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琴弹奏是中职幼师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技能之一,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比较大,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基础抓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系统地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技能和技巧。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点,合理、科学、灵活地运用教材,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乐曲表现力,努力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幼教人才。
关键词:挖掘潜能;培养兴趣;因材施教;提高练琴效率
作者简介:牟晶晶(1984-),女,湖北当阳人,三峡电力职业学院环境艺术系,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教育。(湖北 宜昌 443000)
三峡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幼师专业学生年龄多在15~18岁之间,大多是初中毕业生,已超过了最佳学钢琴的年龄(7~9岁)。而且,由于她们大多数来自宜昌周边地区的乡镇,绝大部分学生根本不了解钢琴这种乐器,从未接触过五线谱,多数都只学过简谱,识谱能力不强。这些现状直接影响幼师专业学生钢琴学习的质量,也影响了教师教学的质量。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训练学生的识谱能力、听觉能力,而且还要让他们学习音乐的理论知识和提高音乐的理解能力。如何使学生演绎好每一部钢琴作品是我院钢琴教师应该认真思索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在教学中尝试采取了一些教学改革。
一、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这充分说明兴趣是人类潜能的“原动力”。钢琴是一种技艺性很强的乐器,不仅涵盖的技巧和技术内容繁难,而且积累的作品文献更是浩如烟海。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如果不注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是一味地强迫学生学习,学生对弹琴会渐渐觉得枯燥。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减退了,练琴的效率自然就会大大降低。
在传统钢琴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课堂上的讲授教学,而对课下学生练习情况很少过问。事实上,课堂教学和学生课下练习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更为重要。在教学改革中,笔者常常布置一些既不是很难又有趣味的作品让学生练习,例如《钢琴基础教程(一)》中的作品《小贩》是一首短小精悍的乐曲,左手部分的半分解和弦跳音,加上右手部分优美动听的旋律,演奏起来活泼动听,学生们都非常喜欢。通过练习这类作品,学生越弹越想弹,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常常使用的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就是在指导幼师专业学生学钢琴时不断激发学生自信心,以鼓励为主,循序渐进。在教学时给学生介绍国内外著名作曲家、演奏家学习钢琴演奏的故事,以增强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如舒曼成年后才开始学琴,通过自己不懈地努力,终于取得成功;周广仁教授虽然有一个手指少了一截,但他自强不息,刻苦训练,仍然能够奏出一曲曲优美的钢琴曲,等等。通过讲述这些故事,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欲望,坚定学琴的信心。
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笔者认为,钢琴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贯穿一个思想:因材施教,激发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1.巧用语言艺术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幼师专业学生初学钢琴时容易出现手型问题,比如掌关节塌下去、手部向小指方向倾斜等,还有的学生对识谱、节奏等理论不熟悉,识谱慢、节奏感差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教学中教学生将手型比喻成美丽的石拱桥: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尾指各为一道“拱梁”,要自然弯曲,大拇指是“一条船”,能够从桥下“开过来,开过去”。演奏时,如果掌关节塌陷,“船”就不能通过,如果手向下指方倾斜,“桥”造歪了,“船”就“开不进去”。在给学生讲非连音与连音奏法时,把它们分别比喻为走步和溜冰:走是一脚一步,而溜冰是一脚两步、三步、十步以至几十步;相似地,非连音奏法是一个落提动作一个音,连音奏法是一个落提动作两个音、三个音、十个音以至几十个音;讲跳奏用跑步来比喻或者用拍皮球、触摸等比喻:接触时间短、富有弹性、弹音阶像上楼梯,抬腿(打拍)时身体前倾,力量往前送。
通过这些生动的比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乐,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因材施教
在钢琴教学时,由于笔者面对的学生基础程度各有差异,学生的个性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就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个性,精心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对教学组织和实施进行策划,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就对这些策略作详细介绍。
(1)尊重学生个性。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现和挖掘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教学、训练,采用差异教学法,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时感觉不到任何压力,并且学有所得,在学习中了解自己,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
