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把现代信息技术引进课堂,让多媒体这种新型的先进的教学工具成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多媒体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对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进行感知、理解、记忆和巩固,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
一、多媒体的形象直观性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多媒体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它利用自身优势,把电、光、声、形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学内容在动和静、虚和实、局部和整体、外表和内质之间进行转化,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是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充分显示出来。有利于多角度地突出事物的特征,降低学生提取意象的难度。多媒体能使抽象概念、难懂语句转为形象直观,成为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主题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二、多媒体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其曾精辟地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培养旺盛的求知欲,教学就成功了一半。运用多媒体通过录像、幻灯、配乐朗读、播放音乐、配备图片,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给学生以置身其中的真实感。多媒体通过创设优美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课文学习感到极大兴趣。
多媒体的大容量有利于加大教学密度,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以其信息量大、信息渠道多这一特点,使学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加大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但是,目前,有的教师仅把教学内容以文字形式输入电脑,把教学环节编成程序,然后播放,教师整堂课没有离开鼠标;又有人给有关作品提供的文字配画,输入电脑,学生整堂课没有离开读连环画。可见,目前相当一部分人误认为只在把教材搬进电脑,或简单地给文字配以图象、声音;然后播放,便是多媒体教学。这实在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这一点勿庸置疑。但以上种种做法都有为用电脑而用电脑的倾向,而对于学生是否受益,受益什么没有作进一步的思考。电脑的使用成为一种肤浅的赶时髦,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其他教学媒体的运用一样,不是盲目、无原则、杂乱无章的,应该十分注意这种手段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使用恰当,会起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反之,则可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种之一。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理由如下:
其一,母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一点。朱熹提了“涵泳”的读书方法,强调通过“诵读”,读出“情”、悟出“理”,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深刻体会文章的文意、文思、文气、培养“语感”。所谓“语感”是一种近乎直觉的语言感知和表述能力,是一种语言经验的反映。作为语言经验的这种“语感”的习得,当然得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来实现。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艺术欣赏课。它和数、理、化等别的科学也不同。其它学科,师生双方主要是在课上研究语言媒体所承载着的各种知识信息,而语文则是研究承载各种信息的语言媒体本身,研究语言媒体的组合规律,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
其二,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图式”教学方式。但是,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能够用多媒体技术来“形象生动”一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在文学审美的过程中,人们由于生活体验、情感经历的不同,往往“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汉姆莱特”。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
其三,文字作品贵在以情感人,语文教学不容忽视情感的作用。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作为用语言构筑起来的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十分重视情感的交流。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讲解和分析,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是十分有益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每个有经验的老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面部表情上接收信息,然后做出相应的反映;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举首投足、脸部表情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的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另一种借助于高科技手段的“满堂灌”。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而现代化必须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大大增强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我们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要冷静,忌盲目,不能忽略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和传统的教学规律,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
一、多媒体的形象直观性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多媒体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它利用自身优势,把电、光、声、形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学内容在动和静、虚和实、局部和整体、外表和内质之间进行转化,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是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充分显示出来。有利于多角度地突出事物的特征,降低学生提取意象的难度。多媒体能使抽象概念、难懂语句转为形象直观,成为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主题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二、多媒体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其曾精辟地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培养旺盛的求知欲,教学就成功了一半。运用多媒体通过录像、幻灯、配乐朗读、播放音乐、配备图片,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给学生以置身其中的真实感。多媒体通过创设优美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课文学习感到极大兴趣。
多媒体的大容量有利于加大教学密度,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以其信息量大、信息渠道多这一特点,使学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加大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但是,目前,有的教师仅把教学内容以文字形式输入电脑,把教学环节编成程序,然后播放,教师整堂课没有离开鼠标;又有人给有关作品提供的文字配画,输入电脑,学生整堂课没有离开读连环画。可见,目前相当一部分人误认为只在把教材搬进电脑,或简单地给文字配以图象、声音;然后播放,便是多媒体教学。这实在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这一点勿庸置疑。但以上种种做法都有为用电脑而用电脑的倾向,而对于学生是否受益,受益什么没有作进一步的思考。电脑的使用成为一种肤浅的赶时髦,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其他教学媒体的运用一样,不是盲目、无原则、杂乱无章的,应该十分注意这种手段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使用恰当,会起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反之,则可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种之一。多媒体语文教学是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对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挑战。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理由如下:
其一,母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所以传统语文教学强调“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一点。朱熹提了“涵泳”的读书方法,强调通过“诵读”,读出“情”、悟出“理”,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深刻体会文章的文意、文思、文气、培养“语感”。所谓“语感”是一种近乎直觉的语言感知和表述能力,是一种语言经验的反映。作为语言经验的这种“语感”的习得,当然得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来实现。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艺术欣赏课。它和数、理、化等别的科学也不同。其它学科,师生双方主要是在课上研究语言媒体所承载着的各种知识信息,而语文则是研究承载各种信息的语言媒体本身,研究语言媒体的组合规律,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
其二,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图式”教学方式。但是,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能够用多媒体技术来“形象生动”一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在文学审美的过程中,人们由于生活体验、情感经历的不同,往往“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汉姆莱特”。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
其三,文字作品贵在以情感人,语文教学不容忽视情感的作用。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作为用语言构筑起来的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十分重视情感的交流。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讲解和分析,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是十分有益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每个有经验的老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面部表情上接收信息,然后做出相应的反映;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举首投足、脸部表情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的却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无声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另一种借助于高科技手段的“满堂灌”。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而现代化必须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大大增强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我们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要冷静,忌盲目,不能忽略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和传统的教学规律,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