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采用心境量表(BFS)对262名苗族大学生活动前后的心境变化进行了调查,旨在探讨不同活动类型对苗族大学生心境影响的效果。结论显示:身体活动对苗族大学生的心境变化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锻炼类型活动对苗族大学生心境具有积极的改善效果;参加竞技类型活动获胜后对苗族大学生心境出现积极变化;参加竞技类型活动失利后对苗族大学生心境产生消极影响。
关键词:活动类型;苗族;大学生;心境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健康是一种完整的身体、心理和社会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伤残。从中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准。对于目前的在校大学生而言,日趋增加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交往困惑以及进入大学后在同类群体中的优势减弱或丧失所导致思想上的强烈反差等原因,更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本研究采用BFS这一反映“即刻”心境状况量表,选取部分锻炼类型活动和竞技类型活动施加于苗族大学生,旨在探讨不同类型活动对苗族大学生“即刻”心境改善的效果和作用,为通过身体锻炼提高苗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同时为总结和推广身体锻炼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宝贵经验,提高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国苗族大学生的心境,实验对象为中央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湖北民族学院、大连民族学院和琼州学院的262名苗族大学生,年龄在17-25岁之间,男生114人、女生148人。根据已有研究,将活动类型分为锻炼类型活动和竞技类型活动,锻炼类型活动指非竞争性、无胜负结果的体育活动;竞技类型活动指有关竞技性的、存在双方竞争及胜负结果的体育活动。在本研究中,锻炼类型活动涉及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高脚马、瑜伽、健美、器械、跳绳、乒乓球等项目。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法
通过查阅锻炼心理学、心境状况方面的文献资料,为实验操作、研究分析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1.2.2实验法
1.2.2.1实验工具
采用在德语国家中经常使用的“心境量表”。该量表已由武汉体育学院姒刚彦博士翻译成中文,武汉体育学院科研所罗君安校对。武汉体育学院黄志剑、姒刚彦等人对中文量表进行了初步检验,认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一种合格可信的量表。
1.2.2.2实验控制
本实验的实验控制主要涉及持续时间和运动强度两个因素。在实验过程中持续时间以一堂公共体育课时间为标准,即均为90分钟;经过30分钟、60分钟两次心率测试,结果显示实验课程的运动强度在120次/分~140次/分之间,均为中等强度,所有课程强度处于同一范围。
1.2.2.3实验测试
选取苗族大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提前一天向任课教师说明测试的要求、课程内容、时间和强度的控制。在学生到达场地后、准备活动开始前进行前测,当场收回调查量表。课程结束后10分钟内再次进行测试,当场收回量表,并根据前、后测的自编号进行配对,保证前、后测问卷由同一人完成。
1.2.3统计法
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分类、整理,在SPSS16.0软件包上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了统计学处理,为分析提供了科学、客观的数据资料。
1.2.4逻辑法
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分析,对不同类型活动对苗族大学生心境影响的效果和作用进行了推理和归纳。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活动前后苗族大学生心境总体变化分析
研究发现,在负性心境方面,各维度均值在活动后均出现了下降趋势,且除抑郁性外均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这一点与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不一致。这说明体育活动对苗族大学生负性心境改善具有积极的作用。在良性心境方面,愉悦性、思虑性和平静性降低,活跃性升高,且在活跃性和思虑性上存在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在活动后活跃性升高、思虑性下降說明身体锻炼对对苗族大学生的活跃性和思虑性具有积极的作用。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这种影响是积极的。
