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抗肝肠钙粘连蛋白(CDH17)单克隆抗体Lic5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细胞株MHCC97H、MHCC97L、PLC/PRF/5及MIHA中CDH17的表达.噻唑蓝(MTT)比色法、细胞划痕法、Transwell法及平板克隆法检测Lic5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 CDH17仅在细胞株MHCC97H、MHCC97
【机 构】
:
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科,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外科系,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外科系,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科,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科,2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抗肝肠钙粘连蛋白(CDH17)单克隆抗体Lic5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细胞株MHCC97H、MHCC97L、PLC/PRF/5及MIHA中CDH17的表达.噻唑蓝(MTT)比色法、细胞划痕法、Transwell法及平板克隆法检测Lic5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 CDH17仅在细胞株MHCC97H、MHCC97L中表达,Lic5可结合肝癌细胞表面的CDH17,并抑制CDH17表达.Lic5 50mg/L组、100mg/L组、小鼠IgG组4 d细胞增殖抑制率在MHCC97H为26.1%、43.6%、6.4%,MHCC97L为26.0%、40.7%、7.7%;Lic5100mg/L组、小鼠IgG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48h细胞迁移抑制率在MHCC97H为36.7%、8.4%、5.6%,MHCC97L为42.3%、10.2%、7.4%(P<0.05);穿膜细胞数在MHCC97H为(39.20±9.56)、(106.50±7.56)、(96.60±13.02)个,MHCC97L为(26.00±8.61)、(86.00±10.26)、(90.40±12.04)(P<0.05);克隆形成数在MHCC97H为(59.30±11.68)、(141.70±19.40)、(150.30±14.64),MHCC97L为(57.20±10.21)、(132.50±9.07)、(121.70±11.93)(P<0.01).Lic5对PLC/PRF/5及MIHA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无明显影响.结论 单克隆抗体Lic5能够下调肝癌细胞CDH17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克隆形成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8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生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小片段扩增子法分析351例食管癌和384例非肿瘤对照IL-8基因多态性,计算各种基因型的食管癌发生风险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IL-8-251(A/T)多态3种基因型TT、AT、AA在食管癌组和非肿瘤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39.9%(IT)、54.7%(AT)、5.
目的 比较同种异体脱钙骨和细胞因子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制成细胞-支架复合物在兔膝关节腔内环境较体外培养出组织工程软骨的优点.方法 BMSC向软骨细胞诱导后与同种异体脱钙骨支架复合分别在体外培养(A组)和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15只)左侧膝关节腔内(B组)培养,右侧膝关节腔内(C组)培养单纯脱钙骨支架做空白对照.每4、8、12周各组标本分别取材,制石蜡切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甲苯胺
目的 构建DJ-1 shRNA真核表达载体,获得干扰质粒稳定转染的人肝癌HepG2细胞株.方法 合成DJ-1基因干扰序列,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Genesil-1质粒并测序鉴定;干扰质粒经脂质体介导转染人肝癌HepG2细胞,G418(450 mg/L)有限稀释法持续筛选8周后,扩增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株;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扩增效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稳
目的 探讨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抑制剂减轻应激性溃疡大鼠胃黏膜损伤的可能性.方法 将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对照组、致伤1、6、12 h组、抑制剂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致伤后胃黏膜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的表达与分布.同时,检测各时间点大鼠胃液pH值、胃黏膜血流量、胃黏膜损伤指数(UI),并观察胃黏膜大体及光镜下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致
目的 观察大鼠慢性皮肤溃疡创面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胶原Ⅰ和胶原Ⅲ的蛋白表达。方法 将24只8周龄雌性Wister大鼠分为单纯创面组(A组)和皮瓣+创面组即缺血模型组(B组),每组各12只;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创面1、3、7、10d上皮化率、收缩率及中性粒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创面1、3、7、10 d TGF-β1、Ⅰ型和Ⅲ型胶原的蛋白
我们通过应用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观察转染基因的表达及软骨细胞基质糖胺聚糖和Ⅱ型胶原合成.
目的 观察无博动供体(NHBDs)心脏可耐受热缺血的时限.方法 通过窒息法和放血法获得不同热缺血时间的家犬NHBDs心脏,以无热缺血心脏为对照组,其他各时间段为实验组,NHBDs心脏在4℃HTK液中保存2 h后进行原位心脏移植,供心复跳后继续辅助循环60min后撤机.监测再灌注3 h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再灌注3 h后心脏组织含水量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窒息法获得的家犬NHBDs心脏能耐受的热缺
周围神经系统负责全身各部分的运动和感觉,其支配的靶器官对神经的分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周围神经之所以能够分化成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正是由于其支配的靶器官不同所致[1].本实验旨在探讨能否利用改变神经支配的靶器官的方式调控神经的分化过程,重塑神经的性质。
鉴别多发肝细胞癌即多中心发生(MO)和肝内转移(IM)对于指导治疗和评价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过去对MO和IM的鉴别主要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但是该方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利用微卫星多态性技术分析多发肝癌的克隆系来源有助于从本质上鉴别MO与IM。
纤维蛋白原是具有调节凝血、炎症及组织修复功能的多效蛋白.当脊髓损伤(SCI)、多发性硬化等导致血脑屏障或血神经屏障破坏时,纤维蛋白原渗入神经组织,立即转化为纤维蛋白在神经系统沉积,与胶质瘢痕形成相关.应用遗传或药物耗竭纤维蛋白原,能减少皮质损伤后转化生长因子( TGF)-β激活、Smad 2磷酸化、神经胶质细胞活化,而将纤维蛋白原定位注入大脑皮层能引起星形胶质细胞增生[1].我们采用改良AlL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