(2)整合教学内容。在教学时,笔者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钢琴·风琴》,这本教材是中等师范学校音乐教科书,该书具有权威性、科学性,理论联系实际,适合教学所用。但是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不能一味地照搬教材。因此,在教学时,笔者深入研究和挖掘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采用板块式模式教学。具体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通过这种板块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欢迎,听课教师对此也是好评如潮。
(3)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钢琴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模仿法、视奏法、演示法、讲授法、比较法、练习法、发现法等。根据所带学生的特点,笔者采用了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学生弹奏《雪绒花》时,笔者采用了视奏法,这首歌学生都听过,而且大多数学生都能唱,于是笔者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而运用了视奏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先去实践,将乐曲独立视奏完成,然后通过运用讲授法、比较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更大的想把此曲弹奏好的欲望。通过独立自主的学习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兴趣有了,练琴的效率也就提高了。
三、训练学生聆听与思考的能力
音乐不仅仅是人类用音符、旋律、节奏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更是集理性、激情、秩序于一体的精神产品。丛林中鸟雀的婉转啼鸣、山间流水的浅吟低唱及江河大海的轰然澎湃,都会令人心醉神迷,而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就更能直接打动人的心灵。可以说,音乐是通过“听”才可以掌握的一种艺术,而钢琴弹奏在“听”这一方面更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比较注重训练学生的听觉能力,并从以下两方面去启发加强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1.听自己弹琴
通过“听”自己弹琴来逐渐强化、提高内心的听觉感受。
2.听录音
听录音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和理解水平,挑选一些浅显、优美、短小的作品录音给学生听,例如伯姆的《泉水》、圣桑的《天鹅》、肖邦的《小夜曲》等等,让学生随着音乐在脑海中描绘出一些画面,甚至产生共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欣赏水平。
除了训练学生聆听的能力,在教学时,笔者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理解能力。幼师专业学生比起少年儿童,在思考方面更有优势,如对这一优势善加利用,便会受益匪浅。在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对弹奏作品进行思考、分析,并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这种方式,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做到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中职幼儿教育专业主要是为幼儿园培养教师,而其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学生弹奏钢琴是为了教小朋友儿童歌曲及相关的即兴伴奏能力。因此,钢琴教学的内容要更多地考虑其实用性,而不应把教学的重点仅仅停留在练习曲能弹到《车尔尼》599还是849,乐曲能弹到9级还是10级。而是应把练习曲和即兴伴奏有机结合起来,甚至应把即兴伴奏作为重点水平纳入教学内容。比如:当学生弹到拜厄时,有些练习曲已涉及到了分解和弦,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分析左手伴奏的形式及所适合的儿童歌曲,为学生掌握即兴伴奏奠定基础。如拜厄第46条,运用的是分解和弦的伴奏形式,就可以引导学生用此形式为《小星星》、《粉刷匠》等儿童歌曲配伴奏。
五、提高练琴效率
教师除了应教会学生最基本的钢琴演奏知识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练琴、怎样练琴,用什么科学的方法练琴才能提高练琴效率和质量。为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常教导学生注意使用以下技巧。
1.脑、眼、手、耳积极配合
弹琴的过程是一个脑、眼、手、耳积极、合理配合的运动过程。脑是眼、手、耳的基础,也是信息反馈后的分析、判断并发出指令的中心。脑最重要的任务是明确练琴目的,在目的的趋使下,让学生了解乐谱,了解曲子的历史背景、作者、风格,进而认真读谱,了解作品的速度、力度、表情记号、指法规律等,再进行练习。
2.培养正确的弹奏方法,养成良好的弹奏习惯
弹奏的姿势、手型、弹奏习惯直接影响弹奏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在弹奏过程中出现的毛病,教师要及时给予纠正,让学生随时注意自己的手型应放松且端正,手指自然弯曲,用指端肉垫部分触及琴键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基本的弹奏方法,养成良好的弹奏习惯。
3.突出重点、难点、分句、分段、分声部、分手练
对重点和难点小节、乐句、乐段可采取分句、分段、分声部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对乐曲的结构、旋律变化及难点和重点认识得更加清楚,使困难得到分解、简化,然后集中精力,单独练习,突破难点。
六、总结
如何提高钢琴教学质量是每一个钢琴教师的使命。广大幼师专业钢琴课教师要不断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幼师专业钢琴课教学改革,提高钢琴课教学效果,增强钢琴课课的吸引力、实效性和感染力,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寓教于乐,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代百生.钢琴教学法[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4]刘庆刚.钢琴演奏与教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5]葛德月.朱工一.钢琴教学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6]杜也萍.谈钢琴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艺术教育,2005,(2).