2.2不同类型活动前后苗族大学生心境变化分析
2.2.1锻炼类型活动前后苗族男大学生心境变化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苗族男大学生在参加锻炼类型活动后,除思虑性和无活力性外,其余心境水平均无显著变化。结合均值看,活动后负性心境呈现除积极变化的趋势:负性心境水平(抑郁性、激动性、无活力性和愤怒性)降低,说明锻炼类型活动对苗族男大学生的负性心境具有良好的锻炼效益。
统计结果显示,在锻炼类型活动前后,苗族女大学生的心境水平均有显著变化。总体来看,负性心境水平(抑郁性、激动性、无活力性和愤怒性)降低,这说明锻炼类型活动对苗族女大学生的负性心境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良性心境高激活维度愉悦性和活跃性水平升高,低激活维度思虑性水平显著降低,而平静性水平下降。这说明锻炼类型活动对苗族女大学生愉悦性、活跃性和思虑性的改善具有一定效果。
2.2.2竞技类型活动前后苗族大学生心境变化分析
2.2.2.1竞技类型活动前后胜方苗族大学生心境变化分析
参加竞技类型活动前后,苗族男大学生胜方的心境出现了积极的变化:抑郁性、激动性、无活力性和愤怒性等负性心境水平均值均下降,且抑郁性水平在活动前后有显著性变化。在良性心境方面,愉悦性、活跃性和平静性水平均升高,思虑性水平下降,活跃性水平在后活动出现显著性变化。这说明参加竞技类型活动获胜的结果,可有效改善苗族男大学生的心境:使负性心境水平降低、良性心境水平升高、思虑性下降。
参加竞技类型活动前后,苗族女大学生胜方的心境出现如下变化:抑郁性、激动性、无活力性和愤怒性等负性心境水平均值均下降,但无显著性变化。这说明获胜能使苗族女大学生的负性心境得到一定的改善。在良性心境方面,除愉悦性升高,其余三项均值均下降。 2.2.2.2竞技类型活动前后负方苗族大学生心境变化分析
调查显示,参加竞技类型活动前后,负方的苗族男大学生负性心境水平出现一系列变化:抑郁性、激动性、无活力性和愤怒性水平均升高,但无显著性变化。这说明参加竞技类型活动失利的结果会促使苗族男大学生不良心境的产生。在良性心境方面,愉悦性、活跃性、思虑性和平静水平均下降。愉悦性、活跃性和平静性水平均降低主要可能是由于在比赛过程中失利,负方的苗族男生大学生未能体会到胜利带来的喜悦,使他们感到失落和郁闷,情绪难以平静。
调查显示,参加竞技类型活动前后,负方的苗族女大学生的心境除激动性和无活力性外出现消极的变化趋势:负性心境(抑郁性和愤怒性)水平降低,但无显著性变化;愉悦性、活跃性和平静性水平下降,思虑性水平升高,但无显著性变化。总的来看,参加竞技类型活动失利的结果对苗族女大学生的心境具有消极的作用,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前人的研究结果:竞技类型活动具有失衡机制的作用。
整体上看,锻炼类型活动失利的结果对苗族大学生具有失衡机制,使心境出现消极变化的趋势。
3 结论和建议
3.1结论
3.1.1体育活动(身体锻炼)对苗族大学生的心境变化具有一定的效果,使负性心境水平降低,良性心境水平升高、思虑性下降。
3.1.2锻炼类型活动对苗族大学生的心境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3.1.3参加竞技类型活动获胜后的苗族大学生心境水平出现积极的变化趋势。
3.1.4锻炼类型活动失利的结果对苗族大学生具有失衡机制,使心境出现消极变化的趋势。
3.2建议
3.2.1民族院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增加学生的体育活动次数,以促进苗族大学生和其他民族学生的情绪调节,这也应该得到其他普通高校的重视。
3.2.2民族院校或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在体育课程设置中应该充分考虑民族特色,以提高体育课程对民族学生心境改善的效果。
3.2.3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开展应该以锻炼性活動为主,其对大学生心境水平的改善效果好于竞技性活动。
参考文献:
[1]F.D.沃林斯基,著:孙牧虹,等译.健康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151-159
[2]姒刚彦.当代锻炼心理学研究[J].体育科学.2000,20(1),62-66
[3]蔡衍.BFS心境变化量表的再检验效果以及中德应用研究的比较[D].2002年武汉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2,11-22
[4]黄志剑,姒刚彦.活动类型和强度对大学男生心境变化影响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7,17(5),80-84
作者简介:
王新(1967~ ),男,辽宁大连人,讲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法学。
