在西欧部署潘兴Ⅱ导弹和陆基巡航导弹的计划。这一提议立即遭到苏联反对,谈判陷入僵局。1983年11月,美国开始在英国、意大利和联邦德国部署上述导弹,苏联则中断与美国的一系列军控谈判。此后,伴随苏联领导人更替,事情出现转机。1985年3月,美苏恢复包括中程导弹、战略核武器和太空武器在内的一揽子裁军谈判。1986年10月,里根与戈尔巴乔夫在冰岛会晤,双方同意消除在欧洲的全部中程导弹。此后,谈判进程大大加快。1987年12月8日,里根与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正式签订《中导条约》,次年6月1日生效。
《中导条约》主要内容包括:双方必须在条约生效后三年内全部销毁各自所拥有的陆基中程和中短程导弹(射程在500至5500千米)及其发射装置和辅助设施;双方不得再生产、试验陆基中程和中短程导弹;双方都拥有就地核查的权利。而且,关键一点是,条约是无限期有效。
美国意欲何为
冷战结束至今,美俄围绕《中导条约》多次发生争执并相互指责。此前,美国官员称,早在2008年,俄罗斯就测试了新式陆基中程巡航导弹。2013年5月,美国务院首次向俄罗斯提出对俄违约的关切。此后,在美国部门负责人委员会召开的一次会议上,美国高层一致认定,俄罗斯进行陆基巡航导弹试验属于严重违约。
但此次指控不仅由奥巴马亲自“出面”,而且恰逢马航MH17坠机事件导致乌克兰危机加剧之时,其时机选择确实耐人寻味。坠机事件后,美欧一致指责俄罗斯向乌克兰亲俄武装提供了“山毛榉”地空导弹,导致马航客机被击落。俄罗斯学者认为,不应孤立看待美国指责俄罗斯违反《中导条约》这件事,而应把它放在围绕乌克兰东部危机和马航坠机事件而日趋紧张的俄美关系的大环境中来分析;俄美关系趋紧不可能不影响到诸如裁军、国际安全等如此敏感的问题。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在制裁俄罗斯问题上,欧盟一直落后美国“半拍”,不敢与美国采取完全对等、一致的对俄制裁措施,唯恐招致俄罗斯的强硬报复。因此,美国此时挑起《中导条约》问题,不排除美国意在拉紧欧洲盟友神经,促使欧盟下决心对俄实施更严厉制裁的可能性。同时,通过渲染俄罗斯的中程导弹威胁,促使欧洲盟友增加军费开支,并为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提供接口,趁机向欧洲盟友推销军火。
俄罗斯要退约?
从俄罗斯反应来看,美国的指责是否属实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俄罗斯是否会借此退出《中导条约》。此前,俄国内一直有声音认为,《中导条约》对俄罗斯不公平,且美国已经违约,俄理应退约。目前,在俄国内要求退出《中导条约》的呼声很高。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认为俄罗斯的许多邻国正在研发或部署中程导弹。普京曾公开表示:“《中导条约》不符合俄罗斯保障军事安全的要求。俄罗斯几乎所有邻国都在发展中程导弹。苏联与美国签署这份条约令人费解,因为美国不需要中程导弹,而俄罗斯在不发展中程导弹这个问题上值得商榷。”总统办公厅主任、曾任国防部长的谢尔盖·伊万诺夫则认为《中导条约》不可能永远有效,美国不需要中程导弹,因为中程导弹只能用来攻击美国的两个盟国——墨西哥和加拿大,但俄罗斯的情况则不同。
其次,认为欧洲大陆的战略平衡已被打破,美国部署反导系统威胁俄安全。北约在冷战后先后三次东扩,成员国由16国扩至28国,其兵锋已直达俄西部边界。因此,苏联解体至今,欧洲大陆常规军力方面的相对平衡状态已不复存在,俄罗斯相对北约已处于全面劣势。不仅如此,美国还以防范伊朗导弹威胁为借口,力图在北约新成员国部署反导系统,这将大大降低俄罗斯战略核力量的威慑力。普京2007年会见美国时任国务卿赖斯和国防部长盖茨时,对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表示强烈不满,威胁要退出《中导条约》,而退出时机将取决于欧洲反导系统的部署情况。
第三,认为美国已经实质违反《中导条约》,俄罗斯无需单方面守约。美国为进行反导测试,生产了射程1200千米的HERA靶弹、射程2000千米的LRALT靶弹和射程1100千米的MRT靶弹。俄罗斯认为,美国研制的这些靶弹应被视作陆基中程弹道导弹,有违《中导条约》。对于美国的打击型无人机,如MQ-1“捕食者”、MQ-9“死神”等,俄罗斯认为也实质上违反《中导条约》规定,对俄安全构成重大威胁,要求将打击型无人机列入条约适用范围。
俄退约后果很严重
俄罗斯是否真的会退约还不甚明朗。但如果俄罗斯未来真的退约,将对世界地缘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在俄美围绕乌克兰问题斗得不可开交之际,如果俄退出《中导条约》,美俄在安全方面的互信将荡然无存。同时,一旦俄选择退约并在西部地区大规模部署中程导弹,欧洲许多国家都将处于其射程之内,对俄罗斯的疑虑将大大加深,必定会采取措施予以应对,加强反导系统建设则是必选项。如此,俄罗斯与其欧洲邻国将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双方出现某种程度的“导弹竞赛”,冷战结束初期形成的欧洲安全体系将进一步瓦解。在此情况下,美国也不得不强化在欧洲的反导建设,甚至重新在欧洲部署中程导弹。如此,美俄将陷入新一轮军备竞赛,双方关系也将沿着“准冷战”道路越走越远。
另一方面,如果俄退出《中导条约》,必然会在其东部地区部署相当数量的陆基中程导弹。在此情况下,美国可能借此在亚太强化反导系统,甚至部署中程导弹。日本、韩国等也可能借此研发中程导弹,并推进与美国的反导一体化。如此,中国周边将出现中程导弹及反导系统竞赛,不管美俄意图如何,都会客观上影响中国的国家安全。
总体来看,美俄虽在《中导条约》问题上相互指责,两国国内也都有退约呼声,但退约可能只是选项之一。另一种选项是“修约”甚至“扩约”,即两国合谋扩大《中导条约》适用范围,并促使更多国家加入。事实上,美俄两国都存在要求他国特别是中国加入《中导条约》的声音。这一动向,更需我们关注。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