(责任编辑:苏宇嵬)
关键词:挖掘潜能;培养兴趣;因材施教;提高练琴效率
作者简介:牟晶晶(1984-),女,湖北当阳人,三峡电力职业学院环境艺术系,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教育。(湖北 宜昌 443000)
三峡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幼师专业学生年龄多在15~18岁之间,大多是初中毕业生,已超过了最佳学钢琴的年龄(7~9岁)。而且,由于她们大多数来自宜昌周边地区的乡镇,绝大部分学生根本不了解钢琴这种乐器,从未接触过五线谱,多数都只学过简谱,识谱能力不强。这些现状直接影响幼师专业学生钢琴学习的质量,也影响了教师教学的质量。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训练学生的识谱能力、听觉能力,而且还要让他们学习音乐的理论知识和提高音乐的理解能力。如何使学生演绎好每一部钢琴作品是我院钢琴教师应该认真思索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在教学中尝试采取了一些教学改革。
一、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这充分说明兴趣是人类潜能的“原动力”。钢琴是一种技艺性很强的乐器,不仅涵盖的技巧和技术内容繁难,而且积累的作品文献更是浩如烟海。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如果不注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是一味地强迫学生学习,学生对弹琴会渐渐觉得枯燥。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减退了,练琴的效率自然就会大大降低。
在传统钢琴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课堂上的讲授教学,而对课下学生练习情况很少过问。事实上,课堂教学和学生课下练习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更为重要。在教学改革中,笔者常常布置一些既不是很难又有趣味的作品让学生练习,例如《钢琴基础教程(一)》中的作品《小贩》是一首短小精悍的乐曲,左手部分的半分解和弦跳音,加上右手部分优美动听的旋律,演奏起来活泼动听,学生们都非常喜欢。通过练习这类作品,学生越弹越想弹,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常常使用的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就是在指导幼师专业学生学钢琴时不断激发学生自信心,以鼓励为主,循序渐进。在教学时给学生介绍国内外著名作曲家、演奏家学习钢琴演奏的故事,以增强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如舒曼成年后才开始学琴,通过自己不懈地努力,终于取得成功;周广仁教授虽然有一个手指少了一截,但他自强不息,刻苦训练,仍然能够奏出一曲曲优美的钢琴曲,等等。通过讲述这些故事,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欲望,坚定学琴的信心。
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笔者认为,钢琴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贯穿一个思想:因材施教,激发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1.巧用语言艺术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幼师专业学生初学钢琴时容易出现手型问题,比如掌关节塌下去、手部向小指方向倾斜等,还有的学生对识谱、节奏等理论不熟悉,识谱慢、节奏感差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教学中教学生将手型比喻成美丽的石拱桥: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尾指各为一道“拱梁”,要自然弯曲,大拇指是“一条船”,能够从桥下“开过来,开过去”。演奏时,如果掌关节塌陷,“船”就不能通过,如果手向下指方倾斜,“桥”造歪了,“船”就“开不进去”。在给学生讲非连音与连音奏法时,把它们分别比喻为走步和溜冰:走是一脚一步,而溜冰是一脚两步、三步、十步以至几十步;相似地,非连音奏法是一个落提动作一个音,连音奏法是一个落提动作两个音、三个音、十个音以至几十个音;讲跳奏用跑步来比喻或者用拍皮球、触摸等比喻:接触时间短、富有弹性、弹音阶像上楼梯,抬腿(打拍)时身体前倾,力量往前送。
通过这些生动的比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乐,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因材施教
在钢琴教学时,由于笔者面对的学生基础程度各有差异,学生的个性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就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个性,精心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对教学组织和实施进行策划,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就对这些策略作详细介绍。
(1)尊重学生个性。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现和挖掘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教学、训练,采用差异教学法,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时感觉不到任何压力,并且学有所得,在学习中了解自己,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
(2)整合教学内容。在教学时,笔者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钢琴·风琴》,这本教材是中等师范学校音乐教科书,该书具有权威性、科学性,理论联系实际,适合教学所用。但是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不能一味地照搬教材。因此,在教学时,笔者深入研究和挖掘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采用板块式模式教学。具体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通过这种板块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欢迎,听课教师对此也是好评如潮。