本文为2010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部分成果。批准号:NCET—10—0105。
关键词:活动类型;苗族;大学生;心境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健康是一种完整的身体、心理和社会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伤残。从中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准。对于目前的在校大学生而言,日趋增加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交往困惑以及进入大学后在同类群体中的优势减弱或丧失所导致思想上的强烈反差等原因,更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本研究采用BFS这一反映“即刻”心境状况量表,选取部分锻炼类型活动和竞技类型活动施加于苗族大学生,旨在探讨不同类型活动对苗族大学生“即刻”心境改善的效果和作用,为通过身体锻炼提高苗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同时为总结和推广身体锻炼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宝贵经验,提高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国苗族大学生的心境,实验对象为中央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湖北民族学院、大连民族学院和琼州学院的262名苗族大学生,年龄在17-25岁之间,男生114人、女生148人。根据已有研究,将活动类型分为锻炼类型活动和竞技类型活动,锻炼类型活动指非竞争性、无胜负结果的体育活动;竞技类型活动指有关竞技性的、存在双方竞争及胜负结果的体育活动。在本研究中,锻炼类型活动涉及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高脚马、瑜伽、健美、器械、跳绳、乒乓球等项目。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法
通过查阅锻炼心理学、心境状况方面的文献资料,为实验操作、研究分析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1.2.2实验法
1.2.2.1实验工具
采用在德语国家中经常使用的“心境量表”。该量表已由武汉体育学院姒刚彦博士翻译成中文,武汉体育学院科研所罗君安校对。武汉体育学院黄志剑、姒刚彦等人对中文量表进行了初步检验,认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一种合格可信的量表。
1.2.2.2实验控制
本实验的实验控制主要涉及持续时间和运动强度两个因素。在实验过程中持续时间以一堂公共体育课时间为标准,即均为90分钟;经过30分钟、60分钟两次心率测试,结果显示实验课程的运动强度在120次/分~140次/分之间,均为中等强度,所有课程强度处于同一范围。
1.2.2.3实验测试
选取苗族大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提前一天向任课教师说明测试的要求、课程内容、时间和强度的控制。在学生到达场地后、准备活动开始前进行前测,当场收回调查量表。课程结束后10分钟内再次进行测试,当场收回量表,并根据前、后测的自编号进行配对,保证前、后测问卷由同一人完成。
1.2.3统计法
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分类、整理,在SPSS16.0软件包上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了统计学处理,为分析提供了科学、客观的数据资料。
1.2.4逻辑法
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分析,对不同类型活动对苗族大学生心境影响的效果和作用进行了推理和归纳。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活动前后苗族大学生心境总体变化分析
研究发现,在负性心境方面,各维度均值在活动后均出现了下降趋势,且除抑郁性外均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这一点与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不一致。这说明体育活动对苗族大学生负性心境改善具有积极的作用。在良性心境方面,愉悦性、思虑性和平静性降低,活跃性升高,且在活跃性和思虑性上存在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在活动后活跃性升高、思虑性下降說明身体锻炼对对苗族大学生的活跃性和思虑性具有积极的作用。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这种影响是积极的。
