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没有规矩不成方圓,纵观我国历史发展,道德与法治教育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了我们的生活点滴。进入21世纪,社会高速发展,社会环境剧烈变化,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愈发明显,小学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刻不容缓。
关键词:启蒙 道德 法治 方法 重要性
[导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最重要前提是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正所谓“立德树人” 。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国社会发展至今,依法治国已然深入人心,对小学生进行法治启蒙教育不可或缺,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一个小学生而言,貌似过于高远,实则不然。小学生的三观教育刻不容缓,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在这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和世界观。因为它渗透于生活的大事小情之中,体现在社会的细枝末节之处。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选取他们喜欢接纳的方式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启蒙教育十分重要,能够增强他们抵制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促进他们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合理引导,重在设计
处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对生活和社会的认识还处于懵懂状态,没有相对成熟的思维认识,他们天真无邪,如同一张洁白干净的宣纸。在这个时候对他们进行道德法治的启蒙教育,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
其实,以前的《品德与生活(社会)》也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只不过由于传统应试教育而被长期忽视罢了。习总书记指出:进行法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必须在小学、中学教学中设立专门的法治知识课程,以培养孩子们的法治意识。因此,教育部将原本的思想品德课修订为《道德与法治》。
我们在进行实际教学时,要以教材为基础,联系地方生活实际,创设不同的情境,激发孩子们的参与热情,机动灵活地开展教学活动。这样,让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思考道德问题,懂得法律知识。如有必要,还可以及时组织自由讨论,让孩子们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想法,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对此类问题的全面认识。
例如,小区内“遛狗该不该拴绳子”的话题,我们可以组织孩子们一起讨论,可以先把他们分成两个小队:一队认为必须拴绳子,另一对认为没必要拴绳子;接下来让这两队先进性队内讨论,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然后各自派出代表进行辩论发言……
几番唇枪舌剑的交锋之后,孩子们自己就会明白:不能只顾自己养狗狗快乐高兴,更要考虑到周围人的生活,狗狗有可能伤人,更可能随地大小便,还有可能传播疾病……所以必须拴绳子!我相信,这样一堂课下来,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公德意识和法律维权意识会大大增强。
二、源于生活,灵活机动
教科书只是一个平台,作为课堂教学导演的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灵活性用于教学。我们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生活环境以及个人经历等,结合学习主题,采用机动灵活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比如,我们发现好多孩子在公园、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规则意识、公德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容易影响他人或者被他人影响,甚至相信陌生人的语言,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淡薄等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组织一堂“公共场所的规则与安全”的专题学习,来提升学生的规则及安全意识。
举两个例子:晨明昨天去公园,看到花丛中蝴蝶飞舞,就跑进去抓蝴蝶……你们认为晨明的做法合适吗?
雨虹周六去图书馆看书,看着看着就唱起了歌;到了中午还跟刚刚认识的大姐姐去外面吃快餐,雨虹这样做有问题吗?