(3)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钢琴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模仿法、视奏法、演示法、讲授法、比较法、练习法、发现法等。根据所带学生的特点,笔者采用了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学生弹奏《雪绒花》时,笔者采用了视奏法,这首歌学生都听过,而且大多数学生都能唱,于是笔者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而运用了视奏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先去实践,将乐曲独立视奏完成,然后通过运用讲授法、比较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更大的想把此曲弹奏好的欲望。通过独立自主的学习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兴趣有了,练琴的效率也就提高了。
三、训练学生聆听与思考的能力
音乐不仅仅是人类用音符、旋律、节奏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更是集理性、激情、秩序于一体的精神产品。丛林中鸟雀的婉转啼鸣、山间流水的浅吟低唱及江河大海的轰然澎湃,都会令人心醉神迷,而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就更能直接打动人的心灵。可以说,音乐是通过“听”才可以掌握的一种艺术,而钢琴弹奏在“听”这一方面更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比较注重训练学生的听觉能力,并从以下两方面去启发加强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1.听自己弹琴
通过“听”自己弹琴来逐渐强化、提高内心的听觉感受。
2.听录音
听录音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和理解水平,挑选一些浅显、优美、短小的作品录音给学生听,例如伯姆的《泉水》、圣桑的《天鹅》、肖邦的《小夜曲》等等,让学生随着音乐在脑海中描绘出一些画面,甚至产生共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欣赏水平。
除了训练学生聆听的能力,在教学时,笔者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理解能力。幼师专业学生比起少年儿童,在思考方面更有优势,如对这一优势善加利用,便会受益匪浅。在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对弹奏作品进行思考、分析,并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这种方式,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做到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中职幼儿教育专业主要是为幼儿园培养教师,而其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学生弹奏钢琴是为了教小朋友儿童歌曲及相关的即兴伴奏能力。因此,钢琴教学的内容要更多地考虑其实用性,而不应把教学的重点仅仅停留在练习曲能弹到《车尔尼》599还是849,乐曲能弹到9级还是10级。而是应把练习曲和即兴伴奏有机结合起来,甚至应把即兴伴奏作为重点水平纳入教学内容。比如:当学生弹到拜厄时,有些练习曲已涉及到了分解和弦,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分析左手伴奏的形式及所适合的儿童歌曲,为学生掌握即兴伴奏奠定基础。如拜厄第46条,运用的是分解和弦的伴奏形式,就可以引导学生用此形式为《小星星》、《粉刷匠》等儿童歌曲配伴奏。
五、提高练琴效率
教师除了应教会学生最基本的钢琴演奏知识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练琴、怎样练琴,用什么科学的方法练琴才能提高练琴效率和质量。为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常教导学生注意使用以下技巧。
1.脑、眼、手、耳积极配合
弹琴的过程是一个脑、眼、手、耳积极、合理配合的运动过程。脑是眼、手、耳的基础,也是信息反馈后的分析、判断并发出指令的中心。脑最重要的任务是明确练琴目的,在目的的趋使下,让学生了解乐谱,了解曲子的历史背景、作者、风格,进而认真读谱,了解作品的速度、力度、表情记号、指法规律等,再进行练习。
2.培养正确的弹奏方法,养成良好的弹奏习惯
弹奏的姿势、手型、弹奏习惯直接影响弹奏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在弹奏过程中出现的毛病,教师要及时给予纠正,让学生随时注意自己的手型应放松且端正,手指自然弯曲,用指端肉垫部分触及琴键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基本的弹奏方法,养成良好的弹奏习惯。
3.突出重点、难点、分句、分段、分声部、分手练
对重点和难点小节、乐句、乐段可采取分句、分段、分声部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对乐曲的结构、旋律变化及难点和重点认识得更加清楚,使困难得到分解、简化,然后集中精力,单独练习,突破难点。
六、总结
如何提高钢琴教学质量是每一个钢琴教师的使命。广大幼师专业钢琴课教师要不断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幼师专业钢琴课教学改革,提高钢琴课教学效果,增强钢琴课课的吸引力、实效性和感染力,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寓教于乐,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约·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代百生.钢琴教学法[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4]刘庆刚.钢琴演奏与教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5]葛德月.朱工一.钢琴教学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6]杜也萍.谈钢琴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艺术教育,2005,(2).
(责任编辑:苏宇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