2.2不同类型活动前后苗族大学生心境变化分析
2.2.1锻炼类型活动前后苗族男大学生心境变化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苗族男大学生在参加锻炼类型活动后,除思虑性和无活力性外,其余心境水平均无显著变化。结合均值看,活动后负性心境呈现除积极变化的趋势:负性心境水平(抑郁性、激动性、无活力性和愤怒性)降低,说明锻炼类型活动对苗族男大学生的负性心境具有良好的锻炼效益。
统计结果显示,在锻炼类型活动前后,苗族女大学生的心境水平均有显著变化。总体来看,负性心境水平(抑郁性、激动性、无活力性和愤怒性)降低,这说明锻炼类型活动对苗族女大学生的负性心境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良性心境高激活维度愉悦性和活跃性水平升高,低激活维度思虑性水平显著降低,而平静性水平下降。这说明锻炼类型活动对苗族女大学生愉悦性、活跃性和思虑性的改善具有一定效果。
2.2.2竞技类型活动前后苗族大学生心境变化分析
2.2.2.1竞技类型活动前后胜方苗族大学生心境变化分析
参加竞技类型活动前后,苗族男大学生胜方的心境出现了积极的变化:抑郁性、激动性、无活力性和愤怒性等负性心境水平均值均下降,且抑郁性水平在活动前后有显著性变化。在良性心境方面,愉悦性、活跃性和平静性水平均升高,思虑性水平下降,活跃性水平在后活动出现显著性变化。这说明参加竞技类型活动获胜的结果,可有效改善苗族男大学生的心境:使负性心境水平降低、良性心境水平升高、思虑性下降。
参加竞技类型活动前后,苗族女大学生胜方的心境出现如下变化:抑郁性、激动性、无活力性和愤怒性等负性心境水平均值均下降,但无显著性变化。这说明获胜能使苗族女大学生的负性心境得到一定的改善。在良性心境方面,除愉悦性升高,其余三项均值均下降。 2.2.2.2竞技类型活动前后负方苗族大学生心境变化分析
调查显示,参加竞技类型活动前后,负方的苗族男大学生负性心境水平出现一系列变化:抑郁性、激动性、无活力性和愤怒性水平均升高,但无显著性变化。这说明参加竞技类型活动失利的结果会促使苗族男大学生不良心境的产生。在良性心境方面,愉悦性、活跃性、思虑性和平静水平均下降。愉悦性、活跃性和平静性水平均降低主要可能是由于在比赛过程中失利,负方的苗族男生大学生未能体会到胜利带来的喜悦,使他们感到失落和郁闷,情绪难以平静。
调查显示,参加竞技类型活动前后,负方的苗族女大学生的心境除激动性和无活力性外出现消极的变化趋势:负性心境(抑郁性和愤怒性)水平降低,但无显著性变化;愉悦性、活跃性和平静性水平下降,思虑性水平升高,但无显著性变化。总的来看,参加竞技类型活动失利的结果对苗族女大学生的心境具有消极的作用,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前人的研究结果:竞技类型活动具有失衡机制的作用。
整体上看,锻炼类型活动失利的结果对苗族大学生具有失衡机制,使心境出现消极变化的趋势。
3 结论和建议
3.1结论
3.1.1体育活动(身体锻炼)对苗族大学生的心境变化具有一定的效果,使负性心境水平降低,良性心境水平升高、思虑性下降。
3.1.2锻炼类型活动对苗族大学生的心境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3.1.3参加竞技类型活动获胜后的苗族大学生心境水平出现积极的变化趋势。
3.1.4锻炼类型活动失利的结果对苗族大学生具有失衡机制,使心境出现消极变化的趋势。
3.2建议
3.2.1民族院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增加学生的体育活动次数,以促进苗族大学生和其他民族学生的情绪调节,这也应该得到其他普通高校的重视。
3.2.2民族院校或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在体育课程设置中应该充分考虑民族特色,以提高体育课程对民族学生心境改善的效果。
3.2.3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开展应该以锻炼性活動为主,其对大学生心境水平的改善效果好于竞技性活动。
参考文献:
[1]F.D.沃林斯基,著:孙牧虹,等译.健康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151-159
[2]姒刚彦.当代锻炼心理学研究[J].体育科学.2000,20(1),62-66
[3]蔡衍.BFS心境变化量表的再检验效果以及中德应用研究的比较[D].2002年武汉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2,11-22
[4]黄志剑,姒刚彦.活动类型和强度对大学男生心境变化影响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7,17(5),80-84
作者简介:
王新(1967~ ),男,辽宁大连人,讲师,研究方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法学。
本文为2010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部分成果。批准号:NCET—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