在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在孩子们的一次次辩论中,潜移默化地让他们了解到公共场所的规则和安全问题,同时也意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教学效果之好自然不言而喻。
三、课堂明理,实践育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知识的学习都将用实践来检验,道德与法治教学自然也不例外。只有让孩子们在亲身参与中体验到了课本的知识,他们才会彻底了解这些知识的真正意义。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我爱我家”这一主题时,我们可以适时组织孩子们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洗洗袜子、拖拖地、给爷爷奶奶捶捶腿、唱唱歌……作为掌上明珠的孩子们,平时都是爷爷奶奶给他们服务。通过这样换位服务活动,使他们感受一下平时家长的不容易,从而学会感恩;等孩子们有了这样的切身感受之后,再通过“孝感动天”、“涌泉跃鲤”等二十四孝故事来进一步强化孩子们的“孝爱”意识,这样的教育效果我想家长和老师必定能深切感受到。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美德是一种修养,需要从点滴做起;法律是一种准则,更要人人遵守。只要我们从孩子生活的角度出发,结合我们祖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就一定会让今日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成长为明天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小学生安全教育宝典》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0年(12)
[2]《小学生法制教育》 《小学生法制教育》编写组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5)
[3]《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刘慧,李敏等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年(8)
关键词:启蒙 道德 法治 方法 重要性
[导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最重要前提是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正所谓“立德树人” 。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国社会发展至今,依法治国已然深入人心,对小学生进行法治启蒙教育不可或缺,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一个小学生而言,貌似过于高远,实则不然。小学生的三观教育刻不容缓,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在这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和世界观。因为它渗透于生活的大事小情之中,体现在社会的细枝末节之处。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选取他们喜欢接纳的方式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启蒙教育十分重要,能够增强他们抵制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促进他们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合理引导,重在设计
处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对生活和社会的认识还处于懵懂状态,没有相对成熟的思维认识,他们天真无邪,如同一张洁白干净的宣纸。在这个时候对他们进行道德法治的启蒙教育,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
其实,以前的《品德与生活(社会)》也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只不过由于传统应试教育而被长期忽视罢了。习总书记指出:进行法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必须在小学、中学教学中设立专门的法治知识课程,以培养孩子们的法治意识。因此,教育部将原本的思想品德课修订为《道德与法治》。
我们在进行实际教学时,要以教材为基础,联系地方生活实际,创设不同的情境,激发孩子们的参与热情,机动灵活地开展教学活动。这样,让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思考道德问题,懂得法律知识。如有必要,还可以及时组织自由讨论,让孩子们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想法,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对此类问题的全面认识。
例如,小区内“遛狗该不该拴绳子”的话题,我们可以组织孩子们一起讨论,可以先把他们分成两个小队:一队认为必须拴绳子,另一对认为没必要拴绳子;接下来让这两队先进性队内讨论,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然后各自派出代表进行辩论发言……
几番唇枪舌剑的交锋之后,孩子们自己就会明白:不能只顾自己养狗狗快乐高兴,更要考虑到周围人的生活,狗狗有可能伤人,更可能随地大小便,还有可能传播疾病……所以必须拴绳子!我相信,这样一堂课下来,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公德意识和法律维权意识会大大增强。
二、源于生活,灵活机动
教科书只是一个平台,作为课堂教学导演的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灵活性用于教学。我们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生活环境以及个人经历等,结合学习主题,采用机动灵活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比如,我们发现好多孩子在公园、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规则意识、公德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容易影响他人或者被他人影响,甚至相信陌生人的语言,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淡薄等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组织一堂“公共场所的规则与安全”的专题学习,来提升学生的规则及安全意识。
举两个例子:晨明昨天去公园,看到花丛中蝴蝶飞舞,就跑进去抓蝴蝶……你们认为晨明的做法合适吗?
雨虹周六去图书馆看书,看着看着就唱起了歌;到了中午还跟刚刚认识的大姐姐去外面吃快餐,雨虹这样做有问题吗?
在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在孩子们的一次次辩论中,潜移默化地让他们了解到公共场所的规则和安全问题,同时也意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教学效果之好自然不言而喻。
三、课堂明理,实践育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知识的学习都将用实践来检验,道德与法治教学自然也不例外。只有让孩子们在亲身参与中体验到了课本的知识,他们才会彻底了解这些知识的真正意义。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我爱我家”这一主题时,我们可以适时组织孩子们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洗洗袜子、拖拖地、给爷爷奶奶捶捶腿、唱唱歌……作为掌上明珠的孩子们,平时都是爷爷奶奶给他们服务。通过这样换位服务活动,使他们感受一下平时家长的不容易,从而学会感恩;等孩子们有了这样的切身感受之后,再通过“孝感动天”、“涌泉跃鲤”等二十四孝故事来进一步强化孩子们的“孝爱”意识,这样的教育效果我想家长和老师必定能深切感受到。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美德是一种修养,需要从点滴做起;法律是一种准则,更要人人遵守。只要我们从孩子生活的角度出发,结合我们祖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就一定会让今日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成长为明天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小学生安全教育宝典》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0年(12)
[2]《小学生法制教育》 《小学生法制教育》编写组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5)
[3]《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刘慧,李敏等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